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守“老实人”的本色
在现实生活中,“老实人”成了一个语意很丰富、很微妙的词语。许多同志不善于刻意地表现自己,只知埋头工作,兢兢业业,是“很老实”;许多同志不喜于迎来送往,吹捧拍马,搞团团伙伙,行拉拉扯扯,是“老实人”;更有许多同志对组织上从不提个人的过分要求,不把自己的私欲置于组织利益之上,不会去搞争名求利,真的是“太老实”了。
这样的“老实人”,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经个别人充满表情地说出来,那基本上可以为这名同志定了“性”了。那就是:这名同志“灵活性”不强,提拔“可能”会有情况。真是如此吗?
可能确实有极少数人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得到了“青睐”,受到了“赏识”。但须知,这仅仅是极个别现象,不是主流,更不会成为主流。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不仅是对每一名领导干部道德纪律上的要求,更应该成为必须坚守的人生信条。俗话说,占不尽的便宜,吃不尽的亏。那些不守纪律,不按规矩办事的人,注定是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的。或许会得势于一时,但终究不会得逞于一世。这是真理,也已被无数的事例所证明。中央在换届期间重提“做老实人”这句话,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了。
摘自人民网
述职不能变成吹牛赛
述职制度的设置,目的是增加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透明度,从而使领导干部多点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然而,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机关述职报告正在变味:成了政绩大比拼,吹牛的成分多了,只要是沾边的成绩,都往报告这只筐里塞。至于工作中的失误、不作为,大多只是轻描淡写,或者一笔带过。
至于公开述职,也难免重蹈机关述职的覆辙。如果不在文风上进行必要的约束和规定,那么公开述职也会助长领导干部的吹捧之能事,从而演变成吹牛大赛。即使在电台、电视台黄金时段亮相,对市民能有多少吸引力呢?纵使把干部考核的评议打分权力给市民,市民能弹劾那些碌碌无为的官员吗?
要使市民积极参与“公开述职”这项监督活动,不如对述职的内容进行如下规定:即十大政绩和十大劣绩。这就可以砍去“假、大、空”,减少领导秘书的工作量,节省市民收听、收看的黄金时间。这种“公开述职”才有说服力,才能迈向“求真务实”的主旨。
摘自《大公报》
政府应习惯公民说“难听话”
任何社会都难免因为各种有理或无理的原因而形成不满情绪,从心理角度分析,对不满情绪一味地压制,只能酿成激愤和暴力。而健康、充足的表达是社会的解压阀。把对社会和谐的追求建立在释放心理压力,不断揭示和消解社会矛盾的基础上,社会就能顺利向前发展。
从“最牛钉子户”、厦门市民抵制有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PX化工项目到华南虎照片事件,从北京的酒仙桥危到无锡的太湖蓝藻,从辽宁的钢水案到山西的黑砖窑,中国人的表达欲透过互联网奔涌而出。
要求社会表达不反映矛盾和冲突是不可能的,但由此而压制表达则是不明智的。对于我们的政府来说,必须容忍公民说的那些让自身不高兴的话,甚至是不符合政府本意的话语,也要承担由此带来的“痛感”。如果把公民当作是逆来顺受的“顺民”,就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和谐。
表达权的实质是社会大众的表达问题。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表达权的成长史。只有敢于听取公民难听的话,才能避免权力越大,表达权利就大,权力越小,表达权就小的怪圈,进而让公民表达权具有和谐的价值。
摘自南方网
中国精英们的“黑发情结”
中国政界和商界精英们在阻止头发变白方面,似乎有着不同寻常的能力。这或许可以归结为有一流的基因,或许是因为运气好。但更有可能是受惠于他们乐此不疲的做法:染发。实际上,这在中国有权势的男性中已是一种很正统的方式。
实际上,日本、印度等国的男性也有染发习惯,但很少有像大陆的中国人这样对白发这么不能接受。与此同时,中国政界人士对黑发的偏好,也在逐渐向竞争日益激烈的商界蔓延,年轻的外貌在中国商界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专家认为,中国人的黑发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现代化的社会环境。目前近3/5的中国公民年龄不到39岁,因而,年长的员工很容易被年轻人取代。在中国,年龄是决定升迁的重要因素。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中国男性如此热衷将头发染黑。
历史上中国人从不妄动头发,除非在特殊环境下才会这样做。然而,随着崇尚“我行我素”的消费文化在中国流行,古人教诲被置之脑后。中国的男人们越来越随心所欲,他们不但开始染发,为保护头发还服用药物或是使用特殊洗发品。黑发情结折射出中国人对年龄增长所带来的身体变化的不安。
摘自《青年参考》
不能再做世界廉价劳动力的摇篮
我们中国农村不能再做世界廉价劳动力的摇篮了,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我们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落伍,让我们享受不到全球发展带来的效益。
