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列维奇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位艺术家和至上主义创始人。至上主义观念是万事万物皆以几何最基本造型来阐述,而真实藉由最基本抽象几何呈现。本文通过对马列维奇至上主义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旨在揭示其艺术创造的真实。
关键词:至上主义;几何美学;艺术风格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1878——1935)出身于乌克兰基辅。早年在俄罗斯以自学的方式开始绘画创作。至上主义是1913年出现在俄国的纯几何形抽象绘画运动,而马列维奇就是至上主义绘画的创始人。至上主义是传统绘画时代终结的标志,马列维奇曾说“所谓至上主义,就是在绘画中的纯粹感情或感觉至高无上的意思”。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和至上主义创始人,作为当今极简主义的艺术源头,马列维奇对二十世纪的全球艺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对现代艺术流派的深入研究之后才逐渐突显出来的。
一、至上主义艺术理论的形成
马列维奇的早期艺术阶段可划分为1903至1913年。在这十年中,马列维奇先后学习了西欧的印象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绘画,同时受到法国画家莱热粗犷风格的直接影响。马列维奇的绘画先后受到不同风格的影响,但他试图超越对他影响最近的立体派和未来派。马列维奇开始尝试将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绘画当中的单纯色块独立出来,使其成为画面的主角,最终马列维奇将这种新风格抽象几何绘画命名为“至上主义”。
马列维奇1913年创作了著名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是至上主义的第一件作品,标志着至上主义的诞生。马列维奇在一张白纸上用直尺画上一个正方形,再用铅笔将之均匀涂黑。这一极其简约的几何抽象画,于1915年在彼得格勒的《0、10画展》展出,引起极大轰动,观众纷纷叹息“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以外一无所有!”。不过在马列维奇看来,画中所呈现的并非是一个空洞的方形。它的空无一物恰恰是它的充实之处,它颠覆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情感的形式,用最简的手法表现非客观的感情。方块代表感情,白底则代表超越这一感情的空间。在这里,艺术没有搁浅或者死亡,而是萌发出了新的革命性意义。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不仅对马列维奇本人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现代艺术史影响深远,它是非具象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展览之后,马列维奇先后发表了《从立体主义到至上主义:新绘画写实主义》和《谈艺术的新体系:从塞尚到至上主义》两篇论文,以说明他的新绘画理论。同年,马列维奇发表了《至上主义宣言》。
二、至上主义绘画的基本特征
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总体特征可归结为:(1)以方块为主的造型。马列维奇至上主义艺术的基本造型都源自于方形,长方形是方形的延伸,圆形是方形的自转,十字形是方形的垂直水平交叉。可以说,方形、圆形和三角形是许多抽象绘画的基本要素,但是还没有谁像马列维奇那样探索过方形一样,就像没有人像康定斯基探索圆形那样。(2)以抽象形式表达内在情感的外在理性。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抽象绘画与同时期的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有所不同。康定斯基的热抽象,强调艺术创作中画家内心情感的自我表现,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则强调用理性求得艺术中的绝对平衡,主张内在情感的自我表现。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风格是将集康定斯基的情感和蒙德里安的理性表达融为一体,创造出内在情感的外在理性形式的至上表现。马列维奇虽然没有蒙德里安的影响大,但他在抽象艺术与抽象理论的探索上走得更远,他关于抽象的观念也更加纯粹。
三、至上主义绘画风格的演进
马列维奇把至上主义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黑色时期、红色时期和白色时期。马列维奇于1920年对至上主义的发展作了总结:“按照黑色、红色和白色方块的数量,至上主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黑色时期、红色时期和白色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发展过程是从1913年到1918年,它们都是以纯粹的平面发展为基础”。
(1)黑色至上时期。1915年对马列维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他在彼得格勒的“0,10”展览上展出了一幅名为《白底上的黑色方块》,标志着至上主义的诞生。作品展出引起极大轰动,观众指责“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以外一无所有!”。马列维奇认为,之所以难以接受,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将画视为自然物像的再现,而没有理解艺术品的真正价值。白底上的黑方块是马列维奇表现非客观感情的第一个形式,方块代表感情,白底则代表超越这一感情的空间。在这里,艺术没有搁浅或者死亡,而是萌发出了新的革命性意义。
