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o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把握好这门艺术,不仅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效提问 启发性 发散性 教学效率 学习兴趣 思考性 比较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36
  课堂是师生投入真情实感、讨论交流、智慧生发的地方,也是学生求知、展示自我、探究创新、体验成功的平台,蕴含着无限的能量,这能量是通过师生双边互动、有效提问形成的。其中,有效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是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促发新思维、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桥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除了讲究适量、适度外,还必须做到有针对性、启发性、创新性。教师只有把握好提问的方法、途径,才能真正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为此,我就如何通过有效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有效提问要注重课前准备和备课
  1.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学习困惑等,还要对他们的实践体会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对哪些事物和问题有兴趣,才能更好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才能给有效提问的实施提供素材,使学生被教师的教学所吸引,主动地探究所学知识。
  2.备好课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备学法。同时,教师既要读懂教材、吃透教材,又要掌握教学的重、难点,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而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和有效的问题。问题的有效性,可以从难度、坡度、针对性、启发性、开放性等方面加强,且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另外,教师设计问题既要注意整体思考,又要综合考虑学生已学、现学、将来学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这样才能为有效提问铺路架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提问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准确、恰当的提问,既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之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到思考的乐趣。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时,我创设激趣情境进行有效的提问:“同学们,只要你们说出一个多位数,我就能立即判断出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如果这个数不能被3整除,我还能马上判断出余数是几,你们相信吗?”学生听后,都用充满疑惑的眼睛看着我。我接着说道:“要不然,我们试一试?”被我这么一说,学生那种“好之者”的欲望被我调动起来了,他们都想给我出个难题,考倒我。随后,学生说数提问,我来判断,每次都判断准确,学生惊奇。判断几道题后,我故设悬念:“老师厉害吧!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做出判断呢?”学生求知的欲望再一次被我激发了,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受刚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只知道围绕个位数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我从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出发进行提问:“能不能换个角度想想,各位上的数都要考虑?”这准确、恰当的提问,促使学生在探索中顿悟并验证了答案,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在体验到思考的乐趣的同时,明白对于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可以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从而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又如,教学“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玩扑克牌的游戏,然后通过问题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上完整节课。课始,我先出示两张带数字的扑克牌,让学生求两张扑克牌的数字之和,接着分别出示A 5、J 5、Q 5、K 5等式子让学生求和,并说说是怎么算的。当学生说出牌上的A、J、Q、K分别表示1、11、12、13时,我立即引入课题,于是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字母还可以表示哪些数。我继续提出问题:“字母还可以表示哪些数?”这样的有效提问,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我顺着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教下去:“字母既可以表示确切的数,也可以表示不确切的数……”这样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踊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提问要注重启发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诱惑力。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注意力较集中,思维容易被激活,对教师的提问往往能入耳入脑,这是最佳的提问时机。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例题,然后在学生的质疑中提出问题:“课本为什么把除数变成整数,而不把被除数变成整数,再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位置进行计算呢?”这样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于是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并列出以下除法算式:■。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很快发现除数的小数位数多于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时,被除数化成整数,除数却还是小数,所以课本中的计算方法最佳,具有普遍意义。最后,我让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除法是小数的计算方法。上述教学中,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时,我及时提出疑问,让学生进入“曲径通幽”的境界。
  掌握最佳的提问时机,不仅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进行精心预设,还要在课堂中注意观察学生表情、动作的变化,洞察学生的心理,敏于捕捉意外的生成。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我常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新旧知识衔接处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急切想寻根问底的强烈求知欲望。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是这样进行导入的:“我们已学过‘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样,像‘把9个苹果平均分装4个盘,分好后出现剩余的情况’这类题,我们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在学生回答后,我追问:“你能正确地写出算式吗?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几个启发性问题,我预先设计好了,依据课堂学生的表情、动作逐个抛出,语气时缓时快,语言口语化,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同时,我及时把握住学生生成的新问题,因势利导,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延。   又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时,我让学生取出14根小棒,进行按要求摆小棒的活动:(1)用相同根数的小棒,摆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或数字;(2)直到摆完14根小棒,不够摆一个相同图形或数字为止;(3)把摆图形或数字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并进行计算。在汇报交流中,学生的作品很丰富,有2根2根摆的,有3根3根摆的,并一一列出了算式,我和学生一起对算式进行分类。接着,我又提出问题:“请你们观察每个除法式子的余数和除数,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出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样教学,通过启发性提问,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不能过难或过于容易。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什么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或接近三角形的?你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它的面积?”接着,让同桌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由于提出的问题带有较强的启发性,所以能够探究出方法的学生很多,课堂教学效率也很高。
