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学的理论中,反思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思考’的另一表达形式。反思就是思考。教学中坚持反思,坚持独立的思考,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作为教师必需的素养。
[关键词]反思; 思考; 教师素养 ; 社会需要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一书中指出:“在教育学的理论中,反思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思考’的另一表达形式。反思就是思考。但是在教育学的领域,反思含有对行动方案进行深思熟虑、选择和作出抉择的意味。”但是,现实情况却是,现代的学校往往像商业一样来运作,“生产绩效”、“计划的成功增长比率”、“教师的效率”、“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这样的衡量方法十分齐全。结果,教师工作条件的异化和对象的物化,使他们对和学生生活在一起的教育性质的全面反思能力和倾向正在削弱。这种削弱势必会影响我们对这个时代所需的真正人才的培养。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加工,而且需要有情感等动力系统的支持。教学中坚持反思,坚持独立的思考,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作为教师必需的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课堂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应试为本位,而先进的教学则以学生灵性发展为本位。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应试教学,知识是第一位。课堂上学生好比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这一生命的本体被忽视。这便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马克斯·范梅南说:“让每個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使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改革传统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知识的直观化、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活动化、智慧化是现代课堂的发展方向,反思教学是通往发展学生素质方向的必经之路。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怎样进行反思呢?
有些反思是指向未来的行动的(期盼性的,或者说行动前的反思);有些是对过去经历的反思(回忆性的,或者说追溯性的反思)。
首先,教育教学中应有行动前的反思。例如某学生上课总是捣乱,教师就应在上课之前思考好对待捣乱的学生的方法,或者在上课之前处理好这一特殊的情况。这是教师进行了行动前的期望性教育反思。这种期望性教育反思同样常常运用到教学上,这就是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预设问题,便于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超前计划课程或超前决定在教育的情境中如何采取行动,是优秀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标准。
其次,教育教学中应有行动中的反思。教育教学的交互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反思性实践。传统课堂教学运作是执行所谓优秀“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师期望学生按所谓优秀“教学设计”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课堂成了做秀的舞台,大多数同学是群众演员。
教学行动中的反思特别强调教师以参与者、交流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的开发生成中,引领学生走进快乐的知识海洋。比如《雨巷》里那个撑着油纸伞的人究竟是诗人自己还是另有其人?比如那丁香一样的姑娘究竟是不是诗人的恋人?比如《边城》里的翠翠最后怎么样了?比如《红楼梦》的结局可不可以不那么悲惨……这些都是教学行动中的反思大有作为的地方。如果没了反思,教学会成为死板的教条,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会思考的人才。
所以,高中课堂反思性教学从封闭、僵化的语文传统教学中寻找突破口,走开放的道路。开放重新使师生的生命力、创造力迎来春天。备课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求学生走向生活,走出课堂。
最后,教育教学之后,还要有对行动的反思。对行动的反思就是课后的反思,这一反思行为是对做过或没做过,做对或没做对,做好或没做好的思考。课后的反思可以让我们再接再厉,可以让我们对错误进行补救或纠正。事实上,教师如果承认犯了错,并能坦诚地说出来,对于个人的成长,对于与学生的关系都会有积极的意义。
当然,反思是深层的思考。我们不能对传统教学全盘否定,对所谓的新方法新理念照抄照搬。应当重视现代教学理念下出现的一些过犹不及的现象。
比如,(一)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不容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味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所谓“个性张扬”,以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热热闹闹的一堂课,失去了主心骨,难免使课堂处于一个很浅的层面上。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所作为,要有设计,要有立场,要有创意。
(二)误解新课程所提倡的创造性阅读、批判性思维。比如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要求注意利用正迁移影响,于是盲目拓展迁移文本,游离于课外辅助材料,导致阅读经典文本的课堂时间被浪费。对教材走马观花的现象导致了教学上的“空中楼阁”,舍本逐末。如上《老人与海》,某位教师又是给学生放电影,又是放其它视频,还给学生发了许多辅导文章,内容之丰、容量之大,令人咋舌。而反思性教学运作过程中不断反思的原则被抛弃了。
(三)空谈语文新课程的人文性,追捧情感、态度、价值观新理念,漠视学生知识结构的生成途径。为呼应语文反思性教学的人文精神、人性、文本理念,对课文作移情的分析。 滥用多媒体手段,完全抛弃板书等传统可贵做法。完全的“电灌”,忽视了语文的内涵。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吾日三省吾身”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思考,特别要重视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有效的发挥反思的作用,使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进而培养出时代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教学机智》 马克斯·范梅南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反思; 思考; 教师素养 ; 社会需要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一书中指出:“在教育学的理论中,反思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思考’的另一表达形式。反思就是思考。但是在教育学的领域,反思含有对行动方案进行深思熟虑、选择和作出抉择的意味。”但是,现实情况却是,现代的学校往往像商业一样来运作,“生产绩效”、“计划的成功增长比率”、“教师的效率”、“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这样的衡量方法十分齐全。结果,教师工作条件的异化和对象的物化,使他们对和学生生活在一起的教育性质的全面反思能力和倾向正在削弱。这种削弱势必会影响我们对这个时代所需的真正人才的培养。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加工,而且需要有情感等动力系统的支持。教学中坚持反思,坚持独立的思考,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作为教师必需的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课堂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应试为本位,而先进的教学则以学生灵性发展为本位。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应试教学,知识是第一位。课堂上学生好比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这一生命的本体被忽视。这便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马克斯·范梅南说:“让每個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使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改革传统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知识的直观化、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活动化、智慧化是现代课堂的发展方向,反思教学是通往发展学生素质方向的必经之路。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怎样进行反思呢?
