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长期对互联网影视行业的关注,以及对行业相关数据的采集整理,V电影网正式发布“2013互联网影视行业报告”,从影视从业者、互联网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等四个方面分享行业数据,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可以让从业者更好地了解现状,梳理微电影在互联网影视行业的未来走向。
第一部分·数据分析
影视从业者
与传统影视行业不同,互联网影视从业者并不集中分布于北上广,调查中62.77%的互联网影视从业者分散于除北上广以外的其他地区。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互联网影视从业门槛低,分布较为离散的特点(如图1)。参与调查的影视制作团队中,五人以下规模的团队占到了44.68%,同时较为成熟的团队(20人以上)的比例为12.77%。人数较少的团队构成,机动灵活,作品从立项到拍摄,团队沟通成本更低,更加高效(如图2)。
互联网影视制作团队的成立时间都相对较短,53.19%的团队成立于一年以内(如图3)。42.55%的团队每年可以产出3-8部作品,产出八部以上的占30.85%(如图4)。
从从业者来说,整个行业有着爆发式的发展,有从大银幕转战的老团队,也有怀揣电影梦的新兴团队。互联网影视制作成本一般远低于大银幕电影,因此小而新的团队精细化作业,快速高产的贡献影视内容。创作人的社会经历和思维方式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创作类型和内容、风格,年轻化的思维方式,以及创作者的年轻化使得互联网影视多以反映时下年轻人较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以爱情、梦想、青春为主。
互联网影视作品
调查数据显示,67.02%的制作团队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内,也有3.19%的来自项目筹资。大团队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如图5)拍摄的资金多来源于品牌广告投入,也有小部分品牌的投资,使得拍摄制作日益完善。这反映出互联网影视对于品牌形象的树立和品牌理念的传播起到有益影响,让大部分品牌热衷于参与到互联网影视中来。
影片题材包括剧情片、HV、纪录片、TVC、病毒视频和企业宣传片等多种类型。其中企业宣传片和剧情片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64.89%和59.57%,其次是HV和纪录片,分别占47.87%和31.91%,呼声甚高的病毒视频只占了12.77%。内容选材上,爱情、亲情和励志等情感类题材以46.09%和20.87%占主导地位。对于品牌而言,可以通过励志、温情的故事传递出积极正面的品牌理念和企业精神,完成其商业诉求的表达,获得受众的认可(如图6)。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作品的传播多渠道发行,但仍然以视频网站为主,占总比例85.11%,余下依次是占55.32%的线下场所、41.49%的社交平台和30.85%的电视台(为多选调查结果)。可见对于部分制作团队而言,通过视频网站传播影视作品,以优质内容获得观众自发的二次传播,依然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前期拍摄
自从佳能2008年发布5D Markll以来,用单反拍摄高清视频正式成为了影视创作者的一大选择,单反机身与镜头相对专业摄像机价格低廉,大量独立电影人和小型团队仅需投入少量资金即可用上可更换镜头的机身,加上单反录制的视频格式非常易于编辑,于是高清单反几乎成为了大多数电影工作室的标配之一。调查中,数码单反在所有的创作人群中使用比例达到了84.04%(如图8)。
大部分团队都使用了专业摄像机,可见专业摄像机并不会被数码单反所取代,但几乎所有的专业拍摄团队都同时使用了数码单反,作为副主机位或者花絮拍摄。对于航拍领域,单反的使用则不够普遍,由于高载重的飞行器租金及价格高昂,所以携带的航拍机器大多为微单和GoPro,型号集中在松下GH2、索尼NEX-5和GoPro 3。
后期制作
PC依然是主流,这得益于Adobe对Premlere和After Effects的推进,在Premiere CS6和Premiere CC版本中,对于工作流程的优化、影片格式的支持、与AE特效的无缝结合都深得人心,获得了大量忠实用户。HAC平台已经越来越普及了,虽然Apple的硬件价格偏高,Fihal Cut Pro的行业地位依然巍然不动,MAC的图形处理优势也会让更多的团队在未来使用它。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黑苹果”的使用非常普遍,所以有一部分用户在同时使用PC和MAC。
