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期的中小产业集群存在内生性、内因性、内聚性、内联性等特征。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位、认知度、美誉度等,需要区域品牌的“外化”。
关键词:企业集群 区域品牌
一、中国汽车模具之乡
河北省泊头的铸造历史最早可上溯到1300年前。而以铸造业为传统、以汽车模具产业为特色的汽车模具产业集群的形成,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本世纪之初。至2010年,更是赢得了全国首家“中国汽车模具之乡”的美誉。从全国范围来看,泊头汽车模具无论是从整体规模、研发能力,还是从市场空间、发展速度,都已成为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聚集效应较为明显的产业集群,形成了铸造、环保设备、汽车模具、机械制造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二、中小产业集群的“内性”特征
(一)“内生”性
当初,隶属泊头镇郝村的一个年轻人,从国内外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得到灵感,创建了泊头地域内第一家以生产汽车模具为主的汽车模具厂。实践表明,它在催发泊头汽车模具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把这种行为的主体称为“内生”创业者。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条件下,“内生”创业者诞生的时机和影响力,成为该区域农业产业集群能否形成的关键。他们对市场具有敏感的嗅觉,能够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具有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善于思考,对身边资源环境的优劣势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他们在不断的历练中成长起来,并构成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一种特殊而宝贵的基因性资源。
(二)“内因”性
初期,生产汽车模具的条件并不具备,但一些具有市场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村民,不等不靠,先做木型汽车模具,生产厂家同意后再依照木型制造钢型汽车模具。以这样原始的方式发展一个时期以后,他们才有条件上设备,才开始自己生产汽车覆盖件冷冲压模具。这样,在少数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销售收入稳步上升的过程中,周边的“聪明人”纷纷跟进,汽车模具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模式被迅速复制。泊头人开始不自觉地从铸造业中分离、提升出了另一个特色产业——汽车模具。事实上,中小产业集群的形成往往是与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联系在一起的。某些区域可能并不具备资源禀赋,能够促使产业集群初成的最直接原因即为创业者对自有资源的筹措、挖掘能力。
(三)“内聚”性
汽车模具“内生”创业者的初步成功,引起了附近村镇更多人对汽车模具行业的浓厚兴趣。而它的盈利,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吸引了更多的业内个体向这个行列“聚集”,当然,这是一个经过市场遴选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随着个体企业的不断壮大,不断分化出新的企业,也不断繁衍出更多的子企业;另一方面随着群落内部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演进,该产业链不断延长,这便会形成一个更大的企业簇群。在“内聚”效应达到一定影响力以后,通过产品品种与市场的相互作用,就会吸引那些具有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能力的企业向该地区集聚,并通过自动累积或连锁反应产生强化作用。
(四)“内联”性
当初,这些聚集在产业区域的企业所构成的产业集群,是以农村、农民包围为特色所形成的由农村、农民向城镇集结的过程。农村人际关系网络具有地理接近的空间特征,这种特征使产业聚集也呈现地理接近性。也就是说,生产者可以通过亲戚、朋友及其转介绍,可将包括生产要素在内的很多方面联系在一起。而区域内的人们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构成独特的区域“文化基因”,这种基因与当地的文化、习俗等不可移植性要素融为一体,从而在空间上不断强化,形成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氛围。从我国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过程看,产业集结成群大多是为了获得利用资源比较优势而以产业基本生产要素为主建立起来的有机产业群落。故此,这些企业是在小批量、粗放、无序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深受粗放型农业经济的影响,对区域品牌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种农业文化与市场经济要求的寻求联合、优势互补等等要求相去甚远,区域品牌的融合度大大降低。
三、中小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外化”要求
根据品牌生态系统理论,品牌生态系统是一个时空概念,由多要素、多变量构成,同变量及组合构成亚系统。区域品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个体企业品牌及品牌拥有者构成其内部系统;合作群体、客户群体、服务市场、政府、行业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宏观环境构成其外部系统。区域品牌生态外部系统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不稳定性。即所面临的环境实时发展和变化,各种环境因子作用的力度也实时变化,对区域品牌产生的影响既可带来正影响,也可带来负影响。第二,差异性。外部环境千差万别。第三,相关性。诸因素间相互影响和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因素的相互变化,形成新的环境。区域品牌在考虑环境的变化时必须全面考虑各种环境带来的影响。第四,可改变性。区域品牌通过自身努力和积极应对也可以改变,变不利环境为有利的环境。第五,主动适应性。区域品牌通过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有效的调整。品牌是企业(组织)的价值理念、商业模式和服务特征外化的一种体现。换言之,把品牌背后隐藏的资源,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整合,有效地表达出来,就是品牌的外化。品牌的定位、认知度和美誉度需要通过持续外化才能达成,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位、认知度、美誉度都需要打造区域品牌,需要区域品牌的“外化”。
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外化”路径
(一)市场定位精准
