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叶伟特:工艺造型是鉴赏玉器的敲门砖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求知雅集副会长、万玉山房董事长叶伟特先生是香港人,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接触玉器收藏,虽然身处玉器收藏世家的叶伟特最初对玉器生意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随着自己对这一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领域的不断了解,玉也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玉器尤其是古玉器的鉴赏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收藏·拍卖》:您开始接触玉器生意是先从鉴定开始的吗?
  叶伟特:那时候也没有特意去学习鉴定,家里人说从小你也接触了很多,我那个时代也没什么玩具,上辈人给我一些好玩的玩意儿给我。后来给了我两万块让我出去照着家里的东西去买,没有特意去教。那时候基本对东西的好坏有一定的判断,知道工的好坏,知道玉质的好和差,但不用太去判断年份,当时东西基本都是老的。
  《收藏·拍卖》:现在的玉器市场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呢?
  叶伟特:现在整个玉器市场比我们春秋战国时还要乱,基本上先分两类人群,首先是买卖旧玉器包括明清白玉和高古玉的一类,另外是买卖现代玉雕的一类,这两大类没有办法掺和到一起,因为现在新玉比老玉贵,新玉的来源很多而且不缺少很好的材料,但这在古代时很难,古代的玉矿和现代不一样,虽然古代也有好的玉料但是相对稀少,即使是当时的宫廷玉器的玉材也没有现在这么好,这主要是因为来源、运输、开采等等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拥有的重型机械可以让我们更轻易的获得更好的玉料。
  现代人赏玉的习惯是眼见为实,而颜色是最容易受吸引眼球的,所以玩现代玉器的以颜色为主,皮要红,肉要白,而老玉老讲究内涵,因为玉器经过一两百年,甚至是三五十年后就会有一点颜色的变化,变得没有那么白,所以没办法用现在的标准去欣赏老玉器,因为新老玉器的讲究是不一样。
  还有我要再讲一下,什么叫所谓的“仿品”,这要看他的动机,如果他是模仿某件东西做的一模一样,不管从历史的痕迹、重量、尺寸都一样这才叫“仿品”,如果有自己的时代风格和演绎,就应该叫“传承”,有一路是叫走仿古路线,不能动不动就给人家戴上“仿品”的帽子,这只是后来的生意人在作怪,说成是那个时代的东西,匠人没有作怪。
  《收藏·拍卖》:您个人鉴定玉器的要诀是什么?
  叶伟特:从我的个人经验来说,首先要判断玉器的好坏,如果好坏都不能判断,就不能判断历史;而现在人先判断历史,这是不对的,判断年代是建立在玉器的风格和工艺上,先判断工艺好坏,然后才能判断它的时代特征。
  老的玉器鉴赏不用太复杂,构成它的价值只有三点:一是工艺造型,因为玉器首先是艺术品,如果不讲究工艺,艺术就没有意义了;第二是材料;第三是讲究历史,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玉器精品和代表性玉器以及时代特征,就是所谓的“代代有精工”。但是历史只是衡量玉器价值的标准之一,不是历史长远就值钱,现在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西周时期的玉器价格比不上乾隆时期的玉器,就是因为玉器是一种文化,如果没有人类的行为及人类赋予玉器的人文价值,它就和我们门口摆放的一块石头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鉴赏玉器首先是有工艺造型,人类赋予它的内涵,第二材料,因为有玉石才产生出这个艺术,没有玉石,就开不了玉石文化这朵花,所以一定要讲究玉的材料,第三就是玉器的历史。
  《收藏·拍卖》:您在实际的鉴赏中也是使用这样的方法吗?
  叶伟特:我的宗旨就是先工后料再历史,而新玉完全与我们相反,井水不犯河水,现在的新玉领域就有人直接玩玉料了,但是紫檀木放在家里一万年也是木头,只有变成作品才有历史价值。中国的玉匠大师两三百年也出不了一个,而玉匠大师的艺术生命顶多有50年,就算从出娘胎到50岁也就50年,他的艺术生命的成熟期最多20年,那他能出多少件作品呢?我知道老一辈打磨一件东西就要一年多,所以精品留在世上不多,那是不是有精品玉器价格就应该上来,那价钱高是不是要讲究工艺呢?答案已经不言而喻,所以不能说一件新石器时代的素的玉璧环就比这些要贵,历史价值现在只有几万块而已,所以还是工艺价值更高一些,历史只是一个闲谈,要么战国要么乾隆,它只是多给了玉器一层历史意义,历史意义没办法呈现它的真正价值,高古玉器的历史重要性比明清玉重要一些,如果用之前的三个条件构成高古的价值,工艺40分,材料30分,历史30分;清朝玉器工艺占50分,材料40分,历史占10分,明清玉器在六千年的玉文化中只是历史来的一瞬间,他们的历史不占很重要的价值。
  《收藏·拍卖》:在这么多年的玉器生意中,令您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哪几次?
