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中,课前导入需要创设有趣的情境、问题探究过程需要创设情境、想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情境。所以说,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是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引领学生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活动,是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更好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现实;有趣; 探究 ;新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14
一、什么是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困难,学生自己能够感知到有一种目的,而学生却不具备这种经验,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从而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不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学习情境,即是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问题背景。问题情境对学生元认知知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学习的态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起学生对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其已有的旧知;二是其生活经验。所以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实际出发,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观念。另外,要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喜欢自己动手操作胜于动手书写,因此,教学时可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一种主动、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问题情境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把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愿望转移到新课学习的兴趣上来,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种形式,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1.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
现实的问题情境,即是学生可触摸可感知的。数学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现实分为三种:一是生活现实,比如现实的购物情境、认识前后左右、乘车等;二是数学现实,就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可作为新的学习的现实,比如整数加法的学习经验就可以作为学习小数加法的现实;三是其他学科的现实,即是和数学相关的其他学科中的数学现实。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一下数学《乘车》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教学一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中我让学生模拟演示上车、下车的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含义。这种现实又富有吸引力的现实情境,使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愿意参与活动当中,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将会使其轻松获取知识,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发展自己的个性,是提高我们课堂效率的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介绍数字神奇的“7”,如,一周的天数和7有关、北斗七星和7有关;许多成语中也有不少于7有关: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七嘴八舌等;常言说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点,是幸运的象征;七大洲、7个小矮人……,这样设计,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及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为新知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又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3.创设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力求创设一些有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人民币模具(包括纸币和硬币),让学生给人民币分类,可以怎样分类?这个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完成,这样的动态交流与静态思考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且对人民币的单位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再如,在这节课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继续用模具模拟购物情境,老师说一个价格,让学生汇报付钱方法,一共有几种方法?怎么付钱最简便?这一教学活动更是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智力潜力,并让学生在比较中内化已有知识。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持以积极地心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创设合适的情境,创造性地教,在不斷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获得进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时玉梅,小学数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3):206-206
2.罗同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与研究,2017,(16):53-53
3.李文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情感教育》58-59页
4.贺桂红《浅谈启发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科教刊。2009
陕西师范大学金泰丝路花城学校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现实;有趣; 探究 ;新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14
一、什么是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困难,学生自己能够感知到有一种目的,而学生却不具备这种经验,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从而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不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学习情境,即是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问题背景。问题情境对学生元认知知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学习的态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起学生对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其已有的旧知;二是其生活经验。所以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实际出发,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观念。另外,要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喜欢自己动手操作胜于动手书写,因此,教学时可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一种主动、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问题情境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把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愿望转移到新课学习的兴趣上来,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种形式,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1.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
现实的问题情境,即是学生可触摸可感知的。数学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现实分为三种:一是生活现实,比如现实的购物情境、认识前后左右、乘车等;二是数学现实,就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可作为新的学习的现实,比如整数加法的学习经验就可以作为学习小数加法的现实;三是其他学科的现实,即是和数学相关的其他学科中的数学现实。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一下数学《乘车》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教学一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中我让学生模拟演示上车、下车的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含义。这种现实又富有吸引力的现实情境,使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愿意参与活动当中,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将会使其轻松获取知识,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发展自己的个性,是提高我们课堂效率的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介绍数字神奇的“7”,如,一周的天数和7有关、北斗七星和7有关;许多成语中也有不少于7有关: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七嘴八舌等;常言说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点,是幸运的象征;七大洲、7个小矮人……,这样设计,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及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为新知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又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3.创设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力求创设一些有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人民币模具(包括纸币和硬币),让学生给人民币分类,可以怎样分类?这个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完成,这样的动态交流与静态思考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且对人民币的单位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再如,在这节课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继续用模具模拟购物情境,老师说一个价格,让学生汇报付钱方法,一共有几种方法?怎么付钱最简便?这一教学活动更是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智力潜力,并让学生在比较中内化已有知识。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持以积极地心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创设合适的情境,创造性地教,在不斷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获得进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时玉梅,小学数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3):206-206
2.罗同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与研究,2017,(16):53-53
3.李文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情感教育》58-59页
4.贺桂红《浅谈启发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科教刊。2009
陕西师范大学金泰丝路花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