(2)红色至上时期。1917年前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期间,前卫艺术家们为迎合社会变革的需要,进行艺术上的革命创造,建立了“左翼艺术家联盟”,马列维奇和其他的一些爱国艺术家们一样积极投身于革命的热潮中。红色时期的代表作是1916年创作的《充满活力的至上主义》和1916-1917年创作的《至上主义构图》,在这两幅作品表现出激情澎湃的革命精神。在这两幅作品中,平面的彩色方块交错构搭,形成视觉的交错感,鲜艳的红色方形占据着画面的核心位置,画面以红色的几何图形为视觉中心,控制着旁边跳动的大小不等几何形,不同的几何形体从线条到平涂色都在不断变化着,它们相互交错,重叠或避开。因为红色绝对统领,使本不平稳的多个方形依托红色视觉中心产生平衡,同时,也使整个画面具有了沉稳感和秩序感,也给画面带来了一定的空间深度。马列维奇用红色方块来表达对时代变革与革命风暴的期待,红色方块正是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显现。几何图形的红色方块代表了革命情怀,奔腾出艺术家所有纯粹的情感,即是一种革命情怀的雀跃,更是至上黑色的情感升华。
(3)白色至上时期。1919年,马列维奇最著名的标志着至上主义终级性的作品《白色上的白色》问世。这一至上主义终级作品是对黑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进一步超越。作品彻底抛弃了色彩的要素,白色成为光的化身。白底上的白方块,微弱到难以分辨的程度,它仿佛弥漫开来,并在白光的氛围里重新浮现。所有关于主题、空间、物体、宇宙规律的当代观念,都变得毫无意义。画家所要呈现的是某种最终解放之类的状态,即某种近似涅槃的状态。体现了至上主义精神的最高表达。"方形(人的意志,或许人)脱去它的物质性而融汇于无限之中。留下来的一切就是它的外表(或他的外表)的朦胧痕迹"。马列维奇认为:“如果有人认知了绝对精神,那他便认知了零”。在马列维奇这里,“零”虽是“无”的代表,但并非是沉寂的“死亡”和“终结”,而是一个蕴含勃勃生机与“禅”意的新的艺术精神。
综上所述,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义,并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马列维奇在对传统绘画形式和观看经验的破坏中达到了绘画的终极状态,给艺术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深远的影响力至今未衰,不仅是在绘画领域,受到其影响的还有当代建筑与设计。马列维奇的影响随着对现代主义艺术的研究逐步显现出来,对马列维奇的瞩目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共识。
参考文献
[1]邹春梅,柯平.马列维奇论艺术[J];世界美术;1990年01期
[2]杜义盛译.马列维奇与二十世纪早期美术[J];世界美术;1990年01期
[2]高火.马列维奇与至上主义绘画[J];世界美术;1997年01期
作者简介
刘健,西安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作者单位:西安財经学院)
关键词:至上主义;几何美学;艺术风格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1878——1935)出身于乌克兰基辅。早年在俄罗斯以自学的方式开始绘画创作。至上主义是1913年出现在俄国的纯几何形抽象绘画运动,而马列维奇就是至上主义绘画的创始人。至上主义是传统绘画时代终结的标志,马列维奇曾说“所谓至上主义,就是在绘画中的纯粹感情或感觉至高无上的意思”。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和至上主义创始人,作为当今极简主义的艺术源头,马列维奇对二十世纪的全球艺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对现代艺术流派的深入研究之后才逐渐突显出来的。
一、至上主义艺术理论的形成
马列维奇的早期艺术阶段可划分为1903至1913年。在这十年中,马列维奇先后学习了西欧的印象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绘画,同时受到法国画家莱热粗犷风格的直接影响。马列维奇的绘画先后受到不同风格的影响,但他试图超越对他影响最近的立体派和未来派。马列维奇开始尝试将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绘画当中的单纯色块独立出来,使其成为画面的主角,最终马列维奇将这种新风格抽象几何绘画命名为“至上主义”。
马列维奇1913年创作了著名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是至上主义的第一件作品,标志着至上主义的诞生。马列维奇在一张白纸上用直尺画上一个正方形,再用铅笔将之均匀涂黑。这一极其简约的几何抽象画,于1915年在彼得格勒的《0、10画展》展出,引起极大轰动,观众纷纷叹息“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以外一无所有!”。不过在马列维奇看来,画中所呈现的并非是一个空洞的方形。它的空无一物恰恰是它的充实之处,它颠覆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情感的形式,用最简的手法表现非客观的感情。方块代表感情,白底则代表超越这一感情的空间。在这里,艺术没有搁浅或者死亡,而是萌发出了新的革命性意义。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不仅对马列维奇本人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现代艺术史影响深远,它是非具象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展览之后,马列维奇先后发表了《从立体主义到至上主义:新绘画写实主义》和《谈艺术的新体系:从塞尚到至上主义》两篇论文,以说明他的新绘画理论。同年,马列维奇发表了《至上主义宣言》。
