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孤残儿童的“韩国妈妈”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ruanclass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这个称呼圣洁而温暖!而来自异国的仁慈母爱,更值得珍视和颂扬。姜美京就是这样一位来自韩国的“妈妈”,她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中国的孤残儿童。而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名永远的义工!永远的妈妈!”
  10年前,当姜美京来到沈阳,成为了沈阳社会福利院孤残儿童们的“妈妈”时,她非常兴奋和满足!她感到这些孤苦的孩子太需要她了,她也找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生活。从此,她全身心融入了福利院“大家庭”,十数年如一日地操持这些孩子们的生活,成了孩子们难舍难离、至亲至爱的“妈妈”。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很多孩子需要我
  
  姜美京1964年出生于韩国一个建筑工程师的家庭。她出生时,家里租住的房屋,曾是一个孤儿院旧址。因此她小时候,经常听家人和邻居们谈到“孤儿”。她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孤儿,想象不出孩子没有妈妈怎样生活?对没有妈妈的孤儿充满了同情。
  后来,美京的家搬离了旧孤儿院。“但从小在我心中种下的梦却一直没有改变,我梦想长大后能去帮助‘孤儿’,梦想有一天,自己能成为一个孤儿院的院长。”
  自上中学后,美京开始参加福利院的志愿服务工作。考大学时,美京起初学习理工专业,而她内心却对社会福利专业抱有浓厚兴趣。
  大二时,她参加了一次学校论文比赛。那时她爸爸正患糖尿病,她就把如何潜心研究帮助爸爸治疗糖尿病的内容写进了论文,没想到,这篇论文一举获得了全校第一名。师生们从论文中认识了这位富有爱心和献身精神的大二女生。美京随后也转入自己热爱的社会福利专业学习。
  1991年大学毕业后,美京选择了去菲律宾大学社会福利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她在菲一边学英语,一边学专业,5年寒窗之后,于1996年毕业,获得了社会福利专业硕士学位。
  1997年,姜美京第一次来到中国旅游,她打听中国大学里是否有社会福利专业的课程,想来中国的大学教授这个专业。而她发现,那时中国的高校里还没有开设这个专业,而社会上的专业福利工作者也非常缺,人们对此了解甚少。
  回到韩国后,美京继续考虑自己的工作选择。她觉得,世界是同一个世界。“对我来说,中国和韩国都是一样的。我要尽可能去帮助一个社会福利工作刚刚起步的国家,帮助那里更需要我的孤残儿童。”
  这时,美京做了一个梦,梦见很多残疾孤儿在呼喊她!“他们那么需要我,不愿意让我走。”
  于是,美京顺从自己心灵的召唤,决定去中国从事社会慈善事业,并先到了沈阳学习中文。这期间,她认识了美国慈善组织亚洲医疗服务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并加入其中。一年的中文学习结束后,她便作为该慈善组织中国办事处的成员,被派往沈阳社会福利院照顾那里的孤残儿童。
  “自1999年,我开始了新生活。当上了沈阳社会福利院的‘妈妈’。”
  最初,家人并不支持美京。因为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妈妈舍不得小女儿受这份累。后来,美京把妈妈接到了沈阳,带她看了自己在福利院的工作状况,看了那些让人怜爱的孩子们的生活和变化。后来,妈妈的态度转变了不仅支持美京的工作,还和家人一道资助她,并帮助她在韩国募捐。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委派姜美京的美国慈善组织要派她去另一地方干另外的工作,而美京却感觉“妈妈”角色才是她最爱和最胜任的,她离不开福利院的这些孩子们。于是她决定留在福利院,把“妈妈”这个角色继续当下去,并和一位来自美国的“妈妈”艾莲娜一道,用爱心共筑了一个小家——“欢乐家园”。
  从受慈善组织委派,到独立支撑一个抚养着几十名孤残孩子的“大家庭”,谈何容易。美京每天下班回来,一边和艾莲娜一道做饭、打理家务,一边通过网站和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联络美国和海外朋友为“欢乐家园”的孤残儿童们募捐。在她们的不懈努力下,“大家庭”维持下来了,她们每年能募集几十万元的爱心捐款,为这些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训练提供了物质保障。
  
  “我真为她高兴!就像妈妈为女儿高兴一样!”
