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外语学习不但要掌握语言,还要认识理解和感知另一种文化。只有我们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语言,并且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232-02
引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美国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董亚芬(1997)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语言是一定范围内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和书写符号,也能反映出运用该语言的区域特点、风土人情及经济发展情况。语言反映社会文化,同时受到文化的制约。把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提高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1972,参见许力生,2000)提出的,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两部分构成。交际能力是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语言交互活动的能力,即能在真实交际情境中交流的能力。交际能力不仅包括掌握语言形式,还要了解语言使用的社會规则即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该对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方法说什么”。Hymes认为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即语法性、得体性、适合性及实际操作性,适合性和得体性的本质是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新课标也指出,“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一种文化的过程。因此,要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国情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逐步具有文化比较能力,以提高文化素质并得体地进行语言交流。”可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外语教学的目标。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现和承载形式。语言对于文化的表现和承载功能,使其进入到文化的各个方面。语言不仅蕴含着本民族的文化背景,还蕴含着本民族对人生的态度、思维及生活方式。外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的形式结构,还要学习其赖以生存的丰富的文化背景,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习俗及在不同情境下所需要的合适的言语表达方式。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帮助他们能够阅读英语报刊和书籍,能用英语写文章;更要帮助他们扫清语言交际的障碍,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培养学生能顺利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书本知识讲得过多,没有充分引导学生阅读西方及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知识。教学中往往注重语言的输入,课堂知识灌输过多,课外延伸拓宽少,文化的输入太有限了;课堂上侧重语法和句型的操练,没有足够重视非语言交际和文化底蕴。实际上,非语言交际往往更能折射出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及价值观念。很多教师并不了解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的特点,学生对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的理解是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获取的,因而要帮助学生在交际实践中体会和感知不同的文化。实际上,培养跨文化交际是动态的能力系统,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正是推进这一系统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
(二)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外语教学重视语言形式的讲解,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很难能适应实际的语言工作环境。很多大学生懂语法,但听说差,交际能力弱。笔者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1.开展词汇对比教学。词汇教学中,学生掌握词汇的拼写及用法并不难,但是,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恰当运用就难了。遇到蕴含文化内涵的典型词汇,教师需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既了解词汇的概念意义,又了解其联想意义。比如:在西方,蓝色“blue”一般表示消沉,如“blue Monday”,而在中国“blue”则表示肃穆。也可以对比词的字面意义和含义:词的字面意义是指词的最基本意义;词的含义是指词所隐含着的意义。如“green”一词的字面意思是“绿色”,而“green-eyed”,则表达嫉妒;英语中“black.tea”看似黑茶,却是红茶的意思。还可以对比词的感情色彩:在中国,人们常认为“猫头鹰”是不吉利的,往往带来坏运气,而“owl”在英语中象征着“聪明”。进行词汇对比,能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多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下词汇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排除交际中的障碍,不断提高交际能力。
2.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教学。通过比较教学我们能发掘母语和英语的语言结构及文化的异同,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度。我们可以从日常的称呼、打招呼、谦虚、道歉、做客、赞扬、价值观等方面比较中西方文化。比如:中国人见面常问“你吃饭了吗”,而英语国家的人们乐于谈论天气开始话题。在中国,人们穿白戴孝表示对死去亲人的悼念。在英美葬礼时,人们多穿黑色礼服,来表达沉痛的哀悼。这种丰富多样的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感受和体会其他国家的文化,消除文化差异的偏见,有助于情感的沟通。比如对比中国人和英美人对恭维的不同反应,当中国人被夸“你的厨艺真棒”时,往往回答“菜做的不好,请多包涵”,而西方人会有礼貌的回答“谢谢”。可以对比不同国家宴请、送礼、招待等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了西方的风土人情,也深刻了解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3.积极创设跨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胡文仲教授曾经指出:要想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能够沉浸在目的语的文化氛围中,并同本族语使用者进行直接的接触。我们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来创设跨文化的氛围。
一要加强课堂的对话训练。在日常交际中,学生在涉及西方的礼仪和风俗方面,往往会出现不少的语用错误。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和教材的所给材料,布置安排适当的对话,利用课堂对话进行热身活动。通过大量的文化语境中的对话练习,理解和感知西方文化,恰当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二要借助具体的案例分析。将跨文化交际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等作为案例。通过阅读案例、分析和讨论案例、教师总结等环节来完成。案例源于真实的交际过程,生动有趣,又很有启发意义,能有效刺激学生阅读及讨论时积极的思考。案例分析很重视能力培养,是语言知识逐渐转变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三要利用电影、互联网络等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声情并茂,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受英美文化。也鼓励学生经常听英语讲座和报告,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和戏剧表演等活动,多渠道地接触英语,切实提高交际能力。四要鼓励学生阅读优秀英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又产生了不同的文学现象,所以,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会帮助学习者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五要利用外籍教师。大学生在外教面前怕说不好英语,对西方的文化背景了解得不多,因而并不清楚谈些什么才好。为此,要克服恐惧心理,大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聘请外教讲座或筹划西方节日,实现与外教面对面的交流。
三、结束语
我国英语文体学家王佐良教授说过:“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任何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语言,都有丰富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要传播文化,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提升跨文化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语域中使用语言。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很好的语言功底,还需要借助英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得体的交际,最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文化意识,紧密结合教材又能拓宽教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化输入和熏陶,使得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了解文化,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董亚芬,修订《大学英语》为大学英语上新台阶作贡献[J],外语界,1997(2)
[2]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黎炯,王瑾红,谈英语国家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6(21)
[6]李萍,中国文化背景——民俗风情阅读精选[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8