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发展道路会越走越窄。产业集群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走“专而精”之路,走属于自己特色的道路。只有精而深,才能产生更大品牌的附加值。
(二)进化全面协同
产业集群各相关利益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双向联系和重叠交叉现象,这使这个区域品牌生态系统形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整体。
(三)品牌纵横拓展 以个体品牌为网络节点,以品牌价值创造为动力,吸引具有相同或相似核心价值的品牌成员整合品牌资源,通过价值创造与价值分享,壮大品牌生态系统,实现区域品牌的纵向延展。支持有影响力的个体企业重组、联合、联营、结盟等,实现区域品牌的横向拓展。
(四)竞争优势强化
全面提高自己的生态位,减少与其它品牌的位势重叠;通过优化资源、空间、时间生态位结构,全面与市场主导品牌尽可能实现错位经营;对于弱势品牌,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利用市场主导品牌和实力较强的品牌间的资源、空间、时间空档,实行“钻空”经营。
(五)启动“动车”引擎
以“动车组”的理念发展产业集群,做好区域品牌外化,形成多点给力、多极支撑的战略格局。有的着力次级突破,变区块为动车;有的强化车头引领,变单擎为多核;有的夯实底部基础,变短板为快线。总之,就是要把集群产业与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结合起来,打特色发展牌。政府通过确立实力强、影响大、带动效应明显的主导产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培育具有特色的集群板块。
五、结论
中小产业集群的发展是“适者生存”的市场选择的结果,它的形成和发展首先依赖于创业群落、企业簇群的形成和发展。与此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这些原发性产业集群,在市场经济面前,具有先天性弱点,尤其在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方面。未来竞争中,品牌策略必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利器,这是我国中小产业集群必须面对的一个新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渝萍.基于生物群落视角中小企业衍生发展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2006,2
[2] 朱玉林,康文星.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需求与供给[J],求索,2006,7
[3] 贺华丽.专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6,4
[4] 高云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基于关键性企业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讨,2007,1
(张洪吉,1960年生,河北沧州人,河北经贸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王锦旺,1967年生,河北沧州人,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集群。康志玲,1987年生,学士,河北衡水高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市场战略)
(参研成员:刘海月、祁伟薇、吴炜炜、尹子君、田蜜、杜晓娜、侯海勤、隗丽尧)
关键词:企业集群 区域品牌
一、中国汽车模具之乡
河北省泊头的铸造历史最早可上溯到1300年前。而以铸造业为传统、以汽车模具产业为特色的汽车模具产业集群的形成,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本世纪之初。至2010年,更是赢得了全国首家“中国汽车模具之乡”的美誉。从全国范围来看,泊头汽车模具无论是从整体规模、研发能力,还是从市场空间、发展速度,都已成为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聚集效应较为明显的产业集群,形成了铸造、环保设备、汽车模具、机械制造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二、中小产业集群的“内性”特征
(一)“内生”性
当初,隶属泊头镇郝村的一个年轻人,从国内外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得到灵感,创建了泊头地域内第一家以生产汽车模具为主的汽车模具厂。实践表明,它在催发泊头汽车模具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把这种行为的主体称为“内生”创业者。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条件下,“内生”创业者诞生的时机和影响力,成为该区域农业产业集群能否形成的关键。他们对市场具有敏感的嗅觉,能够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具有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善于思考,对身边资源环境的优劣势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他们在不断的历练中成长起来,并构成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一种特殊而宝贵的基因性资源。
(二)“内因”性
初期,生产汽车模具的条件并不具备,但一些具有市场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村民,不等不靠,先做木型汽车模具,生产厂家同意后再依照木型制造钢型汽车模具。以这样原始的方式发展一个时期以后,他们才有条件上设备,才开始自己生产汽车覆盖件冷冲压模具。这样,在少数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销售收入稳步上升的过程中,周边的“聪明人”纷纷跟进,汽车模具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模式被迅速复制。泊头人开始不自觉地从铸造业中分离、提升出了另一个特色产业——汽车模具。事实上,中小产业集群的形成往往是与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联系在一起的。某些区域可能并不具备资源禀赋,能够促使产业集群初成的最直接原因即为创业者对自有资源的筹措、挖掘能力。
(三)“内聚”性
汽车模具“内生”创业者的初步成功,引起了附近村镇更多人对汽车模具行业的浓厚兴趣。而它的盈利,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吸引了更多的业内个体向这个行列“聚集”,当然,这是一个经过市场遴选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随着个体企业的不断壮大,不断分化出新的企业,也不断繁衍出更多的子企业;另一方面随着群落内部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演进,该产业链不断延长,这便会形成一个更大的企业簇群。在“内聚”效应达到一定影响力以后,通过产品品种与市场的相互作用,就会吸引那些具有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能力的企业向该地区集聚,并通过自动累积或连锁反应产生强化作用。
