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蔬菜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是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壮大这一产业符合金川的发展实际,近年来,金川县蔬菜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还存在投入不足、布局分散,规模小、品牌产品缺乏等问题,致使经济效益较低,本文针对这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实现蔬菜产业更好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金川县;蔬菜;产业;思考
金川是一个农业县,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小康农村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金川县加大对蔬菜产业的开发和投入,全县蔬菜产业发展速度加快,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不仅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已成为金川农业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正确分析蔬菜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科学定位蔬菜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突破点,采取措施提高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是金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专题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希望能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有所裨益。
1.基本情况
金川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北高原南缘。县境内气候温和,日照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县辖2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全县人口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万人,有农耕地7.3万亩,分布地海拔2090-3000米,沿大金川河岸台地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海拔2700米以下为蔬菜栽培适宜区,面积为4万亩。蔬菜常年播面稳定在1.2万亩左右,产量为2.5万吨。主要种植大白菜、莲花白、辣椒、莴笋、番茄、茄子等,随着市场及消费需求的变化,目前在城关、安宁等光、热条件好的地区苦瓜、西胡芦、豆荚类(以四季豆为主)丝瓜、芹菜、葱蒜类等面积呈上增趋势。按照“抓特色、调结构、助增收”的目标,金川县大力推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有力地推动和壮大了基地规模、提升了产业标准化。以往我县生产的蔬菜主要销往州内马尔康和草地四县以及甘孜州部分牧區县,近年向成都等大型批发市场拓展,2018年实现年外销商品菜1.8万吨。
2.蔬菜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蔬菜在我县农业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农业生产进入了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蔬菜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更显重要。
2.1蔬菜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近年来,金川县农业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经济作物比重。从经济作物结构来看,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农业和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2.2蔬菜产业是金川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由于蔬菜复种指数高,一年至少种两季,最多可达3—4季,因此,种菜收入相当可观。据调查,每亩商品菜地一年纯收入可达几千元,远高于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是目前农业比较效益较高、收入相对稳定的产业。因此,蔬菜产业已成为发展农业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3蔬菜产业是金川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蔬菜是人们每天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食品之一,是不断成长和发展壮大的产业。在传统农业阶段,蔬菜的商品率不高,未能发挥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我国实施城镇化战略,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对蔬菜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迅速增长,市场拉动作用使蔬菜种植占农作物比重不断提高,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农业发展速度较快的产业。所以,菜业经济是与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相适应的产业,是改变农业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3.金川县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利条件
3.1自然条件优越
金川县金川素有“阿坝州小江南”之称,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蔬菜种植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境内无工业,空气无污染。2000年11月经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水质、土壤、大气均达到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因此具有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独天得厚的生态条件。
3.2政策优势。
目前,金川发展蔬菜产业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是战略机遇;二是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是长期机遇;三是国家支持灾区重建和发展振兴是独特机遇;四是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特别机遇;五是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要“把金川建成阿坝州的新江南”的战略目标是现实机遇。金川县立足本县实际,提出了“重农、强工、兴旅、富民”的经济发展思路,要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走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经济强县跨越。
3.3市场空间广阔
金川县周边几县因海拔较高,气温低,无霜期短,不能生产多品种蔬菜,而每到冬季,主要依靠成都及其邻县供应,因路途较远,造成成本高,市场销售价较贵,严重束缚了消费市场的扩大。而金川距马尔康、壤塘、红原、阿坝及甘孜的色达、炉霍、青海省的果洛州较近,运输方便,加之因气候差异金川县部分蔬菜品种生产盛期正是成都市场淡季,同时随着汶马(汶川-马尔康)高速的逐步通车,金川连接成都、重庆等大市场更为便利。
