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享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3例消化道黏膜隆起病变行ESD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病情观察。结果:13例均手术成功,其中1例术中穿孔0.5cm *0.5cm。经钛夹止血、胃肠减压、禁食、抗炎、制酸等处理后,术后观察8天恢复出院。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精心、优质的护理及详细的出院指导,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很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ESD;消化道黏膜隆起病变;护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的基础上使用内镜下专用高频电刀及其他辅助设备对消化道早期肿瘤进行切割、剥离的一项新技术。可完整的切除消化道隆起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资料,实现根治早期肿瘤的效果[2]。我科自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共收治了14例消化道黏膜隆起性质待查的患者,其中一例因合并胰腺炎未行ESD手术,对13例患者实施了ESD术,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均取得了很满意的效果。现谈谈我对ESD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13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54岁。住院天数7—14d,术后观察3---8天。术后病理切片结果示:间质瘤7例,平滑肌瘤5例,直肠类癌1例。
1.2方法 患者因腹胀、上腹不适等症状就医,门诊行胃肠镜检发现病变收治住院,经染色内镜、超声内镜、CT明确病变性质、来源、范围及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常规行心肺功能、凝血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定血型及输血前各项检查,明确有无禁忌症。操作步骤:标记病灶——充分抬起病灶——黏膜边缘切开——剥离病灶——术后创面处理。
1.3结果 13例患者均愈合较好,其中5例因术中创面小血管出血,予1:1000冰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冲洗,明确出血点后钛夹止血,未见再出血征象。1例因瘤体较深较大,到达浆膜层,剥离时出现一0.5cm*0.5cm穿孔,予钛夹夹闭裂孔,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禁食、抗炎、使用PPI等处理,预后良好。
2 护理
2.1入科护理 入科时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主动向患者介绍负责的医护人员及病区环境,消除患者对医院环境的紧张情绪,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便于有一定阅读能力的患者自行了解该疾病的相关信息。
2.2 术前护理
2.2.1心理护理 配合医生完成术前检查,责任护士可简单、形象的描述手术过程,强调微创手术的优点,有条件者可以PPT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ESD手术的方法和疗效,告知患者手术时使用全身麻醉,无痛苦,消除患者的顾虑。亦可介绍手术成功病例为患者讲解手术的体会,增强患者信心。训练患者床上排尿、排便功能,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
2.2.2 患者准备 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定血型等检查,询问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指导或协助患者术前一日沐浴、更换病服,取下首饰等。做好胃肠道准备,胃镜下手术者嘱术前禁食禁饮8小时,术前禁烟。肠镜下手术者需提前一天服泻药行肠道准备,要求家属陪护,如厕时宜慢,注意防跌倒、防坠床。
2.2.3 资料准备 清点患者病历资料是否完善,是否签署好手术知情同意书,带好CT片,填写手术交接单。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 a将床铺成麻醉床,患者返回病房责任护士应仔细与麻醉师及手术医师交接患者意识、生命体征、氧饱和度情况,以及术中情况(有无出血、穿孔、使用钛夹等),如放置胃管者,还需交接胃管的长度。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适当唤醒患者,行胃镜下ESD患者术后常感觉咽喉部疼痛,与术中插管时机械刺激有关[3],跟患者解释原因,可用温盐水漱口或服含片,几天后会自行消失,密切观察氧饱和度,嘱患者及时吐出或负压吸出口腔内分泌物,防止误吸或窒息。吸氧1-2l/min。b术后第一天嘱绝对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肠鸣音、腹围及腹部有无握雪感;遵医嘱按时使用PPI、胃粘膜保护剂、抗炎、止血、补液等处理。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呕血、肠鸣音减慢或消失现象,如有异常立即匯报给医师,必要时通知手术医师查看病人。酌情嘱下床活动,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增加腹压,如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等。减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C饮食护理 术后常规禁食24小时,温凉流质3-5天,创面大而深者酌情延长禁食时间。可建立一个菜谱供患者参考,如;流质为米汤、清淡菜汤等,半流质为稀粥、鸡蛋羹、烂面条等,逐步过渡至软食,避免坚硬粗糙食物,少量多餐。行胃肠减压者暂禁食,待拔除胃管后酌情进食。
2.3.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出血 ESD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出血征象,除了监测生命体征外,还应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如有无腹痛、头晕、乏力等不适,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遵照医嘱给予止血、制酸药物,必要时可以在胃镜下行钛夹止血或外科紧急手术。
(2)穿孔 a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腹肌是否紧张、是否有压痛及反跳痛,如患者诉腹部剧痛或触诊呈板状腹,应立即报告医生。b遵医嘱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者应妥善固定胃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形状,每日更换引流袋、防逆流,做好口腔护理。适时拔管。
2.4 出院前护理 追踪病理切片结果,了解瘤体的性质。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禁烟酒,规律饮食和作息,避免粗糙、坚硬、辛辣食物,术后定期复查胃肠镜观察肿块切除的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出院后遵医嘱服药。
3 小结
既往消化道早期肿瘤及良性肿块均采取外科手术,但外科手术创面大、风险大、愈合慢。ESD术与外科手术比较起来具有简单方便、创面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是目前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但ESD术操作时间长、技术要求高又精,要求内镜医生具备熟练的操作水平和内镜治疗经验,同时ESD是消化内科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对护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随着EMR与ESD技术的不断完善,专科护理工作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护理措施,以便更好的服务临床,服务病人。
参考文献:
[1]刘靖正,姚礼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 Mar,39(2):198-201.
