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陆丰是全国著名的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是“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故乡。
海丰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地处深圳、汕头特区之间,是一个农业县,也是山区县。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海丰县各项事业均有长足发展。201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2.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5.5%;实现人均GDP23040元,比增16.1%。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0.58%,财力规模连续5年获得省县域财政发展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40元,比增12.8%;农民人均纯收入7793元,比增17.2%。
与此同时,海丰县紧紧围绕省、市提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加强老区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实现了老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一)八个扶持
扶持老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对老区扶持资金的投入,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老区建设,重点扶持老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基本完成老区道路硬底化任务,形成县、镇、村便利的交通网络。二是全县通讯基本实现线路光纤化、传输数字化、信息宽带化,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各地,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三是认真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基本解决了14个镇约16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增加对老区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五是积极搞好老区镇场卫生院业务用房的改造建设。
扶持社保和劳动力转移工作
全县老区烈属、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五老”人员和其他涉军人员等各类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按省的标准增发10%以上,且都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上旬按时足额兑现抚恤补助金。就业再就业工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
扶持边远分散老区村庄整体搬迁
全县在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结合老区实际,制订搬迁规划,对整体搬迁户除省、市补贴外,县财政每户补贴2000元,逐年实施整体搬迁。有计划地改善老区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扶持贫困学生解决就学难问题
全县始终把扶贫助学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而对老区生活贫困家庭子女的扶持则是重中之重。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县投入了4亿多元资金全面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改、扩建学校50多所,新增校舍面积约16万平方米,全面完成了县中小学校舍工程建设。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现免收学杂费,优先安排老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免费入读省、市、县中等职业和技术学校,并给予生活费补助。全县通过争取上级支持、社会各界捐助、财政配套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对就读大专以上烈士后裔的补助数额。
扶持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全县充分利用老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坚持走工业门类集中、空间布局集聚、发展模式集群之路,不断延长和拓展产业链条,着力构建优势产业体系。目前,全县形成“四大专业镇”和“四大基地”。至目前止,全县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0多家,实现产值156.2亿元;拥有广东省优秀资助品牌企业4家、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3家、广东省名牌产品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0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
扶持发展现代农业
在继续落实农业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创建种粮大县、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结合老区县的实际,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老区发展经济,不断扩大“一乡一品”的规模,努力解决农产品深加工问题。同时,加大老区农村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保护农民权益。
扶持实施“旅游旺县”战略
按照开发“红、蓝、绿、古”四色旅游的思路,重点抓好一批旅游项目,打响海丰红色旅游品牌。
扶持老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始终把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活动旧址和革命历史文物的保护维修,作为老区人民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其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同时,还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卫生村、文明户、卫生户和组织文化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深入老区下乡服务等活动,有效推进老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三个突出问题
历经届县委、政府的艰苦不懈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城乡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可喜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仍存在着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因素比较多。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项目的总体质量不高,缺乏对经济社会拉动作用大的造血型项目。到目前为止,县内仍没有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二是水库移民的生产耕作条件有限。一些水库移民移居的地方比较落后,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少,且多是园地山坡地、土壤相对贫脊,生产耕作的客观条件有限,极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很大程度影响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产水平提升。三是老区建设缺乏人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投入不足,导致科技落后,严重缺乏技术人才,这给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很大困难。据统计,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仅占全县人口的1.01%。特别是从事农业战线的科技人才严重缺乏,全县还没有一个具有高级农艺师资格的农业科技人员,致使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化进程缓慢。
(三)四点建设
老区有着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因此,在促进老区经济发展时,应该对老区给予特别的关注,在政策、资金以及其他方面的投入上,都应该有所倾斜。
一要加强扶持老区项目建设。出台相应的财政、税收、土地、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项目审批、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办法。特别是要把双转移的侧重点放在老区上来,为老区注入造血型的大型项目,为老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革命老区的扶持投入,全县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部分农村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观。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比较落后,属于“吃饭型”财政,基础设施建设脆弱,农村的教育、卫生、交通、水利、通信条件急需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瓶颈制约问题突出。建议上级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扶持。同时,加大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力度。三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省委、省政府充分调动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建立切合老区实际的财政分配体制,特别是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支持老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四要提高老区的关注度。建议上级党委、政府把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纳入与中央苏区县的同等待遇,在政策措施、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切实做到“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同等优先”。
