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飘》深刻体现出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女性思想转变和行动改变的歌颂。《飘》中所描绘的女性生活是悲惨的,这也是南方奴隶制社会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众多具有个性的女性形象,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时代对女性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先进女性的奋起反抗,在充分肯定女性对南方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肯定的同时,也对以郝思嘉为代表的女性敢于追求爱情和自我意识,勇于实现女性自我价值予以肯定。
关键词:《飘》 妇女 价值 觉醒
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发表长篇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这也是她享誉世界的代表作。该部作品获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功。此后好莱坞根据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乱世佳人》,也成为不朽的电影杰作,为小说注入了新的魅力和活力。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达兰大市,成长在一个律师家庭。她在20世纪30年代初成为当地《亚特兰大》报的副刊编辑,在此阶段,她通读大量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资料,这也为她创作《飘》提供大量的资料素材。婚后,因腿伤的缘故米切尔辞去工作,用10年的时间创作了长篇巨作《飘》,并因此闻名美国文坛。长期以来,很多读者认为《飘》是典型的通俗言情小说,他们喜欢作品中动人的爱情故事,但是没有领悟其中涵盖着深邃的作者思想。鉴于此,本文试图以女性视角分析作品中的进步思想,探讨作品的新价值。作者在《飘》中塑造诸多先进女性形象,倡导妇女可以走出家庭,获取建立经济平等的自主权利,涵盖人格独立、女性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等,米切尔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女性命运关注和对女性自主权追求的颂扬。
一 从小说《飘》看女性的社会地位
小说《飘》的背景依托于美国内战前的南方植物园,当时佐治亚州还没有建立起现代工业文明,它还是新开荒的红土地,当地居民的全部收入局限在棉花种植和采集,当地还存有骑士时代的风俗,妇女完全依附于男人生活,成为男权世界的点缀品,她们受到方方面面的压迫,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时男权社会全面压制着女性生活,男人不遗余力地将女性禁锢在家庭中,要让她们远离社会的侵蚀并心甘情愿地成为男人的“奴隶”。男人认为女人就应该在家里照顾老公孩子,不能去社会生活。这种保护和生活经济援助的代价是男性要掌握着至高无上的家庭主宰权,女性生存的唯一方式仅仅是顺从男人,结婚生子。
妇女在现实生活中饱受蹂躏和摧残,但更为可悲的是,妇女的思想观念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宿命式的安排,并反作用于生活中。南方种植园中的母亲群体成为男人统治女人的帮凶,束缚女儿们的本性和思想,并不择手段地将此种观念灌输给孩子们。她们要让女儿变成宛如行尸走肉般的淑女,要学会全力讨好男人,要能够察言观色,不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就像仆人对主人的态度一样。当时在亚特兰大市的梅里韦瑟太太、埃尔辛太太以及米德太太等人成为礼教忠实的捍卫者,她们一方面监督女性,另一方面管制女性。当郝思嘉自主经营锯木厂时,由于其“叛逆”的行为,受到她们集体的舆论压制,被社会所孤立。
南方种植园社会下的母亲成为男权统治下的帮凶,在她们的不懈“教育”和严厉“督管”下,女人已经没有生活尊严和自我思维,甘心成为男人世界的牺牲品,在压抑中过着低贱的生活。
女性成为母亲是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孕育结果,但是在米切尔所描绘的南方社会中,怀孕却变成可悲可怜可耻的事情。所有妇女,无论黑白肤色,只要感觉怀孕便不能够再迈出家门。“怀孕”已经成为巨大的精神束缚和心理压力,让所有的孕妇都似乎变成家庭监狱中的囚犯。她们在日常交流中也总是用“你的现状”或者“身子不太方便”等隐晦语言交流。
南方社会的妇女在饱受精神折磨的同时,也要忍受身体上的管制痛苦。妇女为了保持婀娜的身姿,要用紧身褡来束腰,常常会导致无法呼吸,不能够运动。当郝思嘉穿胸衣时,她的双手仅仅握住床杆,使劲呼吸。但是,在小说中,如果女人有更小的腰围时,她们的心里却充满骄傲和喜悦,因为能够吸引男性。妇女将一生的时光用在毫无意义的“形体”塑造上,甘心成为玩偶,早就已经失去女人本应该拥有的自尊。