Premlere CS6是使用量最多的剪辑软件,FCP7和FCPX紧随其后。FCP7更适合大型工程,所以使用量比FCPX略高一些(如图13)。
随着达芬奇越来越火,并且推出了免费版本,让专业级调色的门槛越来越低,普通用户也可以使用最高级的调色软件,丰富的预设和教学参考,计达芬奇迅速成长为最受欢迎的调色软件。之前处于领先地位的Color则退居第二,毕竟仅能在MAC平台运行,会失去所有在PC端的用户(如图14)。
AE无疑是使用量最大的特效软件,无论从模板的丰富度,还是软件本身的功能性,都已经能完全满足中国绝大多数创作者的需求(如图15)。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爱专业级调色软件,毕竟专业调色涉及到复杂的工作流程,时间、人力开销也会成倍增加,所以依然有很多用户选择使用靠预设取胜的Magic bullets,或者干脆使用软件自带的色彩校正工具进行简单的调色。
第二部分·行业研究
影视从业者
互联网影视行业与传统影视一样,也存存内容制作方、宣传发行方、播出渠道方三个行业角色,但是每个角色都有一些与传统影视不同的新特性。
播出渠道方面
与电影、电视剧分别依托影院、电视台播放不同的是,互联网影视内容的播出依赖于视频网站。视频网站是人人都可以自发上传的,所以互联网影视内容的播出量不再依赖于院线排片量或者电视台播出时段,而是更多的依赖于网络流量。同时“社会化媒体+视频网站”的播出结构,让作品对视频网站的依赖程度也并不高,可以说只要你手里有流量,你就是院线,而视频网站仅仅不过是影院罢了,所以好的作品即使不依赖于视频网站的推荐也会有较多的播放量。 说到播出渠道,不得不说目前国内的视频网站,从同一个视频在不同视频网站首页一天的观看量来说,优酷土豆处在视频网站行业领先位置,其次是百度系的爱奇艺+PPS组合、腾讯视频、乐视、人人系56网,最后是酷6、搜狐视频、新浪视频、PPTV、迅雷看看、风行网、电影网等处在第三梯队。渠道方由于本身的竞争关系,对内容特别是优秀内容有很大的需求,所以优质内容对渠道来讲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可以争取例如首页推荐等核心资源。同时,渠道方为了差异化竞争,也纷纷在自制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同时,视频网站也在尝试与内容供应方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比如贴片广告分成、视频点播付费、联合招商等。但是,贴片广告分成比例很低,一部百万有效播放的视频通过贴片分成,版权方只能分到几千块钱,并不足以支撑视频内容的制作成本,视频点播付费模式目前也还在探索,市场并不成熟,而且通过此方式可以有一定收入的大多是情色相关影片,全网付费推广一个月也不过只能收回不到十万的金额而已,联合招商的模式更多的被用于系列剧的合作,出品方摄制影片,视频网站负责匹配推广资源,两者对作品共同招商。
宣传发行方面
影片要传达到观众,宣传发行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宣传发行的重要性并没有被业界所熟知,大部分内容生产者还只是简单的将作品上传到视频网站,而不是选择与成熟的宣传发行方合作,将作品在全线推广。由于目前互联网影视内容生成方分布比较离散,更多的需要网络平台将内容产生者聚集。宣传发行由于门槛较低,许多公司都选择从宣传发行角度切入这个领域。同时,宣传发行领域鱼龙混杂,水准相差巨大。自由流量资源、与播放渠道议价能力、获取宣发项目成本等宣传发行方的核心要素。更加专业、更加成熟的宣发团队会为影片从宣发角度提供意见建议、整套流程化的宣发思路、以及至关重要的流量与推荐位置。
内容制作方面
由于制作门槛的降低,让许多人才、资金都流入到互联网影视制作的领域,产生了包括微电影、新媒体电影、系列剧、系列栏目等在内的几类内容。目前主流的内容制作方分为三类具有广告公司背景的制作方主要为商业品牌定制微电影;影视背景的制作方拍摄新媒体电影,深谙网络文化的制作方制作网络系列剧、系列栏目。但是,就其根本,三类内容制作方最终的价值核心点也无非沉淀在艺人与品牌,而版权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盈利模式
由于处在行业萌芽期,尚没有形成稳定的利益分配结构,互联网影视行业盈利方式相对比较混乱。内容制作方主要依靠品牌植入、品牌定制收回制作成本,并且产生利润;宣传发行方主要依靠制作方的宣传预算或是播出渠道方的付费分成盈利;渠道方主要依靠贴片广告以及用户付费收入。由于整条产业链从C端收费模式十分早期,目前行业中主要资金来自B端广告投放。大众日常消费品牌、电影、游戏、互联网公司更加热衷与通过互联网影视的方式展示产品,传播品牌理念。从C端收费方面,虽然各大视频网站通过会员等方式不断做出努力,但是整个模式收入份额并不高。值得一提的是,同样一部视频在三大电信运营商平台的C端点播收入要远高于各大视频网站。
