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30日15时,随着温家宝总理的开车令,G1次列车满载着800余名旅客缓缓驶离北京南站。这趟列车的开行标志着全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正式通车了。
我有幸成为乘座首趟列车的一名旅客。几十秒钟内,列车的运行时速就提高到了313公里,而且途中基本保持在300公里以上。京沪高速铁路沿途共设24个车站,横跨京、津、冀、鲁、皖、苏、沪7省市,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由于车速不同,沿途停靠的车站也不相同。原本从北京南站运行到上海虹桥站用时4小时48分的G1次列车,只在南京南站停一次车。但由于是首班列车,中途增加了廊坊、济南西站、蚌埠南站3站停车,预计用时5小时09分,将于20点09分到达上海虹桥站,实际列车20点05分就到达了上海虹桥站。
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共架设桥梁288座,总长1059.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80.4%;隧道21座,总长15.8公里,占线路总长的1.2%,也就是说,高铁基本上是在高架桥上行驶的。乘坐京沪高速列车,我觉得一是坐椅舒适,这趟列车二等车厢坐椅的前后距离比较大,腿可以伸直,比以往的高铁坐椅,以及国航经济舱坐椅的前后距离都大,舒适度比较高;一等车厢、商务车厢的舒适度就更高了。二是列车行驶平稳,乘坐普通列车如果你在车厢内行走,赶上列车通过道岔时会感觉车厢晃动比较大,必须用手扶着旁边的坐椅或卧铺的梯子,而乘坐京沪高铁就没有这种担忧了,我们从列车尾部的16号车厢走到列车的1号车厢如履平地。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外国记者在同一天“试乘”京沪高铁的同一列车,感受略有差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记者指出,当列车已经行驶至时速300公里时,桌上的咖啡杯却一动不动。考虑到这列火车的速度已经比美国最快的火车快了两倍还多,这的确是非常平稳的旅程。而日本共同社却撰文称:“虽然说出来让人感到不快,但我们感觉到了小幅度的上下震荡。”这也许是个人对高铁的感受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吧。
现代化的高速铁路起到了便捷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过去我国火车的优势在中长途,以500公里至2000公里为最佳;火车便捷、便宜、安全的优势也最容易体现出来,后来有了高速列车,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动车组,短途旅客也被拉入了乘火车的客流中。北京到天津只要半个小时。有一次,我和同事去采访京津城际列车的机车司机。北京南站开车后,列车长送来的一杯茶还在冒着热气,列车已经到天津了。1978至1982年,我在石家庄上班,北京到石家庄的特快列车要四个半小时,现在,动车组两小时就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太原当兵时,回北京要坐一夜火车,现在3个小时就到了。高速铁路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住在不同城市亲朋好友间的感情。
这么多年,由于我经常坐火车,因此对它充满了感情。前两天,由于天气等原因造成京沪高铁三天发生4起故障,我当时还在朋友面前为高铁辩护——毕竟京沪高铁还运行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属新生事物,可以理解。可7月23日,当我在家中看到关于“7·23”的新闻,电视屏幕里那灾难现场惨烈的画面,使我的心像灌了铅一样沉重。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有两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
在我和很多人的印象里,火车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应该是最安全或者相对比较安全的。火车不像飞机那么“娇气”,一刮风下雨就动不了啦;也不会像汽车那样,有可能在路上堵上一整天。火车给人的感觉是憨厚的、踏实的、可靠的,因此老百姓才尊称他为“铁老大”。但发生这种大家原本认为只有汽车才会发生的追尾事故后,人们自然而然便产生一种信任危机。事故发生后,我的电子邮箱旋即收到保险公司的广告,题目是:火车风险不亚于飞机,旅客应投保意外险。我的朋友当中,一些人选择票价水涨船高的飞机出行;还有一些朋友即使选择坐火车时也尽量躲开高铁,而且都买了保险。大家口口相传,信任危机无限扩大,它像一张被攒了的白纸,人们心里皱皱巴巴后很难再被抚平。我想问题唯一解决的途径还是找出事故真正的原因所在,给事故死难者一个交代,同时也避免以后再次发生此类事故。
2011年7月28日10点左右,温家宝总理来察看“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并召开中外记者会。7月29日,事故遇难者家属和亲友等来到事故现场举行悼念活动。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由50万元提升为91.5万元。事故原因,铁道部公布的是:因为温州南的信号指示灯遭雷劈,导致本来应该是显示红灯,而错误升级显示为绿灯;值班人员对事故的敏感度不强,酿成这场事故。国务院的事故调查小组正在调查事故的真实原因,真相将有望在9月中旬左右公布。我和每一位乘客一样,都期待着这个问题有一个真实的答案,来抚慰我们心中的伤痛。我也期待着高铁的安全系数会越来越高,毕竟很多国人没法回避乘坐火车这个现实,也无法拒绝高铁带来的便捷诱惑。高铁是个好东西,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我们要好好利用它,更要安全地利用它。