  
  一头浅黄头发的小明革,皮肤白皙,右侧脸庞上,一只大眼睛水汪汪的,惹人怜爱;而她的左半张脸,看了却令人触目惊心:从左眼睑向下,至左半侧鼻子部位完全深陷下去,呈现了一个血红色的“洼面”——医学上称之为面裂。
  小明革2005年1月出生,刚出生几天,就被生身父母无情地抛弃在福利院附近的荒地里。当时正值数九隆冬,一位好心人发现小明革时,她已被冻得浑身青紫,送到福利院后经全力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虽然福利院曾经收养了不少残疾孩子,但像小明革这样息先天性面裂的孩子,大家还是头一次见到。福利院的阿姨们为她起了个名字叫“沈明革”。
  面对小明革这张特殊的脸,美京妈妈被深深震惊了,更增添了几分对这个小弃婴的怜爱。她和艾莲娜认养小明革为“女儿”,明革从此有了两位分别来自韩国和美国的洋“妈妈”,全责照顾她的生活。
  “自认了这个女儿后,我每天清早7时30分就驾车从家中出发,8时准时赶到福利院,开始照料小明革一天的生活。
  “我必须每隔1个小时就要用面巾纸为她擦拭,还要定期用卫生棉球来消毒。一旦感染,就会危及这孩子的生命!”
  由于小明革的鼻泪管已破裂,左眼根本闭不上,眼泪只能顺着裂开的面部向外侧流淌,如果不及时消毒,面裂内部就会受感染,可能会危及呼吸道功能。
  “除了脸部患面裂外,小明革的身体非常健康!”美京妈妈像对亲生女儿一样,教小明革练习爬;练走路,还时时夸奖她:“明革,你真棒!”
  2006年,一岁半的小明革在辽宁协和整形外科医院做了脸部再造手术,医院免费为她重新塑造了一张完整脸庞,为改变她一生的命运迈出了重要一步。
  小明革就像“妈妈”的影子,美京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一步都不离。就连“妈妈”上卫生间她也跟着。有一次,她看“妈妈”蹲着如厕,回屋便效仿“妈妈”,再也不坐便盆了。小明革的听力极佳,每次听到“妈妈”用钥匙开门,她都会马上跑出来迎接,即使美京的动作很轻,明革也能感觉到。人们都说,这就是母女之间的‘心有灵犀”。
  明革在国内做了3次脸部手术后,又去美国做了一次脸部矫正手术。她的面容渐渐在改变,她的未来也充满了光明。就在这时,一位美国朋友来福利院帮忙,看见小明革后对她喜欢有加,决定收养她。
  2009年春,明革被美国的养父母接去了口临行前,她有点不愿意去,美京也舍不得她走。但美京却故意疏远她,让她尽早习惯离开“妈妈”的生活。
  现在,明革和她的美国父母经常从美国打来电话。小明革在电话中唱歌、表演,呼唤着“美京妈妈”,这让“妈妈”倍感欣慰。她能清晰地感受到小明革生活得很幸福。“我真为她高兴!就像妈妈为女儿高兴一样!”
  
  我做的都是一个妈妈应该做的   
  在美京照顾过的孩子里,让她最有成就感的是沈路平。
  姜美京第一次看见路平时,他才3岁。“我觉得他很漂亮、很可爱。”
  其实,小路平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脊柱裂,生下来10几天就被亲生父母遗弃了。脊柱的残疾,使路平不能行走,大小便也无法自理。
  后来的这些年,美京就一直做路平的“妈妈”,精心照顾这个让人,冷爱的孩子。
  200i年时,美京帮路平联系在沈阳奉天医院做了第一次手术,2003年,又帮他联系了美国医生的援助,并陪路平赴美国佛罗里达医院做了第二次手术,手术的成功使小路平终于可以自己走路,日常生活也可以自己料理了
  2002年,路平到了上小学年龄,美京又为他争取和正常孩子一样的上学机会,在美京眼里,路平就是个正常孩子啊!但城里的学校,因路平的残疾异样而不收,最后在美京的奋力奔走下,一所农村小学才接收了他。
  现在,路平已经成为一名中学生,离开了福利院去上中学。即便如此,美京还是经常和他保持联系,去看望他。路平的性格有点内向,和“妈妈”在一起时话很多,但一接触外人就显得生涩和沉默,美京妈妈就有意让路平离开福利院的环境,住到外面,有意识地锻炼一下他的独立生活和应对能力。
  美京说:“路平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外语好,手也巧,他用电脑打字速度飞快,还能给福利院安装电扇,他的理想是当一名翻译。”
