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指导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延伸和发展。为了提高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就业指导应向职业指导转变。地方高校应从理念、知识、技能三个层面来明确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内容,实施市场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大学生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策略
高校职业指导主要是指教育者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1]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或限于办学积淀、或限于区位劣势、或限于教学软、硬件基础等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较之其他类型高校更是挑战重重。因而,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向职业指导转变,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一)加强职业指导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内在需求
职业指导就像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一个纽带,把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着力进行职业指导,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素质。通过职业指导,学校可以了解社会人力资源的需求,按照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针对性。多年以来,大学生一直以社会“精英”为自己定位,在求职择业时,眼光自然会盯着高职、高薪、高社会声望的工作。但随着社会大背景的变化,学生的就业标准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评价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大众化转型”。职业指导工作就是要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人才观和价值观,通过社会背景和现状的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岗位需求,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将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围绕需求来提升素质和能力。
(二)加强职业指导是学生认识职业要求有效路径
“职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社会,消除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困惑,协助大学生科学进行生涯规划,及早了解职业所要求的素养。”[2]众所周知,职业的种类不一,学生所学的专业并不代表他今后从事的职业,不同的职业,对职业人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素质、意志品质通用技能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还有独特的要求。如对教师这一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记忆力、敏锐的洞察力、思维能力等;商品销售最大的特点在于把握商业机会,从事此项工作的人,要有很好的洞察力、亲和力、性格要机敏,处事要灵活;对会计、统计的要求则是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学生只有及早认识职业要求,才不会只凭自己的感觉去从事,盲目应对,只有了解了职业特点和要求,才能对照自身的素质条件,积极准备,为一种社会所需要而自己又能胜任的职业而付出努力,有所成就。
(三)加强职业指导是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的必然选择
“美学家卡希尔曾说: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索的最高层面。人最难认识和发现的就是自我。”[3]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独特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如果不指导他们使用标准的测评和非正式评估工具,有关认识自我的四个核心问题:“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最看重什么?”就无法清晰的呈现在他们的思维中。况且,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伯乐或者具备认识自我的本领,这时就应该借助于职业指导。通过职业指导教育的帮助,可以使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自己的人格特质,更好地针对岗位需求,人职匹配地设计自己较为理想的职业路径。而且,有效的职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较为准确地了进行职业探索,较为准确地认识所选择职业的特点、职业的素质要求,使学生认清形势,找准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职业指导的领域是包括学校在内的整个社会,高校职业指导主要是指教育者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4]
(一)职业理念引导是前提
理念引导是进行职业指导的前提。职业观的培养应该是大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职业观的形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就业,还是考研、出国,不是到毕业时才决定的,往往是大学生几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职业指导的首要内容就是要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通过开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研究领域及服务范围,职业指导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职业观的指导,应引导学生在树立职业理想的时候也要符合社会需求,坚持正确的职业导向,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的前提下确定职业理想。
(二)职业知识传授是基础
如果说职业是大学生求学的灯塔,那么职业知识的传授和指导就是职业指导的基础。长期以来,部分学生因对具体目标职业缺乏详细了解,在择业的过程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给自身、用人单位及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职业指导应指导学生了解我国总体的就业形势,了解职业的种类和分类,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使学生充分了解全国性的职业政策和主要就业途径;指导学生认识了解目标需求形势、岗位职业素养要求、供需信息发布及查询、目标职业的发展趋势等。只有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职业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才能对个人职业目标进行综合评估、设计和选择。
(三)职业技能辅导是重点
进行职业技能指导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应对目标职业的就业竞争意识和能力。一是个人形象设计技能的辅导,以帮助学生完善个人职业形象,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为目的。主要是教会学生基本的职业礼仪和职业形象设计要素,从而进行自我职业形象设计,以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职业素养的训练,每一类职业素养的构成都有着不同要求,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市场需求,对照职业资格要求,指导学生比较该职业群中各种职业的社会价值、工作性质、工作条件发展前景等外在要求,并比较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与自身具备条件的相符程度的内在规范,明确训练途径与载体。三是职业道德的养成,通过工作责任感、规范意识、质量意识以及服务意识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融合意识,增强沟通能力,增强职业适应性。
(四)职业生涯规划是核心
职业生涯专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人们一生中所从事的职业和所走过的职业生活的历程。因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成为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核心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在职业发展上要达到的高度等作出规划和设计,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积累知识、开发技能的过程。[6]其最大的价值即在帮助将要踏上生涯探索之路的大学生形成生涯规划的蓝图。因而,地方高校更应着眼于指导学生按照生涯规划理论,从认识自我,职业探索,职业决策、评估与监控等方面设计职业路径。
