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绘画史上,人们通常更多地是赞扬它的功绩,本文想从客观角度,全面的阐述一下印象派对绘画的贡献和它客观存在的缺陷。旨在我们今天能批判的借鉴吸收其精华,扬弃糟粕。
关键词:印象派;绘画史;贡献;缺陷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0-2
19世纪70年代,法国发生了一个崭新的绘画运动——印象主义画派产生了。这个画派对绘画进行了一场非常深刻的革新。这一运动的渊源要回溯到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的康斯太勃尔和透纳,他们早就直接描绘大自然,或大自然提供的抒情的景色。康斯太勃尔和透纳比欧洲大陆的画家们先发现外光,这一伟大发现,对以后的印象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印象派的主将马奈在伦敦看到了透纳的画面大开了眼界,他发现了法国绘画所没有的境界。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的画也给马奈很大启发,委拉斯贵支把人体看做许多平面的汇集,是光线在这些平面上的反射,这种画法也就是后来马奈所主张的。
印象派的画家们一方面继承了华托的富丽色彩和德拉克罗瓦对光和色彩的成就,并进一步在追求光与色变化上创造了绘画史上崭新的表现形式,打破了油画技法的陈套。开始探索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光线,和色彩的远近法(色彩的空间透视这不同于过去所运用的线的透视。)
莫奈对色彩的研究更深了一层。这与科学特别是物理学上的发现有关。他们从光学仪器对日光的分析中发现了日光带共分七色,而绿、红、蓝则是阳光的三原色,这就纠正了几百年来都是以红、黄、蓝为基本色的传统观念,从而发展了对色彩的认识。如黄色在颜料上是原色,在色光上却是间色了,在光学中绿与红接近出现黄光,绿色在色光上是原色,但在颜料中不是原色,而是由黄和蓝调成的;他们首创了把原来表现色彩的方法提高到科学的认识上来合理使用,就使原来暗淡的画面变成充满大自然一样的光彩。于是在他们的画里赭色不再使用赭色颜料,而是把红、绿、黄各色逐笔画近一起,使观者在远处看时产生一种颤动着的赭色光彩。按照印象派的论点认定自然界最深的色为靛青,深绿和深紫,黑色是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阴影并非是无光,而是各种质和量的光的综合,这一贡献对于阴影的了解开辟了写实派从没有达到的领域。在这之前的写实派虽然也写生,但创作还是在室内进行的,所以在他们的画幅上更多的是对形的注重。印象派的画家提出绘画是眼睛的艺术,是色与光的凑合。在他们的作品中注意“色”“光”的写实。虽然也像柯罗一样是对景写生。但由于把对光学研究应用到画幅上来,采取了一种特殊的重叠笔触和强烈明亮的色彩。这就创造了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色彩效果,在画幅上表现了明媚的阳光,色彩和空间,这不能不算是绘画史上的一大进步。
一、印象派的贡献
印象派的绘画史贡献体现在:
1、印象主义对绘画的最大贡献是对于光与色的变化的观察方法和光与色的表现方法,业绩是肯定的,它扩大了油画技术的范围,印象派画家在发展风景画方面是有贡献的。
2、印象派同19世纪现实主义艺术的区别在哪里呢?乔治·里维尔说:“为了题材的色调特点而处理题材,不是为了题材本身,这就是印象派画家不同其他画派的特点。”印象派为造型艺术开辟了新的一页。
3、以整体观察,替代了把自然物象逐个细看的“连续观察”和用日光七色为基础的冷暖调子代替了以黑白为基础的明暗调子,从而创造了充满光、空气、朴素而又真实有生命的油画。
4、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的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的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审美的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
5、印象派的表现技法强调“写”意,使绘画性的形式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6、印象派的构图突破以前古典绘画里旧的固有模式,要自然生动多了。
7、印象派的造型注重平面化的造型,印象派在处理边线轮廓时非常含蓄,甚至形体与形体之间浑然相连。印象派更看重色彩,强调发挥色彩独立的表现功能。
二、印象派的缺陷
印象派的缺陷主要体现在:
(一)印象派艺术的主要缺陷是脱离社会现实
他们都不大关心社会现实,在他们的作品中,社会重要题材几乎全都排除在外。应该说在形式上后印象派要比印象派走得更远,使艺术完全脱离现实生活。
(二)印象派的画家常常是以习作代替创作,以感性代替理性
他们在作一幅画时,事先很少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只是在画完后才加上一个莫名其妙的名称。
(三)技法的缺陷,印象派技法的缺陷,大致可归纳如下
1、过度使用吸收性的涂底画布。
2、使用从吸管直接挤出来,不加任何粘结剂或树脂的颜料作画。
3、过分使用挥发性油。
4、放弃在完成后使用光油。
