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院校《诊断学基础》中实验诊断部分教学方法的思考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in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诊断学发展迅速,教材相对滞后,不利于中医院校临床专业学生适应现代临床医疗,因此我们知道学科做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效果不错。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
  
   实验诊断学的实用性很强,涉及到临床各专业。中医院校本科《诊断学基础》教材每五年换一次,变动最大的就是这部分,要增添敏感性、特异性较好的实验检测指标,同时淘汰掉陈旧的检测指标。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 可用的实验检测指标是越来越多,我们的实验诊断教材内容也相应增加,这时突显出的矛盾是学时过少,以我们学院重点专业中西医结合为例,也就25学时,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吸收最大化,是我们学科教改探索的重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同时也借鉴了部分兄弟院校的经验,感觉效果不错,借此也希望和同行们交流心得。
  
  1 明确教学目的, 有的放矢
  
   专家指出:实验诊断学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以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教会学生通过对各种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进行临床思维[1]。同样,对于中医临床医学生,实验诊断学的教学目的是两个:第一,教会学生开化验单,能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以达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目的;第二,会看报告单, 能结合临床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至于教课书上所提到的实验原理、方法、仪器不是临床医生学习的重点,仅做为一般性的了解就行。明确教学目的,才能有的放矢,我们通常在第一堂课就会明确地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学生。
  
  2 密切结合临床,确定讲授重点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实验诊断教学要以临床的实际需要为准则,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把与临床联系密切、实用性强的内容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讲清讲透,比如中医院校学生西医基础相对较薄弱,对血栓与止血过程、涉及环节感觉比较晦涩难懂,不甚清晰,这对检测指标理解和应用来说就是个障碍,那么在讲解“血栓与止血检测”这一节时,我们先用简单的比方让学生对这一过程涉及的环节理解一下,然后再展开来讲解检测指标, 教材上对涉及指标写的比较详细,而通常医院化验室用的很少,我们应用的是五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同时还包括与正常血浆的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测定(APTT)、凝血酶时间测定(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这些就是讲解的重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都牢固树立这个思想:一切为临床服务,教学要围绕临床展开。
  
  3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以往传统的讲授思路是按照教材编写顺序讲解:即从检测指标的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这样按部就班的讲解,即枯燥又耗时。为了节约学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在经过探索后,把讲解顺序做出了调整,比如在讲解肝功能时,先把事先复印好的医院肝功能化验单发到每一位同学手中,让学生对肝功能所有检测指标先有个整体印象,了解现在检查肝功能时医院都用哪些指标,学生们感觉很实用,听讲时很认真,而且重点明确,效果不错.无独有偶,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朱国华等采取的也是这种教学模式[2]。
  
  4 引入病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
  
  医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方式,因此每讲解完一个章节,我们会给学生留下一道病例分析题,问题大致如下:(1)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你考虑初步诊断是什么?(2)为明确诊断,你认为还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要求学生们分析后给出书面答案,我们认真读阅。这样做实际上达到了“双赢”: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我们会在下次上课时把存在的共性问题讲解一下;同时也反馈出这部分内容课堂讲授上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总结教学经验。其实这也是对“病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病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精心设计好的一个或若干个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从中概括出理论知识, 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和把握, 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和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3]。
  
  5 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诊断涉及到大量的显微镜检查图片,讲授时可离不开多媒体的帮助,采用多媒体教学, 将课堂需要的全部图片以大屏幕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扩展视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传统教学的有力补充。同时也节约了时间,授课老师可以增加些本章节的相关知识。例如在讲授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时,作者增加了目前国际和国内乙肝感染现状的一些图文资料,使学生对乙肝病毒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对他们也是一次很好的自我防护教育。提高了教学效果。
  
  6 授课教师与时俱进,注重知识更新
  
  医学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是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我们《诊断学基础》的授课教师全部来自临床第一线各专业,本身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和创新意识,每天都在和病人打交道,对临床疾病的检测指标的应用积累了相当的临床经验,平时也比较关注实验诊断指标的新进展,在讲课时比较注重把新进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能从自身临床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树立临床思维,少走弯路。
   实验诊断是为临床服务的,中医院校的学生最终要走到临床,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跟上现代医学的步伐?是每位医学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的实验诊断教学改革目标,通过以上的努力,确实提高了教学效果,而这必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同行们切磋探索,共同为医学教育事业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张梅,吕卓人,韩丽.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关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1:47-48.
  [2] 朱国华,沈群,姜宏等.谈中医专业实验诊断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50-56.
  [3] 马灵筠,杨五彪,陈群力等.病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医学教育探索,2005,4(5):306-307.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现代中国文化名人的王光祈和李劼人,因中学同窗之谊而相识,在少年中国学会的创建、发展中密切合作,有力地推进了新文化运动。其后,二人又同样以勤工俭学的方式赴欧求学,各自开始了新的人生选择和行动。从对他们同时段人生经历的考察和比较中,可以看出20世纪前半期,中国青年爱国知识分子的诸多思想脉络。  关键词:王光祈;李劼人;少年中国学会;赴欧求学;人生选择  中图分类号:K827 文献标识码:A
北京卫戍区针对首都地区重要活动多、重点目标l多、重要会议多的现实,精心筹划、严密组织,全力以赴抓好重大活动中的民兵安保执勤工作。抓责任。组织指挥到位。把民兵参加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