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晚报、都市类报纸大都是以社会新闻为主打,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很多媒体都是靠社会新闻在当地迅速打开局面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全面推行阳光政务,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时政新闻。很多晚报、都市类报纸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加强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的探索。然而,由于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受众与党报不同,对时政报道的要求也不同。晚报、都市类报纸不仅要做时政新闻,而且要做得好看、可读,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那么,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才能把时政新闻做得更可读呢?近年来,《天中晚报》在做时政新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创新时政新闻报道形式
会议新闻要学会找准兴奋点,不要求全求大。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要想与党报不同,就要敢于创新写作手法。在采访写作时,要学会有所侧重、有所取舍。不论是会议还是领导活动,有的内容可以浓墨重彩,有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从中寻找群众的关注点和领导的兴奋点,从而提炼出为群众之所想、群众之所需的信息和内容,使稿件更容易引发读者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如驻马店供电公司召开的用电调控工作会。记者抓住供电公司领导讲话中的一句话“如果用电紧张,电业部门首先要先限电”,别出心裁地写了一篇题为《供电公司拉了自己的闸》的稿件。该稿件获得国家、省、市各类新闻奖。
晚报时政报道还要学会抓细节抓亮点。很多新闻亮点是在会议、调研活动过程中突然迸发出来的。如果能够及时抓住,往往会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2006年,时任驻马店市委书记的宋璇涛在基层调研时,看到一个村里的村干部正在给农民发放种粮补贴明白书,就主动拿起明白书给农民发起来。记者用相机抓拍了这样一个画面。照片见报后,社会反响较好,市领导也对晚报的报道大加赞赏。一位和蔼可亲、亲民爱民的市委书记形象跃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由此可见,以小见大的稿件更容易感染读者,使报道更加自然、更有说服力。因此,记者在会议及领导活动的采访中,要善于捕捉典型场面、典型场景和细节,写稿过程也要恰到好处地运用特写、现场报道等方式,让读者愿读、愿看,并且入心、入脑,进而提高宣传效果。
多从民生角度做时政新闻
用好用活时政资源,多从民生视角来做新闻,就一定能凸显晚报时政新闻的独特魅力。会议在政府各部门中是一项不可替代的重要工作方式,它常常涉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医疗、教育、保障、法律等方方面面的资讯。晚报做时政新闻,就是要把会议中群众关心的信息提出来。如驻马店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天中晚报》从会议中抽取了市委、市政府对下一步教育工作的部署,尤其是对农村中小学生源不足要合并及合并的政策措施、市中心城区要建哪些学校等内容进行了重点报道,很受市民关注。有关部门也认为晚报报道详细,体现了政府的民生关怀。
加强时政新闻的策划
受新闻来源与报道制度的限制,对时政新闻的报道,特别是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不同媒体报道的角度、内容甚至形式可能都非常雷同。在相同的新闻资源面前,只有通过新闻策划才能在众多媒体中做出自己的独家报道,做细、做足、做深新闻,让新闻出彩出新,读者喜爱。
如每年的“两会”,是政治性很强的会议,而同时由于涉及一些重大政策的出台、选举等事项,又很受群众关注。晚报如果按照常规报道,则和党报一样,全是程序化,读者不喜欢看。2010年驻马店市召开“两会”前,《天中晚报》就及早做了策划。先是通过和市人大、市政协沟通,开通了晚报“两会”直通车,向全市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然后再送到“两会”上,通过代表建议或政协委员提案等形式提交给有关部门。与此同时,还派出得力记者,到“两会”上就群众反映的问题采访有关方面的人员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促进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两会”期间,晚报还与“两会”秘书处协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市区的环境卫生、网吧等进行视察和暗访,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晚报的一系列策划,使“两会”报道不仅隆重热烈,而且充分体现了民意,受到了广大读者和市人大、市政协的充分肯定。又如全国东西合作会的报道。会议已经连续召开了10多年,很多读者对会议的报道也产生了视觉疲劳。2010年全国东西合作会前夕,为配合会前市区环境卫生整治,《天中晚报》策划了“四城联创”面对面栏目,成立了一个采访报道小组,每天在市区查找环境卫生死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后,再去采访涉及单位或辖区办事处的主要负责同志,让他们做表态,以此促进问题的解决。策划实施后促进了一系列长期没有解决的环境卫生问题得到解决。会议期间,《天中晚报》策划的东西合作会之成果、之改变等多篇专题报道,从城市建设、市民文明素质、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变化,以小见大反映东西合作会给驻马店带来的发展变化,由于策划到位、人员落实到位,报道十分成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因此,通过策划,可以增强晚报时政新闻的分量,增强报纸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晚报在市领导和社会各界心目中的地位。
