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庆靖南地区由于地层的特殊性,相比其他地区,水平井施工中井下复杂情况较多,本文主要分析靖南区块靖平51-13井钻进中遇到的填井侧钻、轨迹更改、三维多轨迹防碰等问题,从选择侧钻点、侧钻方式、侧钻后轨迹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施工工艺对该区块水平井侧钻有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水平井 靖南区块 填井侧钻 轨迹控制
一、前言
长庆靖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均采用四开井身结构施工。靖平51-13井在施工中进行两次侧钻:三开斜井段起钻至本溪组煤层煤层时遇阻,循环中上部煤层垮塌,造成卡钻,倒扣钻具后进行斜井段侧钻一次;四开水平段由于泥岩垮塌,遇阻严重,进行水平段侧钻。通过两次侧钻及轨迹控制技术的实施,该井可做特例对靖南区块水平井侧钻给予借鉴。
二、斜井段侧钻及轨迹控制技术
2.1侧钻原因:
在钻进至井深3708m循环起钻,起钻至3670m时遇阻,循环倒划眼时钻具卡死,倒扣后落鱼505m。卡点井深3625m,井斜70.3°,方位210°,地层本溪组,岩性炭质泥岩,。原因为钻具活动及开泵时激动压力造成煤层垮塌。由于地质设计未进行调整,现根据井下情况进行轨迹调整,进行侧钻。
2.2侧钻点选择:
根据直井段井眼轨迹数据及井下落鱼位置,侧钻点选择3030m,为确保水泥填井质量,侧钻点距落鱼顶90m。
2.3确定新靶点数据
为防止新井眼与原井眼相碰造成安全隐患,根据原井眼轨迹对新侧钻靶点进行调整。如表1:
调整后的靶点综合原井眼地层垂深、原井眼煤层安全及防碰等特点,为井下安全考虑,该井眼轨迹在入窗段与原靶点偏移8.3m,与原井眼便宜13.7m。
2.4侧钻轨迹方案:
根据斜井段现场地质卡层,侧钻后轨迹目的层垂深为3541.6m。表2
2.5侧钻要求:
①侧钻点位于3030m。
②填井井段必须大于150m,填井24小时后下钻扫水泥塞,水泥塞钻至3000m,候凝72小时后再钻水泥塞并试水泥塞强度,钻进至3020m起钻换定向钻具进行钻进。
③根据原井眼轨迹数据,侧钻后选择方位223°,使新井眼与原井眼错开,防止窜入老井眼。
④由于侧钻点选测较高,在侧钻成功后调整方位仍要大于213°,并且侧钻后主要向下打垂深为主,井斜大禹25°以后在将方位向原设计靠近。
⑤侧钻后轨迹闭合方位始终保持大于原井眼闭合方位。
2.6侧钻钻具组合:
Φ215.9mmMD537HXbit+7LZ172(1.5°)LG+Φ168mmMWD -SUB+Φ168mm NMDC+Φ165mmDC*3根+Φ127mmHWDP* 45 +Φ127mmDP
备注:侧钻点提前15m进行造台阶,确保侧钻一趟钻成功。
2.7侧钻措施
●侧钻前准备:
①侧钻前钻水泥塞到预定位置:
②钻水泥塞时大排量循环;
③钻进过程注意大排量冲洗井底,确保井眼畅通。
●侧钻新井眼:
①钻至井底后先测斜,根据测斜数据对井身剖面进行优化;
②使用φ215.mm钻头+1.5°单弯螺杆磁性工具面在223±10°控时滑动造台阶;
③打2退1的方式控时钻进,钻完后上下滑动划眼1-2遍,划眼过程中控制工具面223±10°;
④造出台阶后继续控时钻进,保证新井眼地层被切削,控时钻进一段后钻压会逐步增大,根据地层情况逐渐加大钻压,密切注意钻压变化;
⑤侧钻过程中如需要活动钻具时,下放钻具不要直接下到井底,先控时钻进一段后慢慢下放到原井深;
●新井眼的判断
①钻进过程中能够连续加压,钻井参数相同,钻时与直井正常情况相近;
②新地层岩屑返出量不断增多,水泥屑返出量不断减少,最后岩屑中不含水泥屑;
③已钻井段的测量数据(井斜和方位)与原井眼同井深测量数据不同可及时判断造出新井眼。
●定向造斜钻进
①侧钻成功后,根据井眼轨道设计要求继续施工,每次下钻到造斜点时控制下放速度,保护侧钻段隔墙;