3.4生产潜力巨大
从我县种植业情况来看,全县主要以玉米为主,常年种植在6万亩左右,占总播种面积的70%,整个种植业内部结构有较大的调整余地,只要能够实现效益带动,全县蔬菜有4万亩的发展空间。
4.影响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虽然全县的蔬菜产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投入少、基础设施薄弱;经营分散、科技水平低、科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少;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困难。同时季节菜品分布不均衡,夏秋蔬菜占有量大,冬春占有量小,造成供销淡、旺季明显,供需矛盾突出,产品价格起伏不定,风险性大,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
4.1投入少,基础设施差。 由于资金缺乏,大多数菜地基础设施不配套,道路、沟渠、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同时乡村菜地零星分散,交通不便等因素,也制约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影响蔬菜生产的发展。
4.2种植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标准化生产。
目前我县的蔬菜生产主要是以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生产精耕细作经营为主,整体规模化程度低。随着“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市民追求“品牌化、优质化、生态化”消费习惯的逐步增强,现有小规模种植格局弊端日益显现,远远达不到产业化的要求,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菜农依然沿用传统、习惯性的种植模式和单家独户的生产方式,不利于标准化生产的实施,各类蔬菜的标准化生产以及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十分有限,与现代农业追求的产品可溯制度、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和产业化要求等的差距较大。
4.3科技含量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市场竞争力差。
主要体现在品种结构单一,没有打出地方特色品牌,大宗菜、低档菜面积大,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小,没有形成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推广较差,大部分地区以传统耕作为主,管理粗放,产量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菜农素质差、劳动生产率低下,严重影响蔬菜产品质量,降低商品价值。名优新特品种少,特别是市场认可,特点突出,对产业起支撑作用的主打品种较少,难以做到“人有我特,人特我优”。因此、辐射能力较弱,发挥不了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全县蔬菜的商品质量、包装及营销手段尚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无包装,还没有形成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
4.4蔬菜技术人员偏少,菜农素质低,服务体系不健全
全县农业科技人员有100多人,但真正懂蔬菜没有几人,多数乡镇根本没有蔬菜专业技术人员,与蔬菜产业规模与地位极不相称。同时,菜农的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无公害生产意识较差,对商品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的认识不足。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群众还仅限于供应本地城镇居民消费,零星分散种植,不能向外拓宽市场,甚至盲目生产,使蔬菜生产难以与大市场接轨,更一时难以适应蔬菜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要求,从而提高产业效益。此外,蔬菜的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的建设及发展滞后,技术、信息服务难到位,全县还没有一个蔬菜批发市场,销售各自为阵,不能达到资源信息共享。
5.蔬菜产业发展思路与建议
5.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
发展蔬菜产业不仅仅是民生工程,也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蔬菜产业是我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因此,必须通过行政推动、示范引导,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一是要成立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按照一套班子、一个发展规划、一套实施方案的要求,组建专门机构,具体抓蔬菜发展的日常工作。二是要严格考核,把蔬菜产业发展作为衡量一个乡镇工作业绩和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全县蔬菜产业化顺利发展。三是要结合全县实际,出台发展政策,按照“一年搞示范、两年上规模、三年成产业”的发展思路,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县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今后蔬菜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方向和措施,作为指导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蔬菜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5.2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蔬菜基地建设
为提高蔬菜产业效率,重点是整合现有资源,挖掘内在潜力,从提高品质、做精加工、扩大出口、发挥优势上寻找新的增长点已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根据近年来建成的蔬菜布局现状,结合不同区域、地形以及蔬菜产品流向的特点,今后全县要着重建设四大蔬菜产业带:一是茄果类精品生产区。以沙尔、咯尔、庆宁、勒乌镇、万林、安宁、曾达、马尔帮八乡(镇)河坝低海拔区域为主大力发展优质茄果类蔬菜。二是优势大白菜生产区。以勒乌镇、沙尔、咯尔、庆宁、曾达五乡(镇)河坝区域为主积极发展早春大白菜,主要供应我州草地、及成都等邻近州县市场。在卡拉足、撒瓦足、万林、集沐等海拔较高的乡镇积极发展反季节大白菜。三是优势窝笋生产区。以卡拉足、撒瓦足、曾达、万林、集沐五乡为主,幅射周边乡镇。发展秋淡窝笋生产,提倡一年一季生产。四是优质藏蒜生产区,在城关、安宁种植秋蒜、在观音地区种植春蒜。
5.3、加大科技服务,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研究和推广力度,重点研究、引进和推广品质好、专用型蔬菜种子(种苗),加大设施栽培及配套技术、精深加工、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等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快科技成果的熟化和转化;发展“猪—沼—菜”等生态农业,少施化肥和农药;抓好秋冬茬、早春茬和越夏茬反季节蔬菜生产。二是适抓好科技培训,重点培训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化栽培、设施栽培和特色蔬菜品种高产栽培。一方面,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选拔一些年纪轻、事业心强的技术干部到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进修实习,使这些人尽快掌握蔬菜生产经营知识,有条件的话,从农业院校引进一批蔬菜专业毕业生,不断提高现有蔬菜科研、生产、推广技术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层层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蔬菜生产经营适用技术培训班,加大菜农和经销户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其生产经营能力。三是引导鼓励蔬菜科技人员与蔬菜示范园区和蔬菜企业结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
