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主问题 设置问题链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ongqing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本课为同课异构的公开课,鉴于许多老师在设计本课时,往往会把它当作一篇人物传记或者寓言来看待,忽视了本文“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文体特质,因而我想到:能否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把本文的文体作为一个教学探索的出发点?
  探究性教学始于提问,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又发现新的问题。始于提问,但不能随意,而是要抓住主问题,因为主问题可以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
  1.了解“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文体特征。
  2.体会“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妙处。
  【教学重点】
  探究本文“传”“寓”之表现。
  【教学方法】
  主问题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什么是史传文吗?它具备哪些特征?PPT展示《旧唐书柳宗元传》段落:“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想,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归纳出人物传记的一般特征:名、字、籍贯……
  二、提出主问题
  按照上述人物传记的标准,《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人物传记吗?
  任务:比较《旧唐书柳宗元传》节选与本传全文, 用“√”标记出这两篇文章具备的“史传文”要素。
  师生共同分析:把《旧唐书柳宗元传》和《种树郭橐驼传》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传记文文体特征上《种树郭橐驼传》缺乏诸多要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史传文,内容不是以写郭橐驼的事迹为主。
  追问:内容上不是以写人叙事为主,那是什么?
  三、问题链1:本传重点在写什么?
  探究活动设计:学生研读课文第3、4段,然后4人一组,在发表己见的基础上形成小组集体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探究。
  1.形式上:人物对话(问答式)。(联系学生学过的《庖丁解牛》)
  2.内容上(第3段):阐述种树之道。
  关键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分析如下:
  内容上(第4段):阐述养民之道。
  抓住关键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分析如下:
  结论“种树之道”与“治民之道”有相似点,借“种树之道”阐述“治民之理”。
  总结:第3、4段形式上采用了主客问答的方式,内容上重在阐述道理。
  追问:本文究竟是什么文体呢?
  四、问题链2:《种树郭橐驼传》不是“史传文”,那它是寓言吗?
  探究活动设计:学生先回顾刚学过的寓言《庖丁解牛》,小组讨论归纳出寓言的特征。
  1.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也需要先明白“寓言”的概念。PPT展示如下:
  2.师生分析《种树郭橐驼传》是否具备上述特征:
  结论:本文的文体实质为寓言。
  3.追问:《种树郭橐驼传》既有传记的色彩,又有寓言的特征,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五、问题链3:作者为何采用“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文体?
  探究活动设计: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在发表己见的基础上形成小組集体意见;教师归纳出学生思维探究点,去粗取精。
  归纳出学生思考的角度:
  1.写作目的:“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2.写作背景:柳宗元在长安担任监察御史。
  3.寓言:讽喻性、含蓄。
  师总结:“以传为形、以寓为质”,说理委婉含蓄,却又入木三分,很好地讽喻了“繁政扰民”的官场。
  六、问题延申:将本文的文体探究过程写成论文
  让学生以“传耶寓耶”为主题,探究《种树郭橐驼传》的文体性质,写一篇小论文。参考题目:《传耶寓耶——试论〈种树郭橐驼传〉的文体性质》。
  【教学反思】
  探究式课堂的教学设计,一定要设置好有价值的、遵循认知规律的问题链,问题不在多,而在于问题的有效,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本文教学中,笔者提出了一个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主问题:“《种树郭橐驼传》究竟是一篇人物传记还是一篇寓言?”然后围绕主问题设置问题链,问题指向教学目标,最终有效落实了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华夏大地,诗歌文化源远流长。经先秦发崛,到两汉丰富,古典诗歌于唐朝进入全面鼎盛时期,在这个佳作如林的时代,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爱国诗人,杜甫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杜诗作为古典诗歌史上极具现实观照的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举足轻重。但在常规教学中,仍存在机械式、标签化的文本解读现象,对诗歌的情感把握停留在表层,人物分析存在刻板印象。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石壕吏》为例,结合历史情境,关联心理学知
期刊
【设计说明】  依据新课标要求,统编教材的单元学习目标的确定应当建立在充分观照文本本身、任务群要求、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基础上。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属于课程内容中的学习任务群7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合作探究、有效生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合作学习正以其适切的教学理念、可操作的组织形式和高效的教学效果成为当下广受好评的一种学习方式。  但当下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较多误区,如合作学习的泛化、肤浅化、功利化,独学的虚化等。这些误区严重地消解着合作学习的正向特质,走向了课改的反面。  那么,合作学习怎样才
期刊
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包罗万象但不乏细节,百态俱见且直击人心。其中除了各式各样的“哭”,还有千姿百态的“笑”。细致分析、对比《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笑”与“哭”,在一“笑”一“哭”之间,体会作者恰如其分的写人技法和百折千回的表现技巧,可谓“细节乾坤大,百态见人生”。  一、细节乾坤大:“笑”之多种多样、异彩紛呈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一共写了八类不同人物的25次“笑”。文中
期刊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册(上)第四单元由四篇中外神话故事组成,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们要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各神话故事之间的整体共性抑或说这一教学单元所要传达的核心意蕴是什么?学生需要掌握的各个要点应如何落实?教师应该起到怎样的引导作用?面对学生的好奇心与一个又一个“怎么会”“为什么”,教师如何才能够应对自如?而要将上述问题落实到位,就要紧紧扣住趣味性、知识性和美育教化三个关键要素。  一、“抛砖引玉”
期刊
经典原恒远,魅力永流传。《红楼梦》的不简单,从细处看,细节之中生百态;从整体看,百态之下见人生。人教版九年级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在“笑剧”的布“局”以及“笑”的描写上,可谓伏脉千里、异中聚同。  一、布“局”:鸳鸯熙凤铺垫“取笑儿”的底  分析贾府一干人的笑,还得从“笑”的布局说起。课文从贾母在大观园摆宴招待劉姥姥开始,王熙凤带着鸳鸯等人“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想拿刘姥姥“取笑儿”,王熙凤
期刊
《刷子李》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写作的地方志“俗世奇人”系列人物中的一篇,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活灵活现,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这篇小说对于铺垫的技巧更是运用得炉火纯青,从而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魅力无限,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一、赞的是手艺,撩的是人心  “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
期刊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群文阅读基础上的专题学习为学生语文思维的建构、阅读的广度、思考的深度都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基于此,我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两篇文章时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用课内文本带动课外文本,从简单翻译到深入思考,最终促进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体悟。  一、基于专题学习的文本选择  1.单个篇目中的文本扩充  在具体篇目的讲解
期刊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不愧是调弄“丝弦”的高手,于尺幅之间显天地之阔,借助一个小小的短篇佳作《穷人》,就折射出社会现实,表达出穷人即使身无分文,他们那纯朴善良的天性依然不会泯灭,依然会发出闪耀的光辉,他们那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照样可以打动人心。  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作为小说的主人公,面对同样贫穷的邻居西蒙,他们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即便自己家里也有五个儿女,衣食不足,捉襟见肘,但在西蒙死后,他们还
期刊
相较于高考命题“蜻蜓点水式”或“管中窥豹式”对文学名著阅读的考察,选课走班背景下,校本选修课程的整本书阅读,于开设课程教师而言,必是其情有独钟且愿意深入开发设计的;于学生选课的角度,或“亲其师,信其道”,或是真爱语文直奔文学而来。因此,课程的教学视域既可从作家、作品、文学地位、社会影响等全方位深入挖掘,还可充分调動影视作品、整合网络文字资料弥补原著缺憾,更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对文本进行二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