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的主要场所。但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办学条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美国赠地学院的研究給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提供借鉴,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赠地学院;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28
一、引言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近30年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快速扩张,布局结构重新调整,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开始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自1999年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开始,我国开始大力调整高校的布局结构,涌现了大量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是由高职高专或中职中专升格、合并、转型而来,以服务地方作为基本职能。这类院校分布范围广、规模大,但由于发展时间不长,社会服务定位不清,方式不明确;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出现同质性,专业设置缺乏特色。
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之所以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内在因素导致其发展受阻,在人才培养过程依旧以教师为中心,以传统的课堂授课为主要形式,出现以学术型教育为主和专业设置趋同与缺乏自身特色的现象[1];另一方面,伴随着新职业的出现,旧职业的衰落,产业结构不断发展。在就业人数、产业行业科技含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各产业行业对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程度增加,相对应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态势也明显增强[2]。教育部希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所谓应用型是指为时代服务,即不同的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新职业产生引起的,有的变化是赋予了老职业新内容。而地方本科院校既无区位优势也无行业背景,在质量和结构调整上基本没有明显的方向,这就使这些高校发展存在了问题。
二、美国赠地学院的概况
美国社会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到急速变革的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科技进步、文化传承的要求愈来愈高,因而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直接。从社会经济上看,到19世纪末美国开始走向工业国的历史性变迁。从文化上看,美国的实用主义社会文化思潮兴起,学院改革运动与实用主义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联系在一起,推进了高等教育的转变。伴随着这种变化,在传统学院的基础上,赠地学院逐步发展起来。赠地学院的建立旨在通过调整教学来满足整个社区需要,通过学院与社区的结合,使其获得社区的尊重。赠地学院打破了早期美国高等教育的传统,铸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力量,对学院周边区域的人才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与其所处的地区建立一种共生关系。
在办学模式方面,根据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了相对灵活的策略。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建立分权主义的管理体系和保持高度自治的传统。分权主义管理体制是美国大学的一大特点。分权的基本含义是指,各级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都有权利创办高等学校。将公立高等教育的法律职责交给了各州,因此形成了美国高教分权的传统。正因如此,美国的教育界经常对大学的合法地位、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等基本的办学模式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其结果使美国的大学中既有欧洲大学的印迹,又具有较浓厚的美国本国的特色。
在社会服务方面,通过学院高端的实验设备和先进的技术以及教师的专长技能展开咨询服务、合作研究、继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方式为社区提供服务,能够使赠地学院与所在地区的关系更加密切,进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进步。例如,威斯康星大学不仅帮助当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还有几十位教授参加了州内各种委员会,帮助起草各类法案,设计铁路建设方案等。
在科学研究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了以大学为核心的“科技工业园区”,又称“硅谷”(Silcon Valley),在调整办学方向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高科技企业相互合作的关系。这是美国大学与企业联合的一种形式,是大学基础性研究转化为企业高科技产品的最有效的中介组织,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三、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概况
地方本科院校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建设,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必将成为区域社会的中心。因此,在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同时,务必将其与社会需求的关系联系起来。地方本科院校主要面向地方、为行业培养人才,由于社会知名度低、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张等原因,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不适应,校企合作程度不够,致使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受阻。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充分适应地方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并切实负担起对地方优势行业和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
地方本科院校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解决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坚持为地方或区域服务的基本职能,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处理好一般专业与优势、特色专业的关系,专业发展中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以及专业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协调发展。
四、启示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看,赠地学院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美国社会的普遍欢迎,在促进国家产业发展方面,有显著的成效。我国的地方本科院校与赠地学院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行业指向性、立足地方、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服务地方为基本职能等。根据赠地学院的成功办学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1.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摆在首位,与产业相关企业密切合作,最大限度实现产学对接;人才培养主要服务于行业和社区,而且兼顾学生的应用能力发展,偏重应用型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应对职业中技术变化。注重实践性教学,要使学生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专业教学阶段,围绕工作过程,广泛开展项目教学和任务教学。
2.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教育从来都是国家的事业,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权一般主要在地方,地方政府有财政支持、领导协调和政策支持等功能。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合理和配套的优惠政策与措施,吸引社会各界尤其是地方主要产业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发展;引导各级行业组织加强与新升本地方学校间的校企合作;并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制定地方高等教育政策,指导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
3.突出产、学、研合作教育
地方本科院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是基于特定的目标指向与自身适用条件,对应用型教育模式进行优选、概括和发展。一方面,高校从企业获得大量经费,摆脱资金拮据的困境;可以改善教学和科研质量,促进知识发展;可以解决某些学科专业教师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公司、企业通过合作易于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满足公司、服务和管理的需要;在一些高科技领域获得优秀毕业生;便于企业公司雇员素质的提高;保持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等。
参考文献:
[1]王者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4):53-59.