三、加强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最大限度地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是职业指导工作的最终价值追求与核心任务,加快职业指导的专业化、个性化、市场化进程,突出实践性、互动性和主体性是地方高校职业指导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专业化,突出实践性
职业指导专业化是指制定专业化标准、配备专业水准的职业指导人员和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使用专业化的工具,保证职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7]。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就是要为大学生提供职业政策指导、职业观念指导、职业规划指导、择业心理咨询、个人特征评价和需求信息指导等,而这些指导内容的开展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专家或获得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的人员进行指导,否则为学生提供的职业指导效果不理想,甚至影响学生的成功择业,因而高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专兼职的职业指导队伍尤为重要。此外,当前地方高(下转第60页)(上接第57页)校职业指导形式大多局限于单纯的理论授课,讲座灌输,校园宣讲等方面,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实践少。因而,应从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引导、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突出实践性,加强针对性。
(二)推进个性化,突出互动性
一对一的个别咨询不仅是广大学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增强学生就业力的重要手段。地方院校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应有针对性并具个性化,对表现一般的普通学生、优秀学生、学习后进生、贫困生以及有过违纪的学生、有轻微心理问题的学生应结合他们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的职业指导,尽可能符合他们的实际指导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排除疑虑,增强信心,坚定信念。应注重解决学生的职业问题转移到了注重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上,将生涯规划引向个体连续的生涯发展上,并且不断融入到个体的自我发展进程、角色发展的进程中,直至扩展到终身发展的领域和范围。[8]同时,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有助于职业指导人员更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增进师生沟通,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互动性和针对性。
(三)加快市场化,突出主体性
职业指导是社会系统工程,除了学校和学生本人的参与外,离不开社会、家庭的共同关注。职业指导市场化无疑要求职业指导工作要主动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实现职业指导与学生就业的零距离。高等学校要从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职业指导从市场出发,围绕市场的需求调整学校的职业指导的行为选择方向、目标和具体的工作安排,充分利用和挖掘社会资源,应走入人才市场加强与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应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再者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得到家长的认可和配合,突出学生、家长的主体性和市场变化的主体地位,广泛调动,全员行动,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欧华.高校职业指导新论[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2(12):49.
[2]陈雅珍.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8):45.
[3]郭宝亮等.职业指导发展与大学生充分就业[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2):244.
[4]韩同吉等.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J].青少年生涯辅导,2009(8):413.
[5]范泽瑛等.试论高校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和内容[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6):207.
[6]刘芳.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17.
作者简介:谢景文(1984—),男,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指导。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策略
高校职业指导主要是指教育者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1]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或限于办学积淀、或限于区位劣势、或限于教学软、硬件基础等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较之其他类型高校更是挑战重重。因而,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向职业指导转变,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一)加强职业指导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内在需求
职业指导就像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一个纽带,把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着力进行职业指导,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素质。通过职业指导,学校可以了解社会人力资源的需求,按照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针对性。多年以来,大学生一直以社会“精英”为自己定位,在求职择业时,眼光自然会盯着高职、高薪、高社会声望的工作。但随着社会大背景的变化,学生的就业标准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评价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大众化转型”。职业指导工作就是要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人才观和价值观,通过社会背景和现状的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岗位需求,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将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围绕需求来提升素质和能力。
(二)加强职业指导是学生认识职业要求有效路径
“职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社会,消除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困惑,协助大学生科学进行生涯规划,及早了解职业所要求的素养。”[2]众所周知,职业的种类不一,学生所学的专业并不代表他今后从事的职业,不同的职业,对职业人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素质、意志品质通用技能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还有独特的要求。如对教师这一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记忆力、敏锐的洞察力、思维能力等;商品销售最大的特点在于把握商业机会,从事此项工作的人,要有很好的洞察力、亲和力、性格要机敏,处事要灵活;对会计、统计的要求则是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学生只有及早认识职业要求,才不会只凭自己的感觉去从事,盲目应对,只有了解了职业特点和要求,才能对照自身的素质条件,积极准备,为一种社会所需要而自己又能胜任的职业而付出努力,有所成就。
(三)加强职业指导是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的必然选择
“美学家卡希尔曾说: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索的最高层面。人最难认识和发现的就是自我。”[3]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独特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如果不指导他们使用标准的测评和非正式评估工具,有关认识自我的四个核心问题:“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最看重什么?”就无法清晰的呈现在他们的思维中。况且,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伯乐或者具备认识自我的本领,这时就应该借助于职业指导。通过职业指导教育的帮助,可以使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自己的人格特质,更好地针对岗位需求,人职匹配地设计自己较为理想的职业路径。而且,有效的职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较为准确地了进行职业探索,较为准确地认识所选择职业的特点、职业的素质要求,使学生认清形势,找准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职业指导的领域是包括学校在内的整个社会,高校职业指导主要是指教育者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4]
