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代唯理论与经验论探讨了关于演绎与归纳、必然与或然等等有关认识论的问题。二者之间的争论并没有完全否定对方,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双方都认可的观点,不断得出新的共识。这对后世哲学和科学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经验论;唯理论;认识论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2
西方哲学从开始到现在一共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转向,分别是: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转向和语言转向。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发生在认识论转向时期的近代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曾经受到经院哲学的严重影响。而哲学家应自然科学的发展之势,着力抛弃经院哲学老套的繁琐论证,为新知识的发现与发展立理论根基。近代哲学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一开始就体现近代的精神”,深刻影响了后来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此时的自然科学正处于雨后春笋之势,发展迅速。近代哲学家们需要通过研究认识论来找到自然科学的合理理论基础,以支持科学的发展。受经院哲学时期欧洲大陆唯实论与英国唯名论之争的传统影响,近代哲学也相应有了欧洲大陆唯理论与英国经验论之争。争论的问题是相同的,即知识如何被认识。争论的结果就是,尽管双方的理论都存有不少缺陷,并且最终也没有彻底回答知识如何被认识这一问题,但是双方仍坚持自己的基本立场,同时也接受了对方的某些理念。
唯理论强调对真理的认识来自于天赋观念,来自于上帝。但这里的上帝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神而是理性神。实体论是唯理论的主要理论,他们从上帝或者实体来演绎式的论证知识的合理性,他们“认为真正的知识由全称的和必然的判断所组成,思维的目的是制定真理的体系,其中各种命题在逻辑上相互有联系”。而由实体论造成的心物二元分离成为唯理论的最大难题。
笛卡尔是近代哲学之父,也是唯理论的创始人。他的怀疑论和天赋观念学说开创了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精神。笛卡尔以普遍怀疑的方法,确立了“我思故我在”的形而上学第一原则,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确定了心灵、上帝和物体三种实体存在,其中的实体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这也成为后来的实体学说的基本思想。他创立天赋观念论,认为知识是来自于天赋观念,而天赋观念来自于上帝这个最强的实体。“天赋观念是笛卡尔哲学乃至唯理论哲学的基础”。基于笛卡尔的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心灵这个最先确定的实体却与物质实体没有必然联系,两者相互独立。两者若是分离,心灵就无法认识物质世界,知识的可靠性就得不到保证,所以要使得新的认识论的体系成为完整的合理的知识体系必须解决心物二元的分离。可是这一难题在笛卡尔的哲学体系中无法解决,这成了唯理论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经验论攻击唯理论的最佳切入口。
斯宾诺莎为了解决笛卡尔遗留的心物二元难题,提出把心灵和物质作为实体的两个属性,而上帝是唯一的实体。他的实体论仍旧是在笛卡尔所建立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心灵和物质只是得到形式上的统一,而实质上两者仍相互独立存在。他所提出的“真观念”虽然与“天赋观念”不同,是经过直观的认识活动而获得的,但“直观”和“推理”的能力是天赋的,有点类似于笛卡尔的“天赋能力潜存说”,同样会有局限性。
莱布尼兹提出单子论,认为单子的连续性和动态的变化通过“预定的和谐”来实现,即通过上帝的安排使得单子可以有序的进行和谐的变化。“预定的和谐”也试图通过解释必然和自由的统一来解决心物二元难题。“预定的和谐”既是宇宙整体的连续性秩序的基础,也是心身关系协调一致的保证。关于认识论方面,他批判经验论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因为感觉经验的知识往往是或然的,认为知识必须具有普遍必然性。然而,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仍然没有彻底解决身心二元的分离问题。
经验论否认天赋观念,倾向于无神论或泛神论。他们强调对真理的认识来自于感觉经验,获得知识的方法就是实验。一切知识皆从感觉经验中得来。在认识论方面,洛克、贝克莱和休谟是经验论中的重要代表。
在认识论上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起初的认识就像一块白板,随着经验的积累,白板上的内容的增多,人们形成了对外界的知识,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借助天赋的印象。在洛克看来,“能力是天赋的,知识是后得的”。他的“白板说”与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相似,构成了经验论的基本前提。
