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人类古老永恒、普遍流播并且具有很强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与寻常百姓的生活具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生活创造音乐,音乐美化生活。
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的音乐教育,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面向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传承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然而,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对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基本落到了实处,但是鉴赏环节存在较大的问题,特别是歌词的欣赏处于淡化地位,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人们往往以乐曲欣赏代替了全部,很少有像模像样的歌词欣赏课。鉴赏课很少见到,歌词的文学欣赏课似乎是语文课的事了。
二是由于升学考试制度等因素,使得音乐在整体课程结构中处于被削弱的地位,歌词欣赏因之更处于淡化、隐身状态。
三是歌词欣赏又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这对音乐教师来说又具有一定的实施难度,要求教师要具有过硬的语言文学素养,歌词欣赏就不可避免地在课程实施中有意无意出现了人为的淡化。
因此,在人才培养向多元化、复合型转化的时代要求面前,音乐教育应该步入规范运行的轨道,特别是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给包括音乐教学在内的艺术教育带来了良好机遇。音乐鉴赏成为高中音乐课的主体内容,歌词欣赏更应引起多方面的重视。要扭转这种局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强化。
首先,在教学管理与实施中,应从音乐教学的整体结构上认识歌词欣赏的重要性。音乐教育是一门综合艺术,乐谱的识读、歌曲的练唱、乐曲的欣赏、歌词的品鉴都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完整的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缺失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科学的、有伤整体的做法。而且,歌词是音乐实现的语言载体,是音乐传递的语言媒介,在音乐欣赏的整体结构中举足轻重。一首流传广泛、为人普遍喜爱和传唱的歌曲,往往除了感染人心灵的旋律外,更为让人们久久咏吟品鉴的魅力常常来自歌词的感染力。近年来,风靡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祝福祖国》等歌曲,其鼓舞人心的力量绝不仅仅局限于乐曲的优美,更为重要的是歌词意境的魅力。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对一首歌曲的欣赏,更多的是在乐曲的初步感染下,首先从歌词的熟悉、理解开始的。因此,音乐欣赏不能忽视歌词欣赏。
其次,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离不开歌词欣赏的支撑。对于学生来说,音乐这门较为复杂的综合艺术课,其认知能力的提升必须依靠歌词的支撑。只要记住了歌词,理解了歌词的内涵,学生才能把握音乐本身的特点,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旋律,强化音乐的整体理解。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教学在启蒙阶段,歌词更是教学入手的首要要素,随着音乐理解能力的提升,乐曲旋律、音乐理论、流派风格等方面的知识才能逐渐被学生认识和理解,音乐教育才能从练唱与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向整体欣赏的提升转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歌词的学习、理解、欣赏尤为重要,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由于应试教育、考试评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音乐教学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再次,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实施完美的音乐欣赏课程,才能扭转歌词欣赏弱化状况。传统教育教学的现实,使得音乐教学处于弱势地位,无论小学教育,还是中学教育,由于升学评价与考试考核的导向作用,音乐教学往往为所谓的“主课”让路,久而久之,音乐教学被淡化、弱化。音乐教师也在长期的“失落”中应付课程的运行,缺乏教学的追求和动力。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评价呈现多元化,艺术课程在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渐彰显,这为音乐教学的改进加强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音乐师资是一个挑战。要开展高效的音乐艺术教学,教师的自身素质需要不断提升,才能为上好歌词欣赏在内的艺术欣赏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音乐教师一方面要重视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以适应音乐艺术课在新课标下实施的专业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综合能力的提高,音乐教师的文学素养,就成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歌词欣赏必须要有教师文学欣赏能力的支持。古老的《诗经》就是先民遗留下来的歌词集,却陶醉了我们的心灵,其无穷的魅力已与音乐的旋律没有多大关系了,而纯粹是通过诗歌语言的文学功能投射出来的。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忽视和淡化歌词的欣赏。另外,音乐教师要有教学的全局观,要有教学的整体把握,在音乐欣赏中有意重视歌词的欣赏,达到乐曲与歌词的完美统一,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总之,如果我们有意调适,音乐欣赏教学中淡化歌词欣赏的问题就会得到有效扭转。