中国企业要逐步改变以低价取胜的发展模式,要维护劳工正当权益,形成健全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这样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强力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强力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有法律法规制度,更要有代言人机制,就是各级劳动执法部门及工会部门切实承担起保护劳动者权益,组织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实现劳动者权益综合强力提升。
创新科技含量。减少科技创新产品的审批程序,让科技创新更好更快地进入到中国企业,进入到生产领域,让资本实现科技化,让劳动力成本竞争变成科技创新竞争,国家应该对企业科技创新制定系列优惠政策,形成靠文化、靠科技挣钱的新工作氛围。
教育强农体系。必须改变现在教育为城市服务的教育偏激倾向,建立教育强农体系,让更多的人才走向农村创业,让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带动我国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农民工的自身劳动价值。
摘自东方网
“物价关注度最高”传递三大信号
首先,当前的物价上涨给多数普通民众带来了过多的生活困扰和过大的生活压力。虽然今年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是居民收入增长可以超过GDP增长的少数几个年份之一。但当所有富人和穷人的收入都要计算在基数当中,然后加以平均化,最后普通民众的心声和感受就被平均掉了。众多普通民众的不富裕体现在他们的工资及收入的数字虽然表面上增加了,但依旧跟不上物价上涨的变化。
其次,是当前民众消费心理的一种微妙折射。一方面民众渴望消费,时刻关注物价水平,对当前的物价上涨给他们消费带来的消极影响急在心里。另一方面,多数普通民众即使手有余钱,也渴望消费,但却依然不敢消费,值得警惕。
第三,传递了一种民生焦虑。一方面,当前的物价上涨主要体现在吃、住、行上,这些基本消费品的涨价,自然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还源于对政府调控政策的一种观望。中央及地方政府已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一些地方政府依旧没有走出以房地产经济来拉动本地经济,进而体现政绩的怪圈,对民生方面的建设做得还不到位。
解决的根本之道有二:一是藏富于民,提高民众的净收入,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财政支出也应不断向民生倾斜,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二是继续出台相关调控政策,保持物价稳定,建设健康的经济生态,改变当前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的局面。
摘自《中国证券报》
在现实生活中,“老实人”成了一个语意很丰富、很微妙的词语。许多同志不善于刻意地表现自己,只知埋头工作,兢兢业业,是“很老实”;许多同志不喜于迎来送往,吹捧拍马,搞团团伙伙,行拉拉扯扯,是“老实人”;更有许多同志对组织上从不提个人的过分要求,不把自己的私欲置于组织利益之上,不会去搞争名求利,真的是“太老实”了。
这样的“老实人”,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经个别人充满表情地说出来,那基本上可以为这名同志定了“性”了。那就是:这名同志“灵活性”不强,提拔“可能”会有情况。真是如此吗?
可能确实有极少数人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得到了“青睐”,受到了“赏识”。但须知,这仅仅是极个别现象,不是主流,更不会成为主流。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不仅是对每一名领导干部道德纪律上的要求,更应该成为必须坚守的人生信条。俗话说,占不尽的便宜,吃不尽的亏。那些不守纪律,不按规矩办事的人,注定是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的。或许会得势于一时,但终究不会得逞于一世。这是真理,也已被无数的事例所证明。中央在换届期间重提“做老实人”这句话,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了。
摘自人民网
述职不能变成吹牛赛
述职制度的设置,目的是增加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透明度,从而使领导干部多点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然而,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机关述职报告正在变味:成了政绩大比拼,吹牛的成分多了,只要是沾边的成绩,都往报告这只筐里塞。至于工作中的失误、不作为,大多只是轻描淡写,或者一笔带过。
至于公开述职,也难免重蹈机关述职的覆辙。如果不在文风上进行必要的约束和规定,那么公开述职也会助长领导干部的吹捧之能事,从而演变成吹牛大赛。即使在电台、电视台黄金时段亮相,对市民能有多少吸引力呢?纵使把干部考核的评议打分权力给市民,市民能弹劾那些碌碌无为的官员吗?
