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以案例的形式,通过一些的教学片段,从生物学角度切入,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层面运用情境体验教学理论创设关注生命意识的教学情境,从而形成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情感和生命体验。
关键词: 情境体验教学理论 高中生物 生命意识
教育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运用教学理论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还学生以情感动力和生命活力,以满足新课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1.情境体验教学理论的内涵
一般认为,情境是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场景。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2]。现代教学理论的“体验”是在实践层面、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生命价值,使生命体验不仅成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成为课堂生活的常态。从哲学角度看,体验又指人与自然环境及各种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与存在状态,也是个体生命之所以为生命的一种状态[3]。在张志勇主编的《唤醒情感——情境体验教学研究》一书中,作者李秀伟提出了情境体验教学理论。该理论整合了情境教学和体验教学的思想,致力于创设教学情境,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唤醒学生情感,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过程中主动的生命体验。情境体验教学将注重情感场的“情境”和“体验”两个教学领域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一种新的教学范式,凸显学生主体生命性的关注,特别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入情入境、亲历体验。这种教学范式从建构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入手,以学生的体验和反省为组织依据,实现师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感悟。
2.情境体验教学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体验教学理论强调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其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本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从生物学的角度切入,创设融入生命意识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发展、精神价值的提升,使生命成长的体验更加精致、更加深刻。笔者认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运用情境体验教学理论创设关注生命意识的教学情境。
2.1创设教学情境,体验生命的有限性。
由于各种原因,不少高中学生不善于抓紧有限的时间主动参与学习,表现为没有远大的理想,得过且过,浪费青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体验生命的有限性,从而认识到生命的珍贵,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自身的成长发展。
案例1:细胞的寿命
教师: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细胞的寿命都一样吗?
教师出示细胞寿命的数据表:
学生:细胞的寿命有很大的差异。
教师: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寿命的结束意味着什么?
学生:生物个体的死亡。
教师: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构成一些重要器官的细胞大量凋亡将导致个体寿命的结束。不同种生物个体的寿命也是不同的。
学生:细胞的寿命是有限的,人的寿命也是有限的。
教师:我们对生命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学生:我们应该珍视生命。
生命是大自然的产物,是脆弱的、有限的。生命个体的出生、成长都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还要经受生存环境的考验和选择。认识并体味生命的有限性,学生就会更加珍视生命、尊重生命,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努力学习,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生命。
2.2创设教学情境,体验生命的超越性。
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怯懦软弱,经不起挫折,一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锻炼他们的毅力,锤炼他们的意志。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且要为学生的躯体注入一种精神气质,实现学生的精神超越,不断追求新我,使学生整体生命的发展达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案例2:生命的进化历程
教师:地球上一开始就有生命吗?
学生:生命的出现是在地球形成之后。
教师: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而生命是在30多亿年前形成的。
教师演示生物进化历程示意图,学生观察。
教师: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呢?
学生甲: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学生乙:从水生到陆生。
学生丙:从低等到高等。
……
教师:生命从诞生之后,自身也经历着无限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与环境的斗争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己,克服困难,适应环境。我们能从中领悟到什么?
学生:我们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克服困难、适应环境、超越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
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和环境,以及内部因素的限制,这是生命的有限性。生命的发展又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无限的过程,是一个对环境和自身的无限超越和适应的过程。对这个过程有了深刻认识,学生就能在有限的时空和环境中勇于面对挫折,不断地克服困难,提升生命的质量,创造生命的价值,焕发生命的光彩。
2.3创设教学情境,体验生命的平等性。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的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批富裕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生来就有一种优越感,加上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骄横高傲、目空一切的性格,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创设生命平等的教学情境,对这些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案例3:细胞的结构
教师:细胞有哪些基本结构?
教师演示细胞结构模式图。
学生: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教师: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哪些细胞器?