(四)“内联”性
当初,这些聚集在产业区域的企业所构成的产业集群,是以农村、农民包围为特色所形成的由农村、农民向城镇集结的过程。农村人际关系网络具有地理接近的空间特征,这种特征使产业聚集也呈现地理接近性。也就是说,生产者可以通过亲戚、朋友及其转介绍,可将包括生产要素在内的很多方面联系在一起。而区域内的人们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构成独特的区域“文化基因”,这种基因与当地的文化、习俗等不可移植性要素融为一体,从而在空间上不断强化,形成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氛围。从我国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过程看,产业集结成群大多是为了获得利用资源比较优势而以产业基本生产要素为主建立起来的有机产业群落。故此,这些企业是在小批量、粗放、无序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深受粗放型农业经济的影响,对区域品牌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种农业文化与市场经济要求的寻求联合、优势互补等等要求相去甚远,区域品牌的融合度大大降低。
三、中小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外化”要求
根据品牌生态系统理论,品牌生态系统是一个时空概念,由多要素、多变量构成,同变量及组合构成亚系统。区域品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个体企业品牌及品牌拥有者构成其内部系统;合作群体、客户群体、服务市场、政府、行业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宏观环境构成其外部系统。区域品牌生态外部系统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不稳定性。即所面临的环境实时发展和变化,各种环境因子作用的力度也实时变化,对区域品牌产生的影响既可带来正影响,也可带来负影响。第二,差异性。外部环境千差万别。第三,相关性。诸因素间相互影响和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因素的相互变化,形成新的环境。区域品牌在考虑环境的变化时必须全面考虑各种环境带来的影响。第四,可改变性。区域品牌通过自身努力和积极应对也可以改变,变不利环境为有利的环境。第五,主动适应性。区域品牌通过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有效的调整。品牌是企业(组织)的价值理念、商业模式和服务特征外化的一种体现。换言之,把品牌背后隐藏的资源,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整合,有效地表达出来,就是品牌的外化。品牌的定位、认知度和美誉度需要通过持续外化才能达成,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位、认知度、美誉度都需要打造区域品牌,需要区域品牌的“外化”。
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外化”路径
(一)市场定位精准
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发展道路会越走越窄。产业集群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走“专而精”之路,走属于自己特色的道路。只有精而深,才能产生更大品牌的附加值。
(二)进化全面协同
产业集群各相关利益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双向联系和重叠交叉现象,这使这个区域品牌生态系统形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整体。
(三)品牌纵横拓展 以个体品牌为网络节点,以品牌价值创造为动力,吸引具有相同或相似核心价值的品牌成员整合品牌资源,通过价值创造与价值分享,壮大品牌生态系统,实现区域品牌的纵向延展。支持有影响力的个体企业重组、联合、联营、结盟等,实现区域品牌的横向拓展。
(四)竞争优势强化
全面提高自己的生态位,减少与其它品牌的位势重叠;通过优化资源、空间、时间生态位结构,全面与市场主导品牌尽可能实现错位经营;对于弱势品牌,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利用市场主导品牌和实力较强的品牌间的资源、空间、时间空档,实行“钻空”经营。
(五)启动“动车”引擎
以“动车组”的理念发展产业集群,做好区域品牌外化,形成多点给力、多极支撑的战略格局。有的着力次级突破,变区块为动车;有的强化车头引领,变单擎为多核;有的夯实底部基础,变短板为快线。总之,就是要把集群产业与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结合起来,打特色发展牌。政府通过确立实力强、影响大、带动效应明显的主导产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培育具有特色的集群板块。
五、结论
中小产业集群的发展是“适者生存”的市场选择的结果,它的形成和发展首先依赖于创业群落、企业簇群的形成和发展。与此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这些原发性产业集群,在市场经济面前,具有先天性弱点,尤其在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方面。未来竞争中,品牌策略必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利器,这是我国中小产业集群必须面对的一个新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渝萍.基于生物群落视角中小企业衍生发展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2006,2
[2] 朱玉林,康文星.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需求与供给[J],求索,2006,7
[3] 贺华丽.专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6,4
[4] 高云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基于关键性企业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讨,2007,1
(张洪吉,1960年生,河北沧州人,河北经贸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王锦旺,1967年生,河北沧州人,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集群。康志玲,1987年生,学士,河北衡水高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市场战略)
(参研成员:刘海月、祁伟薇、吴炜炜、尹子君、田蜜、杜晓娜、侯海勤、隗丽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