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据有关资料分析,3-6岁是幼儿成长的黄金时期,幼儿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那我们在幼儿阶段有哪些好的学习品质值得我们去发现,去表扬的呢?
【关键词】幼儿教育 优异 学习品质
近期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学习品质单列出来,意味着学习品质的培养进入了主流教育视野,提上了教育的议事日程。那么,幼儿学习品质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呢?我曾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份材料中所看到的学习品质是指向与学习有关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特质等,是儿童社会性、情绪、认知发展及其交互作用的核心,一般包括好奇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等具体内容。
一、“学习品质”受到的影响
“学习品质”通常会受到如下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先天因素或早期倾向,包括性别、气质、文化模式、价值观等。比如,有的文化鼓励儿童与成人交流、对话,并在此过程中学习;而在有的文化中,儿童更可能扮演一个接受者的角色,他们只是安静地坐着,倾听着成人的教导;而在其他文化里,儿童可能仅仅是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甚至不使用任何口头语言。诸如气质、文化这样一些要素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有很大影响,而所定义的学习品质将会有些许差异。第二,学习风格,包括动机、态度、对问题的认知风格等也会影响对学习品质的界定。具体而言,学习风格表现在对新任务与新挑战保持开放、好奇,主动性、坚持性和集中注意,反思和解释的倾向,想象与创造,认知风格等方面。但这些内容是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应该重点考虑的。
二、学习品质的重要性
第一,儿童仅仅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并不一定导致其发展的成功,他们还必须学会如何使用这些已获得的技能和能力。这也就是说,拥有一种能力并不一定意味着会使用这种能力。比如,儿童具有听的能力(听觉器官没有问题,能听得见),他可能成为一位好的听者,也完全可能不会;第二,仅仅关注技能,将技能视作教育的一种最终结果,可能会使儿童不倾向于去运用这些技能(哪怕已经获得)。凯兹就曾指出,纯粹的早期阅读训练(而不是将阅读技能渗透于活动之中)会阻碍儿童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
二、“学习品质”主要包括的内容
(一)好奇心与兴趣具体包括儿童具有好奇感,有寻求新信息的兴趣,有对新知识的敏锐,渴望学习等。一是强调“新”,即儿童面对新的人、事、物时,有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好奇与兴趣;二是强调儿童的好奇与兴趣,而且儿童的好奇与兴趣应该不断地从对物、人的探索兴趣,逐渐拓展到對主题、思想、任务这样一些社会性领域的好奇与兴趣。
(二)主动性具体包括肯接受任务,愿意参与学习活动,学新东西时会进行合理的冒险等。合理冒险既指儿童敢于尝试一些有难度、有挑战性的活动,也指向那种有风险的活动(如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的活动)本身。就是儿童应能“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选择;基本不需要帮助,就能形成一个方案(计划),并按方案做事;在他人帮助下,能说出适宜的冒险和不适宜的冒险(或者危险)之间的区别”。常常我们发现孩子有这些品质的时候,可以说“勇敢、坚强”等语言加以表扬。
(三)坚持与注意具体包括在完成任务时,表现出坚持性,能够集中注意,不容易被干扰或被弄得很沮丧。在这里,非常强调儿童的任务意识,在面对干扰、困难甚至失败时能够有自我调节的机制,从而保证完成具有一定持续性的任务(如持续3~5天的任务)等。在坚持与注意这方面,认为儿童应能“在完成任务以前,保持对方案或活动的兴趣;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设立目标,形成计划,并根据计划行动;其他同伴和成人集中注意时,自己也能保持注意(如在故事活动中集中注意);能较长时间地完成某一任务,或在中断一段时间后还能重新回到原来的任务上;在受到干扰后,能将注意重新转移到原来的活动上,或在受到干扰时也能集中注意;能接受合理的挑战,并在沮丧中坚持不放弃。
(四)创造与发明具体包括儿童能够利用想象等拓展知识,进行新的学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不是指向儿童创造与发明的具体表现,而是指向利用想象、创造与发明来进行学习。在创造与发明,认为儿童应能“用戏剧游戏或象征游戏进行假装;用新的方式组合活动、材料与设备;用与其他儿童不同的方式来完成活动(如在积木游戏或绘画活动中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通过添加动作或角色等改编一个熟悉的故事;通过多种方式表征现实(如假装游戏、绘画等)”。
(五)反思与解释具体包括吸收、思考、理解已有知识和信息,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在反思与解释,认为儿童应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如讨论或艺术活动);对一些有趣的事或想法表现出较长时间的记忆;对记忆中的一个情景或动作能够描述或表演出来;寻求信息,以进一步理解;在帮助下,能用多方面的信息来完成某一项目、活动,或获得新信息;基于过去的经验计划活动、设置目标;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想法、意图、动机等”。
当我们发现儿童学习兴趣浓厚,动力十足;学习态度端正,方向正确;学习方法科学,工具先进;学习能力优异,能自我激励;学习习惯良好等等优秀的学习品质,而及时予以表扬,儿童的人格与品质是可以得到持续的成螺旋上升式发展的。如此,就会构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学习品质循环圈。
针对孩子的个体发展来说,这就是优异!有了个体的优异才会有团队的优异,有了团队的优异,我们的社会才会更进步!才会越来越走向文明!
