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源李娜娜:
把小艾草变成乡村脱贫大产业
90后的李娜娜偶然接触到了艾灸。经了解,她发现艾灸是未来的健康產业,而本地市场在加工方面一片空白,于是便和丈夫商量一起回到山区,利用家乡的野生艾草资源做艾产品的深加工。
创业初期满怀心酸
虽然艾产品大有前途,但创业不是容易的事,启动资金从哪儿来?对行业的了解有多少?以后有了孩子怎么办?各种各样的问题没能挡住李娜娜前进的脚步。她说干就干,将所有家当投进去后又向银行申请了贷款,初步解决了资金问题。之后,她上网学习、实地考察,一天奔波好几个地方,有时忙得一天就吃一顿饭。
经过不懈努力,2018年初,济源市“下冶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困境之中看到希望
公司成立之初,人手不够,收购艾叶、打出绒、卷艾条、加工足浴包……李娜娜样样自己动手,不敢有丝毫马虎。如何将精心制作的产品推向市场?李娜娜犯了愁。这时驻村第一书记了解情况后,鼓励她发展电子商务,利用网络平台线上销售。有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忙,李娜娜制订了一系列的销售方案,积极开展线上推广工作,在淘宝、拼多多等大型网络购物平台开设店铺,同时还在社会扶贫网电商平台进行展销。
随着竞争加剧,电商团队对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李娜娜没有等、靠,迅速组建6人专业化、标准化团队,保持线上销售热度不减,同时加大线下实体推广力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扶贫政策推动下,“下冶艾”的艾草制品渐渐打开销路,畅销安徽、湖北、浙江等地。
致富路上不忘乡邻
为让更多的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愿望,也为了带领家乡父老发家致富,李娜娜再次扩大生产规模。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带动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签订带贫协议,明确贫困户的保底收益,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艾草。
目前,李娜娜的“下冶艾”公司已经带动15户贫困户增加收入,让乡村小艾草变成了脱贫大产业。
疫情来临用“艾”守护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来。国难当头,全国人民齐心协力,驰援抗疫一线。在得知艾灸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后,李娜娜以公司名义向济源市红十字会捐赠600余包价值12240元的艾柱;在武汉医院艾条物资告急时,她又第一时间向武汉医院捐赠了价值9000元的艾条。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恢复。今年年初,李娜娜与客户签订了代工合同,新建300平方米加工厂房,引进40余万元全自动机器设备,并于3月底正式投入生产。
(济源示范区妇联)
开封鲁翠翠:
昔日贫困户今成致富领头羊
在祥符区曲兴镇耿楼村的扶贫车间里,34岁的鲁翠翠正在教新来的工人如何给衣服锁边。3年前她是贫困户,如今她是村里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
开始,鲁翠翠和村里的普通妇女一样,婚后和丈夫到南方打工,孩子和家里的十几亩地由老人照料。可没想到,2013年婆婆病重,且病情持续恶化,夫妻俩只好辞掉工作,回乡照顾老人。
夫妻俩花光了打工积攒的十几万元,还背上了几十万的外债,最终也没能挽回老人的生命。2016年底,婆婆去世。
面对家里的窘境,鲁翠翠心里五味杂陈。因为在南方的服装厂干过,有服装加工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她想自己创业,但丈夫担心有风险,不同意。
可不创业就没出路!翠翠很清楚这一点,满脑子都是买机器、找工人。这一切被公公看在眼里,老人跑了几十家亲戚朋友,借来两万多元钱。翠翠用这些钱买来7台缝纫机摆在院子里,叫来赋闲在家的街坊,手把手地教她们加工服装。
由于衣服做工精细,信誉又好,翠翠的家庭作坊订单不断,工人也越来越多。短短一年多时间,院子里就摆了十七八台缝纫机。
从翠翠创业之初,村里就很关心她的家庭作坊。2018年,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在驻村帮扶队员的协调帮助下,翠翠的小作坊搬进了大厂房。厂房有了,设备也得跟上,翠翠筹划再购置几台机器,但资金又成了“拦路虎”。
去年6月,翠翠从农信社贷出8万元,添置了新机器,所有类型的服装加工订单都能接。忙时,一个月接单七八万件。生意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翠翠家送货的三轮车也换成了小汽车。