洛克对经验、观念和知识做了详细的分析,认为“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他把经验分为感觉与反省,两者是相互独立的两种知识来源;观念也被分为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而他承认实体观念属于复杂观念,并且实体观念的提出使得洛克的理论体系出现了漏洞,他也不能进行很好的解释;知识是在观念的基础上得来,但由此造成知识与事物之间隔着观念的帷幕,导致认识的范围变小。洛克最后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不可知论。而后继者巴克莱和休谟从他制定的经验论原则出发,走向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贝克莱的认识论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存在就是被感知。他认为知识来源于人对外界的感知,即人受外界影响后形成的感觉经验或者观念,这贯彻了经验论的基本观点,并且通过批判洛克哲学中的矛盾来为其做论证。
休谟同巴克莱一样是从洛克的经验论原则出发,不过,他在经验论上比洛克和巴克莱更彻底,合乎逻辑的得出了怀疑主义的结论。罗素称他是英国经验论的“逻辑结局”,康德则认为“自从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能比休谟所给予的打击更为致命”。
休谟所面临的问题与洛克甚至笛卡尔一样,就是知识如何取得确定可靠的基础。他继承了洛克的思想并且比洛克更深入。休谟在经验论的基本立场上,把巴克莱称之为“观念”的东西替换为“知觉”,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并强调“观念是印象的摹本”,“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而在感觉从何而来的问题上,休谟采取了存疑的态度,走向了“温和的怀疑论”,这就意味着不可知论是经验主义的必然结果。在他看来,因果关系的发现是通过经验得以实现的,所以因果关系是一种或然的关系。而或然的归纳推理如何从全体过渡到结论,从个别过渡到一般,即归纳的合理性问题,在逻辑上是得不到证明的。这就是“休谟问题”。于是休谟得出结论,认为习惯是因果观念的基础,“根据经验来的一切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而不是理性的结果。”休谟的结论对近代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仅启发了康德建立先验论的因果观,而且至今仍是西方哲学和科学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唯理论与经验论虽然在认识论问题上分歧很多,但是两者也有共同之处。这就是他们在论证知识的合理性时都强调理性的精神,注重理性主义思想,都反对经院哲学式的宗教证明,而集中精力来研究认识论问题,即人能否认识真理。只是他们所站的角度不同,论证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唯理论侧重于演绎法的论证方式,而经验论注重归纳法的运用,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知识的合理性来提供合理的理论支持。双方的哲学家大都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他们的学说也是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笛卡尔和莱布尼茨是著名的数学家,发现了很多对数学影响巨大的基础理论;培根创立了经验归纳法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实验科学的发展。
知识到底是先验的还是后验的?唯理论与经验论所给出的答案相异,这表明二者在知识基础问题上的态度迥然不同。尽管二者回答不同,却都遇到了理论上的缺陷。唯理论在给新知识确立基础时,采用了彻底的怀疑方法,从而找到了知识建构的最牢固的基础,即“我思”。随着逐步确立以天赋观念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实体学说便应然而生,同时也造成了心物二元的分离。产生这个难题的主要原因是天赋观念理论中容易出现循环论证,所以经验论者常常以此来攻击唯理论。当然,经验论者提出的知识学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洛克的白板说就遭到了莱布尼兹的质疑。
在唯理论与经验论的论辩中,双方并没有完全否定对方的观点,而是部分承认对方的想法,并且还归入自己的理论中。通过争论,双方在认识论问题上的思路愈发清晰,并且得到了更独特的观点。比如,笛卡尔在《谈谈方法》的后面就列出了他的反对者(主要指经验论者)的书信及他的回复。通过这种方式,笛卡尔也不断完善自己的天赋观念理论。莱布尼兹接受了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评,放弃了“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而发挥了“天赋能力潜存说”。洛克为了完善自己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唯理论实体学说的部分观点,承认上帝、心灵与物质三大实体。与唯理论的实体学说不同,他认为实体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双方就是在不断的争辩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观点。
参考文献:
[1](美)梯利.伍德增补.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法)笛卡尔.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4]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关键词:经验论;唯理论;认识论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2
西方哲学从开始到现在一共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转向,分别是: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转向和语言转向。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发生在认识论转向时期的近代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曾经受到经院哲学的严重影响。而哲学家应自然科学的发展之势,着力抛弃经院哲学老套的繁琐论证,为新知识的发现与发展立理论根基。近代哲学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一开始就体现近代的精神”,深刻影响了后来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此时的自然科学正处于雨后春笋之势,发展迅速。近代哲学家们需要通过研究认识论来找到自然科学的合理理论基础,以支持科学的发展。受经院哲学时期欧洲大陆唯实论与英国唯名论之争的传统影响,近代哲学也相应有了欧洲大陆唯理论与英国经验论之争。争论的问题是相同的,即知识如何被认识。争论的结果就是,尽管双方的理论都存有不少缺陷,并且最终也没有彻底回答知识如何被认识这一问题,但是双方仍坚持自己的基本立场,同时也接受了对方的某些理念。
唯理论强调对真理的认识来自于天赋观念,来自于上帝。但这里的上帝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神而是理性神。实体论是唯理论的主要理论,他们从上帝或者实体来演绎式的论证知识的合理性,他们“认为真正的知识由全称的和必然的判断所组成,思维的目的是制定真理的体系,其中各种命题在逻辑上相互有联系”。而由实体论造成的心物二元分离成为唯理论的最大难题。
笛卡尔是近代哲学之父,也是唯理论的创始人。他的怀疑论和天赋观念学说开创了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精神。笛卡尔以普遍怀疑的方法,确立了“我思故我在”的形而上学第一原则,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确定了心灵、上帝和物体三种实体存在,其中的实体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这也成为后来的实体学说的基本思想。他创立天赋观念论,认为知识是来自于天赋观念,而天赋观念来自于上帝这个最强的实体。“天赋观念是笛卡尔哲学乃至唯理论哲学的基础”。基于笛卡尔的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心灵这个最先确定的实体却与物质实体没有必然联系,两者相互独立。两者若是分离,心灵就无法认识物质世界,知识的可靠性就得不到保证,所以要使得新的认识论的体系成为完整的合理的知识体系必须解决心物二元的分离。可是这一难题在笛卡尔的哲学体系中无法解决,这成了唯理论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经验论攻击唯理论的最佳切入口。
斯宾诺莎为了解决笛卡尔遗留的心物二元难题,提出把心灵和物质作为实体的两个属性,而上帝是唯一的实体。他的实体论仍旧是在笛卡尔所建立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心灵和物质只是得到形式上的统一,而实质上两者仍相互独立存在。他所提出的“真观念”虽然与“天赋观念”不同,是经过直观的认识活动而获得的,但“直观”和“推理”的能力是天赋的,有点类似于笛卡尔的“天赋能力潜存说”,同样会有局限性。
莱布尼兹提出单子论,认为单子的连续性和动态的变化通过“预定的和谐”来实现,即通过上帝的安排使得单子可以有序的进行和谐的变化。“预定的和谐”也试图通过解释必然和自由的统一来解决心物二元难题。“预定的和谐”既是宇宙整体的连续性秩序的基础,也是心身关系协调一致的保证。关于认识论方面,他批判经验论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因为感觉经验的知识往往是或然的,认为知识必须具有普遍必然性。然而,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仍然没有彻底解决身心二元的分离问题。
经验论否认天赋观念,倾向于无神论或泛神论。他们强调对真理的认识来自于感觉经验,获得知识的方法就是实验。一切知识皆从感觉经验中得来。在认识论方面,洛克、贝克莱和休谟是经验论中的重要代表。
在认识论上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起初的认识就像一块白板,随着经验的积累,白板上的内容的增多,人们形成了对外界的知识,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借助天赋的印象。在洛克看来,“能力是天赋的,知识是后得的”。他的“白板说”与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相似,构成了经验论的基本前提。
