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人物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531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最近做了一个调查,调查了960位老师,想从教师的角度看一看,我们的学校管理还存在什么问题。我的总体看法是这样,素质教育的推进应该是柔性推进,内涵发展。
  学校管理现在到底有什么问题,怎么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谈一下分析框架。我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管理的观念,我认为校长的管理观念要体现科学的发展观和素质教育观,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第二,管理的重心是关注教师的发展;第三,管理的内容应强调教学管理;第四,管理的原则,要强调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第五,管理校长。
  首先,从管理观念、管理重心和内容上来看,校长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说到底是以人为本。遗憾的是,不少校长对学生关注不够,对课堂教学关注不够,实施教学管理的专业性不够。还有很多校长越来越像经理,越来越不像个校长。
  其次,从管理内容来看,主要谈谈教师管理。在教师的考核方面,教师们认为,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德和能的考核。这说明我们现在的师德存在严重的问题。要计学生素质全面,首先教师要素质全面、校长要素质全面。但是现在我们教师的素质不全面,我认为德是一个教师素质的灵魂。另外,在教学激励方面,现在出现一个问题,老师的职称,大家都很清楚,因为现在教师的起点越来越高,高级职称是有限的,教师对这个意见特别大。从管理原则方面看,我们强调民主科学和依法管理。民主管理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教师和家长参与管理不够。具体地说,教师参与学校比较重要事务的机会比较少和非常少的加在一起,已经占到59.3%,校长从教师那儿获得的有效信息很少,不尊重教师的意见,导致学校管理的专业性、为教学服务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同时,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也不多,75.1%的教师认为家长不参与和基本不参与,由于家长不参与,学生的利益就很难表达。我们讲以人为本不是空讲,这两方面的参与非常重要。
  在科学管理方面依然有很大的问题。学校管理怎么才叫科学?很简单,做最该做的事,把最该做的事做好。什么是校长最该做的事?抓学校最核心的业务即教学,而且要把它抓住。我把现在的校长分成三类:一类是社会活动型,在学校见不着他,但善于和官员、企业家打交道,能拿到很多钱,社会声望很大。他不像校长,倒像外交家,像经理。他不懂教育。第二类是埋头苦干型、劳模型,整天呆在学校,哪儿也不去,对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思考,用传统的方式来做。第三类是内涵发展型,这样的校长既懂教学又懂管理,是我们需要的校长,而且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校长。我们整天讲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而事实上,很多时候很浮躁,各种改革你方唱罢我登场,这都是浮躁的表现,缺乏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抓活动,上媒体,整天搞这些事,我觉得意思不是很大。
  校长必须依法管理。依法管理就是制度管理、规范管理,就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我们建立制度不是控制人,不是把人管住,而是解放人,让学生和教师更加自由。就是说用这种制度树起一道墙,在墙的里面,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由。现在的学生几乎没有自由的空间。北京市做了一个调研,证明学生的学业负担非常重,没有自己的空间,根本谈不上自主发展、自由发展。我们很多学校的规章制度一大本,我觉得应该有一个灵魂,应该有一个很高的标准。什么标准呢?就是看每一条是不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不能促进,就要改革。所以应该考虑考虑制度伦理,考虑考虑制度为什么服务。制度只是一个手段,不能为订制度而订制度,很多制度制订得很完善,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我觉得校长在学校这个领域、这个层次上,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人物。有不少校长,在管理方面很强,但在教育方面,对课堂教学的了解甚少。中国的校长很辛苦,因为政府的很多职责不到位,校长很累,既要抓校内的事,又要抓钱等等。我觉得一个校长可以不去拿着课本上课,有几点却必须做到,即应该常听课,会评课,应该进得了课堂,评得出名堂,这是最基本的。不然学校的核心业务你不抓,实际上等于是不务正业。
  校长素质怎么提高,哪些素质需要提高?现在校长提高素质的方式非常多,但据调查,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挂职锻炼,就是实习。事实上,对职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实习是最重要的。教师们普遍认为,校长到国内外参观,没有什么作用,走马观花,可能花了很多钱却什么都没有学到。在校长的管理制度当中,包括资格制度、导入制度等,教师们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聘任制。如果弄一个外行,再培训也不起什么作用。因此,校长必须专业化,同时,教育行政人员尤其是教育局长更要专业化。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档地面频道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调查性报道版块,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第一时间》栏目中的《第一调查》版块,其因具有独到的新闻价值,以及保障老百姓知情权和话语权、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获得省内观众持续关注。本文以《第一调查》为例,从其选题、报道、价值三个方面探析地面频道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的发展及困境。  【关键词】调查性报道;选题;报道方式;社会价值  1996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