(一)职业理念引导是前提
理念引导是进行职业指导的前提。职业观的培养应该是大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职业观的形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就业,还是考研、出国,不是到毕业时才决定的,往往是大学生几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职业指导的首要内容就是要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通过开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研究领域及服务范围,职业指导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职业观的指导,应引导学生在树立职业理想的时候也要符合社会需求,坚持正确的职业导向,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的前提下确定职业理想。
(二)职业知识传授是基础
如果说职业是大学生求学的灯塔,那么职业知识的传授和指导就是职业指导的基础。长期以来,部分学生因对具体目标职业缺乏详细了解,在择业的过程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给自身、用人单位及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职业指导应指导学生了解我国总体的就业形势,了解职业的种类和分类,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使学生充分了解全国性的职业政策和主要就业途径;指导学生认识了解目标需求形势、岗位职业素养要求、供需信息发布及查询、目标职业的发展趋势等。只有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职业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才能对个人职业目标进行综合评估、设计和选择。
(三)职业技能辅导是重点
进行职业技能指导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应对目标职业的就业竞争意识和能力。一是个人形象设计技能的辅导,以帮助学生完善个人职业形象,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为目的。主要是教会学生基本的职业礼仪和职业形象设计要素,从而进行自我职业形象设计,以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职业素养的训练,每一类职业素养的构成都有着不同要求,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市场需求,对照职业资格要求,指导学生比较该职业群中各种职业的社会价值、工作性质、工作条件发展前景等外在要求,并比较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与自身具备条件的相符程度的内在规范,明确训练途径与载体。三是职业道德的养成,通过工作责任感、规范意识、质量意识以及服务意识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融合意识,增强沟通能力,增强职业适应性。
(四)职业生涯规划是核心
职业生涯专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人们一生中所从事的职业和所走过的职业生活的历程。因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成为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核心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在职业发展上要达到的高度等作出规划和设计,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积累知识、开发技能的过程。[6]其最大的价值即在帮助将要踏上生涯探索之路的大学生形成生涯规划的蓝图。因而,地方高校更应着眼于指导学生按照生涯规划理论,从认识自我,职业探索,职业决策、评估与监控等方面设计职业路径。
三、加强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最大限度地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是职业指导工作的最终价值追求与核心任务,加快职业指导的专业化、个性化、市场化进程,突出实践性、互动性和主体性是地方高校职业指导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专业化,突出实践性
职业指导专业化是指制定专业化标准、配备专业水准的职业指导人员和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使用专业化的工具,保证职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7]。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就是要为大学生提供职业政策指导、职业观念指导、职业规划指导、择业心理咨询、个人特征评价和需求信息指导等,而这些指导内容的开展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专家或获得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的人员进行指导,否则为学生提供的职业指导效果不理想,甚至影响学生的成功择业,因而高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专兼职的职业指导队伍尤为重要。此外,当前地方高(下转第60页)(上接第57页)校职业指导形式大多局限于单纯的理论授课,讲座灌输,校园宣讲等方面,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实践少。因而,应从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引导、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突出实践性,加强针对性。
(二)推进个性化,突出互动性
一对一的个别咨询不仅是广大学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增强学生就业力的重要手段。地方院校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应有针对性并具个性化,对表现一般的普通学生、优秀学生、学习后进生、贫困生以及有过违纪的学生、有轻微心理问题的学生应结合他们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的职业指导,尽可能符合他们的实际指导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排除疑虑,增强信心,坚定信念。应注重解决学生的职业问题转移到了注重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上,将生涯规划引向个体连续的生涯发展上,并且不断融入到个体的自我发展进程、角色发展的进程中,直至扩展到终身发展的领域和范围。[8]同时,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有助于职业指导人员更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增进师生沟通,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互动性和针对性。
(三)加快市场化,突出主体性
职业指导是社会系统工程,除了学校和学生本人的参与外,离不开社会、家庭的共同关注。职业指导市场化无疑要求职业指导工作要主动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实现职业指导与学生就业的零距离。高等学校要从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职业指导从市场出发,围绕市场的需求调整学校的职业指导的行为选择方向、目标和具体的工作安排,充分利用和挖掘社会资源,应走入人才市场加强与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应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再者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得到家长的认可和配合,突出学生、家长的主体性和市场变化的主体地位,广泛调动,全员行动,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欧华.高校职业指导新论[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2(12):49.
[2]陈雅珍.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8):45.
[3]郭宝亮等.职业指导发展与大学生充分就业[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2):244.
[4]韩同吉等.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J].青少年生涯辅导,2009(8):413.
[5]范泽瑛等.试论高校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和内容[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6):207.
[6]刘芳.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17.
作者简介:谢景文(1984—),男,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