在南北战争前的南方社会中,男人占据着不可挑战的中心权威地位,这里是男人的天堂。而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却呈现出另一种状态,社会呈现出的是男女群体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正是由于男性对女性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迫和妇女自身认同并甘心接受现实的状况,才会将妇女的悲惨生活持续恶化,变成残酷无奈的社会现实。
二 妇女价值的体现和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
20世纪初是女权运动兴起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具有世界性规模和全球化影响力。一战的结束客观上给妇女发展的生存空间,男性已经无暇顾及自身高贵“权利”的维护,妇女可以走出家庭。正是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也深深地影响到生活在当时的玛格丽特·米切尔,这也成为她创作《飘》的动力。她希望通过描绘南方种植园19世纪生活的同时,体现出自身独具的女权主义思想,达到文学传播思想的效果。
作者笔下的南方女性虽然生活悲惨,但却具有反抗的意识和斗争的意志,用她们的聪慧坚韧和博爱胸怀,发展南方种植园经济和文明,也表明女性天生并不是弱者,也不是男人的附属品。
郝思嘉所生活的家乡,各个庄园的管理者实际上是妇女,譬如她的母亲就是塔拉农场的实际经营者。虽然她说话口音含糊,命令仆人或教育孩子从不提升嗓门,但是农场所有人都非常尊敬,与之相对应的是,她丈夫的大喊大叫常在妻子的面前消失掉。
郝思嘉的母亲一个人全权负责农场所有的工作,譬如账目核对、人员配置、病人看护以及缝纫烹调等,她是佐治亚州农场的代表人物。此外,“十二橡树村”的威尔克斯太太,她高贵善良;费尔希尔庄园的塔尔顿夫人,她性情爽直;米莫萨庄园方丹老太太,她勇敢睿智。她们已经成为南方种植园经济的核心支柱,她们的丈夫不务正事,自顾自身的享乐。 她们虽然为种植园经济发展和南方文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生活中仍然是下层,但是她们不信命,如果受到压制和束缚,她们会奋力抗争的,表现出实现自我价值的拼搏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她们自我意识的表现在反抗包办婚姻,并对爱情有着美好的追求。作为南方妇女的完美典型,爱伦是一个博爱无私的女性。她在15岁时爱上花花公子的表兄菲利普,父亲极力阻拦并赶走菲利普,菲利普不久死于酒吧斗殴。她选择女性唯一对抗包办婚姻的方式——当修女,父亲虽然最后妥协了,并她在后来的婚姻中无私奉献博爱,但在她在弥留之际所念叨的既不是丈夫,更不是孩子,而是初恋情人——菲利普,这有一种使人心酸的浪漫感觉。
郝思嘉一生都在主动寻获爱情和幸福,也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她不愿意被动接受男人的选择,也不想妥协包办婚姻,主动向艾希礼表白感情,反映出她具备自我意识的力量。
第二,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进程中,强者女性成为有力的推动者。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解放南方奴隶,在此过程中也解放了被家庭束缚的妇女。客观上战争夺取了很多男人的生命,女性失去生活的保障,所以需要自强自立。很多女性也是在磨难中变得坚强起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梅里韦瑟太太先麦烤馅饼,后做面包房,埃尔辛太太和范妮以画瓷器为生,米德太太成为了教师,邦内尔太太教授音乐课程。这些妇女的崛起成为战后南方社会的真实写照。
郝思嘉是《飘》中的女主角,作者也是在她身上寄托很多的厚望,她也成为当时杰出女性的代表。她敢于挣脱19世纪南方社会的种种压迫,不断的追求自身价值,努力的争取自身的权益,也为读者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尤其是广大的女性读者。
在分析郝思嘉自我意识发展时,表现出两个阶段的历程,分别是自发以及自觉两个方面:在少女时期她就充满潜意识下的反抗思维。郝思嘉拥有着倔强的性格,母亲灌输她淑女的概念,这却激发她对生活的向往热爱。她常常偷偷和男孩子一起上树扔石头,不愿意淑女般小口吃饭,在参加宴会前大吃特吃。她主动向艾希礼表达爱意,她的首任丈夫查尔斯去世后她被迫穿上黑衣,但却无法压制她的内心。在南北战争时期,她开始一点点觉醒,但仍没有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
南北战争的结束导致南方经济瓦解社会崩溃,依存于经济基础之上的文明和道德习俗也随之分崩离析,对社会成员原有的约束作用丧失了。这是郝思嘉女性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战争后母亲死去,父亲精神失常,家里没有经济来源,更失去约束。郝思嘉放下小姐身段,快速的成熟和成长起来,并为了保住唯一的家——塔拉,勇敢走进亚特兰大,像男人一样拼搏。在实践的过程中,郝思嘉不断改变根深蒂固的南方社会男权思想,不仅从观念上进行转变,更从实际行动上践行。
