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法达人:做普法领域的“社区医生”

来源 :宁波通讯·图话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_L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天前,一份企业用工风险诊断报告和一份安全管理诊断放在了宁波一家规上企业的负责人桌上。她细细地翻看报告,发现仅在加班计薪方面,由于处置不当,企业一年的用工风险就高达近4000万元,而因管理不善与意识淡薄,现场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有近百个。她会同管理部门认真学习研究后,觉得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造成重大困扰,决定马上按照诊断结果逐项整改。
  促使该负责人下决心做此次风险诊断的原因是,两个月前,企业有一名职工发生工伤导致身亡,家属为死亡原因和赔偿金额与企业发生纠纷。在“智法达人”普法工作室专家的参与下,虽然事情圆满解决,但却让负责人觉得对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十分必要,于是就委托了“智法达人”普法工作室就企业安全生产和劳动用工两方面,开展法律风险评估。
  初衷社会力量要为依法治国做出贡献
  “智法达人”普法工作室属于宁海县社会与经济服务中心。该中心是一家5A级非营利性民办社会服务机构,2014年,在宁海县司法局的支持下成立。不同于以往政府主导的普法服务模式,宁海县社会与经济服务中心是一个由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发起成立的普法工作平台,兼具普法宣传、商企发展和社会治理功能,这在全国非常少见。
  “智法达人”普法工作室的创始人童跃曾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领跑者——瀛海威时空上海分公司的高管,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互联网证券交易平台、远程医疗平台。21世纪初,应父亲要求,童跃离开上海回家乡“接班”,成为一家民营医院的院长。但在上海的这段创业经历,让他对时代的发展方向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
  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遇,他创办了宁波天童司法鉴定中心,开始探索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之路。2012年,他意识到多元治理模式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之路,社会组织将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于是,他下决心全身心投入到这项社会治理创新中,离开家族企业,创办了宁海县社会与经济服务中心。
  童跃认为,社会治理最根本有效的路径是依法治理,社会力量应该在依法治国中找动力、找机会,开展服务、监督等各项工作。因此,他在宁海前童镇“智法达人”普法驿站的墙上挂了这么一排字:思法、学法、有说法;知法、用法、找办法。童跃说:“社会力量要为依法治国做出贡献,这是起点,是终点,也是‘智法达人’普法工作室诞生的初衷。”
  设想建立办事先问法的“社区医生”服务体系
  童跃将法律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做了一个类比。他说,全世界的医疗体系都有两项被证明非常有效的制度:一是全民免费甚至强制的疫苗制度;二是强调社区医生作用的分级诊疗制。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疾病,但80%以上都属于常见病症,社区医生就能处理得非常好,剩下的20%才需要找专科医生,甚至专病医生。”童跃说,“法律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为了保障服务对象的健康,都讲求专业性和‘对症下药’,都有非常严谨的管理要求,都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医疗体系好的经验,完全可以被法律服务体系借鉴吸收。”
  他认为,所有事情一开始就依法依规办,不仅耗费的精力、成本不高,而且“后遗症”很少。但倘若事前不依法依规,到后来必然是一塌糊涂、纠缠不清,轻则劳民伤财,重则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目前,社会矛盾纠纷的事后处理法律服务体系已经比较完整,但在事先预防方面,包括普法宣传、咨询服务等工作由于市场利益驱动不足,从事该工作的社会服务力量严重缺失,造成社会治理环节结构性缺失。
  童跃称,各领域都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这就相当于医疗管理体系中的疫苗制度,让办事者一开始就懂法,可以达到“免疫”风险的效果。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法律服务的“社区医生”体系,培养一批稍具法律知识的“法律明白人”,针对社会矛盾纠纷容易发生的“常见病”“多发病”,充分提供风险告知服务,大幅度减少事后维权造成的纠纷和麻烦。
  “‘智法达人’普法工作室扮演的就是法律服务市场中‘社区医生’的角色。”童跃说,通过自建平台以及自主开发的App,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法律服务,而工作室接到申请后,会分类梳理对应法律条文,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场式、菜单式法律培训,实现按需普法、精准普法。
  特色精准普法促进民企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童跃说,“以前,企业只要有业务、有资金、能生产,就没有问题。现在则面临很多合法依规的压力。”环境保护、劳动关系、安全生产……无论其中哪一项突破法律底线,企业都可能元气大伤,甚至面临关停的命运。“智法达人”普法工作室就是要帮助民营企业学法、知法、用法,助其高质量发展。
  以用工风险评估为例,2015年,宁海县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全县推广企业用工风险“体检”,1700多家企业主动参加了“体检”,并就发现的问题开展整改。第二年,整个宁海县劳动诉讼案件数量下降了近25%。这样的风险评估还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等领域开展。截至目前,“智法达人”普法工作室共开展了4056家(次)用工风险评估,排查出用工法律风险高达24.34万条,共开展了2万多家(次)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累计发现隐患20多万条,调解劳资纠纷2922例,大幅降低了全县劳动争议数量。
  “在用法的过程中普法,效果是最好的。”童跃说。“智法达人”普法工作室的理念创新在于将过去政府为了宣传需求“发传单”“树展板”等广而告之的普法方式变成了精准对接用户需求的“一对一”式的普法服务。
  这样一个平台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也大有裨益。2018年,宁海县委成立了“亲清家园”。“智法达人”普法工作室结合“亲清家园”和各部门的联建工作,通过直接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减少权力寻租空间,普法成效显著。
