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村庄永不沉没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g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资兴市兴宁镇布田村,是一个英雄的村庄。这里,曾经军旗招展,是朱德的整军之所,也是“八一”南昌起义后的首庆之地;这里,曾经血染大地,107名革命干部和群众在这里英勇牺牲。72岁的黎金山老人,正是当年牺牲的英烈后人。
  翻开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红色的军旗仿佛仍在烽烟弥漫中猎猎飞舞……

红军来村里休整,村民拆木门搭浮桥


  1928年7月24日,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的朱德,奉命率红第二十八团、二十九团攻打郴州,并于中午时分占领郴州。当晚,国民党范石生部4个团发起反扑围攻。
  当时范石生部人数、装备占很大优势,彻夜血战后,红军寡不敌众。朱德率红第二十八团和特务营成功突围;红第二十九团则只有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率领的团部和萧克率领的第七连100余人成功撤出,其余向南散去。经率部参战的资兴县委和资兴独立团负责人黄义藻、李奇中、袁三汉等人提议,朱德、陈毅率部退驻到资兴县厚玉乡(今资兴市白廊镇)布田村整军。
  布田村位于资兴县城南10公里,人口1000余人,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农民协会,是有名的红色革命堡垒。湘南起义后,布田村有100余名农民赤卫队员随湘南起义军上了井冈山,后又回到资兴龙溪打游击。
  得知亲人红军要来村里整军,布田人民个个喜笑颜开。
  1928年7月25日,资兴赤卫队队长黎龙恩率全体队员到村口迎接红军的到来。进入布田村要横渡村前300多米宽的资兴江(东江上游)。当时朱德带领的部队有1000多人,江面上只有一条民用渡船,一次只能乘坐10多个人,往返一趟要半个小时左右,渡完1000多人,得2天多时间。


1928年7月25日至8月2日,红军在布田村休整。此为朱德当年借住的民房遗址

  为方便红军尽快过江进村休整,布田村民家家户户撬楼板、拆木门、扛木料,不到半天就在河面上架起一座浮桥。“那时我伯父和我父亲都是10多岁的少年,兄弟俩拆了家中的两扇门板,用于搭建浮桥迎接红军过江。”64岁的布田革命老区事业管理协会会长黎泗忠说,朱德及夫人伍若兰住进布田贫苦农户樊好翠家中后,黎泗忠的父亲兄弟俩天天上山砍柴,送到樊好翠家中给朱德和伍若兰用。
  红军一过江,村民们立即将浮桥拆除,防止追兵进村。妇女们则一个个都在家砻谷舂米洗菜做饭,腾房屋、护伤员,热情接待进驻的红军部队。黎泗忠告诉记者,红军撤离时,伍若兰将一件蓝布大褂送给了他的奶奶。這件蓝布大褂此后被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现在传到了黎泗忠的妻子这里。2011年,黎泗忠的妻子将其捐赠了出来。这件现珍藏在布田革命事迹陈列馆中的蓝布大褂,犹如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故事,温暖了无数百姓。

离别之际,布田人民将筹集到的粮食送给红军


  朱德的部队在布田休整期间,布田村村民还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资兴游击独立团的战士们一起,四处打探敌情,收容部队失散人员;前往周边的旧县、渡头、坪石等地打土豪、斗劣绅,为部队筹集资金;攻入资兴县城,打开粮仓为红军筹集粮草。
  “部队进驻布田后,最重要的任务是整军。”郴州市党史研究员李宙南介绍,布田整军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他们先动员村民,将60多名伤员抬到百里外的龙溪、连坪等游击区疗伤,养好伤后重返井冈山。
  为重整旗鼓,朱德和陈毅对部队进行整顿。二十九团因只剩下100余人,该建制撤销,余下官兵合并到二十八团。部队每天上午操练,下午帮村民做农活;晚上学习军事理论,开会讨论分析此次军事行动得失,总结经验。伍若兰还带领几名宣传员在村里的墙上书写大量的宣传标语,发动群众参军等。
  “我母亲樊好翠虽是布田贫苦农民,但有幸成为了朱德、伍若兰的房东。”今年82岁的黎群回忆,她母亲曾多次跟他说,朱德等人经常在晚饭后,到村里的学堂开会,或者研究军事,或者学习军事理论。布田学堂三面是田,一面靠山,很安全。
  1928年8月1日,恰逢南昌起义一周年纪念日。当天早上8时左右,布田村后的一块大草坪上,人头攒动,军旗猎猎。朱德、陈毅在这里召开了简朴而隆重的南昌起义周年纪念大会。这是我党我军召开的第一个“八一”纪念大会。
  纪念大会由陈毅主持,朱德在会上做了激情洋溢的演讲。资兴、汝城、桂东的党组织、游击队负责人和布田村的村民代表黎芬也先后登台讲话。数千军民掌声雷动,一片欢腾。
  8月2日清晨,朱德、陈毅率领休整了几天的部队离开布田,经桂东回师井冈山。离别之际,布田人民扶老携幼送别亲人,并将多方筹集到的一批粮食送给红军。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成立纪念日,每年8月1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

布田村现沉入了湖底,但英雄的精神永不沉没


  然而,布田人民与红军鱼水情深,正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之源。红军一走,布田村就遭受灭顶之灾。
  1928年9月17日(农历八月初四),国民党第八军第二师王兆英团纠集地方武装共计3000余人,分4路趁夜包围布田村庄。拂晓,敌军闯入村庄,见门就砸,见人就杀,见财物就抢,见房屋就烧,奸淫掳掠,无所不为。顿时,男人的怒吼声,妇女小孩的哭叫声,敌人的枪弹声,房屋的崩塌声,交织在一起。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繁华村落,瞬间变成人间地狱。村门前、天井边、路旁等到处是尸体。仅村前的一丘田里,就横尸37具。
  “仅当天,全村就有600多间房子被烧毁,87名革命干部和群众被杀;加上随后被烧的房屋和被杀的革命干部群众,布田村共有1000余间房子被烧成废墟,107人遇难。”资兴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袁剑霖介绍,此次浩劫,史称“布田八·四惨案”。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资兴县政府在布田村修建的布田革命烈士纪念塔(资料图片)

