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间留白——生成扩写,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
留白是建立在艺术想象的基础上的。留白,可以留于文章的行文中。初中语文教材《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按“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情节行文,文章父亲让若瑟夫付钱,一家人改乘圣玛洛船巧妙地避开了已经沦为穷光蛋的于勒。文中“见于勒”情节便是“中间留白”的范例——“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教师此时便可加以引导:同学们,假如老于勒在船上认出了家人,结局如何?发挥你的联想、想象,扩写一段文字。事后批阅学生的扩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体会到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于勒低着头专注的撬着牡蛎。‘麻烦你来三个牡蛎!’父亲彬彬有礼的说道。撬牡蛎人闻声微抬了头,此时我看见一张满是皱纹、被愁容完全占领的脸。突然撬牡蛎人专注在牡蛎上的眼睛像两束白而亮的灯光一样照射在父亲身上,从上往下端详着。‘你是菲利普!’撬牡蛎人放下了手头的活,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你是……’父亲试探着说,一边才注意到眼前的牡蛎人。‘奇怪了!这人怎么这么像我的弟弟于勒?不对,绝对不可能,于勒在美洲做着大生意,不是出去作长途旅行了吗?别乱想了,让孩子们听到,可要惹出大乱子来。’父亲立刻强作镇定:‘不……你……认错……人了……’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小作者就很好的在文章行文的留白处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菲利普和于勒海轮上相见的情景加以具体描绘,让文章情节更完整,于勒的衰老、穷苦,菲利普的唯利是图、自私冷酷的形象更深入学生内心。因此,教师教学中巧用文中的留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二.结尾留白——讨论品悟,讨论品悟中理解课文
课文中的留白,有时也会出现在篇末。《孔乙己》一文,最后结尾处写道:“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大约、的确”两个词细究一番,即给人无尽的猜测、推想的空间。自然,留出这样的“白”,比将结论直接“填充式”要好很多。此时教师便可抛出一问:“同学们,文章结尾处的‘大约’和‘的确’这两个词语矛盾吗?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在即将完篇时,再讨论此处留白处,效果出乎我的意料。有学生说:“孔乙己已经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是‘坐’着走来的,钱是‘摸’出来的,生活境况和其好喝懒做的本性决定了他的必然命运——死亡。用‘的确’一词恰当。”有学生立即补充:“前文酒客、掌柜、丁举人的残忍,甚至是我的表现,突出了当时社会人心冷漠的现实,没人相助,也是孔乙己悲惨死去的原因之一。另外,‘我’以后再也没见过孔乙己,他的死虽是必然,但也是‘我’的猜测,所以前面先用‘大约’一词。‘大约’和‘的确’各有含义,并不矛盾。”“孔乙己悲惨死去的具体原因大家都说了,我觉得孔乙己必然死去的根源是在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上。”
一处留白的讨论,既联系到对文中精彩动词的赏析,又涉及人物形象的概括,有具体原因的剖析,又有根本原因的揭示。由此可见,巧用结尾留白,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跃性的讨论中,更深入地感悟文章,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三.创作留白——想象续写,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留创作的白,彰显着的是教学的艺术与教学的独特魅力。有的课文文章虽已完篇,但读者对文章的结局仍充满进一步的期待,这样的创作留白教师可让学生“狗尾续貂”。
《皇帝的新装》在孩子揭穿骗子的骗局后,皇帝坚持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文章到此已经结束。但读到此处学生似乎意犹未尽,接下去还会发生些什么呢?于是我便顺水推舟:“故事到此并未结束,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皇帝的新装》续篇。”
批阅结束后,我才真正发现学生思维的丰富。有的学生写及:皇帝回宫后,全城通缉骗子,骗子被绳之以法,诚实的小孩获得嘉奖,说谎的大臣被撤职,皇帝为自己的愚蠢表现向国民致歉——一位迷途知返的国君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有的则写道:皇帝回宫后,把说真话的孩子给杀了,从此再也没人敢说真话了——一位昏庸愚蠢、残暴的君王形象又呼之欲出。有学生竟写及:皇帝回宫后,重金奖赏了骗子,因为是他们让他明白了国君应以治理国家为重,爱慕虚荣、自私只会让自己上当受骗。
细细掂量,慢慢琢磨,静静“雕刻”,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定会发觉:留白艺术是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的。
