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学语文教育的“真”世界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陶行知先生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其教育主张揭示的乃是教育的本质。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的“真”思想,那他的教学只能是盲人摸象、沙地建楼,不能触及到中国教育的“真”世界!要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显然就应该从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真”开始。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育 陶行知 求真
  “语文教学效率很低,问题很多,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课改10年来,这个问题目前依然存在。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基础不牢固;阅读能力不强;习作内容空洞,表达模式化、程式化、表面化;口语交际能力很差。这是应引起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重视的问题。
  笔者带着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众多疑惑多遍潜心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试图用大师的思想烛照当下的问题。细细品读后发现“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至理名言,“真”是其思想的核心,囊括了《陶行知教育名篇》共77篇文章30万字,涵盖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主张。而这“真”理念,正是解决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症结的去根之药。
  疑惑之一:展示性课堂。当下的课堂,教师是激情的演绎者,而学生的学只是为了配合教师。这样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课堂建的是外表鲜亮的“豆腐渣工程”。课堂不应成为教师为主角的表演。
  《陶行知教育名篇》中的《教学合一》旗帜鲜明地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大凡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它、记它,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第二种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第三种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第三种先生被陶行知称为好先生,而当下课堂中的教师无疑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先生。
  课堂应成为“真”课堂。在论述教与学的关系时,陶行知明确定论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对于学生的才能兴趣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弊端。如果让教的法子适合学的法子,就会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也就能够乐学。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
  疑惑之二:应试性习作。当下的学生作文处在“无我”状态。为了迎合考试,急功近利地采用拼、凑、压、挤、抄等方式“合作”成文。所谓精美的语言、新奇的立意建的是恍如仙境的海市蜃楼。
  对于写作,陶行知先生虽然没有直接进行精辟的论述,但我们完全可以从他身体力行的笔记中找到端倪。透过《陶行知教育名篇》中鲜活的材料,丰富的文体,我们不难发现陶行知的文章很杂、很率性、很真实,他用最直接、最质朴的语言,即最“真”的方式在不断地诠释、深化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真”。他不讲究名词术语、旁征博引、结构严谨,喜欢通俗的打比方,深奥的理论、高深的思想在“真”语言中显出了他的“真”价值。
  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多地重视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对于挖掘、训练学生最本质的作文,让他们最真实地反映生活的状态,显然已经偏离了许多。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人,记“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疑惑之三:机械性练习。当下的学生练习机械、粗糙、繁琐,繁重低效的课业重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练习的目的显然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对于“知识”,《陶行知教育名篇》中的《“伪知识”阶级(上)》用打比方的方式形象地告诉我们: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不是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便是伪知识。对于如何掌握知识,《陶行知教育名篇》中的《行是知之始》借鉴王阳明的“知行”学说,提出“行是知之始”的新见解。陶行知认为,亲知、闻知、说知等三种知识中,“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而“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在《教育的新生》中他还以比喻的方式强调“行动”的首要意义:“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行”,其中包含了恰当的练习。恰当的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养的桥梁。2010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举办了以“作业与练习”为主题的研训活动。浙江省小语会会长沈大安在《优化练习和作业》专题报告中强调:练习要紧扣目标,形式多样;练习要注重实践,提高素养;要通过练习让学生探究、发现、掌握、运用语言规律,形成符合汉语规律而又有个性的言语。这些论述切中当下练习的要害,切实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很好地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真知识”。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是“真练习”。
其他文献
摘要 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课外阅读贵在坚持,重在长远,坚持长期的课外阅读定能起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 兴趣 习惯 积累 竞赛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
期刊
摘要 教师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 学习方式 过程教学 课堂  《新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尤其是努力扭转长期以来课程过于突出知识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与
期刊
摘要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主要途径。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考察点,是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方法技巧 理论指导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作文好,就意味着语文好;作文差,就意味着语文差。由于语文课本身是
期刊
摘要 有效的“生成”是在预设下的生成,课堂的“生成点”应该是教师在合理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种种假设与可能的一种,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技巧与艺术。  关键词 生成 预设 课堂教学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新课程理念正逐渐植根于教师的头脑,外显于课堂。语文教师在吐故纳新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对课改的内涵把握不准,理解有偏差,导致实践操作生涩,课堂教学有失衡的现象。  一、预设和生成相辅相成  预设和生成是新课
期刊
摘要 每篇课文都是一个起点,都不能以终点式解读。对于张志和的《渔歌子》的教学,教师不能仅仅只读诗歌本身,而是要引导学生与古诗词进行多角度、多途径的交流,这样才能真正走近诗人张志和。  关键词 多元解读 意象 兄和诗 模仿  一、以言造象,立象尽意,体会“不须归”情怀  古诗词表情达意的方式有其独特性,用语言塑造意象,再借助意象传达诗情。好的诗词就像一首歌,好的诗词更像一幅画。《渔歌子》这首词
期刊
摘要 构建绿色课堂是指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倡导平等、合作、宽容和理解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舒适、自由的课堂中乐学好学,努力使课堂教学有智慧、有意义,彰显生命活力。关键词绿色课堂教学改革构建  一、绿色课堂的校本化诠释  当我校把“新绿色教育”作为办学理念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在学校新一轮主动发展的过程
期刊
摘要 建立“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理论改革的实际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和必要举措。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措施和做法:思想统领行动,教研目标有的放矢,教研方式多姿多彩,教研管理有序有效可持续。  关键词 幼儿园 园本教研 实践 思考  建立“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理
期刊
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合作学习的理念受到教师的重视。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在如火如茶地进行。我校实行小班化教学改革已3年,广大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模式。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的优中差搭配中实行“同层分组,重点帮扶”。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 模式 帮扶  《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
期刊
笔者最近参加了几次全国性的大型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感觉到现在的语文教师对教材爱得太浅,虽然对多媒体技术应用得非常普遍,但只是对课文简单的演化,这是不是人的一种浮躁在语文课堂中的反映?这些课难道就是信息时代、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吗?想到这里,不由得忆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教授的《草》一课(于永正的精品课之一,读过于永正教育方面文章的读者,会想起他的这一教学案例),一首小诗被于老师教得出神入化,看
期刊
摘要 兴趣作为思维的催化剂,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灵活运用知识,迅速调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种问题。老师要把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兴趣迁移到学科上来,把英语学习变成学生持久的固定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系统而深刻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最终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关键词 迁移 认识 成功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产生向往之情。对英语感兴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