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雷战始于胶东,并逐渐普及到其他根据地。其中以大泽山区的地雷戰最为著名。
关键词:地雷战;胶东;根据地
从1938年开始,这里就开始建立民兵组织进行游击战。起初,民兵只使用上级发下来的地雷打击敌人,后来他们又自己动手制造地雷,给敌人以重大杀伤。日军变得狡猾了,在每次行动时,总是让伪军打头阵,并使用探雷器探雷,民兵埋设的很多地雷被敌人起了出来,铁地雷不太发挥作用了。到1942年,敌人在军事上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封锁,上级很少能把地雷发下来。想自己铸造,又缺生铁。没办法,民兵们想到了大泽山区满山遍野的石头。他们就开始制造并使用石雷。
石雷的制作很简单。先找一块圆石头,在上面凿好一个口小底大的窝儿,装好炸药,然后安上拉火管。埋设时,绊线的一端系着拉火管,另一端固定起来就行了。开始时石雷的绊线多使用麻绳之类的粗线,容易被敌人发现。后来,民兵采用马尾或头发作绊线,进而又发展到利用“卡子”或胶皮的弹力把地雷拉响。
民兵创造了石雷,日军的探雷器不管用了。民兵经常在敌人必经之路上埋设绊雷,敌人被石雷炸怕了,不敢再走大路,民兵们就在敌人可能走的小路上埋石雷。有一天民兵在高家村西大路边的河滩上布下了石雷阵。拂晓,侦察员报告说敌人进山了,民兵赶紧挂好雷弦,便上了四周山头,打冷枪,引敌人上钩。敌人好像听民兵们的调遣,没走大路,专沿河滩往前走。这样一来,正好陷入民兵布下的石雷阵,给日伪军造成极大死伤。
小路上也有地雷,敌人便专走地堰、田野,有时甚至从河水里走。根据敌人行动的变化,民兵便把石雷设在地堰和田野里,还把拉火管用蜡封起来,把石雷布在河里。
在游击战的实践中,民兵逐步创造出石雷的多种用法。从拉雷、绊雷开始,逐步发展到连环雷、子母雷、前踏后响雷、水雷、胶皮雷、竹筲雷和滚雷等40余种。地雷的埋设也有很多花样,门上设门雷,锅里设锅灶雷,鸡窝里设鸡窝雷,甚至桌子的抽屉里也布下地雷。敌人进村后,推门门炸,捉鸡鸡窝炸,翻箱倒柜也都有被炸的危险,整个大泽山区成了石雷的世界。在对敌作战时,民兵把石雷由防御武器变为进攻武器,带着地雷袭击敌人,进行飞行爆炸。有时还把地雷埋到敌人的据点里,送到敌人的操场上、饭堂里,搞得敌人惶惶不可终日。
有一次,民兵得知据点里的敌人搞了一批机器,便决定来一个飞行爆炸,夜袭敌据点。当夜,民兵挑选了18名精干的小伙子,靠近了敌人的据点,有的摸岗哨,有的扛机械,有的布设地雷,一气折腾了近一个小时,把机器全部扛了出来。当敌人发现后,民兵们早已转移,而敌人在慌乱中又踩响了据点周围的地雷。就是这样,在整个大泽山区,民兵以麻雀战配合地雷战。只要敌人一进入根据地,便“时时枪声响,处处地雷炸”。有的伪军说:“不长铁脑袋,别再想到大泽山里去!”
在山东的其他地区,也广泛地开展了地雷战,同样取得了重大成绩。海阳民兵也以地雷战闻名于整个山东。他们根据斗争的需要,创造了10多种地雷和36多种埋雷、设雷方法,从简单的铁雷、石雷、拉雷、绊雷,发展到复杂多变的飞行雷、马尾雷、防潮雷、子母连环雷、慢性自燃雷等等;从单一的沿路埋雷,发展到村村设下“地雷宴”,门上挂雷,草堆藏雷,家家有雷,人人会布雷。在抗日战争期间,仅海阳一地,就涌现出“模范爆炸村”3个,民兵“爆炸英雄”、“爆炸大王”11名。莱芜县李念林爆炸队,在章丘至雪野的公路上埋设了8个钉子雷,一次炸死炸伤敌人30多名。沂南县在1945年5月的反“扫荡”中,共打死打伤敌人231人,其中被地雷杀伤的有97名。在平度东北杏庙村,只有百来户人家,同大田的日伪军据点仅隔一条河,该村的民兵以500个地雷摆开地雷阵,与大田之敌隔河对峙,敌人始终不敢进犯。
地雷战在各地民兵反“蚕食”斗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使敌人无从捉摸,防不胜防。在普遍开展的“飞行爆炸”运动中,民兵把大量的地雷埋到敌人的交通线上和据点周围,甚至敌人的营房操场里。敌人出动时,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大路小路都不敢走,去走崖头、山岭、海滩和庄稼地。然而这些地方也会响起地雷。有的地方敌人汽车出来,不得不用牛拉着石滚子在前面探路。民兵还用真假雷相结合等办法对付敌人的搜索。敌人起出假雷,真雷却立时爆炸。有一次鬼子起出几个延期爆炸地雷,带回放在桌子上,围着哈哈大笑,忽然一声巨响,被炸得血肉横飞。敌后军民还一直把地雷埋到敌人的碉堡下,常常把出发的日、伪军炸得血肉横飞,使他们心惊胆战,防不胜防。地雷战给日伪军造成巨大的伤亡和心理震撼。伪《新民报》因此惊呼:“踏进匪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关键词:地雷战;胶东;根据地
