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点心,张爱玲当然是内行,周瘦鹃去看望她,一下子被下午茶的阵容惊呆,“茶是牛酪红茶,点心是甜咸俱备的西点,十分精美,连茶杯与碟箸也都是十分精美的。”胡兰成也说她“每天必吃点心,她调养自己像只红嘴绿鹦哥。”她对于点心的热爱,实在超过了主食。说到中餐,张爱玲便算不上是行家,去舅舅家吃饭,记得的只有一道炒苋菜,“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她甚至有些偏食,比如吃面,哪怕是杭州楼外楼的螃蟹面,也还是“吃掉浇头,把汤滗(沥)干了就放下筷子,自己也觉得有点造孽。”
她笔下的主人公吃得也随意。《怨女》里“银娣火起来自己下厨房,教女佣炒菜,省油,用一只毛笔蘸着油在锅里画几道”是典型的“上海人做人家(节俭)”风范。《半生缘》里写世钧到曼桢家,“顾太太临时添了一样皮蛋炒鸡蛋,又派孩子去买了些熏鱼酱肉,把这几样菜都拥挤的放在世钧的一方。”熏鱼倒是张爱玲的最爱,她小时候跟私塾先生念书,把《孟子》里的“大王事獯鬻(匈奴古称)”记成“大王嗜熏鱼”,可见爱死了这一味。可是皮蛋炒鸡蛋,这也许便是张爱玲的临时起意了吧,这样充满创意但实践性差的菜,在张爱玲的作品里还有不少,比如《小艾》里的“洋山芋切丝炒黄豆芽”。
到了最后,她还和自己在《童言无忌》里写的一样:“我和老年人一样,喜欢吃甜的烂的。一切脆薄爽口的,如腌菜、酱萝卜、蛤蟆酥,都不喜欢,瓜子也不会嗑,细致些的菜如鱼虾完全不会吃。”蛤蟆酥是张爱玲的母亲喜欢的吃食,“我母亲从前有亲戚带蛤蟆酥给她,总是非常高兴。那是一种半空心的脆饼,微甜,差不多有巴掌大,状近肥短的梯形,上面芝麻撒在苔绿底子上,绿荫荫的正是一只青蛙的印象派画像。”
这样的蛤蟆酥,我曾经在苏州著名的文魁斋买过一块,拆开来看了许久,上面确实绿莹莹的一片,原来是海苔粉末。哎!我就是不甘心,复又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仍不似她文字里的那只青蛙。
她笔下的主人公吃得也随意。《怨女》里“银娣火起来自己下厨房,教女佣炒菜,省油,用一只毛笔蘸着油在锅里画几道”是典型的“上海人做人家(节俭)”风范。《半生缘》里写世钧到曼桢家,“顾太太临时添了一样皮蛋炒鸡蛋,又派孩子去买了些熏鱼酱肉,把这几样菜都拥挤的放在世钧的一方。”熏鱼倒是张爱玲的最爱,她小时候跟私塾先生念书,把《孟子》里的“大王事獯鬻(匈奴古称)”记成“大王嗜熏鱼”,可见爱死了这一味。可是皮蛋炒鸡蛋,这也许便是张爱玲的临时起意了吧,这样充满创意但实践性差的菜,在张爱玲的作品里还有不少,比如《小艾》里的“洋山芋切丝炒黄豆芽”。
到了最后,她还和自己在《童言无忌》里写的一样:“我和老年人一样,喜欢吃甜的烂的。一切脆薄爽口的,如腌菜、酱萝卜、蛤蟆酥,都不喜欢,瓜子也不会嗑,细致些的菜如鱼虾完全不会吃。”蛤蟆酥是张爱玲的母亲喜欢的吃食,“我母亲从前有亲戚带蛤蟆酥给她,总是非常高兴。那是一种半空心的脆饼,微甜,差不多有巴掌大,状近肥短的梯形,上面芝麻撒在苔绿底子上,绿荫荫的正是一只青蛙的印象派画像。”
这样的蛤蟆酥,我曾经在苏州著名的文魁斋买过一块,拆开来看了许久,上面确实绿莹莹的一片,原来是海苔粉末。哎!我就是不甘心,复又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仍不似她文字里的那只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