【关键词】幼儿教育 优异 学习品质
近期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学习品质单列出来,意味着学习品质的培养进入了主流教育视野,提上了教育的议事日程。那么,幼儿学习品质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呢?我曾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份材料中所看到的学习品质是指向与学习有关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特质等,是儿童社会性、情绪、认知发展及其交互作用的核心,一般包括好奇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等具体内容。
一、“学习品质”受到的影响
“学习品质”通常会受到如下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先天因素或早期倾向,包括性别、气质、文化模式、价值观等。比如,有的文化鼓励儿童与成人交流、对话,并在此过程中学习;而在有的文化中,儿童更可能扮演一个接受者的角色,他们只是安静地坐着,倾听着成人的教导;而在其他文化里,儿童可能仅仅是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甚至不使用任何口头语言。诸如气质、文化这样一些要素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有很大影响,而所定义的学习品质将会有些许差异。第二,学习风格,包括动机、态度、对问题的认知风格等也会影响对学习品质的界定。具体而言,学习风格表现在对新任务与新挑战保持开放、好奇,主动性、坚持性和集中注意,反思和解释的倾向,想象与创造,认知风格等方面。但这些内容是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应该重点考虑的。
二、学习品质的重要性
第一,儿童仅仅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并不一定导致其发展的成功,他们还必须学会如何使用这些已获得的技能和能力。这也就是说,拥有一种能力并不一定意味着会使用这种能力。比如,儿童具有听的能力(听觉器官没有问题,能听得见),他可能成为一位好的听者,也完全可能不会;第二,仅仅关注技能,将技能视作教育的一种最终结果,可能会使儿童不倾向于去运用这些技能(哪怕已经获得)。凯兹就曾指出,纯粹的早期阅读训练(而不是将阅读技能渗透于活动之中)会阻碍儿童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
二、“学习品质”主要包括的内容
(一)好奇心与兴趣具体包括儿童具有好奇感,有寻求新信息的兴趣,有对新知识的敏锐,渴望学习等。一是强调“新”,即儿童面对新的人、事、物时,有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好奇与兴趣;二是强调儿童的好奇与兴趣,而且儿童的好奇与兴趣应该不断地从对物、人的探索兴趣,逐渐拓展到對主题、思想、任务这样一些社会性领域的好奇与兴趣。
(二)主动性具体包括肯接受任务,愿意参与学习活动,学新东西时会进行合理的冒险等。合理冒险既指儿童敢于尝试一些有难度、有挑战性的活动,也指向那种有风险的活动(如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的活动)本身。就是儿童应能“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选择;基本不需要帮助,就能形成一个方案(计划),并按方案做事;在他人帮助下,能说出适宜的冒险和不适宜的冒险(或者危险)之间的区别”。常常我们发现孩子有这些品质的时候,可以说“勇敢、坚强”等语言加以表扬。
(三)坚持与注意具体包括在完成任务时,表现出坚持性,能够集中注意,不容易被干扰或被弄得很沮丧。在这里,非常强调儿童的任务意识,在面对干扰、困难甚至失败时能够有自我调节的机制,从而保证完成具有一定持续性的任务(如持续3~5天的任务)等。在坚持与注意这方面,认为儿童应能“在完成任务以前,保持对方案或活动的兴趣;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设立目标,形成计划,并根据计划行动;其他同伴和成人集中注意时,自己也能保持注意(如在故事活动中集中注意);能较长时间地完成某一任务,或在中断一段时间后还能重新回到原来的任务上;在受到干扰后,能将注意重新转移到原来的活动上,或在受到干扰时也能集中注意;能接受合理的挑战,并在沮丧中坚持不放弃。
(四)创造与发明具体包括儿童能够利用想象等拓展知识,进行新的学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不是指向儿童创造与发明的具体表现,而是指向利用想象、创造与发明来进行学习。在创造与发明,认为儿童应能“用戏剧游戏或象征游戏进行假装;用新的方式组合活动、材料与设备;用与其他儿童不同的方式来完成活动(如在积木游戏或绘画活动中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通过添加动作或角色等改编一个熟悉的故事;通过多种方式表征现实(如假装游戏、绘画等)”。
(五)反思与解释具体包括吸收、思考、理解已有知识和信息,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在反思与解释,认为儿童应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如讨论或艺术活动);对一些有趣的事或想法表现出较长时间的记忆;对记忆中的一个情景或动作能够描述或表演出来;寻求信息,以进一步理解;在帮助下,能用多方面的信息来完成某一项目、活动,或获得新信息;基于过去的经验计划活动、设置目标;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想法、意图、动机等”。
当我们发现儿童学习兴趣浓厚,动力十足;学习态度端正,方向正确;学习方法科学,工具先进;学习能力优异,能自我激励;学习习惯良好等等优秀的学习品质,而及时予以表扬,儿童的人格与品质是可以得到持续的成螺旋上升式发展的。如此,就会构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学习品质循环圈。
针对孩子的个体发展来说,这就是优异!有了个体的优异才会有团队的优异,有了团队的优异,我们的社会才会更进步!才会越来越走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