  叶伟特:我们这么多年有很多经历都很精彩很震撼,很刻骨铭心,我们买过一件新石器时代的东西,现在在上海震旦美术馆,这件玉器出现在市场上三次都被否定,被认为是仿品,最后我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件东西,后来也终有认同的人,并辗转到了台湾,后来被震旦老板收藏,这件玉器也是一件国宝级的重器,也是很稀有的一件艺术品,从4000多年的历史来说,它的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超凡的工艺水品,这也是当时印象深刻的,我们就是通过时代风格来判断,而且用逻辑性判断。
  因为他的制作工艺是原始,他的造型是原始,他的抛光打磨的技术也是原始,从整件东西的图案风格、制作风格以及材料全部都指向原始,所以我们认为这件东西是开门见山的原始的东西。而且工艺越复杂的东西越容易判断,因为工艺越复杂做仿的破绽就越多,那件东西具有非常复杂的工艺,可以说是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里程碑,它是脱离原始玉器工艺的里程碑。其实这件作品也是因为宗教的问题迫使它出现,制作这件作品一定要有一定的热忱,当时制作者可能就是一个匠人,宗教的热忱才会驱使他做出这件东西,现在的人做不出这个东西。
  《收藏·拍卖》:您做这一行,打眼叫做“吃药”?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叶伟特:这都是江湖在说的一些行话,说的比较刻薄,比较好玩。我们上世纪80年代用8万块人民币买了一件东西,看上去非常老的东西,结果是新做的东西,而且这些人很厉害,他们放在农村里边所以就吃亏了,后来我们才知道以前的古董商也把仿古玉放在乡下;甚至古代传下来的一种方式就是“种墓”,墓是老的,然后告诉买家这个可以试试看,你给我多少钱挖出来的东西是你的,这从宋明时就已经出现,到现在还有人中招,我来北京之前在香港还见到一批东西,他去买人家的种墓,而且深信是真的,说是亲眼看着他挖出来的,是出土的古玉,其实他那些玉器书里没有,也不是仿某一件东西,只是仿古工艺品,现在的很多匠人只有有限的水平,他们做出来当工艺品来卖,但是商人却拿他来骗人。
  《收藏·拍卖》:现在玉器行业中有很多的鉴定方式,看沁色就是其中的一个派别,你会使用这样的方法吗?
  叶伟特:以前台湾的学者讲究玉器的沁色,说什么沁色就是什么年份,但是我认为是错的,因为每一块沁色跟我们的指纹一样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走这个方向寻找真相永远寻找不到,他要沁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汉代、商代或者石器时代的玉器呢?看沁色的这个门派是没有把握的,就算全部是出土玉这个门类里,一下子就驳倒他,例如红山文化横跨的历史年份大概有4500至8000年,你看辽宁博物馆的红山文化都是没什么沁的,良渚文化比红山文化晚,但是沁得已经成粉了,如果两件东西摆在一起怎么断定他的年份?所以沁色没有办法定年份;前年湖南发生的一起盗墓案追回的文物,你看有几件有沁?你去看南越王博物馆的玉器沁的多厉害,照他们的方法说南越王墓的玉器是老的,但那是新的。你还要看徐州的楚王汉墓,那些玉器十有八九没沁,你说是国家作假吗?所以看沁就没有什么了。
  老玉器还有很多派,还有一派就是玩玉质的,老玉也有讲究玉质好坏,新玉中讲究玉质的那一派也是从这里分支出去的,他们对历史不是非常懂也不是很重视,因为不懂所以讲究玉质,所以就把现代和近现代的仿古的东西当成真品。他们会把宋仿汉、明仿汉、现代仿汉的东西,也就是传承汉风的东西当成汉代的,每一代都有仿古的习惯,我们把他叫做“唐风”、“汉风”,但是东西都是后代的,我们通过风格就能判定这些作品的时代。
  《收藏·拍卖》:现在也有很多人通过包浆来判定玉器的真伪,这样的方法是否科学?