【摘 要】在网络传播时代,多元化的传播者代替了传统媒体中专业化的传播者,对于一些社会敏感议题的以“人肉搜索”为主要方式的逼视给报道对象甚至传媒业本身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何在网络传播时代规避媒介逼视,建构媒介伦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传播 媒介伦理 媒介逼视 人肉搜索  网络传播时代传播者的广泛化在提供了舆论的公共平台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网络传播的媒介伦理成为牵动学者、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华西都市报》1997年至2009年12年来的农民工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讨都市报对农民工的报道视角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作为中国第一份都市报的《华西都市报》自2003年来,对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增加了,报道的题材框架多样化了,但对农民工的报道呈现被弱化和被边缘化的趋势。  【关键词】内容分析 农民工形象 《华西都市报》    本文选取《华西都市报》1997年至2
一直争论不休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是教育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果的矛盾。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是势均力敌的对战双方,一定要个你死我活的结果,人的素质的各个方面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应试能力的缺失不能以培养素质为托词;素质发展不全面也不能把责任推给虑试的大环境。素质教育在应斌教育面前应居高临下,应试能力的提高与全面素质的培养存在着双赢的交集,郑州一中教育科研和探索的重点一直就在寻找这个交集。让更多的
有些班主任干得十分轻松,班级却管理得井井有条,各项工作成效显著。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优秀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同学们的学习榜样,是班集体中的领头羊。怎样发现、培养一批优秀班干部,让他们带动整个班级进步呢?  您有什么成功经验或是好的想法?    A 选好苗子是关键  马建军    为了挑一些当班干部的好苗子,在开学伊始,我总是要先翻看学生的档案,了解他们的各种情
[摘要]报纸微博是报纸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延伸,是新旧媒介融合的代表。微博对话的展开来源于“传一受”双方的互动,微博发布内容与时间的特征基于理想的传播预设,但读者基于多种原因的误读、错读使得这种理想关系破裂,因此媒体需要搭建新的对话形式,即通过把读者评论主动纳入自身文本的行为,建构起平和、理性的网络对话空间。  [关键词]媒介融合;微博;互动;对话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关键词】话语权 问题域 可持续发展 冗余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结构和公共治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报业从业人员发现,新闻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手段在这几年突然裂变,空前地增加,受众选择渠道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主动参与表达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在网络上,网民的意见对焦点、热点新闻事件往往形成强大的舆论场,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方式,成为民心所向的指针,影响巨大。总之,在新形势下,媒体
【摘 要】本文以《深圳特区报》获得全国和广东省人大新闻奖的作品为例,阐述了写好人大新闻的四字诀——“准”、“深”、“活”、“合”。  【关键词】人大新闻;转型创新;思辨能力;百姓视角  “人大是一座新闻‘富矿’”。这个观点出自当代著名报人、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他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人大工作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局面,有写不完的新闻。的确,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
【摘 要】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特殊战役中,党报评论既不能失声,也不能“老腔调”板着面孔发声,更不能依靠纸媒“单声道”发声,而应积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要求、新特征,创新策划、创新选题、创新表达、创新传播,在融合发展中,及时传递权威声音,适时回应社会关切,实现舆论引导的良好效果。本文以《安徽日报》融合创新评论,同频引领战“疫”为案例,从四个方面论述党报评论如何在媒体
我国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主要经历了四次大的调整。自1956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方案的通知”(【1956】国议司字第54号)后,国家机关、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开始实施,当时工资制度为单一的“级别工资”制,即将工资划分成若干个级别,在此划分中,仅国家机关就划分了1—30个级别,同时将全国分为十一类工资区,各地区执行各地区的工资标准,即按全国各地区适用工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