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文化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经济发展中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传达着十分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探讨红色文化传承及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从而形成持续健康良性循环,以红色文化发展带动地域经济发展。这是以红色文化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思考的课题。
红色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提升黑龙江省影响力的构成要素,也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源泉。红色文化研究,对培养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提高国民素质、推进黑龙江区域文化建设特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开发红色文化产业和产品,其中蕴含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跨越时空、永不过时,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今天我们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的不竭精神动力。
文化传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其文化属性,文化传承决定着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进步。黑龙江红色文化作为精神载体已经深深的印在人们心中,黑龙江红色文化精神赋予了龙江人团结力、创新力、生产力和生命力。因此,黑龙江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开发红色文化产业和产品,使区域经济有了良好依托和发展目标。
红色文化建设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广大群众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通过红色文化研究,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将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结合,对于培养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是黑龙江区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黑龙江文化建设自身特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加强红色文化产业建设,打造黑龙江红色文化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对于促进黑龙江区域特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源。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和保护,大力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将红色文化融合到文化建设工作中,在红色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益转化,目前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打造红色旅游新路线、红色文化输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黑龙江省具有众多红色文化资源,以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抗联精神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其代表。通过对红色资源整合和建设,使之呈现出强大爱国精神,运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让他们发现身边的龙江精神,并在心中留下红色文化的缩影。,使爱国主义精神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已经建立了15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3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还建立了258个市县级爱国主义基地,这些爱国主义基地覆盖了整个黑龙江区域,对文化建设建设和红色精神传承起了重要作用。
黑龙江省是开发红色资源旅游较早的省份,根据国家下发的《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结合省情编制了《2006—2010年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黑龙江省红色资源旅游业开发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一纲要的指引下,红色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为进一步扩大省红色资源旅游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黑龙江省又先后建立了哈尔滨烈士陵园、赵一曼被捕地、杨子荣烈士墓等等,根据区域风情,结合英雄的故事,建设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景区。
黑龙江省在抗战时期作为重要的敌后根据地,在十四年漫长的战争中,黑龙江人民造就了英勇奋斗、不怕牺牲、顽强抵抗、国利为先的抗联精神,印证了我国红色文化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黑龙江人民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以及开发北大荒形成“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正是这些精神的支撑使黑龙江由贫穷走向富饶。省委、省政府对红色文化建设一直给予很大的支持,加大了红色文化产品的创作力度,在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的同时,可以更好的传播红色精神。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通过开展红色文化学习、组织召开红色文化研讨会、组织各界专家学者参加调研课题会议等方式,向全社会宣传黑龙江红色文化,这些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宣传渠道也实现了与时俱进,利用媒体、网络、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来推廣,主流媒体持续报道了一些宣传片,如《黑土地的红色足迹》,引起了良好反响。网络上自媒体也时刻关注身边所发生的先进事迹,通过与民互动的方式来加强全民的红色文化教育。
黑龙江省针对红色文化旅游建设和重视比较早,虽然效果和发展前景都有很大的潜力,但依然存在着制约我省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因素。