  四、有效提问要注重发散性
  有效提问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头大象重6吨,一头鲸重72吨,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有的学生对鲸与大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感兴趣,提出“一头大象和一头鲸共重多少吨”的加法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一头大象比一头鲸少多少吨”的减法问题;也有的学生提出“一头鲸的重量是一头大象的多少倍”的除法问题……从认知角度来说,除法问题最有价值。在学生算出答案是12的时候,我说道:“哇!12头大象的重量才抵得上一头鲸的重量,那一头鲸该有多大啊!”学生听后,不禁发出惊讶的感叹:“哇,太大了!”……可见,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到思考的乐趣。我继续说道:“让我们感谢提出除法问题的同学,正是由于你的提问,让我们想象出了一头鲸有多大。”当学生惊奇地发现习题中蕴含着这么有趣的知识时,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又如,教学乘法后,我出示“6 6 6 4 6 6=?”的算式,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列出6×5 4=34、10 6×4=34、6×6-2=34等式子,其中6×6-2=34的算式的想象极为丰富,具有深刻性、灵活性、发散性。
  再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后,进入巩固环节时,我出示李白的一首诗并提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首几言诗?每行有几个字,有几行?四行一共有多少个字?怎么列式?用哪句口诀?”这样通过问题循循善诱,使学生体会到语文中也有数学问题,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可整合的。然后我继续提问:“这首诗名叫什么?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就这样,学生不仅列出乘加的式子,还列出乘减的式子。通过有效提问,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常采用发散式提问,如“还可以怎样想”“还可以有别的方法吗”等问题,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超越教师预期时,教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
  五、有效提问要注重思考性
  “学贵有疑”,有质疑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圆的周长”后,我设计这样的练习(如下图):“小明和小东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沿外面走一圈回到原地,小东沿里圈通过‘8’字形的两个小圈回到原地。请问,谁走的路长?”这道题引发了学生激烈的争论,有的学生认为沿外圈走近些,因为里圈多绕几个弯;有的学生认为沿里圈走近些,因为外圈大得多。然后我提问:“难道除了用观察法解决外,就没有更科学的比较方法吗?”于是,在我的质疑提问中,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了,积极思考求圆的周长。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小圆和中圆的周长等于大圆的周长。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带入以境生情的学习环境中,引发学生的探索和思考,但要尽量避免没有思考性的提问,多运用疑问性提问,如“怎么这样”“为什么”“错在哪里”等。例如,“数学广角”中有这样一题:“三年级(1)班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15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8人,这个班一共有几人参加语文、数学兴趣小组?”题目出示后,我提问:“要是回答23人参加,不一定对,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六、有效提问要注重比较性
  比较性的提问,可让学生认真思辨,在回答过程中形成对事物清晰完整的认识,从而获得新颖且有价值的思维成果。例如,教学“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我用玩扑克牌的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扑克牌上的A表示数字1。同时,我在教学例题1(如下图)后提出相关问题:“扑克中A=1和例1中A=36,同一个字母为什么表示不同的数?”学生通过思辨、比较,理解了同一个字母可表示不同的数,这不同的数是确切的数。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把握好这门艺术,不仅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正>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课堂上,一旦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所吸引,那么学生精彩的疑问、想法、创见就会随处可见,课堂便成为师生互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老年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192例老年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对照组仅采取化疗,比较两组免疫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疗法联合艾灸治疗小儿腹泻的&#183;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推拿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静脉滴注,观察
[摘 要]数学即生活。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生活化 情境 素材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3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目的:观察美式脊椎矫正枪(整脊枪)联合中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整脊枪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仅
[摘 要]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巧做“加减法”,通过增加铺垫、优化等教学方式使计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加减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51  在很多数学课上,一些教师对计算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照本宣科,一些教师又过分重视,哗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运动员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的疗效。方法:33例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患者均采用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28例,显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及其<决定>,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拓展,是建设好这个伟大工程以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新动员,标志着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党为
期刊
面对传统的复习课,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复习效果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师希望达到高效的复习,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使复习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36例患者均在发病之初即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整复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30例,显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