海丰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地处深圳、汕头特区之间,是一个农业县,也是山区县。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海丰县各项事业均有长足发展。201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2.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5.5%;实现人均GDP23040元,比增16.1%。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0.58%,财力规模连续5年获得省县域财政发展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40元,比增12.8%;农民人均纯收入7793元,比增17.2%。
与此同时,海丰县紧紧围绕省、市提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加强老区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实现了老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一)八个扶持
扶持老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对老区扶持资金的投入,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老区建设,重点扶持老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基本完成老区道路硬底化任务,形成县、镇、村便利的交通网络。二是全县通讯基本实现线路光纤化、传输数字化、信息宽带化,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各地,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三是认真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基本解决了14个镇约16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增加对老区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五是积极搞好老区镇场卫生院业务用房的改造建设。
扶持社保和劳动力转移工作
全县老区烈属、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五老”人员和其他涉军人员等各类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按省的标准增发10%以上,且都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上旬按时足额兑现抚恤补助金。就业再就业工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
扶持边远分散老区村庄整体搬迁
全县在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结合老区实际,制订搬迁规划,对整体搬迁户除省、市补贴外,县财政每户补贴2000元,逐年实施整体搬迁。有计划地改善老区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扶持贫困学生解决就学难问题
全县始终把扶贫助学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而对老区生活贫困家庭子女的扶持则是重中之重。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县投入了4亿多元资金全面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改、扩建学校50多所,新增校舍面积约16万平方米,全面完成了县中小学校舍工程建设。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现免收学杂费,优先安排老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免费入读省、市、县中等职业和技术学校,并给予生活费补助。全县通过争取上级支持、社会各界捐助、财政配套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对就读大专以上烈士后裔的补助数额。
扶持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全县充分利用老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坚持走工业门类集中、空间布局集聚、发展模式集群之路,不断延长和拓展产业链条,着力构建优势产业体系。目前,全县形成“四大专业镇”和“四大基地”。至目前止,全县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0多家,实现产值156.2亿元;拥有广东省优秀资助品牌企业4家、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3家、广东省名牌产品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0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
扶持发展现代农业
在继续落实农业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创建种粮大县、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结合老区县的实际,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老区发展经济,不断扩大“一乡一品”的规模,努力解决农产品深加工问题。同时,加大老区农村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保护农民权益。
扶持实施“旅游旺县”战略
按照开发“红、蓝、绿、古”四色旅游的思路,重点抓好一批旅游项目,打响海丰红色旅游品牌。
扶持老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始终把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活动旧址和革命历史文物的保护维修,作为老区人民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其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同时,还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卫生村、文明户、卫生户和组织文化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深入老区下乡服务等活动,有效推进老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三个突出问题
历经届县委、政府的艰苦不懈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城乡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可喜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仍存在着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因素比较多。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项目的总体质量不高,缺乏对经济社会拉动作用大的造血型项目。到目前为止,县内仍没有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二是水库移民的生产耕作条件有限。一些水库移民移居的地方比较落后,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少,且多是园地山坡地、土壤相对贫脊,生产耕作的客观条件有限,极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很大程度影响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产水平提升。三是老区建设缺乏人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投入不足,导致科技落后,严重缺乏技术人才,这给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很大困难。据统计,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仅占全县人口的1.01%。特别是从事农业战线的科技人才严重缺乏,全县还没有一个具有高级农艺师资格的农业科技人员,致使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化进程缓慢。
(三)四点建设
老区有着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因此,在促进老区经济发展时,应该对老区给予特别的关注,在政策、资金以及其他方面的投入上,都应该有所倾斜。
一要加强扶持老区项目建设。出台相应的财政、税收、土地、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项目审批、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办法。特别是要把双转移的侧重点放在老区上来,为老区注入造血型的大型项目,为老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革命老区的扶持投入,全县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部分农村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观。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比较落后,属于“吃饭型”财政,基础设施建设脆弱,农村的教育、卫生、交通、水利、通信条件急需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瓶颈制约问题突出。建议上级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扶持。同时,加大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力度。三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省委、省政府充分调动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建立切合老区实际的财政分配体制,特别是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支持老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四要提高老区的关注度。建议上级党委、政府把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纳入与中央苏区县的同等待遇,在政策措施、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切实做到“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同等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