要使市民积极参与“公开述职”这项监督活动,不如对述职的内容进行如下规定:即十大政绩和十大劣绩。这就可以砍去“假、大、空”,减少领导秘书的工作量,节省市民收听、收看的黄金时间。这种“公开述职”才有说服力,才能迈向“求真务实”的主旨。
摘自《大公报》
政府应习惯公民说“难听话”
任何社会都难免因为各种有理或无理的原因而形成不满情绪,从心理角度分析,对不满情绪一味地压制,只能酿成激愤和暴力。而健康、充足的表达是社会的解压阀。把对社会和谐的追求建立在释放心理压力,不断揭示和消解社会矛盾的基础上,社会就能顺利向前发展。
从“最牛钉子户”、厦门市民抵制有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PX化工项目到华南虎照片事件,从北京的酒仙桥危到无锡的太湖蓝藻,从辽宁的钢水案到山西的黑砖窑,中国人的表达欲透过互联网奔涌而出。
要求社会表达不反映矛盾和冲突是不可能的,但由此而压制表达则是不明智的。对于我们的政府来说,必须容忍公民说的那些让自身不高兴的话,甚至是不符合政府本意的话语,也要承担由此带来的“痛感”。如果把公民当作是逆来顺受的“顺民”,就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和谐。
表达权的实质是社会大众的表达问题。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表达权的成长史。只有敢于听取公民难听的话,才能避免权力越大,表达权利就大,权力越小,表达权就小的怪圈,进而让公民表达权具有和谐的价值。
摘自南方网
中国精英们的“黑发情结”
中国政界和商界精英们在阻止头发变白方面,似乎有着不同寻常的能力。这或许可以归结为有一流的基因,或许是因为运气好。但更有可能是受惠于他们乐此不疲的做法:染发。实际上,这在中国有权势的男性中已是一种很正统的方式。
实际上,日本、印度等国的男性也有染发习惯,但很少有像大陆的中国人这样对白发这么不能接受。与此同时,中国政界人士对黑发的偏好,也在逐渐向竞争日益激烈的商界蔓延,年轻的外貌在中国商界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专家认为,中国人的黑发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现代化的社会环境。目前近3/5的中国公民年龄不到39岁,因而,年长的员工很容易被年轻人取代。在中国,年龄是决定升迁的重要因素。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中国男性如此热衷将头发染黑。
历史上中国人从不妄动头发,除非在特殊环境下才会这样做。然而,随着崇尚“我行我素”的消费文化在中国流行,古人教诲被置之脑后。中国的男人们越来越随心所欲,他们不但开始染发,为保护头发还服用药物或是使用特殊洗发品。黑发情结折射出中国人对年龄增长所带来的身体变化的不安。
摘自《青年参考》
不能再做世界廉价劳动力的摇篮
我们中国农村不能再做世界廉价劳动力的摇篮了,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我们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落伍,让我们享受不到全球发展带来的效益。
中国企业要逐步改变以低价取胜的发展模式,要维护劳工正当权益,形成健全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这样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强力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强力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有法律法规制度,更要有代言人机制,就是各级劳动执法部门及工会部门切实承担起保护劳动者权益,组织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实现劳动者权益综合强力提升。
创新科技含量。减少科技创新产品的审批程序,让科技创新更好更快地进入到中国企业,进入到生产领域,让资本实现科技化,让劳动力成本竞争变成科技创新竞争,国家应该对企业科技创新制定系列优惠政策,形成靠文化、靠科技挣钱的新工作氛围。
教育强农体系。必须改变现在教育为城市服务的教育偏激倾向,建立教育强农体系,让更多的人才走向农村创业,让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带动我国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农民工的自身劳动价值。
摘自东方网
“物价关注度最高”传递三大信号
首先,当前的物价上涨给多数普通民众带来了过多的生活困扰和过大的生活压力。虽然今年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是居民收入增长可以超过GDP增长的少数几个年份之一。但当所有富人和穷人的收入都要计算在基数当中,然后加以平均化,最后普通民众的心声和感受就被平均掉了。众多普通民众的不富裕体现在他们的工资及收入的数字虽然表面上增加了,但依旧跟不上物价上涨的变化。
其次,是当前民众消费心理的一种微妙折射。一方面民众渴望消费,时刻关注物价水平,对当前的物价上涨给他们消费带来的消极影响急在心里。另一方面,多数普通民众即使手有余钱,也渴望消费,但却依然不敢消费,值得警惕。
第三,传递了一种民生焦虑。一方面,当前的物价上涨主要体现在吃、住、行上,这些基本消费品的涨价,自然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还源于对政府调控政策的一种观望。中央及地方政府已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一些地方政府依旧没有走出以房地产经济来拉动本地经济,进而体现政绩的怪圈,对民生方面的建设做得还不到位。
解决的根本之道有二:一是藏富于民,提高民众的净收入,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财政支出也应不断向民生倾斜,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二是继续出台相关调控政策,保持物价稳定,建设健康的经济生态,改变当前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的局面。
摘自《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