②进行实时轨迹预测、对比分析,预测下一步钻进方式;
2.8轨迹控制技术防碰:
该井侧钻点的视位置存在偏移,侧钻后方位要大于设计方位才能入靶,前期方位增至240°,计算与原井眼偏移25m时逐步降方位钻进,井斜增至36°后方位降至209°,此时两井眼偏移32m,再重新计算剖面,控制方位,先降再增,使入靶点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如图1:
三、水平段侧钻及轨迹控制技术
3.1侧钻点选择
遇阻井段从3840m开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侧钻点选择在3783,侧钻段3783-3803m.如表3;
该点选择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井斜89.7°,该段井斜相对较小,垂深在该段最深;
②该段下部井段为增斜井段,如进行降斜侧钻利于实施;
③该段离遇泥岩段3840m相对有48m,该48m地层为相对稳定的云岩地层。
3.2侧钻方向选择
由实测数据表及现场砂样可以看出:
①该段泥岩地层含有黄铁矿,应为本溪组岩性,下部目的层应该向下进行侧钻,即降垂深;
②实钻至3889m垂深为3541.36m时仍未出现白云岩,即侧钻后垂深应大于3541.36m,即降斜侧钻(垂深由地质组确定,按3544m进行剖面计算);
③由于进行水平段侧钻,马家沟组地层相对较薄,为增大侧钻后于原井眼的隔墙,进行变方位降斜悬空侧钻,根据补充地质设计要求,侧钻后方位为212°;
根据补充地质设计及以上情况,水平段侧钻选择降斜增方位。
3.3侧钻轨迹预算
根据侧钻点及地层岩性等情况,进行侧钻轨迹预算如表4:
该侧钻轨迹,侧钻后井斜降至85°,方位增至212°,确定侧出新井眼后在根据地质导向组要求增斜至89°钻进。 3.4侧钻方案措施
●侧钻前准备:
①由于该区域地层较硬,决定注水泥填井后再进行侧钻。
②注水泥前原钻具划眼至3838m(3840为遇阻井段),再进行光钻杆注水泥。
③注水泥后12小时,下钻扫水泥赛,48小时后侧钻。
●侧钻钻具组合:
Φ152.4mmBit+Φ120单弯螺杆(1。25°) +Φ148mm扶正器+MWD-sub+ Φ120mmNMDC×1根+ 311×HLST39(母)+SUBΦ120mm回压凡尔+φ101.6mmHWDp×(15)根+φ101.6mmDp×(45)根+φ101.6mmHWDp×(30-45)根+ HLST39(公)×410SUB +φ127mmDp
●侧钻施工
①从井深3780-3783m,开始滑动滑眼下放,工具面控制在150°左右,缓慢划眼3遍
②控时钻进3783-3785m,钻时控制在10cm /30分,滑动钻进,重复滑动该段2-3遍。
③钻进过程中每钻进0.5m,上提2m活动钻具一次再重新下放,继续控时滑动,到底前工具面一定要到位,再缓慢下放至原井深,再继续滑动钻进0.5m,重复进行,直至可以加上钻压为止。
④根据井下情况,如上提有遇阻、可上提大范围活动钻具,再重复上步骤,禁止开转盘活动。
●加上钻压后继续滑动
①钻头造出台阶后继续控时钻进,保证新井眼地层被切削,控时钻进一段后钻压会慢慢增大,根据地层和钻速快慢情况逐渐加大钻压,密切注意钻压变化;
②侧钻过程中尽量不要活动钻具,可根据加压后泵压变化情况,判断钻头是否加上钻压,如钻时过慢,需立即活动钻具,以防止粘卡,下放钻具不要直接下到井底,先控时钻进一段后慢慢下放到原井深;
③加上钻压后钻进10m后,下放到井底,适当开转盘复合1m,再继续滑动钻进,以免形成较大的狗腿度。
●后续施工
①钻进过程中能够连续加压,在钻井参数相同时,注意井斜方位与原井眼的对比情况,如有明显的变化,可适当复合2-3m再进行滑动;
②调整滑动与复合井段的长度,控制井底井斜在85.5°左右,在根据现场地质导向要求调整后期施工。
3.5水平段轨迹控制
水平段设计示意图与水平段实钻示意图对比.如图2、图3:
通过上图与现场实际情况分析:
①靖平51-13井水平段补充地质设计要求:水平段侧钻出去后缓慢降垂深钻进,设计轨迹平滑,除侧钻点狗腿度较大外整体趋势为向下缓慢降垂深钻进。而实钻中根据现场地质要求先向下降斜,井斜最低点达到84.77°,钻至马五22后又要求增斜,实钻中井斜增至91.71°,造成整个水平段轨迹成大波动状,增大了磨阻。
②该地区地质情况不明。在井深3714m(垂深3538.2m)进入马家沟(地层岩屑、伽马值、电测解释),钻进至井深3843m(垂深3540.2m)时钻遇本溪组泥岩,降斜钻进至井深3889m(垂深3541.36m)时仍为本溪组地层,该区域存在较大沟槽。
③第二次侧钻后按照设计降垂深,经现场地质导向及地质项目长现场指导,讲井斜控制到85°左右钻进,以达到绕开沟槽的目的,在井深3932.579-3942.259m(垂深3550.5-3551.3m)时仍钻遇本溪组泥岩,该段本溪组泥岩及前后的马家沟组泥岩为下部钻井造成极大的风险,在后期钻进中出现垮塌情况,最终钻井液密度提高至1.40g/cm3以上。
④在井深4104.989-4162.639m(垂深3556m)钻进至马五22,该地层钻进60m未发现含气段,地质专家认为该段岩性过差,不会出现含气层,要求增斜向上钻进,增斜至91.7°后复合稳斜钻进,从井斜大于90°以后,磨阻增加幅度很大,每30m增加1吨,井斜达到91.7后磨阻增加至磨阻达到20吨,并且在下钻时严重遇阻。
四、结论
靖南区块由于目地层深、岩性致密,侧钻时必须进行填井侧钻,侧钻时选择侧钻点尤为重要,通过靖平51-13井侧钻工艺的实施,得出以下结论:
1、直井段侧钻工艺:
直井段侧钻时,侧钻点选择在损失井段少、相对岩性可钻性好、钻时较快的井段;
侧钻选用1.5°单弯+牙轮钻头进行侧钻,易控制工具面、易判断钻压;
侧钻时控时钻进一般为正常钻时的2-3倍;
侧钻后做好轨迹预算,做好与老井眼防碰工作;
优化斜井段剖面,做好复合穿越煤层的剖面预算。
2、水平段侧钻工艺:
水平段侧钻时,侧钻点选择在向上增斜位置,并且距离复杂地层在80m以上;
侧钻时钻时一般控制在正常钻进钻时的3-4倍;
侧钻选用1.25°单弯+牙轮钻头进行侧钻;
侧钻方向降斜降方位或降斜增方位,增大隔墙的同时减小井斜变化率,计算好轨迹隔墙距,特别是在地质靶点未做调整时,做好绕障、防入老井眼工作;
水平段轨迹预算时缓降缓增,防止形成过大的拐点,有利于水平段降低磨阻。
关键词:水平井 靖南区块 填井侧钻 轨迹控制
一、前言
长庆靖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均采用四开井身结构施工。靖平51-13井在施工中进行两次侧钻:三开斜井段起钻至本溪组煤层煤层时遇阻,循环中上部煤层垮塌,造成卡钻,倒扣钻具后进行斜井段侧钻一次;四开水平段由于泥岩垮塌,遇阻严重,进行水平段侧钻。通过两次侧钻及轨迹控制技术的实施,该井可做特例对靖南区块水平井侧钻给予借鉴。
二、斜井段侧钻及轨迹控制技术
2.1侧钻原因:
在钻进至井深3708m循环起钻,起钻至3670m时遇阻,循环倒划眼时钻具卡死,倒扣后落鱼505m。卡点井深3625m,井斜70.3°,方位210°,地层本溪组,岩性炭质泥岩,。原因为钻具活动及开泵时激动压力造成煤层垮塌。由于地质设计未进行调整,现根据井下情况进行轨迹调整,进行侧钻。
2.2侧钻点选择:
根据直井段井眼轨迹数据及井下落鱼位置,侧钻点选择3030m,为确保水泥填井质量,侧钻点距落鱼顶90m。
2.3确定新靶点数据
为防止新井眼与原井眼相碰造成安全隐患,根据原井眼轨迹对新侧钻靶点进行调整。如表1:
调整后的靶点综合原井眼地层垂深、原井眼煤层安全及防碰等特点,为井下安全考虑,该井眼轨迹在入窗段与原靶点偏移8.3m,与原井眼便宜13.7m。
2.4侧钻轨迹方案:
根据斜井段现场地质卡层,侧钻后轨迹目的层垂深为3541.6m。表2
2.5侧钻要求:
①侧钻点位于3030m。
②填井井段必须大于150m,填井24小时后下钻扫水泥塞,水泥塞钻至3000m,候凝72小时后再钻水泥塞并试水泥塞强度,钻进至3020m起钻换定向钻具进行钻进。
③根据原井眼轨迹数据,侧钻后选择方位223°,使新井眼与原井眼错开,防止窜入老井眼。
