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10月26日的一条新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新闻是关于联合国调查显示,广东顺德是全球最富有地区之一。这个调查结果,让很多国人生疑。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联合国认为的“最富裕”,指一个地方所有人的平均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而顺德的统计数字,只计算了城镇人口。顺德的实际情况显然达不到“最富裕”的程度。那到底顺德的现实状况是什么样子呢?
曾经风光无限的神州、希贵已经陷入租赁和出卖的困顿之中,中国热水器行业的代名词万家乐已经成为没落的贵族,消毒柜的发明者康宝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遭质疑,美的汽车项目还未见成效、小家电几乎全线亏损,科龙在期待浴火重生,格兰仕也在积极寻找新的行业切入点……顺德的旗舰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顿。从“可怕”到“害怕”难道只是一线之隔?
黄荣也很困惑,他是一家生产消毒柜产品的土生土长的顺德老板,他告诉笔者:“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关注央视热播的《汉武大帝》,那是因为顺德和顺德企业都面临方向的迷失,特别是在宏观调控之后,企业迫切需要改革,但问题是如何改、改什么,因此,大家都希望能够在其中找到一点启示。”
在1998年消毒柜产品刚刚完成前期市场培育的过程后,黄荣也投身其中,虽然入行晚了点,但凭着学技术出身的背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设计新颖、外形美观,迅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并站稳了脚跟。到2002年的时候,企业销售收入已突破1亿元大关。
2003年的那场非典让生产消毒柜的企业赚了个盆溢钵满,正是在那一年,黄荣也开始大肆扩张:新增一条流水线、在顺德高新技术区购买上百亩地、市场从区域走向全国。按照黄荣的计划,先把消毒柜产品做好,把品牌打出去,然后再切入其他产品领域,最后成为厨卫家电的强势企业。
但2004年的宏观调控让黄荣的计划成了泡影,银根紧缩让黄荣的企业陷入扩张后的经营失血,紧随国家宏观调控,又是包括全球石油涨价、原材料上游的厂家提价和下游产品的降价、民工荒和电荒等系列的风吹草动,黄荣有点措手不及。
做还是不做?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让遭到重重打击的黄荣思虑万千。继续做下去,就要面临利润的下降、成本的上升和更为激烈的竞争,更大程度上只是做“苦力活”;不做又能做什么?除了家电制造,另谋生计是何其艰难。加上“不熟不做”是顺德人从上到下都非常熟悉的口头语,几乎可以列为“顺德商法”的第一条。于是,黄荣大胆决定提前实施自己的计划。为分解经营、人工和原材料等方面的成本压力,黄荣开始做燃气灶、吸油烟机、电磁炉、电水壶等产品,希望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但年终盘点,发现自己是白忙了——辛苦不说,赚的钱还不如去银行存款的利息多。
黄荣对外表示:“我现在把新增的流水线停了,工厂除了为自己做些产品外,主要为别人做OEM,这样压力小。同时,准备建厂房的土地也闲着,等等再看,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下去,我真不知企业要怎么去做了。”据黄透露,出于对现状的迷惘,自己基本上已经把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了,平时喝茶搓麻将,特别是常去打高尔夫球。
顺德中小老板:不敢当企业家,改行当“地主”
黄老板并不是个案,一位做热水器产品的老板也对记者说:“以前做企业只要能生产出产品来就OK了,但现在很难做了,几乎都没钱赚,而且每个行业竞争都非常激烈,真不知企业是继续做下去好,还是转行做其他,甚至是干脆转手不做算了。”在此次笔者的探访过程中,令人吃惊的是,老板持有这种心态和想法几乎是顺德中小型企业的普遍现象。
究其原因,几乎所有顺德老板都提到一个重要的因素:宏观调控和原材料涨价。黄荣也表示,此次宏观调控导致银根紧缩,银行利息上升,从而对生产制造型企业各个产业链产生影响。以往资金实力不足的制造型企业,可以向材料供应商延长几个月付款,而现在,钢材、铜材供应商除了涨价外,还一律要求现款交易,造成资金流不足的企业无法按照生产计划采购到足量的原材料、普遍开工不足、无法按时交货,而在这种财务成本急剧上升的严峻形势下,下游商家由于其强势又在不断地拖欠货款打压厂家,挤压下的顺德制造企业感到无所适从。
对此,顺德科荣电器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邱明一针见血地指出:“顺德老板白手起家奋斗到现在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顺德人不怕穷,是怕富了再穷。所以,富了的顺德人害怕失去已有的财富而开始丧失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顺德老板多数靠企业致富后,将大量的钱财用在购买土地、房产等方面,做起了“地主”。“为什么国家一宏观调控企业就蔫了,原因就在于顺德多数企业没有了后备资金,钱都被企业主拿去买地了。”
顺德老板:不敢拼杀海外