[2]黄伟.EMR和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6,26(6):412-414.
[3]於海云,庄海花,康璇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April 2009,26(4A)43-44.
关键词:ESD;消化道黏膜隆起病变;护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的基础上使用内镜下专用高频电刀及其他辅助设备对消化道早期肿瘤进行切割、剥离的一项新技术。可完整的切除消化道隆起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资料,实现根治早期肿瘤的效果[2]。我科自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共收治了14例消化道黏膜隆起性质待查的患者,其中一例因合并胰腺炎未行ESD手术,对13例患者实施了ESD术,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均取得了很满意的效果。现谈谈我对ESD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13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54岁。住院天数7—14d,术后观察3---8天。术后病理切片结果示:间质瘤7例,平滑肌瘤5例,直肠类癌1例。
1.2方法 患者因腹胀、上腹不适等症状就医,门诊行胃肠镜检发现病变收治住院,经染色内镜、超声内镜、CT明确病变性质、来源、范围及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常规行心肺功能、凝血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定血型及输血前各项检查,明确有无禁忌症。操作步骤:标记病灶——充分抬起病灶——黏膜边缘切开——剥离病灶——术后创面处理。
1.3结果 13例患者均愈合较好,其中5例因术中创面小血管出血,予1:1000冰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冲洗,明确出血点后钛夹止血,未见再出血征象。1例因瘤体较深较大,到达浆膜层,剥离时出现一0.5cm*0.5cm穿孔,予钛夹夹闭裂孔,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禁食、抗炎、使用PPI等处理,预后良好。
2 护理
2.1入科护理 入科时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主动向患者介绍负责的医护人员及病区环境,消除患者对医院环境的紧张情绪,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便于有一定阅读能力的患者自行了解该疾病的相关信息。
2.2 术前护理
2.2.1心理护理 配合医生完成术前检查,责任护士可简单、形象的描述手术过程,强调微创手术的优点,有条件者可以PPT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ESD手术的方法和疗效,告知患者手术时使用全身麻醉,无痛苦,消除患者的顾虑。亦可介绍手术成功病例为患者讲解手术的体会,增强患者信心。训练患者床上排尿、排便功能,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
2.2.2 患者准备 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定血型等检查,询问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指导或协助患者术前一日沐浴、更换病服,取下首饰等。做好胃肠道准备,胃镜下手术者嘱术前禁食禁饮8小时,术前禁烟。肠镜下手术者需提前一天服泻药行肠道准备,要求家属陪护,如厕时宜慢,注意防跌倒、防坠床。
2.2.3 资料准备 清点患者病历资料是否完善,是否签署好手术知情同意书,带好CT片,填写手术交接单。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 a将床铺成麻醉床,患者返回病房责任护士应仔细与麻醉师及手术医师交接患者意识、生命体征、氧饱和度情况,以及术中情况(有无出血、穿孔、使用钛夹等),如放置胃管者,还需交接胃管的长度。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适当唤醒患者,行胃镜下ESD患者术后常感觉咽喉部疼痛,与术中插管时机械刺激有关[3],跟患者解释原因,可用温盐水漱口或服含片,几天后会自行消失,密切观察氧饱和度,嘱患者及时吐出或负压吸出口腔内分泌物,防止误吸或窒息。吸氧1-2l/min。b术后第一天嘱绝对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肠鸣音、腹围及腹部有无握雪感;遵医嘱按时使用PPI、胃粘膜保护剂、抗炎、止血、补液等处理。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呕血、肠鸣音减慢或消失现象,如有异常立即匯报给医师,必要时通知手术医师查看病人。酌情嘱下床活动,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增加腹压,如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等。减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C饮食护理 术后常规禁食24小时,温凉流质3-5天,创面大而深者酌情延长禁食时间。可建立一个菜谱供患者参考,如;流质为米汤、清淡菜汤等,半流质为稀粥、鸡蛋羹、烂面条等,逐步过渡至软食,避免坚硬粗糙食物,少量多餐。行胃肠减压者暂禁食,待拔除胃管后酌情进食。
2.3.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出血 ESD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出血征象,除了监测生命体征外,还应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如有无腹痛、头晕、乏力等不适,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遵照医嘱给予止血、制酸药物,必要时可以在胃镜下行钛夹止血或外科紧急手术。
(2)穿孔 a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腹肌是否紧张、是否有压痛及反跳痛,如患者诉腹部剧痛或触诊呈板状腹,应立即报告医生。b遵医嘱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者应妥善固定胃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形状,每日更换引流袋、防逆流,做好口腔护理。适时拔管。
2.4 出院前护理 追踪病理切片结果,了解瘤体的性质。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禁烟酒,规律饮食和作息,避免粗糙、坚硬、辛辣食物,术后定期复查胃肠镜观察肿块切除的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出院后遵医嘱服药。
3 小结
既往消化道早期肿瘤及良性肿块均采取外科手术,但外科手术创面大、风险大、愈合慢。ESD术与外科手术比较起来具有简单方便、创面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是目前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但ESD术操作时间长、技术要求高又精,要求内镜医生具备熟练的操作水平和内镜治疗经验,同时ESD是消化内科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对护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随着EMR与ESD技术的不断完善,专科护理工作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护理措施,以便更好的服务临床,服务病人。
参考文献:
[1]刘靖正,姚礼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 Mar,39(2):198-201.
[2]黄伟.EMR和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6,26(6):412-414.
[3]於海云,庄海花,康璇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April 2009,26(4A)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