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初论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el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好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健康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与其它因素关系密切,而且对其它素质的提高能起到保障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设计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以激发其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如结合光学内容讲照相机的原理,让学生学会照相。结合力学知识,讲“拔河比赛中如何巧取胜?”让学生给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拔河比赛献计献策,当好教练和指挥。结合热学内容讲“病人输液时为什么要把药瓶高高挂起?”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护理常识。结合电学知识讲“怎样安装上楼下楼都能控制的电灯的开关?”使学生能完成简单的电路设计及安装。这些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时的成功体验,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新认识、新观念的反映。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决定创新意识的产生,又反过来作用于存在而发生变革的创造思维。即创新意识是“萌芽”创造思维的“导火线”。物理学作为新技术应用、新学科创立、新思维发展的原动力,始终屹立于科学的前沿,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这正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火花”的“引线”。教学时,要有机地渗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灵感”和意向。物理教材中,还有许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材料,如阅读材料、想想议议、物理学家小传、科学发展史等,还有现代科技的研究、发展与应用等,都可以使之渗透到物理教学中,成为“萌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活内容。
  三、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强烈的创新意识仅仅是创新素质的起点,创造思维才是创新素质的“内核”。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瓦特从水开壶盖跳动置疑,创造发明了蒸汽机,法拉第从奥斯特发现的“电生磁”逆向联想到“磁能否生电?”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场和磁场的关系,引导了电动机的发明。可见,无疑不思,无思不“悟”,無“悟”不进。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在置疑上下功夫,学生则要在深思、“顿悟”上显本领。创造思维活动必定会深入学生的学习行为活动,从而达到“教而不教”的教学艺术境界。
  四、锻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启发学生分析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一结论,可使学生明白具有共同物理现象不是唯一的,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在欧姆定律实验中,给学生两个阻值不变的电阻,一个电压为U且保持不变的电池组,几根导线,试用这些器材组成如图(A)、(B)所示的两个电路。要求把器材用导线接在A、B、C、D、四个接线柱上,满足:在A、D间正确接入电池组,当s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为2I。这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后,学生就会想按同一要求作图,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就会想到电流方向,电流表的使用规则,串联、并联电路,开关的断路和短路功能,欧姆定律知识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无疑能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五、变抽象物理知识为可观现象
  高二学习分子力时,学生对分子间的作用力从理论上可以接受,但是对分子力的效果很难理解,其实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下图为笔者设计的课堂演示实验:
  教具说明:
  1.本实验能让学生体会到分子力的作用。
  2.制作简单:将塑料薄板用四根细线从角上吊起(同一平面),上端用一弹簧秤与之相连,观察塑料薄板与水相接触后,再拉动塑料薄板时弹簧秤的示数。
  3.将塑料薄板用四根细线从角上吊起(同一平面),上端用一弹簧秤与之相连,观察塑料薄板与水相接触后,再拉动塑料薄板时弹簧秤的示数。
  4.学生能从弹簧秤示数中感受分子力的宏观作用。
  实践表明,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配合教学能促进教学相长。学生一旦尝到甜头,就会多方面寻找必要的课题和材料,必定会留心观察、动脑思考,观察力大大提高,脑子越用越灵活。为此,学生务必自觉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钻课本,查资料,会变成自觉的学习行为,使文化学习十分投入。创造中需要具体操作,动手能力势必会增强。操作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难,在解决困难的时候,学生战胜困难的毅力增强。无疑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实际能力、个性品质等素质,都会随着创新素质的培养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
  (责任编校:蓉莞)
其他文献
在当前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信息素养已成为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信息技术课程正是适应这一趋势而开设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不是单纯的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永远是为应用服务的,我们也无法穷尽知识与技能。所以关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研究也成为了目前的一个热点,我也在自己教学工作中探索如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现就对开展小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增加,劳动碰瓷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表现形式复杂、多样,给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带来了较大影响.劳动碰瓷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仅增加了劳动仲裁和法院办案的难度,同时也严重扰乱了国内劳动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在实践中区分不同类型劳动碰瓷行为的存在形态,并结合其特点做出相应的法律定性,从而减少或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科学教学应根据《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利用和开发多种多样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的要求,充分运用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社区优势,挖掘其科学资源、使学生在广泛接触社会和对家乡日渐浓郁的情感中,获得基本的科学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  一、农村地域的学科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  首先,处于农村地域的学校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
期刊
自从计算机进入到高中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十多年,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把握全局的教学法  (一)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由于中小学各校条件不等,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已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初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