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舴艋舟”,也可载起许多“情”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f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不愧是调弄“丝弦”的高手,于尺幅之间显天地之阔,借助一个小小的短篇佳作《穷人》,就折射出社会现实,表达出穷人即使身无分文,他们那纯朴善良的天性依然不会泯灭,依然会发出闪耀的光辉,他们那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照样可以打动人心。
  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作为小说的主人公,面对同样贫穷的邻居西蒙,他们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即便自己家里也有五个儿女,衣食不足,捉襟见肘,但在西蒙死后,他们还是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孤儿,这将会给他们本已困窘的家境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他们还是那样做了。
  作者在小说中对于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致入微,细腻逼真,正是借助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不仅让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也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同时也正是因为心理活动的描写,让人物的心灵闪烁出善良而耀眼的光辉。
  一、借助心理描写,折射出环境的恶劣,现实生活的艰辛
  小说中借助人物的心理描写,使当时的自然环境的恶劣情形得以体现,穷人们的现实生活也得到展现。“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一个“心惊肉跳”可以让我们想到:当时的环境该是多么的恶劣,那波涛,那狂风,该是多么的骇人,尽管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得不去打鱼,桑娜怎能不为正出没于风里浪里的自己的丈夫担心呢?但她能做什么呢?能做的就是“感谢上帝”了,只能祈求:“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
  担心自己的丈夫,也担心比他们还困难的邻居,因为她的邻居是一个可怜的寡妇,“没有一个人照顾”“日子真困难”“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有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怀着一颗同情之心,她走进了邻居的家。
  可怜的寡妇死去了,死去的时候依然不忘给孩子“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这就是穷人们的生活,他们在生活的底层苦苦的挣扎,依然免不了死亡的威胁。
  二、借助心理描写,让人物的心灵闪烁出善良的光芒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当看到那已经死去的寡妇邻居,看到那依然“睡得正香甜”的对自己母亲的死一无所知的可怜的孩子,桑娜尽管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们抱了过来,但她的心里依然充满矛盾,“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本性使然,是因了善良的天性,然而,想想就知道,心里怎能会不矛盾?一方面,自己的家境也是如此的困难,孩子多,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一家,丈夫风里雨里的忙碌,他想让丈夫揍一顿,那样自己的心里会好受些。善良的人啊,为自己的行为而纠结,而辗转反侧,“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正是在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中,人物的善良得以呈现,那纯真的情感让人为之感动!
  三、借助心理描写,让故事一波三折
  文章中的心理描写,除了体现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让人物的善良的天性得以呈现之外,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故事情节的推进也无疑起了作用,使得故事在平稳推进的同时一波三折。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小说一开始就给我们来了一个特写镜头,随之镜头转向屋子外面,然后再转到屋内,正是内外两重天,引发了主人公——桑娜的心理波动,由此故事得以顺利展开,逐步推演,由惦记丈夫,“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这样就自然引出探望邻居的情节,正是有了探望,才有了收养邻居的孩子,桑娜才会“脸色苍白,神情激动”,才有了“忐忑不安”地等待丈夫的归来,自然也就过渡到与丈夫讨论邻居的话题……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干净利落,一切尽在不言中,然而一切又是那么的韵味绵长,让人回味无穷!我们为桑娜和她的丈夫的善良而感动,为他们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而落泪。
  我国清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这样的诗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为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家的托尔斯泰却运用妙手,借助一篇看似不起眼的小说,让它承载起了体现“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的主题,表达出作者对这一阶层人们的关注和赞美的情怀,实在令人不得不为之击节赞赏。
  借助心理描写,我们可以穿透人物的外表去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了解人物的欢乐和悲伤、矛盾,愁郁、忧虑和希望,借助心理描写,可以体现人物的品质或情感,同时,心理描写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
  让我们一起欣赏几个有代表性的片段: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
  这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结束部分的一处心理描写,体现了鲁达的粗中有细。
  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就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那才是你和我近,不和我远。”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周旋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竞叫我遮了。”
  这是《红楼梦·宝黛吵架》中的心理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嘴头上各自不让,但内心里却对对方都担着一份心,体现了宝黛之间的深情。
  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个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这是《三国演义》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之后,陈宫的一段心理描写,此时的陈宫对于曹操不仅不愿意跟随他,而且有了杀他的心愿。
