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人文教育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还远远不足。基础教育存在着重学科轻人文、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这使得中小学生尽管学业成绩很好,但却往往忽略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这样的教学,欲速不达。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体会,阐述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引入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深入研究了如何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渗入人文思想。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的物理研究方法,介绍物流学家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同时增加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高中物理教学渗入人文思想的具体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科学精神的传递
当今,我国教育制度改革在顺利进行,教学将会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体味到科学精神,在具体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向学生灌输不怕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思想。
举例来说,物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为科学研究坚持不懈甚至不顾一切的精神:爱迪生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曾经做了8000多次失败的实验。也正是由于爱迪生的坚持不懈,人类从此在夜间也能够有光亮。此外,还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以及冒着生命危险做风筝引雷电实验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等,这些都是向学生传递科学精神的物理学家真实案例。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理是一门基础的学科。物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而,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随着社会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出现,所有的以前单一的学科不能够离开其他学科而独立存在。踏实地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科学道路上的必备素质。为了学生能够理解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就必须让学生了解人类科学的发展历史。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表明,实事求是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区分物理科学中的科学和非科学成分。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和课本知识有出入的概念或者实验过程中得到不同于课本中的现象等,都不一定是错的。学生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去伪存真。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为将来在科学道路上发现的问题提供解决办法。此外,由于我国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有许多家庭作业和实验要做,使得一部分学生就会抄袭或者伪造数据。这种做法就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时,教师们应该援引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来教育和勉励学生。
例如,美国物理学家密歇根曾经认为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是错误的,并试图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经过10年的时间,密歇根的实验结果却和他想的相反。但是密歇根并没有隐瞒,而是在1915年实事求是地将自己得到的结果公之于众,并证明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是正确的,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引导学生们从中看出一位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精神。
爱国主义情怀教育
我国传统的中学物理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培养。殊不知,这种被动地灌输知识,往往使学生只想着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而忽略了根本的人文情怀。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国家带来的不是人才,而是庸才。高中生正值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渗入爱国主义教育。
一方面,为了让学生们能以身为中华儿女而自豪,笔者认为,应该在物理课程教学中渗透我国五千年文明对世界科学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除了世界闻名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外,汉初《淮南万毕书》中有关平面镜反射原理的介绍,比牛顿通过三棱镜把日光分为七色光早了700年;公元9年王莽时期制作的铜卡尺,比西方的游标卡尺早了1700余年。
另一方面,爱国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应该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运用教材中的史料,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爱国情愫。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童第周的故事:
童第周是我国卓越的生物科学家。早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外的博士学位,并且他主持的试验项目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当国外大学努力想留住童第周这个人才时,他却说:“要搞工作,就应该回国搞;有成绩,为什么要给别的国家?”童第周毅然决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工作。
这种爱国情怀是高尚的品德,值得所有中华儿女学习。除了童第周的爱国感人事迹以外,还有钱学森、王淦昌等多位爱国科学家,他们都是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祖国开展科研工作,为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真实事例,都可以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取材范围。
结束语
中学物理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本身就没法消化的繁杂知识,而在于对学生坚持不懈、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爱国主义的科学家情怀的培养。在当今中国,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要关注人文思想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全面的、多科性、创造性的国家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中学)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高中物理教学渗入人文思想的具体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科学精神的传递
当今,我国教育制度改革在顺利进行,教学将会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体味到科学精神,在具体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向学生灌输不怕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思想。
举例来说,物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为科学研究坚持不懈甚至不顾一切的精神:爱迪生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曾经做了8000多次失败的实验。也正是由于爱迪生的坚持不懈,人类从此在夜间也能够有光亮。此外,还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以及冒着生命危险做风筝引雷电实验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等,这些都是向学生传递科学精神的物理学家真实案例。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理是一门基础的学科。物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而,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随着社会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出现,所有的以前单一的学科不能够离开其他学科而独立存在。踏实地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科学道路上的必备素质。为了学生能够理解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就必须让学生了解人类科学的发展历史。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表明,实事求是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区分物理科学中的科学和非科学成分。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和课本知识有出入的概念或者实验过程中得到不同于课本中的现象等,都不一定是错的。学生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去伪存真。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为将来在科学道路上发现的问题提供解决办法。此外,由于我国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有许多家庭作业和实验要做,使得一部分学生就会抄袭或者伪造数据。这种做法就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时,教师们应该援引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来教育和勉励学生。
例如,美国物理学家密歇根曾经认为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是错误的,并试图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经过10年的时间,密歇根的实验结果却和他想的相反。但是密歇根并没有隐瞒,而是在1915年实事求是地将自己得到的结果公之于众,并证明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是正确的,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引导学生们从中看出一位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精神。
爱国主义情怀教育
我国传统的中学物理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培养。殊不知,这种被动地灌输知识,往往使学生只想着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而忽略了根本的人文情怀。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国家带来的不是人才,而是庸才。高中生正值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渗入爱国主义教育。
一方面,为了让学生们能以身为中华儿女而自豪,笔者认为,应该在物理课程教学中渗透我国五千年文明对世界科学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除了世界闻名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外,汉初《淮南万毕书》中有关平面镜反射原理的介绍,比牛顿通过三棱镜把日光分为七色光早了700年;公元9年王莽时期制作的铜卡尺,比西方的游标卡尺早了1700余年。
另一方面,爱国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应该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运用教材中的史料,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爱国情愫。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童第周的故事:
童第周是我国卓越的生物科学家。早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外的博士学位,并且他主持的试验项目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当国外大学努力想留住童第周这个人才时,他却说:“要搞工作,就应该回国搞;有成绩,为什么要给别的国家?”童第周毅然决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工作。
这种爱国情怀是高尚的品德,值得所有中华儿女学习。除了童第周的爱国感人事迹以外,还有钱学森、王淦昌等多位爱国科学家,他们都是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祖国开展科研工作,为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真实事例,都可以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取材范围。
结束语
中学物理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本身就没法消化的繁杂知识,而在于对学生坚持不懈、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爱国主义的科学家情怀的培养。在当今中国,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要关注人文思想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全面的、多科性、创造性的国家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