二、至上主义绘画的基本特征
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总体特征可归结为:(1)以方块为主的造型。马列维奇至上主义艺术的基本造型都源自于方形,长方形是方形的延伸,圆形是方形的自转,十字形是方形的垂直水平交叉。可以说,方形、圆形和三角形是许多抽象绘画的基本要素,但是还没有谁像马列维奇那样探索过方形一样,就像没有人像康定斯基探索圆形那样。(2)以抽象形式表达内在情感的外在理性。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抽象绘画与同时期的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有所不同。康定斯基的热抽象,强调艺术创作中画家内心情感的自我表现,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则强调用理性求得艺术中的绝对平衡,主张内在情感的自我表现。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风格是将集康定斯基的情感和蒙德里安的理性表达融为一体,创造出内在情感的外在理性形式的至上表现。马列维奇虽然没有蒙德里安的影响大,但他在抽象艺术与抽象理论的探索上走得更远,他关于抽象的观念也更加纯粹。
三、至上主义绘画风格的演进
马列维奇把至上主义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黑色时期、红色时期和白色时期。马列维奇于1920年对至上主义的发展作了总结:“按照黑色、红色和白色方块的数量,至上主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黑色时期、红色时期和白色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发展过程是从1913年到1918年,它们都是以纯粹的平面发展为基础”。
(1)黑色至上时期。1915年对马列维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他在彼得格勒的“0,10”展览上展出了一幅名为《白底上的黑色方块》,标志着至上主义的诞生。作品展出引起极大轰动,观众指责“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以外一无所有!”。马列维奇认为,之所以难以接受,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将画视为自然物像的再现,而没有理解艺术品的真正价值。白底上的黑方块是马列维奇表现非客观感情的第一个形式,方块代表感情,白底则代表超越这一感情的空间。在这里,艺术没有搁浅或者死亡,而是萌发出了新的革命性意义。
(2)红色至上时期。1917年前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期间,前卫艺术家们为迎合社会变革的需要,进行艺术上的革命创造,建立了“左翼艺术家联盟”,马列维奇和其他的一些爱国艺术家们一样积极投身于革命的热潮中。红色时期的代表作是1916年创作的《充满活力的至上主义》和1916-1917年创作的《至上主义构图》,在这两幅作品表现出激情澎湃的革命精神。在这两幅作品中,平面的彩色方块交错构搭,形成视觉的交错感,鲜艳的红色方形占据着画面的核心位置,画面以红色的几何图形为视觉中心,控制着旁边跳动的大小不等几何形,不同的几何形体从线条到平涂色都在不断变化着,它们相互交错,重叠或避开。因为红色绝对统领,使本不平稳的多个方形依托红色视觉中心产生平衡,同时,也使整个画面具有了沉稳感和秩序感,也给画面带来了一定的空间深度。马列维奇用红色方块来表达对时代变革与革命风暴的期待,红色方块正是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显现。几何图形的红色方块代表了革命情怀,奔腾出艺术家所有纯粹的情感,即是一种革命情怀的雀跃,更是至上黑色的情感升华。
(3)白色至上时期。1919年,马列维奇最著名的标志着至上主义终级性的作品《白色上的白色》问世。这一至上主义终级作品是对黑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进一步超越。作品彻底抛弃了色彩的要素,白色成为光的化身。白底上的白方块,微弱到难以分辨的程度,它仿佛弥漫开来,并在白光的氛围里重新浮现。所有关于主题、空间、物体、宇宙规律的当代观念,都变得毫无意义。画家所要呈现的是某种最终解放之类的状态,即某种近似涅槃的状态。体现了至上主义精神的最高表达。"方形(人的意志,或许人)脱去它的物质性而融汇于无限之中。留下来的一切就是它的外表(或他的外表)的朦胧痕迹"。马列维奇认为:“如果有人认知了绝对精神,那他便认知了零”。在马列维奇这里,“零”虽是“无”的代表,但并非是沉寂的“死亡”和“终结”,而是一个蕴含勃勃生机与“禅”意的新的艺术精神。
综上所述,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义,并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马列维奇在对传统绘画形式和观看经验的破坏中达到了绘画的终极状态,给艺术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深远的影响力至今未衰,不仅是在绘画领域,受到其影响的还有当代建筑与设计。马列维奇的影响随着对现代主义艺术的研究逐步显现出来,对马列维奇的瞩目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共识。
参考文献
[1]邹春梅,柯平.马列维奇论艺术[J];世界美术;1990年01期
[2]杜义盛译.马列维奇与二十世纪早期美术[J];世界美术;1990年01期
[2]高火.马列维奇与至上主义绘画[J];世界美术;1997年01期
作者简介
刘健,西安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作者单位:西安財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