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促进老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mi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十月,气候宜人。10月10日至12日,2012年广东省、市老促会会长座谈会在粤东的滨海城市——汕尾召开。省、市老促会会长和部分县(市、区)老促会负责人等近百人出席了座谈会。汕尾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吴紫骊、莫英群、杨青、骆金堤等出席会议。会议由省老促会第一副会长肖耀堂主持。
  会议开始时,与会的全体人员怀着悲痛的心情,起立为敬爱的林若老书记、老会长逝世默哀三分钟,表示深切的怀念。
  会上,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紫骊作了关于汕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老区建设经验的报告。他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深汕合作开局良好、宜居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党的建设得到加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他强调,一方面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支持老区加快建设,支持老促会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出台一些向老区倾斜的政策。市老促会会长叶瑞宗作了该市老促会工作情况介绍。海丰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陈德忠、海丰县赤石镇委书记吴筱聪作了发言。
  会议期间,大家认真学习了省委书记汪洋在听取省老促会汇报会议上作的“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扶持重点,带动全局”重要讲话精神,并提出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和建议。到会人员参观了红宫、红场和彭湃故居,并在彭湃烈士纪念像前敬献了花圈。此外,还参观考察了红海湾火力发电厂和红海湾旅游区、陆丰大安镇新农村建设、陆河县教育园区、海丰县公平镇胜高楼村等单位。
  大家对汕尾这块红土地无限敬仰,对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和巨大贡献的海陆丰人民深怀敬意,对汕尾建市24年来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感到由衷高兴和无比欣慰。
  省老促会第一副会长肖耀堂作了总结讲话。
其他文献
“我当林若的兵有20多年了。”李均林告诉记者,林若当省委书记的时候,他任罗定县委书记;林若到省人大后,他去了肇庆市人大;后来林若到省老促会任理事长,他也去了肇庆市老促会做理事长。  “看了林若老书记去世的消息,心情很悲痛。生前我们经常打电话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希望他能健康长寿,可以为党为老区人民多做点事。”李均林带着浓浓的哀思,向记者讲述了他记忆中的林若。  “林若党风正,政治敏感性强,敢于和歪风邪
期刊
上世七十年代后期,在湛江的赤坎,每天一早,人们常看见一个人,穿着一件蓝色的中山装,骑着一辆自行车,穿过狭窄的一二九路,挤过北桥市场,爬上长长的斜坡,在地委大门下车。他习惯地向门卫点点头,又径直驰向他的办公室。他就是原中共湛江地委书记,后来的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同志。  我进入地委机关时还是小青年。林若同志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让人敬畏。在一次地委工作会议上,他询问几个数据,有关部门只答得
期刊
林老,这是人们普遍对林若同志的称呼。他不仅是老党员、老战士、老同志、老领导,还是老区人民的贴心人,事事处处为老区人民谋福祉的热心人。  林若同志从党政主要领导岗位退下来后,担任了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开始谱写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新篇章。长期革命实践养成调查研究的习惯,使他上任伊始,就带领省老促会一班人深入全省老区各个角落,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并作出了帮助老区人民解决读书难、行路难、就医难的三项决
期刊
一湾碧水,连结粤闽连绵青山;一处边城,演绎四百年盛衰。弹丸之地,吐纳历史风云;一蓑烟雨,驳船江上如鲫;古渡人头攒动,老街商铺林立;有说不尽的南迁客家风情、吹不散的战争硝烟。  边城湍溪,位于粤东北平远县差干镇,紧邻福建县武平县下坝乡,小小的永福桥成为粤闽分界的“中英街”。湍溪村,为下坝贡献了一条宽广的差干河,经石窟河、梅江、韩江水系奔流入海,与武平下坝乡亲拥有一座水运码头古渡、一脉相承的客家遗风和
期刊
(一)  客家学子潮州籍,天丧斯文岂有仇。  少岁寒窗金烬暗,军戎铁脚月华浮。  一腔正气三生路,两袖清风百尺秋。  抬首南天谁泪下?同窗白发几寒俦。  (二)  当年革命江城热,学运频频万象生。  上级关怀如手足,同班合作克精灵。  延安捷报惊天地,战地鲜花动俗僧。  漫道白区多险阻,梅江处处有雄鹰!  (三)  青云迈步上岗日,无忘黎民哺育儿。  赤胆忠心谋建设,全心誓志保红旗。  骑车上路人
期刊
(一)  生历坎坷志无限,忠心肝胆白如银;  南粤葱茏骨亦香,终生无悔不汗颜。  (二)  青山绿水名不朽,依法办事情常在;  改革开放成精英,风范楷模继开来。  (三)  情系老区治“三难”,不图舒适与安闲;  发挥余热情无限,长流青史在人间。  (四)  情真意切天地见,推心置腹皆真言。  披星戴月瘁党国,音容笑貌留世间。  (五)  一代政星悲陨落,峥嵘八九孺子牛。  白首赤心后世学,崇高品
期刊
林若同志老家潮汕,抗日战争时期全家从潮汕逃难到兴宁。从此,少年林若在兴梅地区上学,并走上了革命道路。  多年来,林若同志对兴宁一往情深。新中国成立后,他人虽然不在兴宁,但对兴宁人民、对兴宁的发展总是关怀备至。20世纪80年代,林若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时,就曾多次来兴宁,对兴宁的经济发展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与支持,特别对兴宁的保护生态环境、造林绿化、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提出了八年绿化兴宁的具体要求。他无论
期刊
痛闻噩耗地低回,万户伤心草木悲。  气宇轩昂怀壮志,才华横溢闪光辉。  学潮中大惊天地,游击东江镇恶魁。  主政广东匡大业,造林书记播芳菲。  国门开放奔康路,农业施行包产规。  情牵社稷关民瘼,心系老区解庶危。  呼号集资无计日,操劳致富亦忘疲。  克己奉公称典范,肝胆照人众望归。  公仆维廉遗爱在,功昭日月永流徽。  春蚕至死丝方尽,厚德留芳千古垂。  科学宏观呈特色,小康实现铸丰碑。
期刊
生于潮府沃土地,  长在客乡国难频;  烽火熔铸公仆志,  林公一生虑福民。
期刊
书记匆匆驾鹤归,  突闻噩讯万分悲。  沙场战火傲忠骨,  宦海清风护党威。  改革创新开大路,  江山绿翠树丰碑。  岭南百姓朝天敬,  三炷心香双泪垂。
期刊