[2]何文章,张学英,凌 光,等.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规律及趋势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7):96-98.
关键词:赠地学院;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28
一、引言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近30年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快速扩张,布局结构重新调整,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开始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自1999年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开始,我国开始大力调整高校的布局结构,涌现了大量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是由高职高专或中职中专升格、合并、转型而来,以服务地方作为基本职能。这类院校分布范围广、规模大,但由于发展时间不长,社会服务定位不清,方式不明确;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出现同质性,专业设置缺乏特色。
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之所以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内在因素导致其发展受阻,在人才培养过程依旧以教师为中心,以传统的课堂授课为主要形式,出现以学术型教育为主和专业设置趋同与缺乏自身特色的现象[1];另一方面,伴随着新职业的出现,旧职业的衰落,产业结构不断发展。在就业人数、产业行业科技含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各产业行业对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程度增加,相对应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态势也明显增强[2]。教育部希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所谓应用型是指为时代服务,即不同的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新职业产生引起的,有的变化是赋予了老职业新内容。而地方本科院校既无区位优势也无行业背景,在质量和结构调整上基本没有明显的方向,这就使这些高校发展存在了问题。
二、美国赠地学院的概况
美国社会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到急速变革的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科技进步、文化传承的要求愈来愈高,因而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直接。从社会经济上看,到19世纪末美国开始走向工业国的历史性变迁。从文化上看,美国的实用主义社会文化思潮兴起,学院改革运动与实用主义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联系在一起,推进了高等教育的转变。伴随着这种变化,在传统学院的基础上,赠地学院逐步发展起来。赠地学院的建立旨在通过调整教学来满足整个社区需要,通过学院与社区的结合,使其获得社区的尊重。赠地学院打破了早期美国高等教育的传统,铸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力量,对学院周边区域的人才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与其所处的地区建立一种共生关系。
在办学模式方面,根据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了相对灵活的策略。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建立分权主义的管理体系和保持高度自治的传统。分权主义管理体制是美国大学的一大特点。分权的基本含义是指,各级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都有权利创办高等学校。将公立高等教育的法律职责交给了各州,因此形成了美国高教分权的传统。正因如此,美国的教育界经常对大学的合法地位、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等基本的办学模式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其结果使美国的大学中既有欧洲大学的印迹,又具有较浓厚的美国本国的特色。
在社会服务方面,通过学院高端的实验设备和先进的技术以及教师的专长技能展开咨询服务、合作研究、继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方式为社区提供服务,能够使赠地学院与所在地区的关系更加密切,进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进步。例如,威斯康星大学不仅帮助当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还有几十位教授参加了州内各种委员会,帮助起草各类法案,设计铁路建设方案等。
在科学研究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了以大学为核心的“科技工业园区”,又称“硅谷”(Silcon Valley),在调整办学方向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高科技企业相互合作的关系。这是美国大学与企业联合的一种形式,是大学基础性研究转化为企业高科技产品的最有效的中介组织,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三、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概况
地方本科院校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建设,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必将成为区域社会的中心。因此,在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同时,务必将其与社会需求的关系联系起来。地方本科院校主要面向地方、为行业培养人才,由于社会知名度低、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张等原因,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不适应,校企合作程度不够,致使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受阻。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充分适应地方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并切实负担起对地方优势行业和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
地方本科院校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解决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坚持为地方或区域服务的基本职能,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处理好一般专业与优势、特色专业的关系,专业发展中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以及专业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协调发展。
四、启示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看,赠地学院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美国社会的普遍欢迎,在促进国家产业发展方面,有显著的成效。我国的地方本科院校与赠地学院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行业指向性、立足地方、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服务地方为基本职能等。根据赠地学院的成功办学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1.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摆在首位,与产业相关企业密切合作,最大限度实现产学对接;人才培养主要服务于行业和社区,而且兼顾学生的应用能力发展,偏重应用型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应对职业中技术变化。注重实践性教学,要使学生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专业教学阶段,围绕工作过程,广泛开展项目教学和任务教学。
2.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教育从来都是国家的事业,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权一般主要在地方,地方政府有财政支持、领导协调和政策支持等功能。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合理和配套的优惠政策与措施,吸引社会各界尤其是地方主要产业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发展;引导各级行业组织加强与新升本地方学校间的校企合作;并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制定地方高等教育政策,指导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
3.突出产、学、研合作教育
地方本科院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是基于特定的目标指向与自身适用条件,对应用型教育模式进行优选、概括和发展。一方面,高校从企业获得大量经费,摆脱资金拮据的困境;可以改善教学和科研质量,促进知识发展;可以解决某些学科专业教师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公司、企业通过合作易于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满足公司、服务和管理的需要;在一些高科技领域获得优秀毕业生;便于企业公司雇员素质的提高;保持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等。
参考文献:
[1]王者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4):53-59.
[2]何文章,张学英,凌 光,等.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规律及趋势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7):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