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油层经聚合物驱油后其电性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水淹层。在测井响应上造成了假象,影响测井解释结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同井聚合物驱与水驱层位测井曲线上的区别,分析聚合物驱特有的曲线特点,进一步提高聚驱层段测井解释精度。
【关键词】聚合物驱油 高水淹 电测曲线
目前萨北开发区聚合物驱油规模不断扩大,聚驱对测井曲线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测井解释的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对聚驱之后所钻井的测井曲线进行研究分析,对比水驱阶段完钻井的测井曲线特征,总结归纳出聚合物驱油后测井曲线的变化规律,为提高解释精度,为后续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选井
北二东东块于2002年12月注聚,注聚层位为PI全组。并在此区选取四口临井进行研究,B1-D1-P70、B2-6-P71于2002上半年完钻,该区块尚未注聚,全井曲线显示为水驱特征;B1-D1-SP068、B1-D1-P069于2004年完钻时,区块处于注聚见效期,PI组曲线显示为聚驱特征。
2 聚驱后曲线特征
同井段不同井比较结果来看(图2),两口水驱井B1-D1-P70、B2-6-P71的两条微电极曲线平均线均重合,说明水驱条件下,不同井曲线幅度比值基本相同。聚驱井B1-D1-SP068、B1-D1-P069的平均线均不同程度高于水驱井,幅度差曲线水驱与聚驱没有明显区别。通过分析得出,由于校正后的曲线值数值大幅减小,相同密度下的差值的区别也会随之缩小,以及分辨率降低而导致的难以识别。
综上所述,聚驱后微电极曲线及微电极幅度差均增大。
2.1.2 深浅侧向曲线
深浅侧向与微电极曲线同为电法测井,经同样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得到结论,聚驱后深浅侧向曲线及其幅度差均增大。
2.2 自然电位曲线特征
自然电位曲线主要反映渗透性,在砂岩层位呈现负异常。正常水驱条件下,PI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普遍大于PII组,而PI组聚驱后,PI组自然电位幅度小于PII组,可以得到结论,聚驱使得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程度降低。
2.3 水淹特征变化
水驱条件下,高水淹特征尤为明显,主要归纳为:深浅三侧向曲线底部呈漫坡状,电阻率值及幅度差减小;声波时差时差增大;微电极随含水的上升读值逐渐下降,且曲线越趋光滑,自然电位呈现幅度增加,基线偏移。
从聚驱且完钻井B1-D1-SP068、B1-D1-P069的临井吸水剖面上判断PI1为高水淹层,该临井与B1-D1-SP068、B1-D1-P069之间为一类连通,因此B1-D1-SP068、B1-D1-P069的PI1均已为高水淹级别,但其测井曲线无高水淹特征(图3),因此聚驱后,高水淹层在曲线上将表现为中低水淹特征。
3 结论
(1)聚合物驱见效层的电阻率值高于水驱。
(2)聚合物驱电阻率幅度差增大。
(3)聚合物驱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幅度减小。
(4)聚合物驅高水淹层段,呈现与水驱中低水淹层段近似特征。作者简介
韩青砚,女,1985年11月20日出生。现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三厂地质大队工作,助理工程师。从事静态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