  美京妈妈现已帮路平找到了寄养家庭,希望他将来能自立于社会。“我希望他能考上大学,毕业后找个工作,自己养活自己,不再成为社会的负担。我相信,他应该有更精彩的未来。”
  姜美京觉得,“妈妈”这个角色很重要。孩子都有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他们又有残疾,比较敏感,渴望别人的尊重,有妈妈在身边,就能很好地呵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感到安全。
  “至于耐心和宽容心,也是孩子们需要的。福利院的孩子一直在接受别人的爱,我希望他们能懂得爱别人,珍惜别人的爱。”
  在姜美京看来,照顾这些孤残孩子不是什么值得发愁的事。每个妈妈都要细心照顾自己的孩子,都要面对孩子的淘气啊、不听话等等。“我和所有妈妈都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一个人考虑自己的得失太多,就会有很多烦恼,但我不计较这些。在福利院的工作,我并不是把它当工作来做,我就是孩子们的妈妈,我做的都是一个妈妈应该做的。”这话发自姜美京的心声。
  
  我不想做“有你没你都无所谓”的那种人
  
  一转眼,姜美京已经在中国的沈阳和孩子们生活了10个年头。她始终如一的辛勤努力,也换来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10余年来,她已帮助了70余名孤残儿童到国内外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帮助了200余名孤残儿童改善了健康状况,并帮助8名孩子具备了接受正常学校教育的能力。
  姜美京每年都去美国各地参观多家福利院和残障儿童的康复机构,学习国际先进的特教理念和教学训练方法,回来便在“欢乐家园”进行试验,指导并传授给这里的老师和阿姨,并结合实际创新特教模式,现在“欢乐家园”智障康复班的孩子们既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又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为逐步走向生存自立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些年来,姜美京不遗余力地通过自筹和社会筹资形式,为孤残儿童解决了生活、治疗、学习训练等费用400多万元。同时她还为福利院及“欢乐家园”购置了大量康复训练器材。她热心动员社会力量投身于社会福利事业,通过网络等方式争取了240余名外国志愿者,经常来“欢乐家园”做义工。她还想方设法牵线联系,为9名孤儿找到了国内国外的收养家庭。
  现在,美京的“欢乐家园”不仅收养着脑瘫、聋哑、弱智的孤残儿童,还收养了不少各种残障的青少年,她担负起了教养这些孩子的义务,日复一日地教给他们基本生活技能,包括算数、语文、电脑等等,盼望着他们能早日回归社会,争取成为寓立于社会的人。
  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人间过美京:“选择这样的生活,你是否后悔过?个人感情上是否有点缺憾?”
  美京坦诚地说:“我对我的生活完全没有后悔过。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不想做‘有你没你都无所谓’的那种人。我觉得一定有人需要我,我的一生一定要给那些需要我的人,那样他们的人生和我的人生,就都没有缺憾了。我天天被孩子叫‘美京妈妈’,心里很满足,只是顾不上所有的孩子,实在分不开身,我真愿意复制我自己,复制很多个。”
  “我一直都为孩子们忙碌,常常会想到他们的未来,却很少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将来。我一心等我的孩子们早日长大,将来能够组织自己的家庭,生育子女,过上一个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希望看到我的孩子们越来越好!”