[7]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J],外语研究,1992(2)
[8]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232-02
引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美国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董亚芬(1997)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语言是一定范围内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和书写符号,也能反映出运用该语言的区域特点、风土人情及经济发展情况。语言反映社会文化,同时受到文化的制约。把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提高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1972,参见许力生,2000)提出的,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两部分构成。交际能力是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语言交互活动的能力,即能在真实交际情境中交流的能力。交际能力不仅包括掌握语言形式,还要了解语言使用的社會规则即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该对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方法说什么”。Hymes认为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即语法性、得体性、适合性及实际操作性,适合性和得体性的本质是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新课标也指出,“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一种文化的过程。因此,要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国情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逐步具有文化比较能力,以提高文化素质并得体地进行语言交流。”可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外语教学的目标。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现和承载形式。语言对于文化的表现和承载功能,使其进入到文化的各个方面。语言不仅蕴含着本民族的文化背景,还蕴含着本民族对人生的态度、思维及生活方式。外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的形式结构,还要学习其赖以生存的丰富的文化背景,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习俗及在不同情境下所需要的合适的言语表达方式。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帮助他们能够阅读英语报刊和书籍,能用英语写文章;更要帮助他们扫清语言交际的障碍,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培养学生能顺利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书本知识讲得过多,没有充分引导学生阅读西方及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知识。教学中往往注重语言的输入,课堂知识灌输过多,课外延伸拓宽少,文化的输入太有限了;课堂上侧重语法和句型的操练,没有足够重视非语言交际和文化底蕴。实际上,非语言交际往往更能折射出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及价值观念。很多教师并不了解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的特点,学生对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的理解是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获取的,因而要帮助学生在交际实践中体会和感知不同的文化。实际上,培养跨文化交际是动态的能力系统,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正是推进这一系统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
(二)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外语教学重视语言形式的讲解,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很难能适应实际的语言工作环境。很多大学生懂语法,但听说差,交际能力弱。笔者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1.开展词汇对比教学。词汇教学中,学生掌握词汇的拼写及用法并不难,但是,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恰当运用就难了。遇到蕴含文化内涵的典型词汇,教师需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既了解词汇的概念意义,又了解其联想意义。比如:在西方,蓝色“blue”一般表示消沉,如“blue Monday”,而在中国“blue”则表示肃穆。也可以对比词的字面意义和含义:词的字面意义是指词的最基本意义;词的含义是指词所隐含着的意义。如“green”一词的字面意思是“绿色”,而“green-eyed”,则表达嫉妒;英语中“black.tea”看似黑茶,却是红茶的意思。还可以对比词的感情色彩:在中国,人们常认为“猫头鹰”是不吉利的,往往带来坏运气,而“owl”在英语中象征着“聪明”。进行词汇对比,能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多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下词汇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排除交际中的障碍,不断提高交际能力。
2.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教学。通过比较教学我们能发掘母语和英语的语言结构及文化的异同,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度。我们可以从日常的称呼、打招呼、谦虚、道歉、做客、赞扬、价值观等方面比较中西方文化。比如:中国人见面常问“你吃饭了吗”,而英语国家的人们乐于谈论天气开始话题。在中国,人们穿白戴孝表示对死去亲人的悼念。在英美葬礼时,人们多穿黑色礼服,来表达沉痛的哀悼。这种丰富多样的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感受和体会其他国家的文化,消除文化差异的偏见,有助于情感的沟通。比如对比中国人和英美人对恭维的不同反应,当中国人被夸“你的厨艺真棒”时,往往回答“菜做的不好,请多包涵”,而西方人会有礼貌的回答“谢谢”。可以对比不同国家宴请、送礼、招待等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了西方的风土人情,也深刻了解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3.积极创设跨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胡文仲教授曾经指出:要想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能够沉浸在目的语的文化氛围中,并同本族语使用者进行直接的接触。我们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来创设跨文化的氛围。
一要加强课堂的对话训练。在日常交际中,学生在涉及西方的礼仪和风俗方面,往往会出现不少的语用错误。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和教材的所给材料,布置安排适当的对话,利用课堂对话进行热身活动。通过大量的文化语境中的对话练习,理解和感知西方文化,恰当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二要借助具体的案例分析。将跨文化交际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等作为案例。通过阅读案例、分析和讨论案例、教师总结等环节来完成。案例源于真实的交际过程,生动有趣,又很有启发意义,能有效刺激学生阅读及讨论时积极的思考。案例分析很重视能力培养,是语言知识逐渐转变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三要利用电影、互联网络等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声情并茂,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受英美文化。也鼓励学生经常听英语讲座和报告,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和戏剧表演等活动,多渠道地接触英语,切实提高交际能力。四要鼓励学生阅读优秀英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又产生了不同的文学现象,所以,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会帮助学习者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五要利用外籍教师。大学生在外教面前怕说不好英语,对西方的文化背景了解得不多,因而并不清楚谈些什么才好。为此,要克服恐惧心理,大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聘请外教讲座或筹划西方节日,实现与外教面对面的交流。
三、结束语
我国英语文体学家王佐良教授说过:“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任何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语言,都有丰富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要传播文化,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提升跨文化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语域中使用语言。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很好的语言功底,还需要借助英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得体的交际,最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文化意识,紧密结合教材又能拓宽教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化输入和熏陶,使得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了解文化,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董亚芬,修订《大学英语》为大学英语上新台阶作贡献[J],外语界,1997(2)
[2]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黎炯,王瑾红,谈英语国家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6(21)
[6]李萍,中国文化背景——民俗风情阅读精选[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8
[7]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J],外语研究,1992(2)
[8]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