有些反思是指向未来的行动的(期盼性的,或者说行动前的反思);有些是对过去经历的反思(回忆性的,或者说追溯性的反思)。
首先,教育教学中应有行动前的反思。例如某学生上课总是捣乱,教师就应在上课之前思考好对待捣乱的学生的方法,或者在上课之前处理好这一特殊的情况。这是教师进行了行动前的期望性教育反思。这种期望性教育反思同样常常运用到教学上,这就是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预设问题,便于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超前计划课程或超前决定在教育的情境中如何采取行动,是优秀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标准。
其次,教育教学中应有行动中的反思。教育教学的交互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反思性实践。传统课堂教学运作是执行所谓优秀“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师期望学生按所谓优秀“教学设计”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课堂成了做秀的舞台,大多数同学是群众演员。
教学行动中的反思特别强调教师以参与者、交流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的开发生成中,引领学生走进快乐的知识海洋。比如《雨巷》里那个撑着油纸伞的人究竟是诗人自己还是另有其人?比如那丁香一样的姑娘究竟是不是诗人的恋人?比如《边城》里的翠翠最后怎么样了?比如《红楼梦》的结局可不可以不那么悲惨……这些都是教学行动中的反思大有作为的地方。如果没了反思,教学会成为死板的教条,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会思考的人才。
所以,高中课堂反思性教学从封闭、僵化的语文传统教学中寻找突破口,走开放的道路。开放重新使师生的生命力、创造力迎来春天。备课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求学生走向生活,走出课堂。
最后,教育教学之后,还要有对行动的反思。对行动的反思就是课后的反思,这一反思行为是对做过或没做过,做对或没做对,做好或没做好的思考。课后的反思可以让我们再接再厉,可以让我们对错误进行补救或纠正。事实上,教师如果承认犯了错,并能坦诚地说出来,对于个人的成长,对于与学生的关系都会有积极的意义。
当然,反思是深层的思考。我们不能对传统教学全盘否定,对所谓的新方法新理念照抄照搬。应当重视现代教学理念下出现的一些过犹不及的现象。
比如,(一)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不容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味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所谓“个性张扬”,以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热热闹闹的一堂课,失去了主心骨,难免使课堂处于一个很浅的层面上。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所作为,要有设计,要有立场,要有创意。
(二)误解新课程所提倡的创造性阅读、批判性思维。比如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要求注意利用正迁移影响,于是盲目拓展迁移文本,游离于课外辅助材料,导致阅读经典文本的课堂时间被浪费。对教材走马观花的现象导致了教学上的“空中楼阁”,舍本逐末。如上《老人与海》,某位教师又是给学生放电影,又是放其它视频,还给学生发了许多辅导文章,内容之丰、容量之大,令人咋舌。而反思性教学运作过程中不断反思的原则被抛弃了。
(三)空谈语文新课程的人文性,追捧情感、态度、价值观新理念,漠视学生知识结构的生成途径。为呼应语文反思性教学的人文精神、人性、文本理念,对课文作移情的分析。 滥用多媒体手段,完全抛弃板书等传统可贵做法。完全的“电灌”,忽视了语文的内涵。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吾日三省吾身”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思考,特别要重视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有效的发挥反思的作用,使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进而培养出时代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教学机智》 马克斯·范梅南 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