  “我45岁了,没有结婚,也没有买房。没有自己的家庭生活,这让我能全情奉献给孩子们,做好全职妈妈。并没有谁要求我这样做,这是我愿意做的,是我喜欢的生活。”
  “有人说,你过了40,会后悔,我现在还没有后悔,也有人说,你过了60,就会后悔,我看着吧……但我觉得,永远跟孩子在一起,没有时间孤独,看到一个个孩子在你的抚爱下进步,你总有前进的目标,总会感到开心快乐!会有永远年轻的感觉。”
  善良的中国人民铭记着这位韩国“妈妈”的爱心和真诚奉献!辽宁省在2000年就授予姜美京辽宁省政府“友谊奖”,沈阳电视台还为她颁发了一枚“平民英雄”奖章。2009年60周年国庆前夕,姜美京还荣获了中国政府为在华工作的外国人颁发的最高荣誉——中国政府“友谊奖”。
  在享受荣誉之时,姜美京最惦记的仍是那些她离不开的孩子们。住在北京的宾馆里,她清早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阿姨们发短信:“今天是洗澡的时间,天气渐凉了不要忘记了给孩子们多加些热水。”
  这就是一位妈妈,心里永远惦记着孩子。
其他文献
我的第一次河南之旅始于2003年秋天。事实上,这也是我的首次中国之旅,是受到了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以及沈天民董事长的邀请。  结识沈天民  沈天民董事长当时正在翻译一本由我参与主编、由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出版的名为《提高小麦产量潜力的生理学途径》的著作,非常希望就如何突破小麦最高产量限制等有关研究领域交换意见。当我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沈天民先生和翻译Rachel已经在首都机场等待我了,我对于沈先生
期刊
又是一年春来到。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引智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请进来”和“派出去”两手抓、双促进,统筹兼顾,各项工作成绩斐然。  据初步统计,我国2009年共引进外国和港澳台专家48万人次,选派近5万名各类人才出国(境)培训,向100名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颁发中国政府“友谊奖”;批准设立36家国家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和示范单位,总数达172家;新设中国国际人才市
期刊
今年6月初,“美国外交政策研讨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成功举办。  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美国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Elaine Chao)以及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等“重量级”人物出席。  每年6月前后,都会有来自全美约200名中国留学生齐聚华盛顿参加这一盛会,与美国政界、教育界、学术界、企业界、商界、军队以及媒体界精英就中美两国当前政治、经济、教育以
期刊
外国老专家不少都研究过“三农”,在新年来临之际,他们在京郊就农产品安全、农村城市化等问题与中国农业专家开展了深入的交流。    欢聚京郊    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国家外专局安排外国老专家及家属赴京郊休假。  爱泼斯坦的夫人黄浣碧说:“中国政府对外国老专家非常关心,每年都组织大家休假,”“希望老专家身体健康,更多地为中国的事业服务。”  2009年12月17日早上,外国老专家及其眷属乘车来到北京温
期刊
为了准备要举办的最大的体育赛事,伦敦正变得越来越富有创造力。  垃圾清理工和马路清洁工正变身导游,为进行客户服务和给迷路的游客提供袖珍地图而接受训练。  “我们的马路清洁工和垃圾清理工是城里最友好的人群之一。他们简直太友好了,除了保持城市的整洁之外,他们还经常变为伦敦的非正式导游。”负责城市管理和交通的内阁成员Ed Argar议员说。  一位自主创业的出租车司机,希望通过将他的出租车改装成旅馆,来
期刊
2009年11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2009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暨深圳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对进一步促进人才智力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更加重视人才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第二,更加重视交流合作的质量建设;第三,更加重视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张德江的讲话,引起各界积极反响。近日,本刊就张德江的讲话,邀请参会的6位嘉宾就人才智力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发表他们的灼见。  
期刊
蒋凡说:“我是一个中国人,现在加入了澳籍,又是澳大利亚人,因此我要尽力为这两个国家做事、分忧。”  我见到蒋凡博士是在澳大利亚悉尼机场,2009年11月17日,他是到机场专程来迎接以于志刚为团长的中国高校领导赴澳大利亚学习培训团全体成员的。接过名片,上面写着澳大利亚澳中文化教育交流中心董事长、博士、太平绅士等一系列显赫的头衔。澳中文化教育交流中心是专业从事澳大利亚和中国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的综合性服务
期刊
在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能通过《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向中国公务员及有关人士致以新年的问候,感到无比的荣幸。  今年是虎年,衷心祝愿大家在虎年虎气冲天,借着虎带来的勇猛的气运,充满活力,身体健康。  在过去一年里,韩国首尔市和中国各城市之间有了很多的交流。我们4月份访问了上海市和浙江省、天津市、北京市,在相互协作方面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并与一部分城市签订了MOU相互协作协议。特别是在北京,与中国国
期刊
2008年10月,韩国政府宣布了2010年至2012年为“韩国访问之年”。  “韩国访问之年”旨在向全世界宣传美丽的韩国,提高韩国观光旅游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到韩国观光、旅游。这对促进韩国与亚欧、美洲、非洲等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把韩国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先进国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今世界,休闲度假旅游业已经成为富有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其重要性日益显见。韩国首尔市从
期刊
2007年10月,首尔市第一次通过公开竞争,被选为2010“世界设计之都”。  “世界设计之都”是世界设计联合会组织的活动,每两年选一次,被选城市可维持1年的“世界设计之都”资格。  首尔市市长吴世勋高度重视。他相信“设计决定一切”,与众不同的设计是首尔跻身世界伟大都市的唯一通途。  “获得2010‘世界设计之都’荣誉称号,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它能够大大推进我们的设计。我们力图将首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