5.4、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立足蔬菜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蔬菜精深加工业,努力增加蔬菜附加值。一是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引进、培育和扶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或科技型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农户”,“工厂+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与菜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发展特色蔬菜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抓好产后加工保鲜,拓宽外销渠道,提高附加值和商品率,不断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作用。二是积极扶持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鼓励发展蔬菜营销公司、蔬菜经纪人等组织,提高菜农的组织集约化程度。三是加强、规范蔬菜市场建设和管理,走“市场—公司—农户”产供销密切衔接的产业化道路。实现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格局,从而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四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制度,突破小农经营的束缚,鼓励土地有序流转,让种菜能手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带动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五是建立统一完整、信息灵敏、覆盖面广的蔬菜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工作,通过信息网络及时反馈各地的市场批发价格和主要产地的蔬菜生产状况,沟通、衔接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各个环节。
5.5、强化质量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
一是不断完善检测手段。要在添置了必要的检测仪器、不断提高检测能力的基础上,积极筹备在县城农贸市场建立蔬菜质量检测站,进一步抓好市场准入。二是不断完善标准体系,要不断制定和完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相关质量标准,为全面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全面实行上市鲜菜的例行检测,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菜。四是实施基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质量追溯,建成县、乡、主产村三级质量监管体系。
5.6、创导名牌培育,提高市场竞争力
市场经济是品牌经济。要围绕特色蔬菜产品,积极申报一批蔬菜品牌,注册商标,进一步扩大金川蔬菜的知名度。品牌是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引导和扶持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营销加工企业、优势互补等手段,逐步形成本縣的生产加工蔬菜、商品蔬菜和特色蔬菜品牌,并大力培育名牌产品,不断壮大规模,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进而提高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金川县;蔬菜;产业;思考
金川是一个农业县,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小康农村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金川县加大对蔬菜产业的开发和投入,全县蔬菜产业发展速度加快,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不仅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已成为金川农业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正确分析蔬菜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科学定位蔬菜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突破点,采取措施提高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是金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专题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希望能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有所裨益。
1.基本情况
金川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北高原南缘。县境内气候温和,日照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县辖2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全县人口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万人,有农耕地7.3万亩,分布地海拔2090-3000米,沿大金川河岸台地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海拔2700米以下为蔬菜栽培适宜区,面积为4万亩。蔬菜常年播面稳定在1.2万亩左右,产量为2.5万吨。主要种植大白菜、莲花白、辣椒、莴笋、番茄、茄子等,随着市场及消费需求的变化,目前在城关、安宁等光、热条件好的地区苦瓜、西胡芦、豆荚类(以四季豆为主)丝瓜、芹菜、葱蒜类等面积呈上增趋势。按照“抓特色、调结构、助增收”的目标,金川县大力推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有力地推动和壮大了基地规模、提升了产业标准化。以往我县生产的蔬菜主要销往州内马尔康和草地四县以及甘孜州部分牧區县,近年向成都等大型批发市场拓展,2018年实现年外销商品菜1.8万吨。
2.蔬菜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蔬菜在我县农业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农业生产进入了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蔬菜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更显重要。