以上所述的四个技法缺陷之中,一和三两项若适宜可说是一种健全的技法,但是这时期的颜料和现代的颜料一样,大都是使用罂粟油的生油调制的。这种颜料在装颜料的锡管中不易干化,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但涂在画布上,也同样地不易干燥。而且缺少像亚麻仁油调制的颜料,有强大的粘着力,再加上使用过多的挥发性油和吸收油分的基地物,虽然油画干燥之后,可以获得印象派画家所希求的效果——画面上没有光泽。但是,这些颜料也同时失去本身的强大固着力和光泽,因此,常会使画面变灰暗,并且在颜料涂得厚一点的部分粉化,容易破碎剥落。至于基底物没上胶和画在纸板上的作品,若受冲击,颜料较容易掉下来。此外,印象派画家因为放弃了完成后上保护光油,所以在笔触分割凹凸、起伏变化大的画面上,很容易堆积灰尘,导致许多作品遭受灰尘污染的侵害。
四、结语
19世纪的后半期可说是印象派的时期,从绘画艺术观点来看,不可否认的是,19世纪以来至现代,的确是一个灿烂的时期。在绘画史上,绘画“观念”是個划时代的革新。印象主义绘画思想就是把绘画回归到真,回归到纯,回归到情感与理念最完美的哪个结合点上。所以我们要继承印象主义的绘画精神,把印象主义绘画的审美特征融入我们的美术创作、美术教育之中。但在技法史上,印象派的画家画家犯了很多错误,尤其是他们为了
表现瞬间的光线变化,而迅速作画。为避免产生太强的光泽,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干性油,而使用过多的挥发性油。在技法史的观点来看,这是一个退化的时期。自印象派之后,有无数画派产生,现代的技法亦是继承印象主义时代以来的技法,不但没有改善,甚至在颜料中掺入细砂等异物,更增加画面的脆弱。所以,在此我们需要检讨油画技法,作为作画时的参考。今天的油画家能批判的借鉴吸收其精华,扬弃糟粕。
参考文献:
[1]李行远.印象派画传[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
[2]周正.油画技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3]陈景容.油画的材料研究与实际应用[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4]张坚.写实主义与印象派时代——马奈、莫奈、雷诺阿[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6][英]雷·史密斯著,彭雁译.美术家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骆勇忠,甘肃天水人,嘉兴南湖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油画艺术。
关键词:印象派;绘画史;贡献;缺陷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0-2
19世纪70年代,法国发生了一个崭新的绘画运动——印象主义画派产生了。这个画派对绘画进行了一场非常深刻的革新。这一运动的渊源要回溯到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的康斯太勃尔和透纳,他们早就直接描绘大自然,或大自然提供的抒情的景色。康斯太勃尔和透纳比欧洲大陆的画家们先发现外光,这一伟大发现,对以后的印象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印象派的主将马奈在伦敦看到了透纳的画面大开了眼界,他发现了法国绘画所没有的境界。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的画也给马奈很大启发,委拉斯贵支把人体看做许多平面的汇集,是光线在这些平面上的反射,这种画法也就是后来马奈所主张的。
印象派的画家们一方面继承了华托的富丽色彩和德拉克罗瓦对光和色彩的成就,并进一步在追求光与色变化上创造了绘画史上崭新的表现形式,打破了油画技法的陈套。开始探索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光线,和色彩的远近法(色彩的空间透视这不同于过去所运用的线的透视。)
莫奈对色彩的研究更深了一层。这与科学特别是物理学上的发现有关。他们从光学仪器对日光的分析中发现了日光带共分七色,而绿、红、蓝则是阳光的三原色,这就纠正了几百年来都是以红、黄、蓝为基本色的传统观念,从而发展了对色彩的认识。如黄色在颜料上是原色,在色光上却是间色了,在光学中绿与红接近出现黄光,绿色在色光上是原色,但在颜料中不是原色,而是由黄和蓝调成的;他们首创了把原来表现色彩的方法提高到科学的认识上来合理使用,就使原来暗淡的画面变成充满大自然一样的光彩。于是在他们的画里赭色不再使用赭色颜料,而是把红、绿、黄各色逐笔画近一起,使观者在远处看时产生一种颤动着的赭色光彩。按照印象派的论点认定自然界最深的色为靛青,深绿和深紫,黑色是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阴影并非是无光,而是各种质和量的光的综合,这一贡献对于阴影的了解开辟了写实派从没有达到的领域。在这之前的写实派虽然也写生,但创作还是在室内进行的,所以在他们的画幅上更多的是对形的注重。印象派的画家提出绘画是眼睛的艺术,是色与光的凑合。在他们的作品中注意“色”“光”的写实。虽然也像柯罗一样是对景写生。但由于把对光学研究应用到画幅上来,采取了一种特殊的重叠笔触和强烈明亮的色彩。这就创造了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色彩效果,在画幅上表现了明媚的阳光,色彩和空间,这不能不算是绘画史上的一大进步。
