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学实际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着眼情感,精于取舍;着力重点语句,多方位整合;着手矛盾,引发冲突;着重品读和想象,注重感悟。
关键词:创造性使用;精于取舍;多方位整合;引发冲突;注重感悟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creative process
Wang Xue-ru
Abstract: "in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ocus on emotion, skilled choice; focus on key statements, multi-directional integration; start conflicts and lead to conflict; focus on reading materials and imagination, focusing on sentiment.
Key words: creative use;expertise in trade-offs;multi-faceted integration;lead to conflict;focus on sentiment
语文教材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教材、学生)之一,是师生进行教学双边活动的基石。教师和学生围绕一篇课文开展教学活动时,教材成为传递认知信息、情感交流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理解为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有益的处理,也就是教师把教材进行多方位整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充分体现教学目标,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易于让学生接受、理解和消化。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张扬教师鲜明个性,提升教材文本内涵,从而展示语文课程的独特魅力,也可以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下面是我从教学实践和听课交流中归纳的几种创造性处理教材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着眼情感,精于取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蕴含其中,学生对大部分内容完全可以读懂,教师在进行创造性处理教材,优选教学内容时,要指向教材所体现的情感,把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以“精华点”和“情感点”作为教与学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主动性。
《一夜的工作》蕴含了作者对周总理无比爱戴和崇敬之情。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距这篇课文有着相当遥远的距离。在处理教材时,教师没有采取传统的段段分析方式,而是创造性的抓住文末抒情式的议论“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句,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反复的诵读和教师富有激情的嵌入式领读中,将总理生活的“极其简朴”和工作的“极其劳苦”间的巨大反差凸现出来,然后出示总理走向田野,走向工厂,走进医院……等图片,设置问题:想一想他此时此刻想着什么?让学生走进总理的内心世界,缩小学生与伟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把遥远变为近距离接触,把作者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内心情感,最后出示总理的生命历程,让学生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对比,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心理受到了极大的洗礼和启迪,对总理的热爱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二、着力重点句词,多方位整合
课文中的有些重点句词往往对理解课文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渲染作者的情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创造性处理教材时,如果能抓住这些关键句词,层层推进,多方位整合教材资源,就能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并且能通过这些句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一个美丽的村庄由于村民的乱砍滥伐最终被洪水冲走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找出能概括村子原先情况的词:美丽,并让学生具体说一说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体现美丽。一个美丽的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村民不重视环境保护的同时寻其根源,抓住“哪家”等词展开教学。抓住“出现、裸露、不断”以及一个意犹未尽的省略号等处,让学生感受到村庄所面临的危机,明白小村庄的变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对村庄人们没有环保意识产生悲哀之情。“人们随意砍伐,使他们眼前的日子过得不错。”抓住“还”字,让学生多次朗读,在比较中,学生找到了问题的实质:表面上日子过得还不错,实际上,他们正把自己推向灭亡的边缘。教师再将这些词语与“没有喘气儿、咆哮”等词以及小村庄被洪水冲走的动画整合起来,使学生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产生自觉进行环境保护意识。
三、着手矛盾,引发冲突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人物矛盾跌宕起伏,事件矛盾纵横交错。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能创造性的抓住矛盾,把学生放在矛盾的层面上,使学生变成“热锅上的蚂蚁”,使矛盾变为“烫手山芋”,引发学生与文本人物、事件的冲突,引发学生的内心矛盾冲突,学生就会自发探究,去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宝藏”。在冲突中,既锻炼了学生处理矛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正确的取向。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述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我”写第一首诗时,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并且这两种少年时代听到的不同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指引“我”前进并不断修正自己。我让学生浏览全文,把握大意后,从文末入手,把学生放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矛盾中。学生明白“精彩极了”是母爱,不明白“糟糕透了”也是一种特殊的父爱。这样学生就有了深入文本,探究文本的主观积极性。通过教学的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明白“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这宽容的爱和严厉的爱都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也使学生明白了如何面对善意的批评。
四、着重品读和想象,注重感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散文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风景优美的张家界,玲珑剔透的西湖,充满神奇的黄山……,在处理这些教材时,教师应创造性的把诵读、想象和品味有机结合起来,诵读优美的语句,想象神奇壮丽的美景,品味语言蕴含的真谛,不要啰啰嗦嗦地讲解,学生通过读、想、品自会感悟,产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可爱的草塘》描绘了北大荒草塘的绿,河水的清,云彩的白,天空的蓝……,可谓美不胜收。我在处理教材时,没有让学生分段并逐段讲解,而是让学生反复诵读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并闭着眼睛想象这些语句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样在诵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教师只要有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有创新行为,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定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陆志平、李亮主编.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小学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3] 熊开明编著.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关键词:创造性使用;精于取舍;多方位整合;引发冲突;注重感悟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creative process
Wang Xue-ru
Abstract: "in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ocus on emotion, skilled choice; focus on key statements, multi-directional integration; start conflicts and lead to conflict; focus on reading materials and imagination, focusing on sentiment.