2.1蔬菜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近年来,金川县农业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经济作物比重。从经济作物结构来看,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农业和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2.2蔬菜产业是金川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由于蔬菜复种指数高,一年至少种两季,最多可达3—4季,因此,种菜收入相当可观。据调查,每亩商品菜地一年纯收入可达几千元,远高于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是目前农业比较效益较高、收入相对稳定的产业。因此,蔬菜产业已成为发展农业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3蔬菜产业是金川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蔬菜是人们每天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食品之一,是不断成长和发展壮大的产业。在传统农业阶段,蔬菜的商品率不高,未能发挥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我国实施城镇化战略,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对蔬菜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迅速增长,市场拉动作用使蔬菜种植占农作物比重不断提高,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农业发展速度较快的产业。所以,菜业经济是与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相适应的产业,是改变农业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3.金川县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利条件
3.1自然条件优越
金川县金川素有“阿坝州小江南”之称,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蔬菜种植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境内无工业,空气无污染。2000年11月经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水质、土壤、大气均达到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因此具有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独天得厚的生态条件。
3.2政策优势。
目前,金川发展蔬菜产业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是战略机遇;二是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是长期机遇;三是国家支持灾区重建和发展振兴是独特机遇;四是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特别机遇;五是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要“把金川建成阿坝州的新江南”的战略目标是现实机遇。金川县立足本县实际,提出了“重农、强工、兴旅、富民”的经济发展思路,要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走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经济强县跨越。
3.3市场空间广阔
金川县周边几县因海拔较高,气温低,无霜期短,不能生产多品种蔬菜,而每到冬季,主要依靠成都及其邻县供应,因路途较远,造成成本高,市场销售价较贵,严重束缚了消费市场的扩大。而金川距马尔康、壤塘、红原、阿坝及甘孜的色达、炉霍、青海省的果洛州较近,运输方便,加之因气候差异金川县部分蔬菜品种生产盛期正是成都市场淡季,同时随着汶马(汶川-马尔康)高速的逐步通车,金川连接成都、重庆等大市场更为便利。
3.4生产潜力巨大
从我县种植业情况来看,全县主要以玉米为主,常年种植在6万亩左右,占总播种面积的70%,整个种植业内部结构有较大的调整余地,只要能够实现效益带动,全县蔬菜有4万亩的发展空间。
4.影响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虽然全县的蔬菜产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投入少、基础设施薄弱;经营分散、科技水平低、科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少;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困难。同时季节菜品分布不均衡,夏秋蔬菜占有量大,冬春占有量小,造成供销淡、旺季明显,供需矛盾突出,产品价格起伏不定,风险性大,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
4.1投入少,基础设施差。 由于资金缺乏,大多数菜地基础设施不配套,道路、沟渠、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同时乡村菜地零星分散,交通不便等因素,也制约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影响蔬菜生产的发展。
4.2种植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标准化生产。
目前我县的蔬菜生产主要是以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生产精耕细作经营为主,整体规模化程度低。随着“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市民追求“品牌化、优质化、生态化”消费习惯的逐步增强,现有小规模种植格局弊端日益显现,远远达不到产业化的要求,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菜农依然沿用传统、习惯性的种植模式和单家独户的生产方式,不利于标准化生产的实施,各类蔬菜的标准化生产以及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十分有限,与现代农业追求的产品可溯制度、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和产业化要求等的差距较大。
4.3科技含量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市场竞争力差。
主要体现在品种结构单一,没有打出地方特色品牌,大宗菜、低档菜面积大,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小,没有形成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推广较差,大部分地区以传统耕作为主,管理粗放,产量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菜农素质差、劳动生产率低下,严重影响蔬菜产品质量,降低商品价值。名优新特品种少,特别是市场认可,特点突出,对产业起支撑作用的主打品种较少,难以做到“人有我特,人特我优”。因此、辐射能力较弱,发挥不了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全县蔬菜的商品质量、包装及营销手段尚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无包装,还没有形成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
4.4蔬菜技术人员偏少,菜农素质低,服务体系不健全
全县农业科技人员有100多人,但真正懂蔬菜没有几人,多数乡镇根本没有蔬菜专业技术人员,与蔬菜产业规模与地位极不相称。同时,菜农的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无公害生产意识较差,对商品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的认识不足。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群众还仅限于供应本地城镇居民消费,零星分散种植,不能向外拓宽市场,甚至盲目生产,使蔬菜生产难以与大市场接轨,更一时难以适应蔬菜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要求,从而提高产业效益。此外,蔬菜的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的建设及发展滞后,技术、信息服务难到位,全县还没有一个蔬菜批发市场,销售各自为阵,不能达到资源信息共享。