第一,红色文化旅游游览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兴的旅游行业与传统的娱乐性质的景点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处于市区也不处于闹市,大多数处于偏远地区,这些地区共同的特点是产业链单一、地区比较贫穷,经济对比市区有明显落后,由于地处偏远又贫穷所以景区相应的配套设施很不完善,对于突然火热起来的红色文化旅游而产生的接待问题显得力不从心。如景区外没有大规模的停车场,前来旅游的车辆会在周围四处停放,对交通造成很大的压力。景区内没有足够的饭店、酒店和娱乐场所这些接待的能力是制约其发展起来的关键因素,由于配套设施的缺乏,长此以往很难形成良性的发展。 第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整合度不够。虽然省内有大量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但这些资源没有与黑龙江的冰雪文化和当地特色相结合,没有把本土的文化融入当中。如佳木斯这座被称为东北延安的城市,拥有大量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但这些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很广,对前来的游客游览会造成很大困难,并没有把这些天然优势形成系统的文化。除了没有系统规划,省内的生态环境也特别脆弱,有些地区难以开发成有利的旅游景点,很难体现整体优势。红色旅游资源存在“散、乱、软”等问题,全省没有一个集中展示黑龙江红色旅游文化的园区。
第三,红色文化旅游行业创新力不足。目前红色文化旅游的项目较为单一,整体规划依然沿用多年前模式,没有新的变化,致使游客来过一次不想再来。还有一些参观遗址、博物馆依然以参观为主,没有其他周边产品,这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还是资源的极度浪费,没有经济的来源同时又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有些烈士纪念馆虽有相应的周边产品,但这些周边产品常年如此,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些因素的限制很难使游客真正走入到红色文化的本质中,让游客很难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度。
黑龙江在红色文化建设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有的区域有关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也一度出现了偏差,有的只注重红色文化资源所带来的利益,却忽视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红色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也没有一个统筹理念,应加大黑龙江省所有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将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一,对红色文化资源载体没有完整的保护措施,红色文化遗址由于保护不当已经破损严重。黑龙江省处于祖国东北部,又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拥有很多红色文化遗址。有的革命遗址地理位置特别偏远,再加上当地政府部门和群众对革命遗址没有保护观念,很多革命遗址破损不堪或者已经消失。后期排查时确定遭到破坏的抗联遗址就多达三十多处,这些遗址分布地处偏远,当地居民没有保护意识,再遭到暴力破坏基本都看不出原来的样貌。此外,随着改革开放后城市迅速发展,而当时又缺乏保护意识,很多遗址在城市化进程中被拆除了,其中包括日本居留民会、荣屋旅馆、名古屋旅馆都被拆除了。在哈尔滨有很多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如尚志大街、靖宇大道、一曼街等,这些街道除了还有英雄的名字外,在街道任何一个角落都无法找出当年这些英雄所居住的场所和当年奋力抗战的痕迹。
第二,对一些纪念馆、博物馆和遗址旧居的开发和保护力度不够。纪念馆、博物馆和遗址旧居是免费对民众开放的,并无额外的盈利手段,由于缺少资金支持,这些地方很多都难以返修,文物、展品损坏情况也在加剧。有的展馆人文服务有缺失,使人失去对英雄探索的兴趣,形成了站一站、看一看,对这些红色遗址“走马观花”式浏览,很难从根本上树立起红色文化的理念。
第一,深度挖掘黑龙江红色文化内涵,塑造红色文化品牌。黑龙江红色文化在建设中和发展中要注重红色文化整体品牌的塑造。一个品牌的延续在于一个品牌的文化底蕴,而品牌的亮点与传播度则取决于自身文化的内涵。黑龙江红色文化是有底蕴有内涵的文化,所以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品牌塑造首先要深度挖掘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内涵。黑龙江省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如抗联精神、新闻学左翼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这些精神是黑龙江红色文化的核心所在,所以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就一定要深度挖掘这些精神,将这种精神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走出一个新的品牌效应。
第二,建设完整的红色文化品牌体系。这个体系首先要打造一个主体,黑龙江省就是这个整体,在整体中所有的红色文化都围绕黑龙江展开。首先是抗联精神,关于抗联精神主要代表有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中共黑龙江历史纪念馆这些参观展览的场所,根据时间轴向下延伸然后是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轨迹,在参观了整体后,不仅对黑龙江红色文化有所了解,同时对黑龙江人民的发展史和各时代形成的红色精神有了直观了解。黑龙江红色文化的主框架搭建起来以后,可以将各地散落的革命遗址、英雄故居、抗战遗址等各种红色资源进行整合,一点一点融入到主框架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各处遗址,引导了民众爱国精神,还能为当地区域进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缺乏资源整合,为了充分建设红色文化,应成立由省委宣传部牵头,文化、广电、社科、党史、财政、民政、旅游等部门参加的黑龙江红色文化建设协调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协调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全省红色文化建设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从而整合协调红色文化资源,使红色文化建设做大做强。在红色文化整体建设方面:做好全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大整合,突出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特色,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以资源为纽带,把零散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格局,建立保護与利用体系。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把红色建设与红色旅游、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两条主线有机结合,产生集合效益。在红色旅游建设方面,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冰雪文化资源丰富,“红”“白”交相辉映,数量多、分布广、品位高,只有整体联动,才能产生整体效益。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做到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相辅相成。黑龙江红色文化建设要以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为基本思路,科学规划红色文化建设方针、路线,实现黑龙江省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