至此,2013已经过去,2014精彩开始,我们拭目以待。
第一部分·数据分析
影视从业者
与传统影视行业不同,互联网影视从业者并不集中分布于北上广,调查中62.77%的互联网影视从业者分散于除北上广以外的其他地区。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互联网影视从业门槛低,分布较为离散的特点(如图1)。参与调查的影视制作团队中,五人以下规模的团队占到了44.68%,同时较为成熟的团队(20人以上)的比例为12.77%。人数较少的团队构成,机动灵活,作品从立项到拍摄,团队沟通成本更低,更加高效(如图2)。
互联网影视制作团队的成立时间都相对较短,53.19%的团队成立于一年以内(如图3)。42.55%的团队每年可以产出3-8部作品,产出八部以上的占30.85%(如图4)。
从从业者来说,整个行业有着爆发式的发展,有从大银幕转战的老团队,也有怀揣电影梦的新兴团队。互联网影视制作成本一般远低于大银幕电影,因此小而新的团队精细化作业,快速高产的贡献影视内容。创作人的社会经历和思维方式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创作类型和内容、风格,年轻化的思维方式,以及创作者的年轻化使得互联网影视多以反映时下年轻人较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以爱情、梦想、青春为主。
互联网影视作品
调查数据显示,67.02%的制作团队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内,也有3.19%的来自项目筹资。大团队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如图5)拍摄的资金多来源于品牌广告投入,也有小部分品牌的投资,使得拍摄制作日益完善。这反映出互联网影视对于品牌形象的树立和品牌理念的传播起到有益影响,让大部分品牌热衷于参与到互联网影视中来。
影片题材包括剧情片、HV、纪录片、TVC、病毒视频和企业宣传片等多种类型。其中企业宣传片和剧情片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64.89%和59.57%,其次是HV和纪录片,分别占47.87%和31.91%,呼声甚高的病毒视频只占了12.77%。内容选材上,爱情、亲情和励志等情感类题材以46.09%和20.87%占主导地位。对于品牌而言,可以通过励志、温情的故事传递出积极正面的品牌理念和企业精神,完成其商业诉求的表达,获得受众的认可(如图6)。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作品的传播多渠道发行,但仍然以视频网站为主,占总比例85.11%,余下依次是占55.32%的线下场所、41.49%的社交平台和30.85%的电视台(为多选调查结果)。可见对于部分制作团队而言,通过视频网站传播影视作品,以优质内容获得观众自发的二次传播,依然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前期拍摄
自从佳能2008年发布5D Markll以来,用单反拍摄高清视频正式成为了影视创作者的一大选择,单反机身与镜头相对专业摄像机价格低廉,大量独立电影人和小型团队仅需投入少量资金即可用上可更换镜头的机身,加上单反录制的视频格式非常易于编辑,于是高清单反几乎成为了大多数电影工作室的标配之一。调查中,数码单反在所有的创作人群中使用比例达到了84.04%(如图8)。
大部分团队都使用了专业摄像机,可见专业摄像机并不会被数码单反所取代,但几乎所有的专业拍摄团队都同时使用了数码单反,作为副主机位或者花絮拍摄。对于航拍领域,单反的使用则不够普遍,由于高载重的飞行器租金及价格高昂,所以携带的航拍机器大多为微单和GoPro,型号集中在松下GH2、索尼NEX-5和GoPro 3。
后期制作
PC依然是主流,这得益于Adobe对Premlere和After Effects的推进,在Premiere CS6和Premiere CC版本中,对于工作流程的优化、影片格式的支持、与AE特效的无缝结合都深得人心,获得了大量忠实用户。HAC平台已经越来越普及了,虽然Apple的硬件价格偏高,Fihal Cut Pro的行业地位依然巍然不动,MAC的图形处理优势也会让更多的团队在未来使用它。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黑苹果”的使用非常普遍,所以有一部分用户在同时使用PC和MAC。
Premlere CS6是使用量最多的剪辑软件,FCP7和FCPX紧随其后。FCP7更适合大型工程,所以使用量比FCPX略高一些(如图13)。