5.蔬菜产业发展思路与建议
5.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
发展蔬菜产业不仅仅是民生工程,也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蔬菜产业是我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因此,必须通过行政推动、示范引导,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一是要成立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按照一套班子、一个发展规划、一套实施方案的要求,组建专门机构,具体抓蔬菜发展的日常工作。二是要严格考核,把蔬菜产业发展作为衡量一个乡镇工作业绩和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全县蔬菜产业化顺利发展。三是要结合全县实际,出台发展政策,按照“一年搞示范、两年上规模、三年成产业”的发展思路,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县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今后蔬菜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方向和措施,作为指导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蔬菜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5.2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蔬菜基地建设
为提高蔬菜产业效率,重点是整合现有资源,挖掘内在潜力,从提高品质、做精加工、扩大出口、发挥优势上寻找新的增长点已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根据近年来建成的蔬菜布局现状,结合不同区域、地形以及蔬菜产品流向的特点,今后全县要着重建设四大蔬菜产业带:一是茄果类精品生产区。以沙尔、咯尔、庆宁、勒乌镇、万林、安宁、曾达、马尔帮八乡(镇)河坝低海拔区域为主大力发展优质茄果类蔬菜。二是优势大白菜生产区。以勒乌镇、沙尔、咯尔、庆宁、曾达五乡(镇)河坝区域为主积极发展早春大白菜,主要供应我州草地、及成都等邻近州县市场。在卡拉足、撒瓦足、万林、集沐等海拔较高的乡镇积极发展反季节大白菜。三是优势窝笋生产区。以卡拉足、撒瓦足、曾达、万林、集沐五乡为主,幅射周边乡镇。发展秋淡窝笋生产,提倡一年一季生产。四是优质藏蒜生产区,在城关、安宁种植秋蒜、在观音地区种植春蒜。
5.3、加大科技服务,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研究和推广力度,重点研究、引进和推广品质好、专用型蔬菜种子(种苗),加大设施栽培及配套技术、精深加工、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等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快科技成果的熟化和转化;发展“猪—沼—菜”等生态农业,少施化肥和农药;抓好秋冬茬、早春茬和越夏茬反季节蔬菜生产。二是适抓好科技培训,重点培训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化栽培、设施栽培和特色蔬菜品种高产栽培。一方面,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选拔一些年纪轻、事业心强的技术干部到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进修实习,使这些人尽快掌握蔬菜生产经营知识,有条件的话,从农业院校引进一批蔬菜专业毕业生,不断提高现有蔬菜科研、生产、推广技术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层层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蔬菜生产经营适用技术培训班,加大菜农和经销户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其生产经营能力。三是引导鼓励蔬菜科技人员与蔬菜示范园区和蔬菜企业结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
5.4、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立足蔬菜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蔬菜精深加工业,努力增加蔬菜附加值。一是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引进、培育和扶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或科技型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农户”,“工厂+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与菜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发展特色蔬菜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抓好产后加工保鲜,拓宽外销渠道,提高附加值和商品率,不断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作用。二是积极扶持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鼓励发展蔬菜营销公司、蔬菜经纪人等组织,提高菜农的组织集约化程度。三是加强、规范蔬菜市场建设和管理,走“市场—公司—农户”产供销密切衔接的产业化道路。实现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格局,从而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四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制度,突破小农经营的束缚,鼓励土地有序流转,让种菜能手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带动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五是建立统一完整、信息灵敏、覆盖面广的蔬菜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工作,通过信息网络及时反馈各地的市场批发价格和主要产地的蔬菜生产状况,沟通、衔接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各个环节。
5.5、强化质量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
一是不断完善检测手段。要在添置了必要的检测仪器、不断提高检测能力的基础上,积极筹备在县城农贸市场建立蔬菜质量检测站,进一步抓好市场准入。二是不断完善标准体系,要不断制定和完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相关质量标准,为全面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全面实行上市鲜菜的例行检测,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菜。四是实施基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质量追溯,建成县、乡、主产村三级质量监管体系。
5.6、创导名牌培育,提高市场竞争力
市场经济是品牌经济。要围绕特色蔬菜产品,积极申报一批蔬菜品牌,注册商标,进一步扩大金川蔬菜的知名度。品牌是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引导和扶持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营销加工企业、优势互补等手段,逐步形成本縣的生产加工蔬菜、商品蔬菜和特色蔬菜品牌,并大力培育名牌产品,不断壮大规模,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进而提高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