学生: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中心体、核糖体等。
教师:不同种类的生物,其细胞的结构大体相同,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
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在组成或结构上的相似性,从而领悟到生命具有共同的久远的祖先,生而平等,尊重其它生命个体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2.4创设教学情境,体验生命的独特性。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异常自卑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低下、技不如人。由于对自我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因此他们处处表现平庸、毫无个性,往往情绪低落、自暴自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对他们进行生命的独特性教育。
案例4:DNA指纹
教师: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外,几乎没有指纹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人,所以,指纹可以用来鉴别身份。每个人的DNA也不完全相同,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通过DNA分析,也可以用来鉴别身份。
教师演示人DNA指纹图。
教师:研究表明,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通过DNA分析来鉴别身份的技术,叫DNA指纹技术。DNA指纹具有完全个体特异的多态性,即每个人的DNA都是独特的。这种具有个体特异性的遗传物质,对每个人具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使每个人表现出各自的个体特点,如天赋、兴趣、爱好……并与各人独特的个性相关。
教师:个人DNA指纹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优厚馈赠,从这点出发,我们对自己应该持什么态度?
学生:应该感到自信和自豪。
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人类作为生命中的一个群体,又有自己的独特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表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和特质。而对生命和人的独特性在生物学上的认识、认同、体验和欣赏,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情感,形成完善的人格和个性特征。
2.5创设教学情境,体验生命的和谐性。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多数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有些学生受到长辈的不当呵护,甚至溺爱娇纵,表现为自私冷漠、心胸狭隘、对他人没有同情心,不善于与他人共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改变这种状况。
案例5:互利共生
教师演示豆科植物的根瘤结构图。
教师: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换为植物可以吸收的氮肥。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学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教师:共同生活的两种生物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即互利共生。这种关系对于人类社会生活有什么启示?
学生:人与人之间也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互相关爱,互惠双赢,活出精彩美好人生。
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体味生命的有序与和谐,理解人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使学生在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共处,体现教育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以获得生存手段,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同时必须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生命发展需要,完善人的生命性。教师通过高中生物情境体验教学的开展,积极创设关注生命意识体验的情境,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人的生命意义,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从而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余文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丛书——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5.
[3]张志勇,李秀伟.唤醒情感——情境体验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49.
关键词: 情境体验教学理论 高中生物 生命意识
教育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运用教学理论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还学生以情感动力和生命活力,以满足新课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1.情境体验教学理论的内涵
一般认为,情境是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场景。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2]。现代教学理论的“体验”是在实践层面、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生命价值,使生命体验不仅成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成为课堂生活的常态。从哲学角度看,体验又指人与自然环境及各种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与存在状态,也是个体生命之所以为生命的一种状态[3]。在张志勇主编的《唤醒情感——情境体验教学研究》一书中,作者李秀伟提出了情境体验教学理论。该理论整合了情境教学和体验教学的思想,致力于创设教学情境,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唤醒学生情感,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过程中主动的生命体验。情境体验教学将注重情感场的“情境”和“体验”两个教学领域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一种新的教学范式,凸显学生主体生命性的关注,特别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入情入境、亲历体验。这种教学范式从建构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入手,以学生的体验和反省为组织依据,实现师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感悟。
2.情境体验教学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体验教学理论强调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其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本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从生物学的角度切入,创设融入生命意识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发展、精神价值的提升,使生命成长的体验更加精致、更加深刻。笔者认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运用情境体验教学理论创设关注生命意识的教学情境。
2.1创设教学情境,体验生命的有限性。
由于各种原因,不少高中学生不善于抓紧有限的时间主动参与学习,表现为没有远大的理想,得过且过,浪费青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体验生命的有限性,从而认识到生命的珍贵,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自身的成长发展。
案例1:细胞的寿命
教师: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细胞的寿命都一样吗?
教师出示细胞寿命的数据表:
学生:细胞的寿命有很大的差异。
教师: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寿命的结束意味着什么?
