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关于多元智能的启示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程改革;多元智能;启示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1(B)—0028—01
  
   随着现代心理学及其他教育学科的发展,传统教学所凸现的特点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批评,对行为主义的反思与质疑带来了人们对教学本质和教学过程特点的重新认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一种视野更为开阔的观点重新诠释了人类的智能理论和人类的学习,给人们认识教学及教学过程的特点以新的启示。
  
   一、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以培养传统的学业智力为中心,导致课程结构过于单调,课程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模式过于统一,评价方式过于僵化。我国的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而实践能力比较落后。这与学校教育过分注重传统的学业智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传统意义上的学业智力,而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这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现实生活需要每个人充分利用自身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需要人们利用多种智能创造出社会需要的各种产品。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目标,而是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将新的理念付诸于实践。多元智能理论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实现由善于解答问题向善于解决问题转变。
  
   三、课程改革应当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教师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
  
   四、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方案,用有限的时间,在规定的场合,按照一定的流程把书本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个性,教学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多元智能理论则要求形成因内容而异和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最终促进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
  
   五、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评价观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应该改变单纯以标准的智商测试和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学生的学业智力,而应当是多元的;在评价的方式方面,也不能只注重书面的考试,而应当探索多元的评价方式。
其他文献
应用于高能效电子产品的首要高性能硅方案供应商安森美半导体与其全球代理商艾睿电子推出用于宽广范围图像传感器应用的新参考设计。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反流引起。现对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月收治的36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内镜结果及病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心肺复苏术培训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分别采用传统的分离式培训模式和复合式培训模式对医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术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复
目的探讨以PBL为基础的情景教学法在肺部体格检查教学中运用的效果。方法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在诊断学肺部体格检查的教学中,利用以PBL为基础的情景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针对光伏分布式电源并网系统中的相位跟踪控制问题,分析了数字锁相环控制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数字移相器的相位跟踪控制方法。实验利用MSP430产生SPWM信号合成正弦波模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积累;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  (2010)09(A)—0061—01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强调语言的积累,并且对此进行了量化的规定。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把积累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有鉴于此,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研究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与方法,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