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生物高考应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baishi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取得好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学府,是每一位高中学子梦寐以求的,帮助每一位学子圆梦也是每一位高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高中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肩上的担子沉重。
  近几年来,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在高考中拿到应得的分数,考入理想的学府,我们高中生物教师除了认真研究《教学大纲》,领会新课改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外,还认真分析学生在高考应考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寻解决的办法。下面,我就近几年广东生物高考应考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解决的办法。
  一、广东生物高考应考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卷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答案,这造成了考生的严重丢分。究其原因是考生没有完全看清楚题目就急于答题,致使所答内容与题目要求差距较大,甚至无关。其实高考试卷中的每一道题都是命题老师精心设置的,有些时候命题老师会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让那些不认真审题、粗心大意的学生掉入陷阱。例如,2009年高考生物试卷第32大题的第二小题“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两条)”。一些考生在答题时因为不细心,没有看到小括号里的“两条”,只写了一条可能存在的食物链,结果白白丢了一半的分。
  2.理解能力不强,答题主次不分。很多考生因理解能力差、探究能力不强或答题时主次不分造成了严重丢分。例如,2013年高考生物试卷的第29题,以教材中的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对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知识的理解,很多考生在答题时没有找到需要探究的影响因素,不能正确分析影响酒精产量的因素,导致大量丢分。此外,一些考生在分析结果时,还避重就轻,甚至有些考生在答案中写了许多与题干无关的语句,对于与题目密切相关的情况却谈得很少。
  3.用词不够准确,还有笔误现象。目前一些考生在答题时往往用自己的一些话表达,抓不住能够得分的关键词,导致答案不准确而丢分。例如,明明答案是“呼吸作用”他写“呼吸”,明明答案是“下沉”他写“不上浮”,等等。还有不少学生因为过度紧张、慌乱,导致自己所写的答案与自己心里想写的不一致或刚好相反,从而造成笔误现象,这也严重影响学生的高考分数。
  二、生物高考应考对策探讨
  1.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想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绩,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避免学生审题不清造成的丢分现象。例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等,通过不断训练,既可以避免学生在审题中出现的漏字现象,又会使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等,使学生快速地捕捉题目的有用信息,提高高考成绩。
  2.培养学生把握要点,用词准确的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训练学生把主要的对象说得具体些,次要的对象说得简略些,也就是说要答出关键点,略写次要的内容。因为,主要对象的给分点往往占到分值的绝大部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认真推敲字词,培养学生用词准确和使用专业术语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告诉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多加与问题无关的语句,尽量不要用自己理解的话代替关键词,让学生明确答案不是多多益善才好,不是写了就有分数。同时让学生学会检查,防止笔误或审题不清的失误。
  3.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不仅能明确考试范围、考试题型、高考试卷的长度和题型的大致比例,更有助于了解高考命题的趋势与走向。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考试大纲》主要包括“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两个部分。教师只有多关注《考试大纲》的内容,才能了解高考重点考什么,重点要复习什么,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复习备考的重点和方向,提高考生的应考能力。
  4.认真分析近几年的生物高考试卷。我们从近几年的广东高考生物试卷中得知,近几年的生物高考的测试目标、考试的内容、题型、题量和整体难度基本上没变,甚至同类试题或相近试题在高考试卷中年年出现。因此,教师要大量搜集并认真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卷,这样既有助于教师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明确复习内容,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素材的训练时也要注意归纳和总结、注意对以往题型进行重组。此外,还要看到近几年试卷中发生的一些变化。比如,是否加大了考查力度,是否增大了实验设计、图表分析试题的比例等。教师只有胸中有丘壑,才能提高高考复习的质量及学生的应考能力。
  总之,复习应考工作是学生高考取得胜利的前提,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掌握命题趋向,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使学生轻松应对高考并取得满意的成绩。
  (责任编辑黄春香)
其他文献
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人乐此不疲地去做事情,而且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主动愉快.还可以抑制学生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证旺盛的精力与敏捷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进行自主学习,有机会去思考、实践、感悟和创造,使学生“乐在其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课本必修5的《数列》这一章中,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 (n-1)d是用如下方法推导出来的:  推导过程就是把题目中前n项写出来,然后全部加起来,等号左边的加左边的,右边的加右边的,往往左边的可以相互抵消,将题目变得很简单,我们不妨称它为累加法.此方法是高中数学常用的方法之一.  一、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二、在数列方面的应用  三、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四、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关中城市群正在崛起,秦岭北麓的户外运动如火如荼,由此带来的环境和安全等问题让人担忧,因噎废食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在规范管理、科学指导、驴友自律的基础上,建立一支训练
本文就国家理科基地班 (地理 )《中国地理 (自然部分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提出了几点粗浅的看法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与思考越来越成熟。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如何突破这种禁锢,使教师采用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方法,使学生热爱写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初中作文的现状,提出如何开展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的措施,旨在促进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初中作文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总结数十年的初中语文教
近代三都澳作为一个自开商埠的贸易口岸并没有成功地发展成为典型的近代贸易港口,这与其腹地——闽东北区域的经济结构及经济类型长期得不到改变有着直接的联系。开埠以来三
通过设计实例,详细说明如何在实际设计中,应用VHDL语言和原理图设计方法来设计复杂的逻辑电路.根据VHDL的语法规则,对系统的逻辑行为进行描述,然后通过综合工具进行电路结构的综合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基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心理素质不稳定,好奇心强,物理实验具有直观、真实、形象和生动的特点,能激发矛盾,因此,学生看实验演示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感兴趣得多,所以,几乎所有学生上课时总是盼望有实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