(编辑 韩旭)
[email protected]
我有幸成为乘座首趟列车的一名旅客。几十秒钟内,列车的运行时速就提高到了313公里,而且途中基本保持在300公里以上。京沪高速铁路沿途共设24个车站,横跨京、津、冀、鲁、皖、苏、沪7省市,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由于车速不同,沿途停靠的车站也不相同。原本从北京南站运行到上海虹桥站用时4小时48分的G1次列车,只在南京南站停一次车。但由于是首班列车,中途增加了廊坊、济南西站、蚌埠南站3站停车,预计用时5小时09分,将于20点09分到达上海虹桥站,实际列车20点05分就到达了上海虹桥站。
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共架设桥梁288座,总长1059.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80.4%;隧道21座,总长15.8公里,占线路总长的1.2%,也就是说,高铁基本上是在高架桥上行驶的。乘坐京沪高速列车,我觉得一是坐椅舒适,这趟列车二等车厢坐椅的前后距离比较大,腿可以伸直,比以往的高铁坐椅,以及国航经济舱坐椅的前后距离都大,舒适度比较高;一等车厢、商务车厢的舒适度就更高了。二是列车行驶平稳,乘坐普通列车如果你在车厢内行走,赶上列车通过道岔时会感觉车厢晃动比较大,必须用手扶着旁边的坐椅或卧铺的梯子,而乘坐京沪高铁就没有这种担忧了,我们从列车尾部的16号车厢走到列车的1号车厢如履平地。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外国记者在同一天“试乘”京沪高铁的同一列车,感受略有差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记者指出,当列车已经行驶至时速300公里时,桌上的咖啡杯却一动不动。考虑到这列火车的速度已经比美国最快的火车快了两倍还多,这的确是非常平稳的旅程。而日本共同社却撰文称:“虽然说出来让人感到不快,但我们感觉到了小幅度的上下震荡。”这也许是个人对高铁的感受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吧。
现代化的高速铁路起到了便捷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过去我国火车的优势在中长途,以500公里至2000公里为最佳;火车便捷、便宜、安全的优势也最容易体现出来,后来有了高速列车,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动车组,短途旅客也被拉入了乘火车的客流中。北京到天津只要半个小时。有一次,我和同事去采访京津城际列车的机车司机。北京南站开车后,列车长送来的一杯茶还在冒着热气,列车已经到天津了。1978至1982年,我在石家庄上班,北京到石家庄的特快列车要四个半小时,现在,动车组两小时就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太原当兵时,回北京要坐一夜火车,现在3个小时就到了。高速铁路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住在不同城市亲朋好友间的感情。
这么多年,由于我经常坐火车,因此对它充满了感情。前两天,由于天气等原因造成京沪高铁三天发生4起故障,我当时还在朋友面前为高铁辩护——毕竟京沪高铁还运行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属新生事物,可以理解。可7月23日,当我在家中看到关于“7·23”的新闻,电视屏幕里那灾难现场惨烈的画面,使我的心像灌了铅一样沉重。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有两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
在我和很多人的印象里,火车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应该是最安全或者相对比较安全的。火车不像飞机那么“娇气”,一刮风下雨就动不了啦;也不会像汽车那样,有可能在路上堵上一整天。火车给人的感觉是憨厚的、踏实的、可靠的,因此老百姓才尊称他为“铁老大”。但发生这种大家原本认为只有汽车才会发生的追尾事故后,人们自然而然便产生一种信任危机。事故发生后,我的电子邮箱旋即收到保险公司的广告,题目是:火车风险不亚于飞机,旅客应投保意外险。我的朋友当中,一些人选择票价水涨船高的飞机出行;还有一些朋友即使选择坐火车时也尽量躲开高铁,而且都买了保险。大家口口相传,信任危机无限扩大,它像一张被攒了的白纸,人们心里皱皱巴巴后很难再被抚平。我想问题唯一解决的途径还是找出事故真正的原因所在,给事故死难者一个交代,同时也避免以后再次发生此类事故。
2011年7月28日10点左右,温家宝总理来察看“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并召开中外记者会。7月29日,事故遇难者家属和亲友等来到事故现场举行悼念活动。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由50万元提升为91.5万元。事故原因,铁道部公布的是:因为温州南的信号指示灯遭雷劈,导致本来应该是显示红灯,而错误升级显示为绿灯;值班人员对事故的敏感度不强,酿成这场事故。国务院的事故调查小组正在调查事故的真实原因,真相将有望在9月中旬左右公布。我和每一位乘客一样,都期待着这个问题有一个真实的答案,来抚慰我们心中的伤痛。我也期待着高铁的安全系数会越来越高,毕竟很多国人没法回避乘坐火车这个现实,也无法拒绝高铁带来的便捷诱惑。高铁是个好东西,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我们要好好利用它,更要安全地利用它。
(编辑 韩旭)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