拥有新思维的郝思嘉,开始为实现个人自我价值而努力。她自作主张的购买锯木厂,不愿交给丈夫,而是要自己进行经营。凭着她的努力和聪慧,她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功。为了做生意,她居然赶着马车去城里,和男性竞争时也毫不让输。即便是怀孕后,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实现女性经济独立的梦想,拥有独立的人格,也客观实现自身价值。她的童年玩伴亚历克斯察觉到,在她的身上有着自信威严的神采,以前讨好喊人的神态现在也完全消失了。通过不断的锤炼,一位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和自我意识而不断进取的新时代女性屹立在我们面前,郝思嘉已经成为新女性的杰出代表。
郝思嘉的努力终于获得丰厚的回报,更是会给她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也是当时成功女性的鲜明例子,客观上对当时男性社会造成强烈的震撼,产生不可抵挡的思想传播效果。这一切的改变正是源自于郝思嘉自身女性意识的崛起和自主全力获取的渴望。
三 结语
南北战争的爆发和结局深远改变着美国整个社会,并融入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尤其是对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南方文明产生颠覆性的改变。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飘》正是以19世纪中叶南方社会为创作的背景,当时社会完全是以男性为中心主导的社会体制,女性受到男性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奴役,同时女性也遭受到以母亲为代表的女性精神上压迫和束缚,这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飘》,不局限于言行小说的范畴,作品中涵盖着深刻的女权主义思想,也反映出女性内心的挣扎和抗争的渴望。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植入于女主人公郝思嘉身上,该部作品也成为美国19世纪三四十年代女性解放运动的杰出作品,带给很多正受奴役女性的思想启蒙和行动指南,这也是作品中所展现出的伟大思想光辉。
参考文献:
[1] 玛格丽特·米切尔,戴侃、李野光、庄绎传译:《飘》,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约瑟芬·多诺万,赵育春译:《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 杨玉珍:《论〈飘〉的女性意识》,《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4] 郭元中:《论〈飘〉的思想倾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5] 李照冰:《〈飘〉中女性意识的复杂性》,《学理论》,2009年第31期。
(钟伟轩,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飘》 妇女 价值 觉醒
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发表长篇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这也是她享誉世界的代表作。该部作品获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功。此后好莱坞根据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乱世佳人》,也成为不朽的电影杰作,为小说注入了新的魅力和活力。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达兰大市,成长在一个律师家庭。她在20世纪30年代初成为当地《亚特兰大》报的副刊编辑,在此阶段,她通读大量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资料,这也为她创作《飘》提供大量的资料素材。婚后,因腿伤的缘故米切尔辞去工作,用10年的时间创作了长篇巨作《飘》,并因此闻名美国文坛。长期以来,很多读者认为《飘》是典型的通俗言情小说,他们喜欢作品中动人的爱情故事,但是没有领悟其中涵盖着深邃的作者思想。鉴于此,本文试图以女性视角分析作品中的进步思想,探讨作品的新价值。作者在《飘》中塑造诸多先进女性形象,倡导妇女可以走出家庭,获取建立经济平等的自主权利,涵盖人格独立、女性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等,米切尔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女性命运关注和对女性自主权追求的颂扬。
一 从小说《飘》看女性的社会地位
小说《飘》的背景依托于美国内战前的南方植物园,当时佐治亚州还没有建立起现代工业文明,它还是新开荒的红土地,当地居民的全部收入局限在棉花种植和采集,当地还存有骑士时代的风俗,妇女完全依附于男人生活,成为男权世界的点缀品,她们受到方方面面的压迫,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时男权社会全面压制着女性生活,男人不遗余力地将女性禁锢在家庭中,要让她们远离社会的侵蚀并心甘情愿地成为男人的“奴隶”。男人认为女人就应该在家里照顾老公孩子,不能去社会生活。这种保护和生活经济援助的代价是男性要掌握着至高无上的家庭主宰权,女性生存的唯一方式仅仅是顺从男人,结婚生子。