(责任编辑 谭有进)
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的音乐教育,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面向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传承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然而,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对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基本落到了实处,但是鉴赏环节存在较大的问题,特别是歌词的欣赏处于淡化地位,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人们往往以乐曲欣赏代替了全部,很少有像模像样的歌词欣赏课。鉴赏课很少见到,歌词的文学欣赏课似乎是语文课的事了。
二是由于升学考试制度等因素,使得音乐在整体课程结构中处于被削弱的地位,歌词欣赏因之更处于淡化、隐身状态。
三是歌词欣赏又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这对音乐教师来说又具有一定的实施难度,要求教师要具有过硬的语言文学素养,歌词欣赏就不可避免地在课程实施中有意无意出现了人为的淡化。
因此,在人才培养向多元化、复合型转化的时代要求面前,音乐教育应该步入规范运行的轨道,特别是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给包括音乐教学在内的艺术教育带来了良好机遇。音乐鉴赏成为高中音乐课的主体内容,歌词欣赏更应引起多方面的重视。要扭转这种局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强化。
首先,在教学管理与实施中,应从音乐教学的整体结构上认识歌词欣赏的重要性。音乐教育是一门综合艺术,乐谱的识读、歌曲的练唱、乐曲的欣赏、歌词的品鉴都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完整的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缺失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科学的、有伤整体的做法。而且,歌词是音乐实现的语言载体,是音乐传递的语言媒介,在音乐欣赏的整体结构中举足轻重。一首流传广泛、为人普遍喜爱和传唱的歌曲,往往除了感染人心灵的旋律外,更为让人们久久咏吟品鉴的魅力常常来自歌词的感染力。近年来,风靡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祝福祖国》等歌曲,其鼓舞人心的力量绝不仅仅局限于乐曲的优美,更为重要的是歌词意境的魅力。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对一首歌曲的欣赏,更多的是在乐曲的初步感染下,首先从歌词的熟悉、理解开始的。因此,音乐欣赏不能忽视歌词欣赏。
其次,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离不开歌词欣赏的支撑。对于学生来说,音乐这门较为复杂的综合艺术课,其认知能力的提升必须依靠歌词的支撑。只要记住了歌词,理解了歌词的内涵,学生才能把握音乐本身的特点,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旋律,强化音乐的整体理解。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教学在启蒙阶段,歌词更是教学入手的首要要素,随着音乐理解能力的提升,乐曲旋律、音乐理论、流派风格等方面的知识才能逐渐被学生认识和理解,音乐教育才能从练唱与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向整体欣赏的提升转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歌词的学习、理解、欣赏尤为重要,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由于应试教育、考试评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音乐教学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再次,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实施完美的音乐欣赏课程,才能扭转歌词欣赏弱化状况。传统教育教学的现实,使得音乐教学处于弱势地位,无论小学教育,还是中学教育,由于升学评价与考试考核的导向作用,音乐教学往往为所谓的“主课”让路,久而久之,音乐教学被淡化、弱化。音乐教师也在长期的“失落”中应付课程的运行,缺乏教学的追求和动力。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评价呈现多元化,艺术课程在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渐彰显,这为音乐教学的改进加强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音乐师资是一个挑战。要开展高效的音乐艺术教学,教师的自身素质需要不断提升,才能为上好歌词欣赏在内的艺术欣赏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音乐教师一方面要重视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以适应音乐艺术课在新课标下实施的专业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综合能力的提高,音乐教师的文学素养,就成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歌词欣赏必须要有教师文学欣赏能力的支持。古老的《诗经》就是先民遗留下来的歌词集,却陶醉了我们的心灵,其无穷的魅力已与音乐的旋律没有多大关系了,而纯粹是通过诗歌语言的文学功能投射出来的。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忽视和淡化歌词的欣赏。另外,音乐教师要有教学的全局观,要有教学的整体把握,在音乐欣赏中有意重视歌词的欣赏,达到乐曲与歌词的完美统一,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总之,如果我们有意调适,音乐欣赏教学中淡化歌词欣赏的问题就会得到有效扭转。
(责任编辑 谭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