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谈谈作者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数学 课堂激趣
从生活中的经验来看,人喜爱某种学科、专业,都是在经历学会后才产生。不可能有人不懂某学科或某项专业而对此产生兴趣。从这一点说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能在教学活动中去培养、激发,离开教学活动,学习兴趣就无从产生,也无法培养。我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了以下有益尝试。
1.创建激励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给学生创建激励的学习情景,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乘法分配律的反用”时,在学生掌握了如“11×34 89×34”这种运算类型的基础上,出示如“11×34 17×34 72×34”,“99×34 34”,“101×34-34”,“34×46 75×34-31×34”等类型的深化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与老师所教过的“a×c b×c”类型题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感到难以下手。这时,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通过研究,学生逐步发现这些题均属于“反用”这种类型的变式题。教师通过创建激励情境,让学生在困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语言风趣和幽默,课堂秩序井然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情景,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有45个头,下面有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表明,爱动手和问问题是每个儿童的天性。教师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所获得的知识比教师灌进去的知识牢得多。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智力。例如:学习“圆的认识”,在课堂上,我借鉴名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结合本校本班实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先让学生观察圆形花圃,再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套特殊的花园工具一个长钉、一条短绳、一个锥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在地上面出圆形花圃的形状。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难以完成,必须有伙伴合作。而且在运用长钉、短绳和锥头的综合操作过程中还有许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地画出这样的圆,所以这个画圆的过程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深刻体验了画圆时各要素的作用。当学生把圆画好时,我就引导学生讨论圆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这时,学生有感而发,表现得异常积极。最后,教师把学生带回教室,要求他们转入学习用圆规画圆。此时,学生又感到发自内心的需要,要用圆规画圆,必须认真地观察圆规、准确地认识圆规:圆规的一只脚相当于长钉、另一只脚相当于锥头、两只脚的距离相当于长绳。学生在激烈思考和不停动手中,掌握了画圆的规律,正确地认识了圆。整个教学活动都体现着一种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乐趣,体验着快乐。
4.平等的师生交流,让学生收获趣味体验
放低姿态,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讨论问题,分享方法。现代学生多崇尚个性,对于教师“强加”的方法、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当教师转换角色,与学生并肩站在问题面前,一起探究打开问题大门的方法之时,学生会更乐于参与讨论。老师是会适时给予提醒帮助的朋友,也是考验解题策略的竞争对象,这本身就为课堂平添了许多乐趣。但与此同时,如何控制课堂纪律,避免过热的气氛,如何引导学生不断接近本质而非远离讨论本意,都是需要进一步设计完善的。以上是笔者对于怎样使数学课堂更有趣的一些较肤浅的思考,所总结的一些为课堂增添趣味的方法仅是在备课时可作参考的选择,如何为数学课堂添加趣味性仍是值得老师们共同探索的问题。
5.精心设计练习,增强学习兴趣
练习是教学必要的环节,新颖多样的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其作用不低于好的开端。在设计练习时,我注重了问题的设计与安排,力争突破一个“新”字。在教学课后,先设计基础训练题,主要是巩固知识,使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其次是综合练习题,既有所学知识又有以往知识,既巩固了新知又复习了旧知,提高了解题灵活性;最后,在巩固基础知识上,进行拓展加深练习。另外在形式上,注意题材的灵活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这样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位教师只有在小学阶段注意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期得到终身受益的知识方法,让学生将数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清.小学数学课堂激趣艺术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6:33.
[2]张英.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激趣的方法[J].数理化学习,2015,01:90.
[3]刘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激趣艺术六法[J].新课程导学,2015,09:19.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数学 课堂激趣
从生活中的经验来看,人喜爱某种学科、专业,都是在经历学会后才产生。不可能有人不懂某学科或某项专业而对此产生兴趣。从这一点说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能在教学活动中去培养、激发,离开教学活动,学习兴趣就无从产生,也无法培养。我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了以下有益尝试。
1.创建激励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给学生创建激励的学习情景,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乘法分配律的反用”时,在学生掌握了如“11×34 89×34”这种运算类型的基础上,出示如“11×34 17×34 72×34”,“99×34 34”,“101×34-34”,“34×46 75×34-31×34”等类型的深化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与老师所教过的“a×c b×c”类型题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感到难以下手。这时,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通过研究,学生逐步发现这些题均属于“反用”这种类型的变式题。教师通过创建激励情境,让学生在困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语言风趣和幽默,课堂秩序井然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情景,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有45个头,下面有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表明,爱动手和问问题是每个儿童的天性。教师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所获得的知识比教师灌进去的知识牢得多。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智力。例如:学习“圆的认识”,在课堂上,我借鉴名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结合本校本班实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先让学生观察圆形花圃,再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套特殊的花园工具一个长钉、一条短绳、一个锥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在地上面出圆形花圃的形状。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难以完成,必须有伙伴合作。而且在运用长钉、短绳和锥头的综合操作过程中还有许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地画出这样的圆,所以这个画圆的过程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深刻体验了画圆时各要素的作用。当学生把圆画好时,我就引导学生讨论圆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这时,学生有感而发,表现得异常积极。最后,教师把学生带回教室,要求他们转入学习用圆规画圆。此时,学生又感到发自内心的需要,要用圆规画圆,必须认真地观察圆规、准确地认识圆规:圆规的一只脚相当于长钉、另一只脚相当于锥头、两只脚的距离相当于长绳。学生在激烈思考和不停动手中,掌握了画圆的规律,正确地认识了圆。整个教学活动都体现着一种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乐趣,体验着快乐。
4.平等的师生交流,让学生收获趣味体验
放低姿态,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讨论问题,分享方法。现代学生多崇尚个性,对于教师“强加”的方法、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当教师转换角色,与学生并肩站在问题面前,一起探究打开问题大门的方法之时,学生会更乐于参与讨论。老师是会适时给予提醒帮助的朋友,也是考验解题策略的竞争对象,这本身就为课堂平添了许多乐趣。但与此同时,如何控制课堂纪律,避免过热的气氛,如何引导学生不断接近本质而非远离讨论本意,都是需要进一步设计完善的。以上是笔者对于怎样使数学课堂更有趣的一些较肤浅的思考,所总结的一些为课堂增添趣味的方法仅是在备课时可作参考的选择,如何为数学课堂添加趣味性仍是值得老师们共同探索的问题。
5.精心设计练习,增强学习兴趣
练习是教学必要的环节,新颖多样的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其作用不低于好的开端。在设计练习时,我注重了问题的设计与安排,力争突破一个“新”字。在教学课后,先设计基础训练题,主要是巩固知识,使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其次是综合练习题,既有所学知识又有以往知识,既巩固了新知又复习了旧知,提高了解题灵活性;最后,在巩固基础知识上,进行拓展加深练习。另外在形式上,注意题材的灵活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这样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位教师只有在小学阶段注意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期得到终身受益的知识方法,让学生将数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清.小学数学课堂激趣艺术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6:33.
[2]张英.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激趣的方法[J].数理化学习,2015,01:90.
[3]刘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激趣艺术六法[J].新课程导学,201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