随着达芬奇越来越火,并且推出了免费版本,让专业级调色的门槛越来越低,普通用户也可以使用最高级的调色软件,丰富的预设和教学参考,计达芬奇迅速成长为最受欢迎的调色软件。之前处于领先地位的Color则退居第二,毕竟仅能在MAC平台运行,会失去所有在PC端的用户(如图14)。
AE无疑是使用量最大的特效软件,无论从模板的丰富度,还是软件本身的功能性,都已经能完全满足中国绝大多数创作者的需求(如图15)。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爱专业级调色软件,毕竟专业调色涉及到复杂的工作流程,时间、人力开销也会成倍增加,所以依然有很多用户选择使用靠预设取胜的Magic bullets,或者干脆使用软件自带的色彩校正工具进行简单的调色。
第二部分·行业研究
影视从业者
互联网影视行业与传统影视一样,也存存内容制作方、宣传发行方、播出渠道方三个行业角色,但是每个角色都有一些与传统影视不同的新特性。
播出渠道方面
与电影、电视剧分别依托影院、电视台播放不同的是,互联网影视内容的播出依赖于视频网站。视频网站是人人都可以自发上传的,所以互联网影视内容的播出量不再依赖于院线排片量或者电视台播出时段,而是更多的依赖于网络流量。同时“社会化媒体+视频网站”的播出结构,让作品对视频网站的依赖程度也并不高,可以说只要你手里有流量,你就是院线,而视频网站仅仅不过是影院罢了,所以好的作品即使不依赖于视频网站的推荐也会有较多的播放量。 说到播出渠道,不得不说目前国内的视频网站,从同一个视频在不同视频网站首页一天的观看量来说,优酷土豆处在视频网站行业领先位置,其次是百度系的爱奇艺+PPS组合、腾讯视频、乐视、人人系56网,最后是酷6、搜狐视频、新浪视频、PPTV、迅雷看看、风行网、电影网等处在第三梯队。渠道方由于本身的竞争关系,对内容特别是优秀内容有很大的需求,所以优质内容对渠道来讲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可以争取例如首页推荐等核心资源。同时,渠道方为了差异化竞争,也纷纷在自制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同时,视频网站也在尝试与内容供应方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比如贴片广告分成、视频点播付费、联合招商等。但是,贴片广告分成比例很低,一部百万有效播放的视频通过贴片分成,版权方只能分到几千块钱,并不足以支撑视频内容的制作成本,视频点播付费模式目前也还在探索,市场并不成熟,而且通过此方式可以有一定收入的大多是情色相关影片,全网付费推广一个月也不过只能收回不到十万的金额而已,联合招商的模式更多的被用于系列剧的合作,出品方摄制影片,视频网站负责匹配推广资源,两者对作品共同招商。
宣传发行方面
影片要传达到观众,宣传发行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宣传发行的重要性并没有被业界所熟知,大部分内容生产者还只是简单的将作品上传到视频网站,而不是选择与成熟的宣传发行方合作,将作品在全线推广。由于目前互联网影视内容生成方分布比较离散,更多的需要网络平台将内容产生者聚集。宣传发行由于门槛较低,许多公司都选择从宣传发行角度切入这个领域。同时,宣传发行领域鱼龙混杂,水准相差巨大。自由流量资源、与播放渠道议价能力、获取宣发项目成本等宣传发行方的核心要素。更加专业、更加成熟的宣发团队会为影片从宣发角度提供意见建议、整套流程化的宣发思路、以及至关重要的流量与推荐位置。
内容制作方面
由于制作门槛的降低,让许多人才、资金都流入到互联网影视制作的领域,产生了包括微电影、新媒体电影、系列剧、系列栏目等在内的几类内容。目前主流的内容制作方分为三类具有广告公司背景的制作方主要为商业品牌定制微电影;影视背景的制作方拍摄新媒体电影,深谙网络文化的制作方制作网络系列剧、系列栏目。但是,就其根本,三类内容制作方最终的价值核心点也无非沉淀在艺人与品牌,而版权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盈利模式
由于处在行业萌芽期,尚没有形成稳定的利益分配结构,互联网影视行业盈利方式相对比较混乱。内容制作方主要依靠品牌植入、品牌定制收回制作成本,并且产生利润;宣传发行方主要依靠制作方的宣传预算或是播出渠道方的付费分成盈利;渠道方主要依靠贴片广告以及用户付费收入。由于整条产业链从C端收费模式十分早期,目前行业中主要资金来自B端广告投放。大众日常消费品牌、电影、游戏、互联网公司更加热衷与通过互联网影视的方式展示产品,传播品牌理念。从C端收费方面,虽然各大视频网站通过会员等方式不断做出努力,但是整个模式收入份额并不高。值得一提的是,同样一部视频在三大电信运营商平台的C端点播收入要远高于各大视频网站。
至此,2013已经过去,2014精彩开始,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