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节”现象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ajxh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希金的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一译《欧根·奥涅金》),在去年一年之内,连续出版了两种中译本(王士燮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冯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第三种中译本(智量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将在近期内与读者见面。如果把五十年代出版的吕荧和查良铮的中译本也计算在内的话,则普氏的这部长诗,就该有五种中译本之多。外国文学作品能享此殊荣者,并不多见。
  我赞成让多种翻译风格共存。对于出版同一作品(只要它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是真正站得住的)的不同中译本,视之为重复劳动而刺刺不休,实属短视之举。值得注意的倒是另一方面——有关《奥涅金》的真正有份量的论文或评论文章却十分少见。一九八一年第三期的《外国文学研究》,曾刊出沙安之教授的一篇文章《达吉亚娜也是“多余的人”》,文章颇有新意,可惜有如空谷足音,十分落寞。这说明了:我们的翻译与研究处于脱节的状态。
  《奥涅金》是这样,推之其他外国文学作品似也亦然。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