  心理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采用哪些方法,运用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常用方法有:一是内心独白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言自语。如《最后一课》中: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二是梦幻描写法。借助梦境、幻觉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三是景物衬托法,用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理。四是动作暗示法,借助动作来体现人物的心理。
  对于人物心理描写时要注意:一是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二是心理描写可以只言片语,穿插在行文之中,也可以相对集中。三是心理描写与叙事相结合,要结合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描写。
  是的,文章中恰当运用心理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有很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去挖掘,仔细去体味,并加以有效运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62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秋天的怀念》是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王荣生教授在《散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提出,散文的教学内容应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文本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作者独特认知情感融为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据此,将《秋天的怀念》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斟字酌句,品评细节,读懂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及愧疚之情,读懂作者对生命的感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平静内敛的叙述风格,增进自
期刊
“1+X”是群文阅读的范式之一,“1”指教材中的单篇课文,“X”指单元内的其他篇目或教材外同一“议题”的文章,“1+X”即以教材中的单篇文章为“结构点”,衍生出一组文章形成群文阅读活动。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1+X”的阅读模式作为切入点,谈谈群文阅读实施的几点策略。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共五册,共选入课文60篇,人教社给每册必修课本又专门配印了一册语文读本,在每册语文读本中,根据必修课本
期刊
华夏大地,诗歌文化源远流长。经先秦发崛,到两汉丰富,古典诗歌于唐朝进入全面鼎盛时期,在这个佳作如林的时代,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爱国诗人,杜甫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杜诗作为古典诗歌史上极具现实观照的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举足轻重。但在常规教学中,仍存在机械式、标签化的文本解读现象,对诗歌的情感把握停留在表层,人物分析存在刻板印象。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石壕吏》为例,结合历史情境,关联心理学知
期刊
【设计说明】  依据新课标要求,统编教材的单元学习目标的确定应当建立在充分观照文本本身、任务群要求、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基础上。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属于课程内容中的学习任务群7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合作探究、有效生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合作学习正以其适切的教学理念、可操作的组织形式和高效的教学效果成为当下广受好评的一种学习方式。  但当下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较多误区,如合作学习的泛化、肤浅化、功利化,独学的虚化等。这些误区严重地消解着合作学习的正向特质,走向了课改的反面。  那么,合作学习怎样才
期刊
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包罗万象但不乏细节,百态俱见且直击人心。其中除了各式各样的“哭”,还有千姿百态的“笑”。细致分析、对比《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笑”与“哭”,在一“笑”一“哭”之间,体会作者恰如其分的写人技法和百折千回的表现技巧,可谓“细节乾坤大,百态见人生”。  一、细节乾坤大:“笑”之多种多样、异彩紛呈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一共写了八类不同人物的25次“笑”。文中
期刊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册(上)第四单元由四篇中外神话故事组成,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们要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各神话故事之间的整体共性抑或说这一教学单元所要传达的核心意蕴是什么?学生需要掌握的各个要点应如何落实?教师应该起到怎样的引导作用?面对学生的好奇心与一个又一个“怎么会”“为什么”,教师如何才能够应对自如?而要将上述问题落实到位,就要紧紧扣住趣味性、知识性和美育教化三个关键要素。  一、“抛砖引玉”
期刊
经典原恒远,魅力永流传。《红楼梦》的不简单,从细处看,细节之中生百态;从整体看,百态之下见人生。人教版九年级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在“笑剧”的布“局”以及“笑”的描写上,可谓伏脉千里、异中聚同。  一、布“局”:鸳鸯熙凤铺垫“取笑儿”的底  分析贾府一干人的笑,还得从“笑”的布局说起。课文从贾母在大观园摆宴招待劉姥姥开始,王熙凤带着鸳鸯等人“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想拿刘姥姥“取笑儿”,王熙凤
期刊
《刷子李》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写作的地方志“俗世奇人”系列人物中的一篇,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活灵活现,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这篇小说对于铺垫的技巧更是运用得炉火纯青,从而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魅力无限,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一、赞的是手艺,撩的是人心  “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
期刊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群文阅读基础上的专题学习为学生语文思维的建构、阅读的广度、思考的深度都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基于此,我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两篇文章时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用课内文本带动课外文本,从简单翻译到深入思考,最终促进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体悟。  一、基于专题学习的文本选择  1.单个篇目中的文本扩充  在具体篇目的讲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