张荷叶早年因丈夫患病致贫,是村里的贫困户。从2017年开始,她跟着鲁翠翠搞服装加工,村里也给她丈夫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如今,张荷叶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家里也实现了脱贫。
鲁翠翠凭着自己多年的服装加工经验和致富不忘乡亲的责任感,多次免费举办“巧媳妇服装加工培训班”,为农村留守妇女、贫困妇女提供学技能、脱贫致富的机会,同时吸引当地及周边留守妇女进厂做工,特别是贫困留守妇女,真正解决了“三留守”问题,使老人不孤寂、儿童不留守、妇女有价值。
(倪洁静 孙盼盼)
平顶山典爱军:
靠一双巧手走上脱贫致富路
我叫典爱军,今年46岁,是叶县洪庄杨镇河北高村的一个普通农民。由于住得偏远,常年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家庭生活困难,2016年被村里确定为贫困户。
为改变困境,我和丈夫到外地鞋厂打工。几年下来,手艺从生疏到娴熟,收入也渐渐增加,家庭生活逐渐好转,于2017年年底脱贫。可老人、孩子常年留守在家无人照顾,实在让人挂念。若打工挣钱,就无法照顾老人、孩子;若照顾老人、孩子,就无法出门打工挣钱——我感到左右为难。
村妇联主席了解到俺家实际情况后,鼓励我返乡创业。我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利用我们在鞋厂打工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在家乡创办鞋面加工厂。在叶县妇联和村两委的多方帮助下,我们申请到了财政贴息小额贷款。2018年6月,我又筹措了部分资金,办起了鼎盛鞋面加工厂。我们夫妻俩起早贪黑、苦心经营,生意越来越好,厂子规模越来越大。看到周边姐妹们没活干,生活贫困,我就主动上门,鼓励她们到厂里干活。姐妹们一看在家门口就有活干,都特别乐意。我免费培训技能,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务工,帮助大家增加收入,早日脱贫。
依靠党的好政策,附近村子来我这里干活的妇女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其中有60多岁的大娘、50多岁的婶子,更多的是三四十岁的姐妹。
如今,鼎盛鞋面加工厂年产值已达200万元,被县妇联命名为“巧媳妇创业就业基地”,而我也荣获了2019年度河南省乡村出彩巧媳妇称号。
接下来,我打算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设立加工点,带动更多的姐妹们足不出村脱贫致富,让家家户户过上小康生活。
(典爱军口述 杨景燕整理)
〔编辑:杨子〕
把小艾草变成乡村脱贫大产业
90后的李娜娜偶然接触到了艾灸。经了解,她发现艾灸是未来的健康產业,而本地市场在加工方面一片空白,于是便和丈夫商量一起回到山区,利用家乡的野生艾草资源做艾产品的深加工。
创业初期满怀心酸
虽然艾产品大有前途,但创业不是容易的事,启动资金从哪儿来?对行业的了解有多少?以后有了孩子怎么办?各种各样的问题没能挡住李娜娜前进的脚步。她说干就干,将所有家当投进去后又向银行申请了贷款,初步解决了资金问题。之后,她上网学习、实地考察,一天奔波好几个地方,有时忙得一天就吃一顿饭。
经过不懈努力,2018年初,济源市“下冶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困境之中看到希望
公司成立之初,人手不够,收购艾叶、打出绒、卷艾条、加工足浴包……李娜娜样样自己动手,不敢有丝毫马虎。如何将精心制作的产品推向市场?李娜娜犯了愁。这时驻村第一书记了解情况后,鼓励她发展电子商务,利用网络平台线上销售。有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忙,李娜娜制订了一系列的销售方案,积极开展线上推广工作,在淘宝、拼多多等大型网络购物平台开设店铺,同时还在社会扶贫网电商平台进行展销。
随着竞争加剧,电商团队对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李娜娜没有等、靠,迅速组建6人专业化、标准化团队,保持线上销售热度不减,同时加大线下实体推广力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扶贫政策推动下,“下冶艾”的艾草制品渐渐打开销路,畅销安徽、湖北、浙江等地。
致富路上不忘乡邻
为让更多的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愿望,也为了带领家乡父老发家致富,李娜娜再次扩大生产规模。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带动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签订带贫协议,明确贫困户的保底收益,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艾草。
目前,李娜娜的“下冶艾”公司已经带动15户贫困户增加收入,让乡村小艾草变成了脱贫大产业。