(作者为天中晚报副总编辑)
编校:张红玲
创新时政新闻报道形式
会议新闻要学会找准兴奋点,不要求全求大。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要想与党报不同,就要敢于创新写作手法。在采访写作时,要学会有所侧重、有所取舍。不论是会议还是领导活动,有的内容可以浓墨重彩,有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从中寻找群众的关注点和领导的兴奋点,从而提炼出为群众之所想、群众之所需的信息和内容,使稿件更容易引发读者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如驻马店供电公司召开的用电调控工作会。记者抓住供电公司领导讲话中的一句话“如果用电紧张,电业部门首先要先限电”,别出心裁地写了一篇题为《供电公司拉了自己的闸》的稿件。该稿件获得国家、省、市各类新闻奖。
晚报时政报道还要学会抓细节抓亮点。很多新闻亮点是在会议、调研活动过程中突然迸发出来的。如果能够及时抓住,往往会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2006年,时任驻马店市委书记的宋璇涛在基层调研时,看到一个村里的村干部正在给农民发放种粮补贴明白书,就主动拿起明白书给农民发起来。记者用相机抓拍了这样一个画面。照片见报后,社会反响较好,市领导也对晚报的报道大加赞赏。一位和蔼可亲、亲民爱民的市委书记形象跃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由此可见,以小见大的稿件更容易感染读者,使报道更加自然、更有说服力。因此,记者在会议及领导活动的采访中,要善于捕捉典型场面、典型场景和细节,写稿过程也要恰到好处地运用特写、现场报道等方式,让读者愿读、愿看,并且入心、入脑,进而提高宣传效果。
多从民生角度做时政新闻
用好用活时政资源,多从民生视角来做新闻,就一定能凸显晚报时政新闻的独特魅力。会议在政府各部门中是一项不可替代的重要工作方式,它常常涉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医疗、教育、保障、法律等方方面面的资讯。晚报做时政新闻,就是要把会议中群众关心的信息提出来。如驻马店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天中晚报》从会议中抽取了市委、市政府对下一步教育工作的部署,尤其是对农村中小学生源不足要合并及合并的政策措施、市中心城区要建哪些学校等内容进行了重点报道,很受市民关注。有关部门也认为晚报报道详细,体现了政府的民生关怀。
加强时政新闻的策划
受新闻来源与报道制度的限制,对时政新闻的报道,特别是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不同媒体报道的角度、内容甚至形式可能都非常雷同。在相同的新闻资源面前,只有通过新闻策划才能在众多媒体中做出自己的独家报道,做细、做足、做深新闻,让新闻出彩出新,读者喜爱。
如每年的“两会”,是政治性很强的会议,而同时由于涉及一些重大政策的出台、选举等事项,又很受群众关注。晚报如果按照常规报道,则和党报一样,全是程序化,读者不喜欢看。2010年驻马店市召开“两会”前,《天中晚报》就及早做了策划。先是通过和市人大、市政协沟通,开通了晚报“两会”直通车,向全市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然后再送到“两会”上,通过代表建议或政协委员提案等形式提交给有关部门。与此同时,还派出得力记者,到“两会”上就群众反映的问题采访有关方面的人员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促进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两会”期间,晚报还与“两会”秘书处协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市区的环境卫生、网吧等进行视察和暗访,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晚报的一系列策划,使“两会”报道不仅隆重热烈,而且充分体现了民意,受到了广大读者和市人大、市政协的充分肯定。又如全国东西合作会的报道。会议已经连续召开了10多年,很多读者对会议的报道也产生了视觉疲劳。2010年全国东西合作会前夕,为配合会前市区环境卫生整治,《天中晚报》策划了“四城联创”面对面栏目,成立了一个采访报道小组,每天在市区查找环境卫生死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后,再去采访涉及单位或辖区办事处的主要负责同志,让他们做表态,以此促进问题的解决。策划实施后促进了一系列长期没有解决的环境卫生问题得到解决。会议期间,《天中晚报》策划的东西合作会之成果、之改变等多篇专题报道,从城市建设、市民文明素质、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变化,以小见大反映东西合作会给驻马店带来的发展变化,由于策划到位、人员落实到位,报道十分成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因此,通过策划,可以增强晚报时政新闻的分量,增强报纸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晚报在市领导和社会各界心目中的地位。
(作者为天中晚报副总编辑)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