④由于侧钻点选测较高,在侧钻成功后调整方位仍要大于213°,并且侧钻后主要向下打垂深为主,井斜大禹25°以后在将方位向原设计靠近。
⑤侧钻后轨迹闭合方位始终保持大于原井眼闭合方位。
2.6侧钻钻具组合:
Φ215.9mmMD537HXbit+7LZ172(1.5°)LG+Φ168mmMWD -SUB+Φ168mm NMDC+Φ165mmDC*3根+Φ127mmHWDP* 45 +Φ127mmDP
备注:侧钻点提前15m进行造台阶,确保侧钻一趟钻成功。
2.7侧钻措施
●侧钻前准备:
①侧钻前钻水泥塞到预定位置:
②钻水泥塞时大排量循环;
③钻进过程注意大排量冲洗井底,确保井眼畅通。
●侧钻新井眼:
①钻至井底后先测斜,根据测斜数据对井身剖面进行优化;
②使用φ215.mm钻头+1.5°单弯螺杆磁性工具面在223±10°控时滑动造台阶;
③打2退1的方式控时钻进,钻完后上下滑动划眼1-2遍,划眼过程中控制工具面223±10°;
④造出台阶后继续控时钻进,保证新井眼地层被切削,控时钻进一段后钻压会逐步增大,根据地层情况逐渐加大钻压,密切注意钻压变化;
⑤侧钻过程中如需要活动钻具时,下放钻具不要直接下到井底,先控时钻进一段后慢慢下放到原井深;
●新井眼的判断
①钻进过程中能够连续加压,钻井参数相同,钻时与直井正常情况相近;
②新地层岩屑返出量不断增多,水泥屑返出量不断减少,最后岩屑中不含水泥屑;
③已钻井段的测量数据(井斜和方位)与原井眼同井深测量数据不同可及时判断造出新井眼。
●定向造斜钻进
①侧钻成功后,根据井眼轨道设计要求继续施工,每次下钻到造斜点时控制下放速度,保护侧钻段隔墙;
②进行实时轨迹预测、对比分析,预测下一步钻进方式;
2.8轨迹控制技术防碰:
该井侧钻点的视位置存在偏移,侧钻后方位要大于设计方位才能入靶,前期方位增至240°,计算与原井眼偏移25m时逐步降方位钻进,井斜增至36°后方位降至209°,此时两井眼偏移32m,再重新计算剖面,控制方位,先降再增,使入靶点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如图1:
三、水平段侧钻及轨迹控制技术
3.1侧钻点选择
遇阻井段从3840m开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侧钻点选择在3783,侧钻段3783-3803m.如表3;
该点选择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井斜89.7°,该段井斜相对较小,垂深在该段最深;
②该段下部井段为增斜井段,如进行降斜侧钻利于实施;
③该段离遇泥岩段3840m相对有48m,该48m地层为相对稳定的云岩地层。
3.2侧钻方向选择
由实测数据表及现场砂样可以看出:
①该段泥岩地层含有黄铁矿,应为本溪组岩性,下部目的层应该向下进行侧钻,即降垂深;
②实钻至3889m垂深为3541.36m时仍未出现白云岩,即侧钻后垂深应大于3541.36m,即降斜侧钻(垂深由地质组确定,按3544m进行剖面计算);
③由于进行水平段侧钻,马家沟组地层相对较薄,为增大侧钻后于原井眼的隔墙,进行变方位降斜悬空侧钻,根据补充地质设计要求,侧钻后方位为212°;
根据补充地质设计及以上情况,水平段侧钻选择降斜增方位。
3.3侧钻轨迹预算
根据侧钻点及地层岩性等情况,进行侧钻轨迹预算如表4:
该侧钻轨迹,侧钻后井斜降至85°,方位增至212°,确定侧出新井眼后在根据地质导向组要求增斜至89°钻进。 3.4侧钻方案措施
●侧钻前准备:
①由于该区域地层较硬,决定注水泥填井后再进行侧钻。
②注水泥前原钻具划眼至3838m(3840为遇阻井段),再进行光钻杆注水泥。
③注水泥后12小时,下钻扫水泥赛,48小时后侧钻。
●侧钻钻具组合:
Φ152.4mmBit+Φ120单弯螺杆(1。25°) +Φ148mm扶正器+MWD-sub+ Φ120mmNMDC×1根+ 311×HLST39(母)+SUBΦ120mm回压凡尔+φ101.6mmHWDp×(15)根+φ101.6mmDp×(45)根+φ101.6mmHWDp×(30-45)根+ HLST39(公)×410SUB +φ127mmDp