  目前,宁海县社会与经济服务中心拥有近两百名专职工作人员和近百名志愿者。“智法达人”普法工作室已经成为浙江省社会化普法的重要力量,其模式成为各地学习和研究的对象,童跃也因此被评为2019年寧波市“十大法治人物”。
  童跃说:“普法宣传最终还是要为社会健康发展服务,这是一代人的使命。在普法宣传这件事上,社会力量同样可以主动筹划,大放异彩。”■
其他文献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探索农村集體产权制度改革,到2018年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单位,宁波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历经近30年,已进入攻坚扫尾阶段。  目前宁波已有99.6%的村社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419万人成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东。这意味着,如果合作社经营得好,这419万名股东每年都可以享受到集体资产的分红以及与股份有关的一系列权益。  通过改革,集体经济组织摸清了家底,明晰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就是要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指引下,宁波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强化使命担当,以融合发展为
期刊
几年之前,张家村还是奉化有名的“困难户”,村里环境脏乱,无集体经济收入。短短几年时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全是因为一个人。他就是“浙江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冯德林。  2014年初,原宁波市经信委委派冯德林担任奉化区大堰镇张家村农村工作指导员一职,一干就是五年。在这五年里,他扎根农村一线,每天吃住在村里,深入考察村情,了解村民诉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村制宜制订扶贫工作方案,成功使张家村一年
期刊
从前,高泥村是个地处西沪港畔、收入相对较差的“贫困村”,村民守着西沪港这个聚宝盆不知该如何利用,除了赶小海,就靠养殖海带、紫菜过日子,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村子成了省级特色精品村、省3A级景区村、“浙江省网箱养殖第一村”。随着黄避岙乡高泥村第二届大黄鱼美食节的举办,村里又迎来了一波旅游热潮,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尝黄鱼、赏荷花、住民宿,体验着斑斓海岸休闲生活。  短短几十年,这个不起眼的传统
期刊
当前,宁波市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深化改革深水期,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中美经贸摩擦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导致外贸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惠农政策及资金投入的边际效应递减等严峻挑战。  但越是吃力的时候,越要保持定力,越要在促增收上拿出新举措、获得新成效。  促进农民增收,要向现代农业要效益。农民增收,基本盘还是在农业。要立足提质增效,着力做强一产,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期刊
9月28日,宁波市首个田园综合体——达人村正式运营。达人村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北郊片区,是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俗表演、农家美食、农趣玩乐、田园夜色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于去年9月底试运营。一年来,达人村吸引了50多万名游客前去“打卡”,门票营业额突破1500万元,已成为宁波新晋“田园网红”。在正式运营前,博得良好口碑的达人村已被评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甬江街道北郊片区曾是宁波
期刊
在宁海县岔路镇和前童古镇的交界处有一个小而美的村庄。从一条绿荫掩映的柏油路进去,村口立着五个醒目的大字:“36条发源地”。  这里是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五年前,规范村级小微权力的“36条权力清单”正是从这里开始试行,而后闻名全国。  下畈村面积约0.1平方公里,共有农户168户,人口470人。村庄内小桥流水,松林环绕,古樟灵秀。这几年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体环境还在进一步提升。今年8月,记者去采
期刊
宁波市乡村治理创新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末,宁波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并被司法部、民政部推广。多年来,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创新、合力推进,乡村治理亮点纷呈,典型案例层出不穷,涌现出了“村民说事”“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小板凳工作法”“书记一点通”等特色做法,打响了乡村善治的“宁波品牌”,乡村治理工作总体上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回顾总结宁波乡村治理创新的成功实践,我认为关
期刊
九月伊始,秋意渐浓。汽车缓缓行驶在象山县定塘镇马漕线,远处青山如黛,绿意盎然,道路两旁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景观绿化,各色花草错落有致点缀其间,好一幅景色宜人的乡村画卷!若行车累了倦了,还可以到就近的公路服务驿站歇歇脚,喝口茶。这是近日记者在象山县采访“四好农村路”时看到的情景。  象山县“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只是象山创建“四好(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路”的一个缩影。去年,该县通
期刊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城市的发展之基。对一座城市而言,诚信是形象,是品牌,更是走向兴旺发达的一张“通行证”。自从2002年提出打造“信用宁波”以来,宁波一步步建立制度规范,健全信用奖惩机制,逐渐构筑起“守信获益、失信受限”的信用格局。  如今,在甬城,“信用”二字已内化为政府服务、企业经营以及市民生活的无数细节:在媒体上,各种诚信榜单层出不穷,信用核查成为行政管理的重要参考;在企业的“生意经”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