学生:生物个体的死亡。
教师: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构成一些重要器官的细胞大量凋亡将导致个体寿命的结束。不同种生物个体的寿命也是不同的。
学生:细胞的寿命是有限的,人的寿命也是有限的。
教师:我们对生命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学生:我们应该珍视生命。
生命是大自然的产物,是脆弱的、有限的。生命个体的出生、成长都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还要经受生存环境的考验和选择。认识并体味生命的有限性,学生就会更加珍视生命、尊重生命,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努力学习,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生命。
2.2创设教学情境,体验生命的超越性。
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怯懦软弱,经不起挫折,一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锻炼他们的毅力,锤炼他们的意志。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且要为学生的躯体注入一种精神气质,实现学生的精神超越,不断追求新我,使学生整体生命的发展达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案例2:生命的进化历程
教师:地球上一开始就有生命吗?
学生:生命的出现是在地球形成之后。
教师: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而生命是在30多亿年前形成的。
教师演示生物进化历程示意图,学生观察。
教师: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呢?
学生甲: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学生乙:从水生到陆生。
学生丙:从低等到高等。
……
教师:生命从诞生之后,自身也经历着无限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与环境的斗争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己,克服困难,适应环境。我们能从中领悟到什么?
学生:我们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克服困难、适应环境、超越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
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和环境,以及内部因素的限制,这是生命的有限性。生命的发展又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无限的过程,是一个对环境和自身的无限超越和适应的过程。对这个过程有了深刻认识,学生就能在有限的时空和环境中勇于面对挫折,不断地克服困难,提升生命的质量,创造生命的价值,焕发生命的光彩。
2.3创设教学情境,体验生命的平等性。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的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批富裕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生来就有一种优越感,加上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骄横高傲、目空一切的性格,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创设生命平等的教学情境,对这些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案例3:细胞的结构
教师:细胞有哪些基本结构?
教师演示细胞结构模式图。
学生: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教师: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哪些细胞器?
学生: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中心体、核糖体等。
教师:不同种类的生物,其细胞的结构大体相同,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
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在组成或结构上的相似性,从而领悟到生命具有共同的久远的祖先,生而平等,尊重其它生命个体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2.4创设教学情境,体验生命的独特性。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异常自卑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低下、技不如人。由于对自我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因此他们处处表现平庸、毫无个性,往往情绪低落、自暴自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对他们进行生命的独特性教育。
案例4:DNA指纹
教师: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外,几乎没有指纹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人,所以,指纹可以用来鉴别身份。每个人的DNA也不完全相同,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通过DNA分析,也可以用来鉴别身份。
教师演示人DNA指纹图。
教师:研究表明,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通过DNA分析来鉴别身份的技术,叫DNA指纹技术。DNA指纹具有完全个体特异的多态性,即每个人的DNA都是独特的。这种具有个体特异性的遗传物质,对每个人具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使每个人表现出各自的个体特点,如天赋、兴趣、爱好……并与各人独特的个性相关。
教师:个人DNA指纹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优厚馈赠,从这点出发,我们对自己应该持什么态度?
学生:应该感到自信和自豪。
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人类作为生命中的一个群体,又有自己的独特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表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和特质。而对生命和人的独特性在生物学上的认识、认同、体验和欣赏,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情感,形成完善的人格和个性特征。
2.5创设教学情境,体验生命的和谐性。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多数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有些学生受到长辈的不当呵护,甚至溺爱娇纵,表现为自私冷漠、心胸狭隘、对他人没有同情心,不善于与他人共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改变这种状况。
案例5:互利共生
教师演示豆科植物的根瘤结构图。
教师: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换为植物可以吸收的氮肥。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学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教师:共同生活的两种生物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即互利共生。这种关系对于人类社会生活有什么启示?
学生:人与人之间也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互相关爱,互惠双赢,活出精彩美好人生。
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体味生命的有序与和谐,理解人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使学生在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共处,体现教育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以获得生存手段,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同时必须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生命发展需要,完善人的生命性。教师通过高中生物情境体验教学的开展,积极创设关注生命意识体验的情境,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人的生命意义,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从而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余文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丛书——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5.
[3]张志勇,李秀伟.唤醒情感——情境体验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