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升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三维协同模型,从优化大学生能力结构、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和国家教育制度三方面着手,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协同创新;协同创新能力;三维协同模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5;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01-02
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离不开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对于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协同创新思想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与创新能力相比,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均需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但协同创新能力更强调大学生的协同意识、角色定位能力、协同沟通能力等协同创新要素。
1. 协同意识
协同理论认为,协同是指各参与者在整体发展中的协调与合作。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协同,表现为它们的有序运作。作为有意识、有能动性的“人”,进行协同的前提是具有协同意识。同样,大学生要想具备协同创新能力,必须首先具备协同意识。大学生的协同意识,主要体现在其对协同创新的认识上,大学生要认识到协同创新是各参与者之间协同合作的结果,每个参与者都要具有和其他参与者协同合作的意识。和普通的合作不同,协同合作强调与同伴的互动、沟通交流,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协同意识不仅仅是要求他们具有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强化他们和同伴互动、交流的意识,即协同意识。
2. 角色定位能力
协同学创始人、德国物理学家哈肯认为,所谓协同,本质上就是指复杂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相互协同和作用,以实现个体所无法实现的组织目标和结果。可见,协同创新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各参与者需要在系统内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行创新活动,达到最终目标。大学生要想具备协同创新能力,必须对所处系统和自身有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找准自己在系统中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协同创新贡献自己的能量。因此,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要件是具备较强的角色定位能力,要能够将自己充分融入系统,在系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发挥相应作用。
3. 协同沟通能力
协同创新必须建立良好的协同沟通机制,要求参与者能够进行顺畅互动和沟通,并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观点、意见、想法、资源等,最终达到观点的一致、想法的统一和资源的共享,达到协同创新的目的。构建协同沟通机制并使其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不仅仅是制度保障、管理创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的“人”具有较强的协同沟通能力。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获得,同样必须具备较强的协同沟通能力,体现为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互动意愿、高超的沟通技巧和广博的互动知识。
二、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三维协同模型
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的核心在于大学生自身能力结构的优化,它为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基础条件;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内涵比较丰富,包括教学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它是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国家教育制度创新主要包括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它能够为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制度保障。从三个协同创新要素之间的关系看,虽然三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发挥着不同作用,但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形成互相支持的三角关系。三种协同创新要素只有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才能提升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推动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步伐,因此,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协同互动关系。
1. 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和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
协同创新素质是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大学生参与协同创新活动的基本条件。一方面,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是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的强化手段。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的提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过程中,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高校的教学管理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协同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协同创新素质。另一方面,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为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和推动力。大学生协同意识增强、创新素质提升等反映了高校教学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创新,如果没有大学生素质的提升,也就不能体现高校教学管理上的创新。
2. 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和国家教育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会为国家教育制度创新创造条件,而国家教育制度创新又为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提供动力和保障。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对于促进国家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为了维持竞争优势,一种有效的办法就是不断改革教育制度,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进行改革,即注重国家教育制度的创新。与此同时,国家教育制度的创新必将创新教育思维、改善教育环境、完善教育条件、提升教育水平,给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强大推动力。
3. 国家教育制度创新和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
国家教育制度创新为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形成了相应的创新机制,解决了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动力问题。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高校内部师生员工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则来自外部的制度激励。国家教育制度创新为高校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规范的制度保障,为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同时,国家教育制度创新离不开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配合,离不开高校教育使命和管理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变革——国家教育制度创新提供了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的动力,是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制度基础,又通过高校教学管理创新落实其成果。
三、基于三维协同模型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协同创新;协同创新能力;三维协同模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5;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01-02
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离不开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对于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协同创新思想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与创新能力相比,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均需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但协同创新能力更强调大学生的协同意识、角色定位能力、协同沟通能力等协同创新要素。
1. 协同意识
协同理论认为,协同是指各参与者在整体发展中的协调与合作。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协同,表现为它们的有序运作。作为有意识、有能动性的“人”,进行协同的前提是具有协同意识。同样,大学生要想具备协同创新能力,必须首先具备协同意识。大学生的协同意识,主要体现在其对协同创新的认识上,大学生要认识到协同创新是各参与者之间协同合作的结果,每个参与者都要具有和其他参与者协同合作的意识。和普通的合作不同,协同合作强调与同伴的互动、沟通交流,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协同意识不仅仅是要求他们具有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强化他们和同伴互动、交流的意识,即协同意识。
2. 角色定位能力
协同学创始人、德国物理学家哈肯认为,所谓协同,本质上就是指复杂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相互协同和作用,以实现个体所无法实现的组织目标和结果。可见,协同创新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各参与者需要在系统内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行创新活动,达到最终目标。大学生要想具备协同创新能力,必须对所处系统和自身有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找准自己在系统中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协同创新贡献自己的能量。因此,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要件是具备较强的角色定位能力,要能够将自己充分融入系统,在系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发挥相应作用。
3. 协同沟通能力
协同创新必须建立良好的协同沟通机制,要求参与者能够进行顺畅互动和沟通,并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观点、意见、想法、资源等,最终达到观点的一致、想法的统一和资源的共享,达到协同创新的目的。构建协同沟通机制并使其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不仅仅是制度保障、管理创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的“人”具有较强的协同沟通能力。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获得,同样必须具备较强的协同沟通能力,体现为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互动意愿、高超的沟通技巧和广博的互动知识。
二、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三维协同模型
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的核心在于大学生自身能力结构的优化,它为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基础条件;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内涵比较丰富,包括教学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它是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国家教育制度创新主要包括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它能够为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制度保障。从三个协同创新要素之间的关系看,虽然三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发挥着不同作用,但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形成互相支持的三角关系。三种协同创新要素只有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才能提升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推动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步伐,因此,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协同互动关系。
1. 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和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
协同创新素质是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大学生参与协同创新活动的基本条件。一方面,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是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的强化手段。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的提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过程中,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高校的教学管理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协同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协同创新素质。另一方面,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为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和推动力。大学生协同意识增强、创新素质提升等反映了高校教学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创新,如果没有大学生素质的提升,也就不能体现高校教学管理上的创新。
2. 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和国家教育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会为国家教育制度创新创造条件,而国家教育制度创新又为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提供动力和保障。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对于促进国家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为了维持竞争优势,一种有效的办法就是不断改革教育制度,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进行改革,即注重国家教育制度的创新。与此同时,国家教育制度的创新必将创新教育思维、改善教育环境、完善教育条件、提升教育水平,给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强大推动力。
3. 国家教育制度创新和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
国家教育制度创新为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形成了相应的创新机制,解决了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动力问题。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高校内部师生员工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则来自外部的制度激励。国家教育制度创新为高校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规范的制度保障,为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同时,国家教育制度创新离不开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配合,离不开高校教育使命和管理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变革——国家教育制度创新提供了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的动力,是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制度基础,又通过高校教学管理创新落实其成果。
三、基于三维协同模型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