疫情来临用“艾”守护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来。国难当头,全国人民齐心协力,驰援抗疫一线。在得知艾灸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后,李娜娜以公司名义向济源市红十字会捐赠600余包价值12240元的艾柱;在武汉医院艾条物资告急时,她又第一时间向武汉医院捐赠了价值9000元的艾条。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恢复。今年年初,李娜娜与客户签订了代工合同,新建300平方米加工厂房,引进40余万元全自动机器设备,并于3月底正式投入生产。
(济源示范区妇联)
开封鲁翠翠:
昔日贫困户今成致富领头羊
在祥符区曲兴镇耿楼村的扶贫车间里,34岁的鲁翠翠正在教新来的工人如何给衣服锁边。3年前她是贫困户,如今她是村里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
开始,鲁翠翠和村里的普通妇女一样,婚后和丈夫到南方打工,孩子和家里的十几亩地由老人照料。可没想到,2013年婆婆病重,且病情持续恶化,夫妻俩只好辞掉工作,回乡照顾老人。
夫妻俩花光了打工积攒的十几万元,还背上了几十万的外债,最终也没能挽回老人的生命。2016年底,婆婆去世。
面对家里的窘境,鲁翠翠心里五味杂陈。因为在南方的服装厂干过,有服装加工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她想自己创业,但丈夫担心有风险,不同意。
可不创业就没出路!翠翠很清楚这一点,满脑子都是买机器、找工人。这一切被公公看在眼里,老人跑了几十家亲戚朋友,借来两万多元钱。翠翠用这些钱买来7台缝纫机摆在院子里,叫来赋闲在家的街坊,手把手地教她们加工服装。
由于衣服做工精细,信誉又好,翠翠的家庭作坊订单不断,工人也越来越多。短短一年多时间,院子里就摆了十七八台缝纫机。
从翠翠创业之初,村里就很关心她的家庭作坊。2018年,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在驻村帮扶队员的协调帮助下,翠翠的小作坊搬进了大厂房。厂房有了,设备也得跟上,翠翠筹划再购置几台机器,但资金又成了“拦路虎”。
去年6月,翠翠从农信社贷出8万元,添置了新机器,所有类型的服装加工订单都能接。忙时,一个月接单七八万件。生意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翠翠家送货的三轮车也换成了小汽车。
张荷叶早年因丈夫患病致贫,是村里的贫困户。从2017年开始,她跟着鲁翠翠搞服装加工,村里也给她丈夫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如今,张荷叶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家里也实现了脱贫。
鲁翠翠凭着自己多年的服装加工经验和致富不忘乡亲的责任感,多次免费举办“巧媳妇服装加工培训班”,为农村留守妇女、贫困妇女提供学技能、脱贫致富的机会,同时吸引当地及周边留守妇女进厂做工,特别是贫困留守妇女,真正解决了“三留守”问题,使老人不孤寂、儿童不留守、妇女有价值。
(倪洁静 孙盼盼)
平顶山典爱军:
靠一双巧手走上脱贫致富路
我叫典爱军,今年46岁,是叶县洪庄杨镇河北高村的一个普通农民。由于住得偏远,常年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家庭生活困难,2016年被村里确定为贫困户。
为改变困境,我和丈夫到外地鞋厂打工。几年下来,手艺从生疏到娴熟,收入也渐渐增加,家庭生活逐渐好转,于2017年年底脱贫。可老人、孩子常年留守在家无人照顾,实在让人挂念。若打工挣钱,就无法照顾老人、孩子;若照顾老人、孩子,就无法出门打工挣钱——我感到左右为难。
村妇联主席了解到俺家实际情况后,鼓励我返乡创业。我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利用我们在鞋厂打工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在家乡创办鞋面加工厂。在叶县妇联和村两委的多方帮助下,我们申请到了财政贴息小额贷款。2018年6月,我又筹措了部分资金,办起了鼎盛鞋面加工厂。我们夫妻俩起早贪黑、苦心经营,生意越来越好,厂子规模越来越大。看到周边姐妹们没活干,生活贫困,我就主动上门,鼓励她们到厂里干活。姐妹们一看在家门口就有活干,都特别乐意。我免费培训技能,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务工,帮助大家增加收入,早日脱贫。
依靠党的好政策,附近村子来我这里干活的妇女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其中有60多岁的大娘、50多岁的婶子,更多的是三四十岁的姐妹。
如今,鼎盛鞋面加工厂年产值已达200万元,被县妇联命名为“巧媳妇创业就业基地”,而我也荣获了2019年度河南省乡村出彩巧媳妇称号。
接下来,我打算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设立加工点,带动更多的姐妹们足不出村脱贫致富,让家家户户过上小康生活。
(典爱军口述 杨景燕整理)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