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识陆强,是在2013年春节期间。那时,他的一批油画作品在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展出,朦胧抽象的画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油画才子竟然是学陶瓷出生,在陶瓷方面也颇有造诣。
“素以为绚”,意喻平淡之中孕育着绚烂的大美,这是陆强的审美偏好与创作风格。他的油画如此,陶瓷作品也不例外。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有着“世界瓷都”的美誉。1991年至1995年期间,陆强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潜心学习陶瓷美术专业。
在那所专业性的陶瓷美术学校,陆强如饥似渴地吸收专业知识,他花大量时间临摹大师作品,学习传统文化,掌握基本创作方法,摸索自己的风格。“要了解传统工艺的手法是很快的,但是要做好、做精,需要一定程度的沉淀。”
拉坯、立坯、洗坯、画瓷、施釉、入窑烧制……陆强通晓陶瓷制作的每个环节,他感慨:“成瓷很不容易,作品创作过程中很多细节都需要注意。比如在烧瓷之前手轻轻弹到坯,看似没有问题,但烧好取出来就会看到器物表面裂开一条缝。”
正因为陶瓷制作的成功率不高,所以陆强创作时总是习惯同时多做几件作品。他曾经制作直径达一米多的巨型碗,做了四只,但仅有一只成功。
陆强的陶瓷作品自然亲切,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他解释道:“无论画出来还是做出来的东西,我偏爱民窑。因为民窑的作品反映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人情味儿。画面是小孩嬉戏、花花草草、或者是一个小‘福’字小‘寿’字,都很有意思。而官窑雍容华贵,有贵族气,在表现手法上我觉得会被束缚,不够自由。”
整个大学阶段,陆强全身心投入陶瓷创作,作品不断,朋友戏称他的作品抵得上一个小作坊的产量。“毕业时,我租了辆卡车搬运行李。结果半卡车装的都是我的陶瓷作品。”谈及这段往事,陆强不禁笑了。
每年的西湖博览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总是分外引人注目。大师们带来各自的精品力作,角逐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奖——“百花杯”。
2005年,杭州西湖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开展。陆强带着他创作的陶瓷《现代青花色釉挂盘系列》参展。那是六块不规则的挂盘,有大有小,有平有凹,盘子上绘有小鱼小虫和各式纹样,包罗万象。在朴拙幽雅的蓝印花布的衬托下,青花色釉挂盘更显得精巧、别致、独具魅力。
“当时并没有刻意将陶瓷摆在蓝印花布上,因为我报名比较晚,没有展位了,于是和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的馆长吴元新合租了一个展位。”陆强回忆起参展的情景,记忆犹新,“七八个评委巡视每个展位,挨个儿打分。把陶瓷那片区域看完后,他们说还有一个,就到我这边来了。我当时就感觉他们对我的作品挺感兴趣。”
陆强没有想到的是,评委们对他的陶瓷作品青睐有加。《现代青花色釉挂盘系列》一举夺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同样获得金奖的还有浙江龙泉的一套青瓷笔洗,当时担任评委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陈若菊评价道,东西不在大或小,两项金奖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传达出了陶瓷的韵味,给人美的感受。
如今,这套金奖作品静静摆放在陆强家中。无论何时,那都是他陶瓷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
离开景德镇,陆强不仅没有停止个人的陶瓷创作,还开始将这门传统艺术传播给更多人,让他们从中体会他所视若珍宝的那份乐趣。
1999年,陆强成立了南通市最早的陶艺创作中心——汉窑陶艺创作中心,地点选在风景秀丽的纺织博物馆。他教给青少年学生们陶瓷基础知识,带他们亲手创作作品,当时还建了窑炉,可供烧制。
如今,陶瓷艺术教育已进入南通部分学校的课堂,陆强自然成为授课教师的不二人选。在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他在自己的陶瓷工作室为平面专业学生和留学生们带去生动课程;在南通市第三中学,他应邀去给中学生们讲授陶瓷艺术。每每看到学生陶醉于陶艺制作时,陆强最感欣慰的时候。
“目前学校设置的陶瓷课并不专业,主要是造型,不涉及烧制的过程。”陆强有些遗憾,但他也明白设窑炉涉及到场所、安全等问题。
谈及南通地区的陶瓷创作情况,陆强认为南通的陶瓷创作主要集中在学校授课和商家活动,并不够普及。“南通不是瓷区,没有原材料,烧瓷也不方便。确实存在许多阻碍因素。”