一、印象派的贡献
印象派的绘画史贡献体现在:
1、印象主义对绘画的最大贡献是对于光与色的变化的观察方法和光与色的表现方法,业绩是肯定的,它扩大了油画技术的范围,印象派画家在发展风景画方面是有贡献的。
2、印象派同19世纪现实主义艺术的区别在哪里呢?乔治·里维尔说:“为了题材的色调特点而处理题材,不是为了题材本身,这就是印象派画家不同其他画派的特点。”印象派为造型艺术开辟了新的一页。
3、以整体观察,替代了把自然物象逐个细看的“连续观察”和用日光七色为基础的冷暖调子代替了以黑白为基础的明暗调子,从而创造了充满光、空气、朴素而又真实有生命的油画。
4、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的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的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审美的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
5、印象派的表现技法强调“写”意,使绘画性的形式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6、印象派的构图突破以前古典绘画里旧的固有模式,要自然生动多了。
7、印象派的造型注重平面化的造型,印象派在处理边线轮廓时非常含蓄,甚至形体与形体之间浑然相连。印象派更看重色彩,强调发挥色彩独立的表现功能。
二、印象派的缺陷
印象派的缺陷主要体现在:
(一)印象派艺术的主要缺陷是脱离社会现实
他们都不大关心社会现实,在他们的作品中,社会重要题材几乎全都排除在外。应该说在形式上后印象派要比印象派走得更远,使艺术完全脱离现实生活。
(二)印象派的画家常常是以习作代替创作,以感性代替理性
他们在作一幅画时,事先很少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只是在画完后才加上一个莫名其妙的名称。
(三)技法的缺陷,印象派技法的缺陷,大致可归纳如下
1、过度使用吸收性的涂底画布。
2、使用从吸管直接挤出来,不加任何粘结剂或树脂的颜料作画。
3、过分使用挥发性油。
4、放弃在完成后使用光油。
以上所述的四个技法缺陷之中,一和三两项若适宜可说是一种健全的技法,但是这时期的颜料和现代的颜料一样,大都是使用罂粟油的生油调制的。这种颜料在装颜料的锡管中不易干化,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但涂在画布上,也同样地不易干燥。而且缺少像亚麻仁油调制的颜料,有强大的粘着力,再加上使用过多的挥发性油和吸收油分的基地物,虽然油画干燥之后,可以获得印象派画家所希求的效果——画面上没有光泽。但是,这些颜料也同时失去本身的强大固着力和光泽,因此,常会使画面变灰暗,并且在颜料涂得厚一点的部分粉化,容易破碎剥落。至于基底物没上胶和画在纸板上的作品,若受冲击,颜料较容易掉下来。此外,印象派画家因为放弃了完成后上保护光油,所以在笔触分割凹凸、起伏变化大的画面上,很容易堆积灰尘,导致许多作品遭受灰尘污染的侵害。
四、结语
19世纪的后半期可说是印象派的时期,从绘画艺术观点来看,不可否认的是,19世纪以来至现代,的确是一个灿烂的时期。在绘画史上,绘画“观念”是個划时代的革新。印象主义绘画思想就是把绘画回归到真,回归到纯,回归到情感与理念最完美的哪个结合点上。所以我们要继承印象主义的绘画精神,把印象主义绘画的审美特征融入我们的美术创作、美术教育之中。但在技法史上,印象派的画家画家犯了很多错误,尤其是他们为了
表现瞬间的光线变化,而迅速作画。为避免产生太强的光泽,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干性油,而使用过多的挥发性油。在技法史的观点来看,这是一个退化的时期。自印象派之后,有无数画派产生,现代的技法亦是继承印象主义时代以来的技法,不但没有改善,甚至在颜料中掺入细砂等异物,更增加画面的脆弱。所以,在此我们需要检讨油画技法,作为作画时的参考。今天的油画家能批判的借鉴吸收其精华,扬弃糟粕。
参考文献:
[1]李行远.印象派画传[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
[2]周正.油画技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3]陈景容.油画的材料研究与实际应用[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4]张坚.写实主义与印象派时代——马奈、莫奈、雷诺阿[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6][英]雷·史密斯著,彭雁译.美术家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骆勇忠,甘肃天水人,嘉兴南湖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油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