Key words: creative use;expertise in trade-offs;multi-faceted integration;lead to conflict;focus on sentiment
语文教材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教材、学生)之一,是师生进行教学双边活动的基石。教师和学生围绕一篇课文开展教学活动时,教材成为传递认知信息、情感交流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理解为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有益的处理,也就是教师把教材进行多方位整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充分体现教学目标,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易于让学生接受、理解和消化。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张扬教师鲜明个性,提升教材文本内涵,从而展示语文课程的独特魅力,也可以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下面是我从教学实践和听课交流中归纳的几种创造性处理教材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着眼情感,精于取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蕴含其中,学生对大部分内容完全可以读懂,教师在进行创造性处理教材,优选教学内容时,要指向教材所体现的情感,把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以“精华点”和“情感点”作为教与学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主动性。
《一夜的工作》蕴含了作者对周总理无比爱戴和崇敬之情。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距这篇课文有着相当遥远的距离。在处理教材时,教师没有采取传统的段段分析方式,而是创造性的抓住文末抒情式的议论“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句,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反复的诵读和教师富有激情的嵌入式领读中,将总理生活的“极其简朴”和工作的“极其劳苦”间的巨大反差凸现出来,然后出示总理走向田野,走向工厂,走进医院……等图片,设置问题:想一想他此时此刻想着什么?让学生走进总理的内心世界,缩小学生与伟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把遥远变为近距离接触,把作者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内心情感,最后出示总理的生命历程,让学生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对比,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心理受到了极大的洗礼和启迪,对总理的热爱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二、着力重点句词,多方位整合
课文中的有些重点句词往往对理解课文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渲染作者的情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创造性处理教材时,如果能抓住这些关键句词,层层推进,多方位整合教材资源,就能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并且能通过这些句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一个美丽的村庄由于村民的乱砍滥伐最终被洪水冲走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找出能概括村子原先情况的词:美丽,并让学生具体说一说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体现美丽。一个美丽的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村民不重视环境保护的同时寻其根源,抓住“哪家”等词展开教学。抓住“出现、裸露、不断”以及一个意犹未尽的省略号等处,让学生感受到村庄所面临的危机,明白小村庄的变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对村庄人们没有环保意识产生悲哀之情。“人们随意砍伐,使他们眼前的日子过得不错。”抓住“还”字,让学生多次朗读,在比较中,学生找到了问题的实质:表面上日子过得还不错,实际上,他们正把自己推向灭亡的边缘。教师再将这些词语与“没有喘气儿、咆哮”等词以及小村庄被洪水冲走的动画整合起来,使学生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产生自觉进行环境保护意识。
三、着手矛盾,引发冲突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人物矛盾跌宕起伏,事件矛盾纵横交错。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能创造性的抓住矛盾,把学生放在矛盾的层面上,使学生变成“热锅上的蚂蚁”,使矛盾变为“烫手山芋”,引发学生与文本人物、事件的冲突,引发学生的内心矛盾冲突,学生就会自发探究,去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宝藏”。在冲突中,既锻炼了学生处理矛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正确的取向。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述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我”写第一首诗时,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并且这两种少年时代听到的不同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指引“我”前进并不断修正自己。我让学生浏览全文,把握大意后,从文末入手,把学生放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矛盾中。学生明白“精彩极了”是母爱,不明白“糟糕透了”也是一种特殊的父爱。这样学生就有了深入文本,探究文本的主观积极性。通过教学的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明白“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这宽容的爱和严厉的爱都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也使学生明白了如何面对善意的批评。
四、着重品读和想象,注重感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散文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风景优美的张家界,玲珑剔透的西湖,充满神奇的黄山……,在处理这些教材时,教师应创造性的把诵读、想象和品味有机结合起来,诵读优美的语句,想象神奇壮丽的美景,品味语言蕴含的真谛,不要啰啰嗦嗦地讲解,学生通过读、想、品自会感悟,产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可爱的草塘》描绘了北大荒草塘的绿,河水的清,云彩的白,天空的蓝……,可谓美不胜收。我在处理教材时,没有让学生分段并逐段讲解,而是让学生反复诵读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并闭着眼睛想象这些语句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样在诵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教师只要有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有创新行为,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定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陆志平、李亮主编.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小学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3] 熊开明编著.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