  屠杀扑灭不了革命的火种,鲜血更加激起革命的斗志。在杜修经、唐天际、黄义藻、陈奇等人的领导下,更多的布田儿女参加了游击队,把游击区变成了敌人的坟场。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也对“以龙溪十二洞为中心的湘南特委”领导的游击战争予以了高度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同志于1950年11月给布田人民写信说:“你村1928年为我军休整,护伤员、筹军粮,作出重大贡献。后被焚毁,遭屠杀,仍坚持斗争,这是值得钦佩的,望你们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村民们聚集在一起,听识字的干部反复宣读来信,泣不成声地说:党没有忘记我们!新中国没有忘记我们!朱德军长没有忘记我们!
  历史不会被忘记。1965年,资兴县委、县政府拨款在布田村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塔,塔内安放百余名布田烈士的遗骨供后人瞻仰纪念。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1986年7月,为支持国家重点工程——东江水库建设,布田人民顾大局,舍小家,离别故土,举村搬迁到如今的兴宁镇重建家园。英烈们的遗骨也搬迁到新建的资兴革命烈士纪念塔内重新安置。后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又专门拨款在布田新村新建了布田革命事迹陈列馆,纪念这段光荣的历史。
  英雄的村庄永远沉入了湖底,但英雄的精神永不沉没!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口中超过4亿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是关键。为解决这一问题,全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扫盲运动从20世纪5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60年代初,10年间有近
期刊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有关物业的表述掷地有声,既内涵丰富又态度鲜明,回应了长期以来群众的普遍呼声,为今后与物业相关的矛盾纠纷处置指明了方向。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物业公司管理的商品房小区成为城市主流居住模式。业主与物业的矛盾逐渐上升为基层治理的难点和痛点。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输入“物业”这一关键词,相关搜索记录竟达358万余
期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区英雄》节目制片人、总导演吴卉  报道志愿者故事,最终自己成为志愿者;拍摄公益节目,最终自己发起组织公益基金……从观察者到参与者,再到践行者,17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制片人吴卉,累计参加志愿服务超过1.8万小时。她制作的全国首档以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大型真人秀《社区英雄》感动了亿万观众,有力推动了志愿服务的普及。她说:“我愿播撒志愿服务的种子,让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
期刊
8年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吴敏秋教授因原发性肝癌,进行了肝移植手术。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师生和吴敏秋的老同学纷纷慷慨解囊,很快便为他筹集到52万多元手术费。面对一份份爱心,吴敏秋给每一个献爱心的人写下了一张欠条。如今8年过去了,56岁的他终于还完了“欠款”。  2009年的12月17日,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书摆在吴敏秋的面前,但他坚持完成了学期所承担的教学内容,才和家人说明了病情。当时,吴敏秋担任班主
期刊
武强在进行锻铜浮雕创作  金属浮雕技艺,是以紫铜、黄铜、铝板、金箔等有色金属为基础材质,经过绘画、拓印、描刻、摩压、塑形、上色、裁剪、拼接等技术处理,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赋予金属新的生命和活力,塑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美术作品,也可以看作是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吉林松原市民间艺术家、松原市金属浮雕传承人武强,以铁锤为笔,铜板为纸,打造出了一幅幅生动的铜质浮雕作品。  “锻铜浮雕,又
期刊
李旭朝和徐兆莹幸福照  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值得铭记的不只是前方屹立的身影,还有平凡生活中无数年轻人的小情大爱。当爱情遇上疫情,许许多多恋人取消婚礼,奔赴抗击新冠疫情前线,他们用积攒了不知多少个日夜的思念,默默地坚守岗位,村口旁、病房里、夜幕下,一个个感人的身影,都在用强烈的责任感和实际行动,谱写着最美的爱情故事……因为相爱 甘愿守护  李旭朝和徐兆莹同为成都市供电公司职工,在公司举办的一次演讲比赛
期刊
国外一项涉及2000人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人从40多岁就明显感觉健康在走下坡路,其中超过四成受访者后悔没能更早地关心身体状况。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身体好、抵抗力强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钮文异表示,衰老虽是自然规律,但尽早改善健康,可延缓衰老。 40多岁开始感受到衰老  这项研究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37~40岁身体开始出现健康问题。通常,人们
期刊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甲申对  1944年3月,中国全民族抗战进入后期,胜利的大势已趋明朗。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后,在延安的毛泽东颇为赞赏,并告诫全党说:全党同志对于因为骄傲而引发的错误,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1944年11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
期刊
董希文(1914~1973),浙江绍兴人,受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师,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6位大师之一。其女董一沙回忆了父亲对油画《开国大典》的民族化尝试。  1946年,父亲和母亲完成了在莫高窟3年艰苦的临摹和研究工作后,带着两个在沙漠生活中孕育的儿子沙贝和沙雷回到内地。徐悲鸿先生对这个并非北平艺专出身,而是受教于法国归来的林风眠和常书鸿门下,并在越南法国国立安南美专学习过的青年
期刊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出轰鸣,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广袤无垠的太空。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自此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开启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  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轨运行已经50年,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许多天文爱好者还能拍摄到东方红一号卫星经过中国上空的照片,这些照片所承载的,是一段刻骨铭心而又历久弥新的故事。集中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