以红色资源旅游产业来拉动区域经济,就要不断创新,以创新思维来传承悠久文化,通过文化产业发展的热度提升区域的经济。黑龙江省在红色文化建设上面首先要考虑自然景观建设问题,把红色文化资源与风景旅游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手段规划文化主题旅游路线,再配上创新的营销思路和有秩序的管理。抓住区域性的特点,如林海雪原剿匪,它所在的区域是牡丹江,可以将当时的路线复原,让游客在一个冰雪的世界里徒步穿行,重温革命路线。这样,既增加了旅游中的可玩性,又起到了红色教育的目的。大庆铁人纪念馆,可以配合大庆独有的湿地景观进行结合推出来。红色文化旅游与自然生态旅游融入到民俗风情旅游中整体推出,既有红色教育培养,同时还领略到了黑龙江广阔的土地,热情奔放的性格,形成黑龙江独有的旅游体验。
当旅游思维转变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新的主题的形成,在主题建设过程中依然要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文化的背景,黑龙江省作为共和国长子,在国家需要时我们全方位的提供资源,在最苦最难的时候我们帮助国家走过了最艰难的时代,我们要让这种精神始终在黑龙江这片土地流传下去,只有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才能更好的让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知道黑龙江精神。在这种精神带领下依托全新的旅游模式和独特的旅游体验来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依靠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与重组,形成优良红色文化产业链条促使经济发展。
〔1〕任仲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基因代代传〔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2〕黑龙江精神优秀教育读本〔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刘润为.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J〕.红旗文稿,2017,(12).
〔4〕仲晨星,陈冬颖,耿烽.关于发挥吉林省红色旅游资源德育功能的思考〔J〕.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2019,(03).
〔5〕张云霞.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01).
〔责任编辑:杨 赫〕
一、黑龙江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
红色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提升黑龙江省影响力的构成要素,也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源泉。红色文化研究,对培养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提高国民素质、推进黑龙江区域文化建设特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传承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开发红色文化产业和产品,其中蕴含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跨越时空、永不过时,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今天我们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的不竭精神动力。
2.有利于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
文化传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其文化属性,文化传承决定着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进步。黑龙江红色文化作为精神载体已经深深的印在人们心中,黑龙江红色文化精神赋予了龙江人团结力、创新力、生产力和生命力。因此,黑龙江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开发红色文化产业和产品,使区域经济有了良好依托和发展目标。
3.有利于培养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红色文化建设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广大群众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通过红色文化研究,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将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结合,对于培养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有利于推动黑龙江区域特色文化建设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是黑龙江区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黑龙江文化建设自身特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加强红色文化产业建设,打造黑龙江红色文化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对于促进黑龙江区域特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黑龙江省红色文化产业建设雏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源。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和保护,大力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将红色文化融合到文化建设工作中,在红色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益转化,目前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打造红色旅游新路线、红色文化输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1.重新成立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黑龙江省具有众多红色文化资源,以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抗联精神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其代表。通过对红色资源整合和建设,使之呈现出强大爱国精神,运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让他们发现身边的龙江精神,并在心中留下红色文化的缩影。,使爱国主义精神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已经建立了15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3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还建立了258个市县级爱国主义基地,这些爱国主义基地覆盖了整个黑龙江区域,对文化建设建设和红色精神传承起了重要作用。
