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同一节课往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乃至于由于背景不同、教学观念不同、所站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对同一节课做出截然相反的评价,教学评价具有主体差异性,是不是一节课就没有一个相对的评价标准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客观的评标准关乎教师成长、学生素养提升和课堂教学质量高低。
【关键词】思想政治 科学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70
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指的是每节课教给学生哪些知识,让学生形成何种能力,形成什么樣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式即教师所选择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服务于内容。一节成功的课,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在某校的评优课中,一位教师选择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这一经济生活中的重点,为了凸显课程的理念,设计的学生活动多达六个,环节达二十多处,形式新颖,课堂活跃。可是活动设计太多,总让人感到这一节课缺少一些东西——这就是通过教学学生到底获得了什么。
经过打磨之后,该教师依据本课内容,将六个学生活动整合为两个,第一个活动以某公司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的诸多不良后果为载体,以两个问题为工具,问题1:公司员工纷纷跳槽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你认为如何及解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了第一个知识点,也就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第二个活动,从学生熟悉的例子“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为起点,以对应的三个问题为工具,问题1:例子中,和尚越来越多,但效率却越来越低,你能据此说明什么是效率吗?问题2:你认为如何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状?然后在师生、生生互动和思维碰撞中解决了第二个知识点,即兼顾效率和公平。整个课堂思维流畅,既看到了师生互动相得益彰,也看到了教学相长。
很显然,重构之前的课堂,形式大于内容,舍本逐末;重构之后的课堂,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策略和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了教学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评价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二、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理想课堂充满智慧,智慧体现在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上。预设包括三维目标的确定,教师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策略、教学媒体的选择等等,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即时生成很多东西。理想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能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及时调控课堂,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善于把课堂引向预设的目标,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在政治生活《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课教学中,教师预设时,以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为载体,以序列化问题为工具,问题1: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怎样的一个国家机构?问题2:请你分析国家组建监察委员会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的政治学依据。问题3:辨析: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是监察委员会。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必要性,以及怎样监督政府权力。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围绕这个新机构,学生生成认识的非常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不断强调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达成了共识,很好地整合了学生生成的诸多认识,实现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三、教和学的统一
理想课堂重视以学论教,坚持学生中心。所以评价时要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和标准。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参;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即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争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观察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等等。课堂教学的宗旨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能够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实现教和学的统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 科学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70
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指的是每节课教给学生哪些知识,让学生形成何种能力,形成什么樣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式即教师所选择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服务于内容。一节成功的课,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在某校的评优课中,一位教师选择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这一经济生活中的重点,为了凸显课程的理念,设计的学生活动多达六个,环节达二十多处,形式新颖,课堂活跃。可是活动设计太多,总让人感到这一节课缺少一些东西——这就是通过教学学生到底获得了什么。
经过打磨之后,该教师依据本课内容,将六个学生活动整合为两个,第一个活动以某公司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的诸多不良后果为载体,以两个问题为工具,问题1:公司员工纷纷跳槽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你认为如何及解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了第一个知识点,也就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第二个活动,从学生熟悉的例子“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为起点,以对应的三个问题为工具,问题1:例子中,和尚越来越多,但效率却越来越低,你能据此说明什么是效率吗?问题2:你认为如何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状?然后在师生、生生互动和思维碰撞中解决了第二个知识点,即兼顾效率和公平。整个课堂思维流畅,既看到了师生互动相得益彰,也看到了教学相长。
很显然,重构之前的课堂,形式大于内容,舍本逐末;重构之后的课堂,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策略和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了教学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评价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二、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理想课堂充满智慧,智慧体现在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上。预设包括三维目标的确定,教师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策略、教学媒体的选择等等,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即时生成很多东西。理想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能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及时调控课堂,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善于把课堂引向预设的目标,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在政治生活《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课教学中,教师预设时,以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为载体,以序列化问题为工具,问题1: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怎样的一个国家机构?问题2:请你分析国家组建监察委员会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的政治学依据。问题3:辨析: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是监察委员会。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必要性,以及怎样监督政府权力。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围绕这个新机构,学生生成认识的非常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不断强调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达成了共识,很好地整合了学生生成的诸多认识,实现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三、教和学的统一
理想课堂重视以学论教,坚持学生中心。所以评价时要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和标准。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参;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即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争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观察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等等。课堂教学的宗旨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能够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实现教和学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