●侧钻施工
①从井深3780-3783m,开始滑动滑眼下放,工具面控制在150°左右,缓慢划眼3遍
②控时钻进3783-3785m,钻时控制在10cm /30分,滑动钻进,重复滑动该段2-3遍。
③钻进过程中每钻进0.5m,上提2m活动钻具一次再重新下放,继续控时滑动,到底前工具面一定要到位,再缓慢下放至原井深,再继续滑动钻进0.5m,重复进行,直至可以加上钻压为止。
④根据井下情况,如上提有遇阻、可上提大范围活动钻具,再重复上步骤,禁止开转盘活动。
●加上钻压后继续滑动
①钻头造出台阶后继续控时钻进,保证新井眼地层被切削,控时钻进一段后钻压会慢慢增大,根据地层和钻速快慢情况逐渐加大钻压,密切注意钻压变化;
②侧钻过程中尽量不要活动钻具,可根据加压后泵压变化情况,判断钻头是否加上钻压,如钻时过慢,需立即活动钻具,以防止粘卡,下放钻具不要直接下到井底,先控时钻进一段后慢慢下放到原井深;
③加上钻压后钻进10m后,下放到井底,适当开转盘复合1m,再继续滑动钻进,以免形成较大的狗腿度。
●后续施工
①钻进过程中能够连续加压,在钻井参数相同时,注意井斜方位与原井眼的对比情况,如有明显的变化,可适当复合2-3m再进行滑动;
②调整滑动与复合井段的长度,控制井底井斜在85.5°左右,在根据现场地质导向要求调整后期施工。
3.5水平段轨迹控制
水平段设计示意图与水平段实钻示意图对比.如图2、图3:
通过上图与现场实际情况分析:
①靖平51-13井水平段补充地质设计要求:水平段侧钻出去后缓慢降垂深钻进,设计轨迹平滑,除侧钻点狗腿度较大外整体趋势为向下缓慢降垂深钻进。而实钻中根据现场地质要求先向下降斜,井斜最低点达到84.77°,钻至马五22后又要求增斜,实钻中井斜增至91.71°,造成整个水平段轨迹成大波动状,增大了磨阻。
②该地区地质情况不明。在井深3714m(垂深3538.2m)进入马家沟(地层岩屑、伽马值、电测解释),钻进至井深3843m(垂深3540.2m)时钻遇本溪组泥岩,降斜钻进至井深3889m(垂深3541.36m)时仍为本溪组地层,该区域存在较大沟槽。
③第二次侧钻后按照设计降垂深,经现场地质导向及地质项目长现场指导,讲井斜控制到85°左右钻进,以达到绕开沟槽的目的,在井深3932.579-3942.259m(垂深3550.5-3551.3m)时仍钻遇本溪组泥岩,该段本溪组泥岩及前后的马家沟组泥岩为下部钻井造成极大的风险,在后期钻进中出现垮塌情况,最终钻井液密度提高至1.40g/cm3以上。
④在井深4104.989-4162.639m(垂深3556m)钻进至马五22,该地层钻进60m未发现含气段,地质专家认为该段岩性过差,不会出现含气层,要求增斜向上钻进,增斜至91.7°后复合稳斜钻进,从井斜大于90°以后,磨阻增加幅度很大,每30m增加1吨,井斜达到91.7后磨阻增加至磨阻达到20吨,并且在下钻时严重遇阻。
四、结论
靖南区块由于目地层深、岩性致密,侧钻时必须进行填井侧钻,侧钻时选择侧钻点尤为重要,通过靖平51-13井侧钻工艺的实施,得出以下结论:
1、直井段侧钻工艺:
直井段侧钻时,侧钻点选择在损失井段少、相对岩性可钻性好、钻时较快的井段;
侧钻选用1.5°单弯+牙轮钻头进行侧钻,易控制工具面、易判断钻压;
侧钻时控时钻进一般为正常钻时的2-3倍;
侧钻后做好轨迹预算,做好与老井眼防碰工作;
优化斜井段剖面,做好复合穿越煤层的剖面预算。
2、水平段侧钻工艺:
水平段侧钻时,侧钻点选择在向上增斜位置,并且距离复杂地层在80m以上;
侧钻时钻时一般控制在正常钻进钻时的3-4倍;
侧钻选用1.25°单弯+牙轮钻头进行侧钻;
侧钻方向降斜降方位或降斜增方位,增大隔墙的同时减小井斜变化率,计算好轨迹隔墙距,特别是在地质靶点未做调整时,做好绕障、防入老井眼工作;
水平段轨迹预算时缓降缓增,防止形成过大的拐点,有利于水平段降低磨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