邱明认为:除了宏观调控外,顺德老板的意识也是重要原因。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暴利与投机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历史不可能再重演那段让人心惊肉跳的暴利时代,顺德的主导产业家电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但此时,很多顺德老板的心态依然固守在一只电饭煲赚100元的时代,因此,对现在只赚20元的生意不知如何下手去做。
顺德东菱电器销售公司中国区域总经理沈关学也深表同感。他说:“顺德民营企业老板目前所缺少的是胆识。海外市场的广阔让众多顺德企业都有用武之地,为什么不出去闯一下?江浙一带的不少民营企业家,了解多个国家的国情和经济情况,有一定的世界性眼光和企业战略眼光,且胆量大,敢于去国际市场拼杀。相比之下,顺德的民营企业老板在这些方面差距甚大。”
顺德老板:不敢再做品牌
抛开宏观调控的层面,企业是否能够勇往直前?黄荣不能给自己一个答案。他说,随着竞争的加剧,以配套加工起家的顺德家电企业越来越注重加工制造,很多企业甚至都中止了做品牌的念头,一心一意做起了OEM。时至今日,面对浙江、江苏和山东等国内品牌的挑战,面对外资品牌咄咄逼人的攻势,顺德的企业似乎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有关资料表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尔、TCL、长虹的规模与美的、科龙不相上下,而现在海尔年产值达1000亿元,TCL也超过300亿元,并发展成为以电视、手机、电脑等产业为主的一个国际化多元化产业王国,企业规模远在顺德单个企业之上。究其原因,是它们在巩固传统家电产业的同时,迅速迈进科技含量高、利润丰厚的电脑、手机等领域,而顺德企业依然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眼看着一个个产业发展机遇从眼皮底下溜走。
为什么会这样?顺德企业也在问自己。长期以来,顺德企业没有形成核心技术和依赖于核心技术的竞争力,是顺德家电企业的致命伤,也是顺德家电企业陷入泥潭后迟迟难以自我突破的瓶颈制约。据当地科技局的统计,在顺德家电业内,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不多,每年上报的2000多项专利申请中,以实用新型专利居多,发明创造则少之又少。
创新之痛导致的模仿之风是顺德商业文化的痛处所在,诚如黄荣的企业一样,从消毒柜发展到燃气灶具、电磁炉之类的产品,除消毒柜是自我研发外,其他的产品都是OEM过来的。黄荣坦称:“目前顺德企业有哪家是只做单一产品的厂家?一些企业要进入小家电,更多的是燃气灶具、吸油烟机、电热水器、电磁炉、电风扇等一揽子而上,给我们很大的压力,所以,为了活下去,有条件要上,没条件用OEM也要上,没有人去想另辟蹊径的。”企业间相互模仿、抄袭、跟风,产品竞相压价、千人一面,恶性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兄弟阋墙”和越做越辛苦。近年来,顺德能引起外界轰动的事情只剩下同城厮杀,包括之前的“万神之争”、“两万之争”和现在的“美的和科龙争雄”、“美的和格兰仕争霸”等。
顺德企业:不敢升级
“企业不是没有努力,进入2004年,包括我的企业在内的顺德企业的内部变革就比以往时候更频繁一些。所不同的是有的企业在大刀阔斧中进行,有的企业在悄然无声中进行,但是收效甚微。”黄荣表示。
黄荣也希望政府能够引导着他们前进。实际上,近年来,顺德区政府也在加大产业升级的力度,“家电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这是顺德区政府对未来发展的定位,并将家电与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一起列为顺德八大产业,积极促成顺德企业的产业扩张。
但龙头企业的多元化扩张结果让顺德产业升级的底气不足。顺德去年以来极力打造汽配业,美的集团、科龙集团等应声进入汽车行业,但一年多过去了,除了此前的豪言在耳,却没有看见车的影子,顺德的汽配业支撑点被普遍怀疑。家具、花卉、机械制造等也仅仅只是顺德产业多元化的努力方向,但在这些行业中并没有产生一个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品牌,未来格局如何谁也没有底。
黄荣坦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于传统产业的升级,顺德很多老板已经找不到感觉了。”顺德从“两家一花”到打造“八大金刚”,顺德企业对目前的状况是欲变不能,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本地没有这个条件,企业也没有足够的人才。现在“泛珠”概念的提出和CEPA之风对于企业来说,机遇可能会有,但真要移师北进,放弃自己的发源地或起家产品,离开自己得心应手的东西,代价太高,风险太大,前景难料。
2004年11月,原佛山市常务副市长陈云贤走马上任顺德区委书记,提出把企业做强做大。陈利用自己曾在证券公司工作的背景,极力促进企业上市,还以政府文件的形式鼓励顺德企业上市、大胆走出去。
迄今,特别值得安慰的是,近年来顺德企业海外销售的兴起,特别是家电产品,每个企业的海外销售额增长几乎可以用翻几番来表示,但无限风光的背后是,出口产品基本上是OEM,赚取的只是少量的利润,大头全给了别人。而且随着反倾销力度的加大和绿色壁垒的增多,顺德企业海外扩张的美好时光还有多长?资本市场运作又能让企业得到多少好处?大家都在反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