近期在南通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系列大展,陆强十分关注:“前面几个展我都有去参观,最近从朋友发的图片看到中国当代陶瓷展的一些作品,形式感不错,有时间一定要去现场仔细观赏。”
“素以为绚”,意喻平淡之中孕育着绚烂的大美,这是陆强的审美偏好与创作风格。他的油画如此,陶瓷作品也不例外。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有着“世界瓷都”的美誉。1991年至1995年期间,陆强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潜心学习陶瓷美术专业。
在那所专业性的陶瓷美术学校,陆强如饥似渴地吸收专业知识,他花大量时间临摹大师作品,学习传统文化,掌握基本创作方法,摸索自己的风格。“要了解传统工艺的手法是很快的,但是要做好、做精,需要一定程度的沉淀。”
拉坯、立坯、洗坯、画瓷、施釉、入窑烧制……陆强通晓陶瓷制作的每个环节,他感慨:“成瓷很不容易,作品创作过程中很多细节都需要注意。比如在烧瓷之前手轻轻弹到坯,看似没有问题,但烧好取出来就会看到器物表面裂开一条缝。”
正因为陶瓷制作的成功率不高,所以陆强创作时总是习惯同时多做几件作品。他曾经制作直径达一米多的巨型碗,做了四只,但仅有一只成功。
陆强的陶瓷作品自然亲切,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他解释道:“无论画出来还是做出来的东西,我偏爱民窑。因为民窑的作品反映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人情味儿。画面是小孩嬉戏、花花草草、或者是一个小‘福’字小‘寿’字,都很有意思。而官窑雍容华贵,有贵族气,在表现手法上我觉得会被束缚,不够自由。”
整个大学阶段,陆强全身心投入陶瓷创作,作品不断,朋友戏称他的作品抵得上一个小作坊的产量。“毕业时,我租了辆卡车搬运行李。结果半卡车装的都是我的陶瓷作品。”谈及这段往事,陆强不禁笑了。
每年的西湖博览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总是分外引人注目。大师们带来各自的精品力作,角逐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奖——“百花杯”。
2005年,杭州西湖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开展。陆强带着他创作的陶瓷《现代青花色釉挂盘系列》参展。那是六块不规则的挂盘,有大有小,有平有凹,盘子上绘有小鱼小虫和各式纹样,包罗万象。在朴拙幽雅的蓝印花布的衬托下,青花色釉挂盘更显得精巧、别致、独具魅力。
“当时并没有刻意将陶瓷摆在蓝印花布上,因为我报名比较晚,没有展位了,于是和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的馆长吴元新合租了一个展位。”陆强回忆起参展的情景,记忆犹新,“七八个评委巡视每个展位,挨个儿打分。把陶瓷那片区域看完后,他们说还有一个,就到我这边来了。我当时就感觉他们对我的作品挺感兴趣。”
陆强没有想到的是,评委们对他的陶瓷作品青睐有加。《现代青花色釉挂盘系列》一举夺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同样获得金奖的还有浙江龙泉的一套青瓷笔洗,当时担任评委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陈若菊评价道,东西不在大或小,两项金奖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传达出了陶瓷的韵味,给人美的感受。
如今,这套金奖作品静静摆放在陆强家中。无论何时,那都是他陶瓷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
离开景德镇,陆强不仅没有停止个人的陶瓷创作,还开始将这门传统艺术传播给更多人,让他们从中体会他所视若珍宝的那份乐趣。
1999年,陆强成立了南通市最早的陶艺创作中心——汉窑陶艺创作中心,地点选在风景秀丽的纺织博物馆。他教给青少年学生们陶瓷基础知识,带他们亲手创作作品,当时还建了窑炉,可供烧制。
如今,陶瓷艺术教育已进入南通部分学校的课堂,陆强自然成为授课教师的不二人选。在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他在自己的陶瓷工作室为平面专业学生和留学生们带去生动课程;在南通市第三中学,他应邀去给中学生们讲授陶瓷艺术。每每看到学生陶醉于陶艺制作时,陆强最感欣慰的时候。
“目前学校设置的陶瓷课并不专业,主要是造型,不涉及烧制的过程。”陆强有些遗憾,但他也明白设窑炉涉及到场所、安全等问题。
谈及南通地区的陶瓷创作情况,陆强认为南通的陶瓷创作主要集中在学校授课和商家活动,并不够普及。“南通不是瓷区,没有原材料,烧瓷也不方便。确实存在许多阻碍因素。”
近期在南通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系列大展,陆强十分关注:“前面几个展我都有去参观,最近从朋友发的图片看到中国当代陶瓷展的一些作品,形式感不错,有时间一定要去现场仔细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