洛克对经验、观念和知识做了详细的分析,认为“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他把经验分为感觉与反省,两者是相互独立的两种知识来源;观念也被分为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而他承认实体观念属于复杂观念,并且实体观念的提出使得洛克的理论体系出现了漏洞,他也不能进行很好的解释;知识是在观念的基础上得来,但由此造成知识与事物之间隔着观念的帷幕,导致认识的范围变小。洛克最后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不可知论。而后继者巴克莱和休谟从他制定的经验论原则出发,走向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贝克莱的认识论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存在就是被感知。他认为知识来源于人对外界的感知,即人受外界影响后形成的感觉经验或者观念,这贯彻了经验论的基本观点,并且通过批判洛克哲学中的矛盾来为其做论证。
休谟同巴克莱一样是从洛克的经验论原则出发,不过,他在经验论上比洛克和巴克莱更彻底,合乎逻辑的得出了怀疑主义的结论。罗素称他是英国经验论的“逻辑结局”,康德则认为“自从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能比休谟所给予的打击更为致命”。
休谟所面临的问题与洛克甚至笛卡尔一样,就是知识如何取得确定可靠的基础。他继承了洛克的思想并且比洛克更深入。休谟在经验论的基本立场上,把巴克莱称之为“观念”的东西替换为“知觉”,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并强调“观念是印象的摹本”,“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而在感觉从何而来的问题上,休谟采取了存疑的态度,走向了“温和的怀疑论”,这就意味着不可知论是经验主义的必然结果。在他看来,因果关系的发现是通过经验得以实现的,所以因果关系是一种或然的关系。而或然的归纳推理如何从全体过渡到结论,从个别过渡到一般,即归纳的合理性问题,在逻辑上是得不到证明的。这就是“休谟问题”。于是休谟得出结论,认为习惯是因果观念的基础,“根据经验来的一切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而不是理性的结果。”休谟的结论对近代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仅启发了康德建立先验论的因果观,而且至今仍是西方哲学和科学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唯理论与经验论虽然在认识论问题上分歧很多,但是两者也有共同之处。这就是他们在论证知识的合理性时都强调理性的精神,注重理性主义思想,都反对经院哲学式的宗教证明,而集中精力来研究认识论问题,即人能否认识真理。只是他们所站的角度不同,论证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唯理论侧重于演绎法的论证方式,而经验论注重归纳法的运用,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知识的合理性来提供合理的理论支持。双方的哲学家大都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他们的学说也是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笛卡尔和莱布尼茨是著名的数学家,发现了很多对数学影响巨大的基础理论;培根创立了经验归纳法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实验科学的发展。
知识到底是先验的还是后验的?唯理论与经验论所给出的答案相异,这表明二者在知识基础问题上的态度迥然不同。尽管二者回答不同,却都遇到了理论上的缺陷。唯理论在给新知识确立基础时,采用了彻底的怀疑方法,从而找到了知识建构的最牢固的基础,即“我思”。随着逐步确立以天赋观念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实体学说便应然而生,同时也造成了心物二元的分离。产生这个难题的主要原因是天赋观念理论中容易出现循环论证,所以经验论者常常以此来攻击唯理论。当然,经验论者提出的知识学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洛克的白板说就遭到了莱布尼兹的质疑。
在唯理论与经验论的论辩中,双方并没有完全否定对方的观点,而是部分承认对方的想法,并且还归入自己的理论中。通过争论,双方在认识论问题上的思路愈发清晰,并且得到了更独特的观点。比如,笛卡尔在《谈谈方法》的后面就列出了他的反对者(主要指经验论者)的书信及他的回复。通过这种方式,笛卡尔也不断完善自己的天赋观念理论。莱布尼兹接受了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评,放弃了“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而发挥了“天赋能力潜存说”。洛克为了完善自己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唯理论实体学说的部分观点,承认上帝、心灵与物质三大实体。与唯理论的实体学说不同,他认为实体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双方就是在不断的争辩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观点。
参考文献:
[1](美)梯利.伍德增补.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法)笛卡尔.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4]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