  叶伟特:看包浆也是一路人,但老包浆怎么断定呢?还是要判定玉器的造型才能判断它的历史,加入不参考玉器的造型,我把一件大的器物给你看一部分,你要是能说出是什么来,我把脑袋割下来让你当球踢,玉质软的容易出包浆,玉质硬包浆就出不来,现在可笑的是包浆和皮壳他们很多人还讲不出什么分别,所以也可以理解他们说的包浆和皮壳只是不同的讲法,因为我从来不注意这个,所以我听到现在自己也搞糊涂了,他们对以是不是同一样东西,我想应该不是同一样东西,我姑且他是同样的东西,就是出现跟橘子皮那样的效果,或者很干很亮的效果,这一路人占的比重非常大是主流,第二主流是看材料的。
其他文献
1937年5月,徐悲鸿到香港举办画展。一天,作家许地山介绍他去看一位德国外交官夫人收藏的四箱中国字画。当他看到第三箱的一幅人物白描长卷时,不由眼前一亮。用手头仅有的一万元现金再加上自己的7幅作品,购下了这幅画。这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佚名,深褐色绢面上描绘了87位列队行进的神仙,造型优美,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
期刊
最近,有一位爱好收藏的朋友从海外购回一件粉彩凸雕海水云龙八吉祥开窗加官晋爵图龙耳大瓶。此瓶器型硕大,采用减地雕刻与平面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彩绘精致,技艺一流,且品相完好(图1)。从其造型、纹饰、装饰工艺等方面来看,此瓶应是乾、嘉时期的御制官窑。下面就这件粉彩五爪龙纹大瓶的官、民窑之属及年代加以辨识。      器形与年代    该瓶作盘口,长宽颈,整器高达85厘米,口径31.5厘米,足径29厘米
期刊
比利时菲力浦 德巴盖先生收藏的大量精美的中国硬木家具独具特色。在他收藏的百余件中国明代家具中,绝大部分质地为黄花梨和紫搜等珍贵硬木,除少量产于清朝初年外,90%属于明代珍品。此次展览将展出德巴盖先生藏七十件明式家具,涵盖桌案、椅凳、床榻、柜架、文玩类等,这批家具曾先后在紫禁城、南京博物馆、法国巴黎吉美东方艺术博物馆展出,引起广泛关注,享誉世界。    中国古代家具,尤其是明清以来的家具,以其精湛的
期刊
苏富比近日发布的消息称,香港苏富比春拍于4月1日至8日举槌,包括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传统中国书画、20世纪中国艺术、当代亚洲艺术、现当代东南亚艺术以及珠宝、腕表及洋酒等八大拍卖项目,共推出各类拍卖珍品逾3600件,总估价逾24亿港元。    “玫茵堂”珍藏瓷器成焦点    “玫茵堂”珍藏被苏富比专家誉为史上最精炼的御制瓷器私人珍藏之一。这次香港苏富比春拍的专场共推出其中的近80件稀世瑰宝,总估价高达
期刊
近期,国际艺术品观测网站Artprice发布了2011年最新拍卖纪录排行榜,在此为读者送上2011年最新鲜的艺术品拍卖数据。    从2009年开始,佳士得和苏富的销售额就在稳步提升,其中那些在伦敦拍出的声誉良好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品为此贡献甚大:2009年2月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作品斩获了8.37千万英镑成交额,2010年2月为1.882亿英镑,2011年2月为1.965亿英镑;当代和战后艺术品,200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谭树正 陈彦 胡兆才 吴建儒    玉,纯洁温润,以其特殊的质地和与众不同的美感,深受人们的崇尚和喜爱。而古人认为“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问,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也就是说石中的玉虽然有着美的本质,但没有精细雕琢与破瓦乱石一样。中国玉器精绝的重要原因之一,亦在于其匪夷所思的工艺。在中国八千多年的玉雕工艺从早期的阴阳线刻、斜面棱线、减地凸雕、透雕发展至立体圆雕、通雕、镂空
期刊
经过精美雕琢的玉器富有不同的时代气息,它不但融入了各种礼制内容、伦理道德,更呈现出各时期人们生活、艺术的追求。以下精选了十余件来自博物馆藏、拍卖场上出现的玉雕精品供读者鉴赏。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西汉,直径10.6厘米,孔径5.2厘米,厚0.5厘米  壁形,双面透雕,制成内外两环。这件佩饰构图主次分明,疏密得宜,线刻与镂空配合运用,龙凤躯体的边缘分减,中部隐凸,在平
期刊
20世纪上半叶的书画家大都订有自己的润格,这是书画界沿袭已久的习惯。润格或木版或铅版,有些书画家则用手书直接制版。通常情况下,润单必有以下内容:推荐语、引言或介绍,所应的范围,价码。如单项书法,如书印两项,又如书、印或文章。如是单项书法,会说明书体、尺寸、字数:如是篆刻,会注明材质、朱白文、字数,有些印人对边款也视文字多寡收费。中国画也是,从样式、尺幅甚至内容作规定。相同的润格,在不同的书画家那里
期刊
今年5月,佳士得拍卖行将与上海外滩美术馆携手举办“界线的共鸣”(BEING)艺术展览,展示约30件中国当代艺术家曾梵志(生于1964年)的重要代表作,聚焦该艺术家一直以来所关注的主题——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该展览由弗朗索瓦·皮诺基金会(Fran ois Pinault Foundation)赞助,于5月27日至3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香港佳士得2011年春季拍卖(5月27日至6月1日)也将同
期刊
诞生于我国历史上辽、金地区的“春水玉”和“秋山玉”,源自于“春水之饰”和“秋山之饰”。常见的是玉器正面琢有一只大雁在枝叶交错的荷叶丛中引颈飞窜,以逃避头顶上的东海青的追杀。还有的画面是东海青正在摆琢天鹅的头颅,而天鹅作奋力反抗、展翅跳窜的挣扎姿态。专家曾考证这种海东青捕略天鹅构成图案主题的作品,表现的是契丹、女真等北方游牧民族“捺钵”、“春水”等弋猎生活的内容。    反映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春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