2.开发红色资源旅游区
黑龙江省是开发红色资源旅游较早的省份,根据国家下发的《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结合省情编制了《2006—2010年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黑龙江省红色资源旅游业开发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一纲要的指引下,红色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为进一步扩大省红色资源旅游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黑龙江省又先后建立了哈尔滨烈士陵园、赵一曼被捕地、杨子荣烈士墓等等,根据区域风情,结合英雄的故事,建设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景区。
3.加大力度创作黑龙江红色文化产品
黑龙江省在抗战时期作为重要的敌后根据地,在十四年漫长的战争中,黑龙江人民造就了英勇奋斗、不怕牺牲、顽强抵抗、国利为先的抗联精神,印证了我国红色文化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黑龙江人民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以及开发北大荒形成“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正是这些精神的支撑使黑龙江由贫穷走向富饶。省委、省政府对红色文化建设一直给予很大的支持,加大了红色文化产品的创作力度,在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的同时,可以更好的传播红色精神。
4.加大了宣传推广的力度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通过开展红色文化学习、组织召开红色文化研讨会、组织各界专家学者参加调研课题会议等方式,向全社会宣传黑龙江红色文化,这些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宣传渠道也实现了与时俱进,利用媒体、网络、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来推廣,主流媒体持续报道了一些宣传片,如《黑土地的红色足迹》,引起了良好反响。网络上自媒体也时刻关注身边所发生的先进事迹,通过与民互动的方式来加强全民的红色文化教育。
三、黑龙江红色文化产业建设的不足
1.黑龙江红色文化旅游建设力度不够
黑龙江省针对红色文化旅游建设和重视比较早,虽然效果和发展前景都有很大的潜力,但依然存在着制约我省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因素。
第一,红色文化旅游游览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兴的旅游行业与传统的娱乐性质的景点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处于市区也不处于闹市,大多数处于偏远地区,这些地区共同的特点是产业链单一、地区比较贫穷,经济对比市区有明显落后,由于地处偏远又贫穷所以景区相应的配套设施很不完善,对于突然火热起来的红色文化旅游而产生的接待问题显得力不从心。如景区外没有大规模的停车场,前来旅游的车辆会在周围四处停放,对交通造成很大的压力。景区内没有足够的饭店、酒店和娱乐场所这些接待的能力是制约其发展起来的关键因素,由于配套设施的缺乏,长此以往很难形成良性的发展。 第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整合度不够。虽然省内有大量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但这些资源没有与黑龙江的冰雪文化和当地特色相结合,没有把本土的文化融入当中。如佳木斯这座被称为东北延安的城市,拥有大量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但这些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很广,对前来的游客游览会造成很大困难,并没有把这些天然优势形成系统的文化。除了没有系统规划,省内的生态环境也特别脆弱,有些地区难以开发成有利的旅游景点,很难体现整体优势。红色旅游资源存在“散、乱、软”等问题,全省没有一个集中展示黑龙江红色旅游文化的园区。
第三,红色文化旅游行业创新力不足。目前红色文化旅游的项目较为单一,整体规划依然沿用多年前模式,没有新的变化,致使游客来过一次不想再来。还有一些参观遗址、博物馆依然以参观为主,没有其他周边产品,这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还是资源的极度浪费,没有经济的来源同时又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有些烈士纪念馆虽有相应的周边产品,但这些周边产品常年如此,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些因素的限制很难使游客真正走入到红色文化的本质中,让游客很难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度。
2.红色文化传播载体建设力度不够
黑龙江在红色文化建设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有的区域有关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也一度出现了偏差,有的只注重红色文化资源所带来的利益,却忽视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红色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也没有一个统筹理念,应加大黑龙江省所有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将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一,对红色文化资源载体没有完整的保护措施,红色文化遗址由于保护不当已经破损严重。黑龙江省处于祖国东北部,又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拥有很多红色文化遗址。有的革命遗址地理位置特别偏远,再加上当地政府部门和群众对革命遗址没有保护观念,很多革命遗址破损不堪或者已经消失。后期排查时确定遭到破坏的抗联遗址就多达三十多处,这些遗址分布地处偏远,当地居民没有保护意识,再遭到暴力破坏基本都看不出原来的样貌。此外,随着改革开放后城市迅速发展,而当时又缺乏保护意识,很多遗址在城市化进程中被拆除了,其中包括日本居留民会、荣屋旅馆、名古屋旅馆都被拆除了。在哈尔滨有很多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如尚志大街、靖宇大道、一曼街等,这些街道除了还有英雄的名字外,在街道任何一个角落都无法找出当年这些英雄所居住的场所和当年奋力抗战的痕迹。