韩伟琴,教师,现居江苏苏州。
留白是建立在艺术想象的基础上的。留白,可以留于文章的行文中。初中语文教材《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按“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情节行文,文章父亲让若瑟夫付钱,一家人改乘圣玛洛船巧妙地避开了已经沦为穷光蛋的于勒。文中“见于勒”情节便是“中间留白”的范例——“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教师此时便可加以引导:同学们,假如老于勒在船上认出了家人,结局如何?发挥你的联想、想象,扩写一段文字。事后批阅学生的扩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体会到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于勒低着头专注的撬着牡蛎。‘麻烦你来三个牡蛎!’父亲彬彬有礼的说道。撬牡蛎人闻声微抬了头,此时我看见一张满是皱纹、被愁容完全占领的脸。突然撬牡蛎人专注在牡蛎上的眼睛像两束白而亮的灯光一样照射在父亲身上,从上往下端详着。‘你是菲利普!’撬牡蛎人放下了手头的活,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你是……’父亲试探着说,一边才注意到眼前的牡蛎人。‘奇怪了!这人怎么这么像我的弟弟于勒?不对,绝对不可能,于勒在美洲做着大生意,不是出去作长途旅行了吗?别乱想了,让孩子们听到,可要惹出大乱子来。’父亲立刻强作镇定:‘不……你……认错……人了……’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小作者就很好的在文章行文的留白处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菲利普和于勒海轮上相见的情景加以具体描绘,让文章情节更完整,于勒的衰老、穷苦,菲利普的唯利是图、自私冷酷的形象更深入学生内心。因此,教师教学中巧用文中的留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二.结尾留白——讨论品悟,讨论品悟中理解课文
课文中的留白,有时也会出现在篇末。《孔乙己》一文,最后结尾处写道:“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大约、的确”两个词细究一番,即给人无尽的猜测、推想的空间。自然,留出这样的“白”,比将结论直接“填充式”要好很多。此时教师便可抛出一问:“同学们,文章结尾处的‘大约’和‘的确’这两个词语矛盾吗?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在即将完篇时,再讨论此处留白处,效果出乎我的意料。有学生说:“孔乙己已经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是‘坐’着走来的,钱是‘摸’出来的,生活境况和其好喝懒做的本性决定了他的必然命运——死亡。用‘的确’一词恰当。”有学生立即补充:“前文酒客、掌柜、丁举人的残忍,甚至是我的表现,突出了当时社会人心冷漠的现实,没人相助,也是孔乙己悲惨死去的原因之一。另外,‘我’以后再也没见过孔乙己,他的死虽是必然,但也是‘我’的猜测,所以前面先用‘大约’一词。‘大约’和‘的确’各有含义,并不矛盾。”“孔乙己悲惨死去的具体原因大家都说了,我觉得孔乙己必然死去的根源是在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上。”
一处留白的讨论,既联系到对文中精彩动词的赏析,又涉及人物形象的概括,有具体原因的剖析,又有根本原因的揭示。由此可见,巧用结尾留白,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跃性的讨论中,更深入地感悟文章,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三.创作留白——想象续写,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留创作的白,彰显着的是教学的艺术与教学的独特魅力。有的课文文章虽已完篇,但读者对文章的结局仍充满进一步的期待,这样的创作留白教师可让学生“狗尾续貂”。
《皇帝的新装》在孩子揭穿骗子的骗局后,皇帝坚持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文章到此已经结束。但读到此处学生似乎意犹未尽,接下去还会发生些什么呢?于是我便顺水推舟:“故事到此并未结束,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皇帝的新装》续篇。”
批阅结束后,我才真正发现学生思维的丰富。有的学生写及:皇帝回宫后,全城通缉骗子,骗子被绳之以法,诚实的小孩获得嘉奖,说谎的大臣被撤职,皇帝为自己的愚蠢表现向国民致歉——一位迷途知返的国君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有的则写道:皇帝回宫后,把说真话的孩子给杀了,从此再也没人敢说真话了——一位昏庸愚蠢、残暴的君王形象又呼之欲出。有学生竟写及:皇帝回宫后,重金奖赏了骗子,因为是他们让他明白了国君应以治理国家为重,爱慕虚荣、自私只会让自己上当受骗。
细细掂量,慢慢琢磨,静静“雕刻”,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定会发觉:留白艺术是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的。
韩伟琴,教师,现居江苏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