妇女在现实生活中饱受蹂躏和摧残,但更为可悲的是,妇女的思想观念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宿命式的安排,并反作用于生活中。南方种植园中的母亲群体成为男人统治女人的帮凶,束缚女儿们的本性和思想,并不择手段地将此种观念灌输给孩子们。她们要让女儿变成宛如行尸走肉般的淑女,要学会全力讨好男人,要能够察言观色,不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就像仆人对主人的态度一样。当时在亚特兰大市的梅里韦瑟太太、埃尔辛太太以及米德太太等人成为礼教忠实的捍卫者,她们一方面监督女性,另一方面管制女性。当郝思嘉自主经营锯木厂时,由于其“叛逆”的行为,受到她们集体的舆论压制,被社会所孤立。
南方种植园社会下的母亲成为男权统治下的帮凶,在她们的不懈“教育”和严厉“督管”下,女人已经没有生活尊严和自我思维,甘心成为男人世界的牺牲品,在压抑中过着低贱的生活。
女性成为母亲是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孕育结果,但是在米切尔所描绘的南方社会中,怀孕却变成可悲可怜可耻的事情。所有妇女,无论黑白肤色,只要感觉怀孕便不能够再迈出家门。“怀孕”已经成为巨大的精神束缚和心理压力,让所有的孕妇都似乎变成家庭监狱中的囚犯。她们在日常交流中也总是用“你的现状”或者“身子不太方便”等隐晦语言交流。
南方社会的妇女在饱受精神折磨的同时,也要忍受身体上的管制痛苦。妇女为了保持婀娜的身姿,要用紧身褡来束腰,常常会导致无法呼吸,不能够运动。当郝思嘉穿胸衣时,她的双手仅仅握住床杆,使劲呼吸。但是,在小说中,如果女人有更小的腰围时,她们的心里却充满骄傲和喜悦,因为能够吸引男性。妇女将一生的时光用在毫无意义的“形体”塑造上,甘心成为玩偶,早就已经失去女人本应该拥有的自尊。
在南北战争前的南方社会中,男人占据着不可挑战的中心权威地位,这里是男人的天堂。而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却呈现出另一种状态,社会呈现出的是男女群体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正是由于男性对女性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迫和妇女自身认同并甘心接受现实的状况,才会将妇女的悲惨生活持续恶化,变成残酷无奈的社会现实。
二 妇女价值的体现和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
20世纪初是女权运动兴起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具有世界性规模和全球化影响力。一战的结束客观上给妇女发展的生存空间,男性已经无暇顾及自身高贵“权利”的维护,妇女可以走出家庭。正是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也深深地影响到生活在当时的玛格丽特·米切尔,这也成为她创作《飘》的动力。她希望通过描绘南方种植园19世纪生活的同时,体现出自身独具的女权主义思想,达到文学传播思想的效果。
作者笔下的南方女性虽然生活悲惨,但却具有反抗的意识和斗争的意志,用她们的聪慧坚韧和博爱胸怀,发展南方种植园经济和文明,也表明女性天生并不是弱者,也不是男人的附属品。
郝思嘉所生活的家乡,各个庄园的管理者实际上是妇女,譬如她的母亲就是塔拉农场的实际经营者。虽然她说话口音含糊,命令仆人或教育孩子从不提升嗓门,但是农场所有人都非常尊敬,与之相对应的是,她丈夫的大喊大叫常在妻子的面前消失掉。
郝思嘉的母亲一个人全权负责农场所有的工作,譬如账目核对、人员配置、病人看护以及缝纫烹调等,她是佐治亚州农场的代表人物。此外,“十二橡树村”的威尔克斯太太,她高贵善良;费尔希尔庄园的塔尔顿夫人,她性情爽直;米莫萨庄园方丹老太太,她勇敢睿智。她们已经成为南方种植园经济的核心支柱,她们的丈夫不务正事,自顾自身的享乐。 她们虽然为种植园经济发展和南方文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生活中仍然是下层,但是她们不信命,如果受到压制和束缚,她们会奋力抗争的,表现出实现自我价值的拼搏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她们自我意识的表现在反抗包办婚姻,并对爱情有着美好的追求。作为南方妇女的完美典型,爱伦是一个博爱无私的女性。她在15岁时爱上花花公子的表兄菲利普,父亲极力阻拦并赶走菲利普,菲利普不久死于酒吧斗殴。她选择女性唯一对抗包办婚姻的方式——当修女,父亲虽然最后妥协了,并她在后来的婚姻中无私奉献博爱,但在她在弥留之际所念叨的既不是丈夫,更不是孩子,而是初恋情人——菲利普,这有一种使人心酸的浪漫感觉。
郝思嘉一生都在主动寻获爱情和幸福,也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她不愿意被动接受男人的选择,也不想妥协包办婚姻,主动向艾希礼表白感情,反映出她具备自我意识的力量。