第二,对一些纪念馆、博物馆和遗址旧居的开发和保护力度不够。纪念馆、博物馆和遗址旧居是免费对民众开放的,并无额外的盈利手段,由于缺少资金支持,这些地方很多都难以返修,文物、展品损坏情况也在加剧。有的展馆人文服务有缺失,使人失去对英雄探索的兴趣,形成了站一站、看一看,对这些红色遗址“走马观花”式浏览,很难从根本上树立起红色文化的理念。
四、以黑龙江红色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1.打造黑龙江文化品牌体系
第一,深度挖掘黑龙江红色文化内涵,塑造红色文化品牌。黑龙江红色文化在建设中和发展中要注重红色文化整体品牌的塑造。一个品牌的延续在于一个品牌的文化底蕴,而品牌的亮点与传播度则取决于自身文化的内涵。黑龙江红色文化是有底蕴有内涵的文化,所以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品牌塑造首先要深度挖掘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内涵。黑龙江省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如抗联精神、新闻学左翼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这些精神是黑龙江红色文化的核心所在,所以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就一定要深度挖掘这些精神,将这种精神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走出一个新的品牌效应。
第二,建设完整的红色文化品牌体系。这个体系首先要打造一个主体,黑龙江省就是这个整体,在整体中所有的红色文化都围绕黑龙江展开。首先是抗联精神,关于抗联精神主要代表有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中共黑龙江历史纪念馆这些参观展览的场所,根据时间轴向下延伸然后是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轨迹,在参观了整体后,不仅对黑龙江红色文化有所了解,同时对黑龙江人民的发展史和各时代形成的红色精神有了直观了解。黑龙江红色文化的主框架搭建起来以后,可以将各地散落的革命遗址、英雄故居、抗战遗址等各种红色资源进行整合,一点一点融入到主框架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各处遗址,引导了民众爱国精神,还能为当地区域进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整合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缺乏资源整合,为了充分建设红色文化,应成立由省委宣传部牵头,文化、广电、社科、党史、财政、民政、旅游等部门参加的黑龙江红色文化建设协调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协调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全省红色文化建设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从而整合协调红色文化资源,使红色文化建设做大做强。在红色文化整体建设方面:做好全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大整合,突出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特色,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以资源为纽带,把零散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格局,建立保護与利用体系。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把红色建设与红色旅游、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两条主线有机结合,产生集合效益。在红色旅游建设方面,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冰雪文化资源丰富,“红”“白”交相辉映,数量多、分布广、品位高,只有整体联动,才能产生整体效益。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做到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相辅相成。黑龙江红色文化建设要以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为基本思路,科学规划红色文化建设方针、路线,实现黑龙江省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
3.强化红色旅游创新服务
以红色资源旅游产业来拉动区域经济,就要不断创新,以创新思维来传承悠久文化,通过文化产业发展的热度提升区域的经济。黑龙江省在红色文化建设上面首先要考虑自然景观建设问题,把红色文化资源与风景旅游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手段规划文化主题旅游路线,再配上创新的营销思路和有秩序的管理。抓住区域性的特点,如林海雪原剿匪,它所在的区域是牡丹江,可以将当时的路线复原,让游客在一个冰雪的世界里徒步穿行,重温革命路线。这样,既增加了旅游中的可玩性,又起到了红色教育的目的。大庆铁人纪念馆,可以配合大庆独有的湿地景观进行结合推出来。红色文化旅游与自然生态旅游融入到民俗风情旅游中整体推出,既有红色教育培养,同时还领略到了黑龙江广阔的土地,热情奔放的性格,形成黑龙江独有的旅游体验。
当旅游思维转变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新的主题的形成,在主题建设过程中依然要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文化的背景,黑龙江省作为共和国长子,在国家需要时我们全方位的提供资源,在最苦最难的时候我们帮助国家走过了最艰难的时代,我们要让这种精神始终在黑龙江这片土地流传下去,只有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才能更好的让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知道黑龙江精神。在这种精神带领下依托全新的旅游模式和独特的旅游体验来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依靠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与重组,形成优良红色文化产业链条促使经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任仲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基因代代传〔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2〕黑龙江精神优秀教育读本〔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刘润为.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J〕.红旗文稿,2017,(12).
〔4〕仲晨星,陈冬颖,耿烽.关于发挥吉林省红色旅游资源德育功能的思考〔J〕.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2019,(03).
〔5〕张云霞.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01).
〔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