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本课为同课异构的公开课,鉴于许多老师在设计本课时,往往会把它当作一篇人物传记或者寓言来看待,忽视了本文“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文体特质,因而我想到:能否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把本文的文体作为一个教学探索的出发点?
探究性教学始于提问,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又发现新的问题。始于提问,但不能随意,而是要抓住主问题,因为主问题可以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
1.了解“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文体特征。
2.体会“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妙处。
【教学重点】
探究本文“传”“寓”之表现。
【教学方法】
主问题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什么是史传文吗?它具备哪些特征?PPT展示《旧唐书柳宗元传》段落:“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想,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归纳出人物传记的一般特征:名、字、籍贯……
二、提出主问题
按照上述人物传记的标准,《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人物传记吗?
任务:比较《旧唐书柳宗元传》节选与本传全文, 用“√”标记出这两篇文章具备的“史传文”要素。
师生共同分析:把《旧唐书柳宗元传》和《种树郭橐驼传》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传记文文体特征上《种树郭橐驼传》缺乏诸多要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史传文,内容不是以写郭橐驼的事迹为主。
追问:内容上不是以写人叙事为主,那是什么?
三、问题链1:本传重点在写什么?
探究活动设计:学生研读课文第3、4段,然后4人一组,在发表己见的基础上形成小组集体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探究。
1.形式上:人物对话(问答式)。(联系学生学过的《庖丁解牛》)
2.内容上(第3段):阐述种树之道。
关键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分析如下:
内容上(第4段):阐述养民之道。
抓住关键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分析如下:
结论“种树之道”与“治民之道”有相似点,借“种树之道”阐述“治民之理”。
总结:第3、4段形式上采用了主客问答的方式,内容上重在阐述道理。
追问:本文究竟是什么文体呢?
四、问题链2:《种树郭橐驼传》不是“史传文”,那它是寓言吗?
探究活动设计:学生先回顾刚学过的寓言《庖丁解牛》,小组讨论归纳出寓言的特征。
1.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也需要先明白“寓言”的概念。PPT展示如下:
2.师生分析《种树郭橐驼传》是否具备上述特征:
结论:本文的文体实质为寓言。
3.追问:《种树郭橐驼传》既有传记的色彩,又有寓言的特征,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五、问题链3:作者为何采用“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文体?
探究活动设计: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在发表己见的基础上形成小組集体意见;教师归纳出学生思维探究点,去粗取精。
归纳出学生思考的角度:
1.写作目的:“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2.写作背景:柳宗元在长安担任监察御史。
3.寓言:讽喻性、含蓄。
师总结:“以传为形、以寓为质”,说理委婉含蓄,却又入木三分,很好地讽喻了“繁政扰民”的官场。
六、问题延申:将本文的文体探究过程写成论文
让学生以“传耶寓耶”为主题,探究《种树郭橐驼传》的文体性质,写一篇小论文。参考题目:《传耶寓耶——试论〈种树郭橐驼传〉的文体性质》。
【教学反思】
探究式课堂的教学设计,一定要设置好有价值的、遵循认知规律的问题链,问题不在多,而在于问题的有效,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本文教学中,笔者提出了一个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主问题:“《种树郭橐驼传》究竟是一篇人物传记还是一篇寓言?”然后围绕主问题设置问题链,问题指向教学目标,最终有效落实了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本课为同课异构的公开课,鉴于许多老师在设计本课时,往往会把它当作一篇人物传记或者寓言来看待,忽视了本文“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文体特质,因而我想到:能否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把本文的文体作为一个教学探索的出发点?
探究性教学始于提问,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又发现新的问题。始于提问,但不能随意,而是要抓住主问题,因为主问题可以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
1.了解“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文体特征。
2.体会“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妙处。
【教学重点】
探究本文“传”“寓”之表现。
【教学方法】
主问题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什么是史传文吗?它具备哪些特征?PPT展示《旧唐书柳宗元传》段落:“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想,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归纳出人物传记的一般特征:名、字、籍贯……
二、提出主问题
按照上述人物传记的标准,《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人物传记吗?
任务:比较《旧唐书柳宗元传》节选与本传全文, 用“√”标记出这两篇文章具备的“史传文”要素。
师生共同分析:把《旧唐书柳宗元传》和《种树郭橐驼传》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传记文文体特征上《种树郭橐驼传》缺乏诸多要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史传文,内容不是以写郭橐驼的事迹为主。
追问:内容上不是以写人叙事为主,那是什么?
三、问题链1:本传重点在写什么?
探究活动设计:学生研读课文第3、4段,然后4人一组,在发表己见的基础上形成小组集体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探究。
1.形式上:人物对话(问答式)。(联系学生学过的《庖丁解牛》)
2.内容上(第3段):阐述种树之道。
关键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分析如下:
内容上(第4段):阐述养民之道。
抓住关键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分析如下:
结论“种树之道”与“治民之道”有相似点,借“种树之道”阐述“治民之理”。
总结:第3、4段形式上采用了主客问答的方式,内容上重在阐述道理。
追问:本文究竟是什么文体呢?
四、问题链2:《种树郭橐驼传》不是“史传文”,那它是寓言吗?
探究活动设计:学生先回顾刚学过的寓言《庖丁解牛》,小组讨论归纳出寓言的特征。
1.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也需要先明白“寓言”的概念。PPT展示如下:
2.师生分析《种树郭橐驼传》是否具备上述特征:
结论:本文的文体实质为寓言。
3.追问:《种树郭橐驼传》既有传记的色彩,又有寓言的特征,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五、问题链3:作者为何采用“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文体?
探究活动设计: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在发表己见的基础上形成小組集体意见;教师归纳出学生思维探究点,去粗取精。
归纳出学生思考的角度:
1.写作目的:“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2.写作背景:柳宗元在长安担任监察御史。
3.寓言:讽喻性、含蓄。
师总结:“以传为形、以寓为质”,说理委婉含蓄,却又入木三分,很好地讽喻了“繁政扰民”的官场。
六、问题延申:将本文的文体探究过程写成论文
让学生以“传耶寓耶”为主题,探究《种树郭橐驼传》的文体性质,写一篇小论文。参考题目:《传耶寓耶——试论〈种树郭橐驼传〉的文体性质》。
【教学反思】
探究式课堂的教学设计,一定要设置好有价值的、遵循认知规律的问题链,问题不在多,而在于问题的有效,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本文教学中,笔者提出了一个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主问题:“《种树郭橐驼传》究竟是一篇人物传记还是一篇寓言?”然后围绕主问题设置问题链,问题指向教学目标,最终有效落实了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