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新世纪人才的成长不仅要求有较为全面的素质结构,而且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承担知识创新的重担,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任何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在当今时代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其焕发生命活力,使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
关键词:创新意识;实验;氛围;主题活动
G633.91
作为新时代的生物学教学在创新性教学模式中应做如下探索:
一、在备课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为了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即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教师要在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生物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现实生活中许多现象人们熟视无睹,而有人却善于观察,能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发现问题,有所创造。苹果落地,谁也不在意,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水开了锅盖被顶起,大家司空见惯,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商品大家每天都接触,只有马克思把它作问题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处处留心皆学问,凡事能问个为什么,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的创新多数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为其以后的创新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样,学生的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据此,只要不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现代创新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只不过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所以创新并不神秘。
学校创新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生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新成果,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家是如何提出新方案、取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的。
三、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被充分地激发。心理学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在学习完水中的微生物这节课后,首先我改变了以往由教师设计实验方案的教学模式,转而让学生自己设计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然后我又带着学生让他们亲自去池塘边取水,学生们非常兴奋,一路上又唱又跳。回来后我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分组做实验。接下来我又让学生自由组合,学生积极性很高,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很快试验过程就设计出来了。最后就是做实验,学生们更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你滴盐水、他滴糖水、我滴草履虫培养液。实验就在这样轻松活跃的环境完成了。在这个实验中,通过鼓励学生全程参与,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营造教学氛围,提供创新舞台
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教与学的态度、教师的威信、学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教学状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由师生共同调节控制形成的,实质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者。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
五、挖掘学生智能优势,组织主题学习活动
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突破了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一元化目标的缺陷。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组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要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从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从学生的经验考虑,开发学习活动的主题。结合科学现象(如生命现象、遗传和变异的现象),社会现象(健康问题、环保问题),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充分的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生物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人格,树立他们的创新意识,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保护他们的创新兴趣和积极态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点燃他们心中的创造之火。学生有了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发展,最终必然取得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良好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强.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小作家选刊》2015.
[2]鄭建新 .浅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祖国:教育版》2014.
[3]陈先平. 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市家教月刊》2014.
[4]林应秀. 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教育研究》2013.
[5]何卫.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
关键词:创新意识;实验;氛围;主题活动
G633.91
作为新时代的生物学教学在创新性教学模式中应做如下探索:
一、在备课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为了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即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教师要在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生物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现实生活中许多现象人们熟视无睹,而有人却善于观察,能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发现问题,有所创造。苹果落地,谁也不在意,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水开了锅盖被顶起,大家司空见惯,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商品大家每天都接触,只有马克思把它作问题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处处留心皆学问,凡事能问个为什么,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的创新多数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为其以后的创新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样,学生的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据此,只要不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现代创新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只不过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所以创新并不神秘。
学校创新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生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新成果,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家是如何提出新方案、取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的。
三、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被充分地激发。心理学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在学习完水中的微生物这节课后,首先我改变了以往由教师设计实验方案的教学模式,转而让学生自己设计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然后我又带着学生让他们亲自去池塘边取水,学生们非常兴奋,一路上又唱又跳。回来后我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分组做实验。接下来我又让学生自由组合,学生积极性很高,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很快试验过程就设计出来了。最后就是做实验,学生们更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你滴盐水、他滴糖水、我滴草履虫培养液。实验就在这样轻松活跃的环境完成了。在这个实验中,通过鼓励学生全程参与,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营造教学氛围,提供创新舞台
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教与学的态度、教师的威信、学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教学状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由师生共同调节控制形成的,实质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者。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
五、挖掘学生智能优势,组织主题学习活动
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突破了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一元化目标的缺陷。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组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要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从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从学生的经验考虑,开发学习活动的主题。结合科学现象(如生命现象、遗传和变异的现象),社会现象(健康问题、环保问题),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充分的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生物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人格,树立他们的创新意识,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保护他们的创新兴趣和积极态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点燃他们心中的创造之火。学生有了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发展,最终必然取得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良好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强.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小作家选刊》2015.
[2]鄭建新 .浅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祖国:教育版》2014.
[3]陈先平. 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市家教月刊》2014.
[4]林应秀. 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教育研究》2013.
[5]何卫.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