从1938年开始,这里就开始建立民兵组织进行游击战。起初,民兵只使用上级发下来的地雷打击敌人,后来他们又自己动手制造地雷,给敌人以重大杀伤。日军变得狡猾了,在每次行动时,总是让伪军打头阵,并使用探雷器探雷,民兵埋设的很多地雷被敌人起了出来,铁地雷不太发挥作用了。到1942年,敌人在军事上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封锁,上级很少能把地雷发下来。想自己铸造,又缺生铁。没办法,民兵们想到了大泽山区满山遍野的石头。他们就开始制造并使用石雷。
石雷的制作很简单。先找一块圆石头,在上面凿好一个口小底大的窝儿,装好炸药,然后安上拉火管。埋设时,绊线的一端系着拉火管,另一端固定起来就行了。开始时石雷的绊线多使用麻绳之类的粗线,容易被敌人发现。后来,民兵采用马尾或头发作绊线,进而又发展到利用“卡子”或胶皮的弹力把地雷拉响。
民兵创造了石雷,日军的探雷器不管用了。民兵经常在敌人必经之路上埋设绊雷,敌人被石雷炸怕了,不敢再走大路,民兵们就在敌人可能走的小路上埋石雷。有一天民兵在高家村西大路边的河滩上布下了石雷阵。拂晓,侦察员报告说敌人进山了,民兵赶紧挂好雷弦,便上了四周山头,打冷枪,引敌人上钩。敌人好像听民兵们的调遣,没走大路,专沿河滩往前走。这样一来,正好陷入民兵布下的石雷阵,给日伪军造成极大死伤。
小路上也有地雷,敌人便专走地堰、田野,有时甚至从河水里走。根据敌人行动的变化,民兵便把石雷设在地堰和田野里,还把拉火管用蜡封起来,把石雷布在河里。
在游击战的实践中,民兵逐步创造出石雷的多种用法。从拉雷、绊雷开始,逐步发展到连环雷、子母雷、前踏后响雷、水雷、胶皮雷、竹筲雷和滚雷等40余种。地雷的埋设也有很多花样,门上设门雷,锅里设锅灶雷,鸡窝里设鸡窝雷,甚至桌子的抽屉里也布下地雷。敌人进村后,推门门炸,捉鸡鸡窝炸,翻箱倒柜也都有被炸的危险,整个大泽山区成了石雷的世界。在对敌作战时,民兵把石雷由防御武器变为进攻武器,带着地雷袭击敌人,进行飞行爆炸。有时还把地雷埋到敌人的据点里,送到敌人的操场上、饭堂里,搞得敌人惶惶不可终日。
有一次,民兵得知据点里的敌人搞了一批机器,便决定来一个飞行爆炸,夜袭敌据点。当夜,民兵挑选了18名精干的小伙子,靠近了敌人的据点,有的摸岗哨,有的扛机械,有的布设地雷,一气折腾了近一个小时,把机器全部扛了出来。当敌人发现后,民兵们早已转移,而敌人在慌乱中又踩响了据点周围的地雷。就是这样,在整个大泽山区,民兵以麻雀战配合地雷战。只要敌人一进入根据地,便“时时枪声响,处处地雷炸”。有的伪军说:“不长铁脑袋,别再想到大泽山里去!”
在山东的其他地区,也广泛地开展了地雷战,同样取得了重大成绩。海阳民兵也以地雷战闻名于整个山东。他们根据斗争的需要,创造了10多种地雷和36多种埋雷、设雷方法,从简单的铁雷、石雷、拉雷、绊雷,发展到复杂多变的飞行雷、马尾雷、防潮雷、子母连环雷、慢性自燃雷等等;从单一的沿路埋雷,发展到村村设下“地雷宴”,门上挂雷,草堆藏雷,家家有雷,人人会布雷。在抗日战争期间,仅海阳一地,就涌现出“模范爆炸村”3个,民兵“爆炸英雄”、“爆炸大王”11名。莱芜县李念林爆炸队,在章丘至雪野的公路上埋设了8个钉子雷,一次炸死炸伤敌人30多名。沂南县在1945年5月的反“扫荡”中,共打死打伤敌人231人,其中被地雷杀伤的有97名。在平度东北杏庙村,只有百来户人家,同大田的日伪军据点仅隔一条河,该村的民兵以500个地雷摆开地雷阵,与大田之敌隔河对峙,敌人始终不敢进犯。
地雷战在各地民兵反“蚕食”斗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使敌人无从捉摸,防不胜防。在普遍开展的“飞行爆炸”运动中,民兵把大量的地雷埋到敌人的交通线上和据点周围,甚至敌人的营房操场里。敌人出动时,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大路小路都不敢走,去走崖头、山岭、海滩和庄稼地。然而这些地方也会响起地雷。有的地方敌人汽车出来,不得不用牛拉着石滚子在前面探路。民兵还用真假雷相结合等办法对付敌人的搜索。敌人起出假雷,真雷却立时爆炸。有一次鬼子起出几个延期爆炸地雷,带回放在桌子上,围着哈哈大笑,忽然一声巨响,被炸得血肉横飞。敌后军民还一直把地雷埋到敌人的碉堡下,常常把出发的日、伪军炸得血肉横飞,使他们心惊胆战,防不胜防。地雷战给日伪军造成巨大的伤亡和心理震撼。伪《新民报》因此惊呼:“踏进匪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