第二,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进程中,强者女性成为有力的推动者。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解放南方奴隶,在此过程中也解放了被家庭束缚的妇女。客观上战争夺取了很多男人的生命,女性失去生活的保障,所以需要自强自立。很多女性也是在磨难中变得坚强起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梅里韦瑟太太先麦烤馅饼,后做面包房,埃尔辛太太和范妮以画瓷器为生,米德太太成为了教师,邦内尔太太教授音乐课程。这些妇女的崛起成为战后南方社会的真实写照。
郝思嘉是《飘》中的女主角,作者也是在她身上寄托很多的厚望,她也成为当时杰出女性的代表。她敢于挣脱19世纪南方社会的种种压迫,不断的追求自身价值,努力的争取自身的权益,也为读者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尤其是广大的女性读者。
在分析郝思嘉自我意识发展时,表现出两个阶段的历程,分别是自发以及自觉两个方面:在少女时期她就充满潜意识下的反抗思维。郝思嘉拥有着倔强的性格,母亲灌输她淑女的概念,这却激发她对生活的向往热爱。她常常偷偷和男孩子一起上树扔石头,不愿意淑女般小口吃饭,在参加宴会前大吃特吃。她主动向艾希礼表达爱意,她的首任丈夫查尔斯去世后她被迫穿上黑衣,但却无法压制她的内心。在南北战争时期,她开始一点点觉醒,但仍没有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
南北战争的结束导致南方经济瓦解社会崩溃,依存于经济基础之上的文明和道德习俗也随之分崩离析,对社会成员原有的约束作用丧失了。这是郝思嘉女性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战争后母亲死去,父亲精神失常,家里没有经济来源,更失去约束。郝思嘉放下小姐身段,快速的成熟和成长起来,并为了保住唯一的家——塔拉,勇敢走进亚特兰大,像男人一样拼搏。在实践的过程中,郝思嘉不断改变根深蒂固的南方社会男权思想,不仅从观念上进行转变,更从实际行动上践行。
拥有新思维的郝思嘉,开始为实现个人自我价值而努力。她自作主张的购买锯木厂,不愿交给丈夫,而是要自己进行经营。凭着她的努力和聪慧,她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功。为了做生意,她居然赶着马车去城里,和男性竞争时也毫不让输。即便是怀孕后,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实现女性经济独立的梦想,拥有独立的人格,也客观实现自身价值。她的童年玩伴亚历克斯察觉到,在她的身上有着自信威严的神采,以前讨好喊人的神态现在也完全消失了。通过不断的锤炼,一位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和自我意识而不断进取的新时代女性屹立在我们面前,郝思嘉已经成为新女性的杰出代表。
郝思嘉的努力终于获得丰厚的回报,更是会给她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也是当时成功女性的鲜明例子,客观上对当时男性社会造成强烈的震撼,产生不可抵挡的思想传播效果。这一切的改变正是源自于郝思嘉自身女性意识的崛起和自主全力获取的渴望。
三 结语
南北战争的爆发和结局深远改变着美国整个社会,并融入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尤其是对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南方文明产生颠覆性的改变。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飘》正是以19世纪中叶南方社会为创作的背景,当时社会完全是以男性为中心主导的社会体制,女性受到男性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奴役,同时女性也遭受到以母亲为代表的女性精神上压迫和束缚,这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飘》,不局限于言行小说的范畴,作品中涵盖着深刻的女权主义思想,也反映出女性内心的挣扎和抗争的渴望。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植入于女主人公郝思嘉身上,该部作品也成为美国19世纪三四十年代女性解放运动的杰出作品,带给很多正受奴役女性的思想启蒙和行动指南,这也是作品中所展现出的伟大思想光辉。
参考文献:
[1] 玛格丽特·米切尔,戴侃、李野光、庄绎传译:《飘》,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约瑟芬·多诺万,赵育春译:《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 杨玉珍:《论〈飘〉的女性意识》,《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4] 郭元中:《论〈飘〉的思想倾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5] 李照冰:《〈飘〉中女性意识的复杂性》,《学理论》,2009年第31期。
(钟伟轩,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